撇關係、相互謾罵……看到似曾相識的「美式民主」演砸,香港「黃絲...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 陳青青】儘管時隔1年、相距萬裡,但香港市民在看到美國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的一幕時,總會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019年7月1日,一群暴徒也曾闖入過香港立法會大樓肆意破壞。那時,這些蒙面黑衣人被西方政客和媒體稱讚為「民主英雄」。

如今,「民主英雄」在美國政客和媒體口中變成「暴徒」,「美式民主」的劇本在包括全球注視下演得稀爛。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7日發文稱,「真誠的問問『泛民』,你們不斷追求美國的制度,說什麼政權順利移交,說什麼自我糾正,說什麼有暴徒攻入立法會是因為香港沒有民主。今天早上,請你們再想一遍。」

香港「黃絲」急於跟美國示威者撇清關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駐港記者威爾·裡普利(Will Ripley)7日在其社交媒體上發出了兩張對比照片:一張是2019年暴徒衝擊香港立法會,另一張則是此次示威者攻進美國國會大廈的照片。裡普利寫道,「上面這張圖是香港的『民主運動』,下面的圖是美國的支持川普運動。雖然是非常不同的兩組人,但他們都感覺遭到了邊緣化和被迫害,並選擇破壞那個他們不信任的政府。」

雖然將香港出現的「黑暴」活動稱為「民主運動」,並試圖為此類活動辯護,但裡普利的這則推文依然遭到大量香港「黃絲(泛指支持反修例甚至黑暴活動的人)」的圍攻。在全世界都在圍觀美國的混亂、西方政客普遍指責美國抗議者的暴力行為之際,「黃絲」們急於撇清關係,堅持宣稱將香港的「民主運動」與美國發生的事情進行對比是「完全錯誤」的。這則推文還引來了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來儀,她批評稱裡普利的說法是錯誤的,「香港抗議者沒有發生政變」。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於去年7月已經發出聲明,表示示威者最常用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具有「港獨」「將香港特區從中國分離出去、改變特區的法律地位」,或顛覆國家政權的含意。

這些辯護並沒有區別出兩個相似場景的不同之處,反而令很多人意識到,發生在香港與華盛頓的兩起事件的諸多共同點。相比之下,不同的是香港「黑暴」勢力的行為更加持久、更加極端、更加暴力,而香港執法部門的行動更加審慎與專業。

當地時間6日下午,一名闖入美國國會的女性川普支持者遭警察槍擊身亡。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7日在社交社交媒體上對曾參與暴力活動的香港示威者發出質問,「有闖入美國國會的示威者中槍不治。作為示威者,你寧願在香港示威還是在美國示威。」他還在帖文中特意提到曾闖入香港立法會參與暴動、目前已經潛逃的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前總編輯梁繼平,「梁繼平肯定不會衝入美國國會」,諷刺其在港肆意妄為未必有膽量去美國「撒野」。

香港「光頭警長」劉澤基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感嘆稱,相較之下,香港警察太「溫柔」了。「根據美國顛覆政權的劇本,當中必定是圍繞爭取人權自由,之後必須要有人死,因為有人死之後才能將事態發酵、變大」,劉澤基說,「這個劇本已經在全球上演很多次,但偏偏在香港警察一年來也沒有殺死一個人,這樣的劇本才不能再演下去。」

在香港媒體對發生在國會山事件的報導下,一些香港網友也發布評論諷刺稱,「怎麼解釋衝擊香港立法會不但沒有死人,更要逃到國外。香港太自由了,香港警察太善良了」。「(美國)警察開槍卻沒有人說警察暴力,太搞笑了。」

「美麗風景線」成「美式雙標」代名詞

「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一年多前對香港暴力抗議的美化形容如今被頻繁提起。在川普支持者攻進國會大廈期間,有人佔領了佩洛西的辦公室,坐在她的座位上拍照留念,還有人扛走了她的議長講話臺。對此,佩洛西再也無心欣賞「美景」,而是痛斥示威者「褻瀆了美國的『民主殿堂』」,並稱「我們的『民主』遭到了可恥的攻擊」。

不止是佩洛西,曾為暴力亂港分子打氣的共和黨參議員泰德·克魯茲,現在卻開始大呼「暴力,不管是來自左翼還是右翼,總是錯誤的」;曾指責香港警察「使用暴力鎮壓示威者」的參議員馬克·盧比奧,則更向川普喊話稱,「執法人員正在受到攻擊」,敦促他派遣更多資源「協助警察,幫助恢復秩序」。

