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2021-02-21 抱蒲堂

有些詩句,讀過就忘了,而有些詩句,看一眼,就觸動了靈魂。

 

縱然歲月流逝,奈何情深不滅。即使千年已過,我們仍舊感慨萬千。

 

惟願我們常懷詩心,有詩可以抒志,有詞可以言情,目光所至皆詩意。

 

欲買桂花同載酒,

終不似,少年遊。

 

——劉過《唐多令》

 

從來歲月如水流,新月何曾照舊眸。

 

越往時光的深處走,越是懷念以前的時光。

 

但有些事,笑著笑著,就看淡了;有些苦,熬著熬著,就過去了;

 

雖然行至中年,終不似,少年遊,但願我們還有,載酒買花的少年意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是多少中年人真實的寫照:

 

人生縱有萬千姿態,人到中年仍是倍感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誰還會包容你的任性、理解你的辛酸?一個又一個睜開眼的夜裡,剩下也許只有孤獨相伴。

人到中年,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輸,有人老……也許,只有活的圓融,才能化解無邊的孤寂。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人到中年,經歷得多了,遺憾自然也就多了。

 

這種物是人非之感,也總是讓人覺得無力面對。

 

我們總想「以前我要是……」就好了,但時間永遠不會回頭,人活一世,還是要學會向前看。

 

花開到盛時便會凋謝,月亮圓滿後隨即虧缺,太陽升到中天便開始西斜。

 

自然界尚且沒有圓滿的事物,人生在世更不可能完美無缺。

 

《道德經》有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完美主義是一個陷阱,正是因為有缺憾,我們才能不斷從平凡的生活中,感覺到幸福。

 

缺憾,也是另一種圓滿。

 

桃李春風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燈。

 

——黃庭堅《寄黃幾復》

 

時間是最讓人害怕的東西,不發一語,便已換了人間。

 

當年我們曾迎著春風,賞花飲酒,如今一別已是十年,落魄江湖,只能在孤燈下,聽著窗外的秋雨,回憶往昔。

 

春風十裡,夜雨十年,快意只是風景,漂泊是才是命運。

 

走過半生,已是滿鬢風霜,青絲白頭,驀然回首,幾人平步青雲,幾人江湖飄零,歲月流轉,身世浮沉,讓人不勝唏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遊原》

 

一天最美的時刻,莫過於清晨的山風和傍晚的雲霞。

 

一生最美的時刻,莫過於新生和暮年。新生的孩子,朝氣蓬勃;暮年的老人,和藹沉穩。

 

所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花開再美,怎如初見。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呀!

 

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豔。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只希望,我們在對待事物時,能永葆初心。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王小波說:人到中年以後,才會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外,你已經一無所有了。

哪怕是蘇軾那樣的豪邁男兒,對著亡妻的墳墓,也只有感傷的份。

 

煙花絢爛至極,也有垂落之時,歷盡半生繁華,餘生最易念親近之人的陪伴。

 

在一切無常的變幻裡,盡力活得絢麗些,活出最好的樣子。願你回首半生,不辜負自己,不害怕將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佚名《詩經·擊鼓》

 

沈從文說: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也許愛情最動人的答案就是:生死相許。願我們走過半生,想起愛情時依舊能感動到淚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簡簡單單一句話,道盡了古今多少人的願望。

 

也許這世間最浪漫的事情,不過就是與相愛之人一起慢慢變老。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百度搜索的名字,便是由此詩句而來。

 

正所謂,有心栽花栽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

 

很多時候,我們苦苦追尋的,其實就在身邊。

很多時候,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所以讀到這句詩時,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非要等到千帆過盡,才開始知道回頭;要等到流離失所,才開始懂得珍惜;等到物是人非,才會開始懷念。

 

我們對於生活最大的感慨,就是時事易變,物是人非。

 

但遺憾的是,我們誰都沒法改變。既然留不住該走的,就好好珍惜留下的吧。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每次讀這句詩,都覺得滄桑感撲面而來。

 

人生有太多遺憾了,無數個過往都難以重來。

朝花夕拾,撿的是枯萎。我們在回憶中挽留過去,能得到的也只是滿心的酸楚。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放下手頭的繁忙,多陪陪家人,見見朋友,不要等到失去,才覺得惋惜。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

 

生活是苦是甜,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的心態。

 

縱然生活時有坎坷,但風雨過後,回首坐過來的路,才發現也不過如此。

 

只要你堅定前進的方向,或者說,歸去的方向,那又何須去管他路途上,是風雨還是晴天。

李白《把酒問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時光已逝,我們也不再是少年錦時,過往的懵懂無知,都已隨風而去。

 

人到中年,明白了許多事理,在看這些古人的詩句,字字句句間,仿佛深入人心。

 

這時,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願你能歷圓滑而彌天真,知世故而不世故。


願你長路孤單,