華盛頓一日之內出現的種種亂象不僅是「美式民主」的滑鐵盧,也是「美式雙標」的大型展臺。英國政治和國際關係分析師湯姆·福迪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描述香港和華盛頓發生的事件時,人們看到了西方使用了不同話語:暴徒衝擊立法會是「爭取民主」的「英勇反抗」,而川普的支持者衝擊美國國會時,英國廣播公司(BBC)卻稱其為「支持川普的暴徒」。

不止是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華爾街日報》這三家美國的標誌性媒體,都採用「暴徒」(Mob)一詞形容衝擊美國國會的川普支持者。除了「暴徒」一詞,一些美國媒體還更加直接地稱川普支持者的抗議行動是「暴亂」(Insurrection)。復旦大學美國問題專家沈逸表示,西方對待民主的態度是工具性的,永遠都是發生在別人家的暴動是為「自由而戰」,發生在自己家的就是暴亂。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恆鑌7日在社交媒體發布一張標題為「跟西方國家回應暴動學英文」,批評西方國家回應暴動事件時持「雙重標準」,行為可恥。另一名立法會議員葛佩帆也批評美方的「雙重標準」行為,稱之為自食惡果的結局。

「民主燈塔」坍塌令「黃絲」手足無措

一直以來,由於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等川普政府高官對「亂港」分子和反對派公開支持,甚至頻繁出手幹涉中國香港事務,「黃絲」們普遍對川普抱有好感,並視美國為最大「救星」。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星條旗、川普照片以及各種向美國求援的標語經常出現。英國民調機構「YouGov」去年10月針對亞太地區對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傾向發起調查,中國香港對川普的支持度在亞太地區中排行第二,僅次於中國臺灣。

國會大廈的混亂與不堪、川普的「堅持」、多位共和黨籍參議員的「割席」,6日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令「黃絲」們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在他們經常使用的社交平臺「連登」上,持不同意見的人吵成一片,甚至互相謾罵攻訐。面對國會山的「黑暗一日」以及即將下臺的川普,一些「黃絲」五味雜陳,有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兩天的新聞都好慘,感覺世界就要玩完了」,而底下的一則回復表示,「是香港(暴徒)玩完了」。還有「黃絲」發帖稱,他們「要準備挨過黑暗時代了」。

一些人對川普依然「忠心不改」,在「連登」上發帖稱「支持川普的6位參議員會繼續對抗選舉結果,我們連登是否可以支持下他們」,並呼籲其他人前往一貫反華的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等人的推特下留言支持。有的人則堅決不承認川普已經輸掉此次大選,堅稱「都是假新聞」「還有絕招沒出」。

看到形勢不妙,「民主燈塔」已經逐漸坍塌,部分香港反對派開始選擇與川普及其支持者迅速「割席」。香港前立法會議員、「亂港分子」李卓人7日宣稱,華盛頓的暴力行動削弱了美國民主價值觀的敘事,美國已經淪為「笑柄」

「本以為『攬炒』可以讓外資離開,中央『收手』,誰知道現在外資沒走,中國(內地)強勢,笑到最後。」一名香港人在「連登」感嘆稱。

相關焦點

  • 錢、色、毒品、面子……我混入黃絲內部兩月的真實見聞!
    就是屬於相互之間不認識、不知道名字,但就可以直接相互稱呼為「手足」。這樣的極度認可,實際上是扭曲的,在愛國陣營無法感受到,因為大家是正常的、理性的,只是共同有一顆愛國之心。而他們在這個年齡,相互關心幾句,相互誇一誇,在心目中就有了「過命」的交情。我混進去沒多久,身邊的黃絲就都稱呼我「手足」,而且我也感覺得到,他們心裡也認為你是他的「手足」。
  • 英國再炒BNO護照 港媒深扒「黃絲」被騙過程及下場
    圖源:Getty海外網7月3日電 香港國安法落地,英國又按耐不住了,再次炒作香港「護照問題」。香港的「黃絲」們以為是好消息,歡呼雀躍,對英國人「感恩戴德」。香港大公網3日評論稱,英國人在耍小聰明而已,實際上,英國要的並不是300萬的香港「低端人口」,而是要香港的移民投資資金、廉價勞動力,以及極少數優秀人才。「黃絲」們醒醒,別作夢了!只是看上去很美的童話英國一個月前就放出風聲,會為BNO持有者提供特別「通道」,日前宣布為持BNO港人一次性發放五年籤證,其後可轉為永久居民並可申請英國國籍。
  • ...黃店」疑遭黑暴私了|尖沙咀|黃店|香港|黃色經濟圈|張俊傑|龍門
    香港知名撐暴「黃店」龍門冰室早前宣布退出「黃色經濟圈」,昨天(6日)早上其尖沙咀分店一名42歲的黃姓廚師開鋪時遭到不明人士襲擊。事主的頭、頸、手部等多處受傷需要包紮,由救護車送往伊利沙伯醫院救治。根據社交媒體流出的照片可見,事主頭部及手部遭受重創,血跡沾滿藍色上衣,而地上也遺下大量玻璃碎及血汙。
  • 世界見證美式「雙標」大型翻車現場
    這一幕讓人似曾相識,2019年中國香港極端暴力分子衝擊香港立法會,造成嚴重後果。當時,美國一些政客卻為香港暴徒張目,公開讚揚並支持暴徒。 示威者衝擊國會大廈事發後不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就發推譴責,他說衝進美國國會的行為是「無法接受」的,呼籲儘快將暴亂分子繩之以法。可當初對香港暴力衝擊立法會事件,這位國務卿先生是怎麼說的?2019年他公開宣稱,在香港發生的抗議是適當的。
  • 美國政客何以面對:「美麗風景線」演成美式暴力大片
    光天化日之下,這樣的暴力活動竟然發生在自詡「自由民主燈塔」的美國,不由令世界詫異和震驚。要知道,在全球搞「顏色革命」的美國政客們,可是最擅長在別國策劃類似事件的。遠的不說,就說2019年6月中國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暴徒們肆意打砸破壞、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與如今發生在美國國會山的一幕是何其相似。
  • 民進黨當局拋「香港人道援助行動項目」,被批換湯不換藥、專騙傻子
    有臺媒發現,負責執行該項目的「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是個遭虛級化的「冷衙門」,對此,香港《大公報》19日發表評論稱,民進黨當局此舉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用來唬弄香港的「黃絲」,難怪香港輿論說「民進黨這個方案專騙傻子」。
  • 國際銳評丨美國政客何以面對:「美麗風景線」演成美式暴力大片
    光天化日之下,這樣的暴力活動竟然發生在自詡「自由民主燈塔」的美國,不由令世界詫異和震驚。要知道,在全球搞「顏色革命」的美國政客們,可是最擅長在別國策劃類似事件的。 遠的不說,就說2019年6月中國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暴徒們肆意打砸破壞、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與如今發生在美國國會山的一幕是何其相似。
  • 北美觀察丨「國會陷落」暴露體制之殤 媒體批評美式民主三大「原罪」
    格裡沙姆曾擔任白宮新聞發言人,早在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就開始為其家族工作並且關係十分親近。△《華爾街日報》報導,國會山騷亂事件後,交通部長趙小蘭等眾多高官宣布辭職1月7日,美國交通部長、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的妻子趙小蘭也宣布,將於下周一辭職,她將是國會騷亂後第一位辭職的內閣成員。
  • 邢雲超:美國大選是美民主政治負資產
    拜登入主白宮差六票,川普求助法院,重蹈20年前覆轍,做美式民主最壞示範。「中國時報」指出,重計票拼翻盤,美大選史上掛蛋。川普提前訴訟,黨內都看不下去。若打成司法戰,恐輸掉民主金字招牌。有媒體稱,川普律師團隊發起訴訟挑戰,在多州亮出組合拳,冀「走後門」入主白宮;拜登團隊反對川普入稟法院並發推捍衛和保護每一張選票。
  • 海外網評:「動搖國本的一天」,美式民主怎麼了?_國內新聞_新聞...
    遊行抗議、槍聲四起、流血衝突……美國國會山變戰場的場景震驚世界,已然千瘡百孔的美式民主更是體面盡失。這是自1814年英國佔領並縱火焚燒華盛頓特區後,美國國會大廈首次被外界攻破。英國《衛報》稱,抗議者衝進國會大廈和會議廳並與警方衝突的場景「令美國人震驚」。
  • 美式民主,從一開始就是個巨大的謊言
    這部足以秒殺一切好萊塢製造的超級大片,把「美式民主」的偽裝扒了個精光,赤裸裸地呈現在全世界的面前,讓「美式民主」徹底淪為了笑柄!不過,「美式民主」塌房是早晚的事,因為美國的民主,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它不可能永遠騙過所有人!這一點從1776年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制定《獨立宣言》時,就已經註定了。
  • 黃絲靠邊站!為讓香港青年來內地就業,港府補貼月薪至少18000元
    為了幫助香港青年就業創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中指出將全力幫助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就業發展。特首林鄭月娥在11月27日公布《施政報告》,就疫情影響不少人失業,因此政府亦增加不同行業的就業機會,而且更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 社評:新「郵件門」曝光了美式民主的髒亂裡子
    「郵件門」讓人洞悉了美國民主表面光鮮之下相當骯髒的一些東西,處在這個體制寶塔尖上的少數人肆意操控資源,玩弄著普通大眾甚至很多鐵桿支持者的感情。乍一看,新「郵件門」足以葬送希拉蕊的總統夢甚至她的政治生涯,因為新「郵件門」比她的上一次「郵件門」在性質上更加惡劣,上一次揪出的是她工作不謹慎,導致了非惡意的洩密。而這一次涉及了她的操守。
  • 美政客對香港及美國暴力事件口徑不一,香港立法會議員諷刺:雙重標準
    據香港「東網」1月7日報導,多名香港立法會議員把昔日美國政要撐香港「反修例」示威的言論,與如今譴責美國國會暴力衝突作對比,稱要跟這些回應「學英文」,揶揄美方持雙重標準。報導稱,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立法會議員張國鈞今日(7日)在網上發文,批評美國政府持雙重標準。
  • 國際觀察:美式民主遭遇「民主」反噬
    如今,「山姆大叔」自己成了「瓜」,「靚麗的風景線」也被美國的主流媒體眾口一詞地斥為「暴力事件」,其諷刺性正如黎巴嫩常駐聯合國代表穆罕默德·薩法日前發表的評論:「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讓西方一直津津樂道的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觀,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 曾十分排斥內地的香港前「黃絲」識破「黃媒」謊言:對年輕人洗腦
    圖為梁可民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梁可民在接受採訪時開口便形容自己是一名「資深黃絲」,「在我讀書的年代,學生都是從小看『黃媒』新聞長大的,因為相比其他媒體,『黃媒』的色情、暴力元素更多,例如跳樓新聞,只有『黃媒』不打碼,正值青春期的年輕人很容易被這些低俗元素吸引」。
  • ​被「黃絲」網媒捧上天的黑暴學生「LUNCH」哥之後,下一個又是誰?
    被「黃絲」網媒捧上天的中學生「LUNCH」哥之後,下一個又是誰?
  • 很多中國人驚訝拜登會贏,其實是不了解"美式民主"
    這是因為,正如那些錯誤地預測川普將在選舉中獲勝的人所看到的那樣,基於臆想而非事實的分析會導致預測出現嚴重失誤。拜登戰勝川普背後:美式「偽民主」與「假普選」要準確分析美國總統大選前後的形勢,有一點至關重要:「川普曾經代表過美國大多數選民」不過是一種荒誕的說法而已。
  • 英國為何不早給香港民主?真相讓人唏噓!
    有關此類論說的新聞報導最早是來自香港本地的《明報》與《蘋果日報》。2014年初,香港輔仁網又刊登了一篇《英國為何不早給香港民主?——英國檔案提供的答案》的文章,其中摘引了英方檔案內英國外交部官員的相關議論與回憶。
  • 因敬仰民進黨 香港「本土派」創立香港民主進步黨
    意圖整合泛民 據香港《文匯報》14日報導,曾追隨「長毛」梁國雄的前社會民主連線成員楊繼昌13日下午在紅磡碼頭舉行記者會,宣布成立新政團「民主進步黨」。作為創黨臨時幹事長的他聲稱,該黨的「綱領」是「活化泛民、導正本土、傘後民進、守護我城」。 目前,該黨黨員只有20多人,至於其他「核心成員」為何許人也,楊繼昌則三緘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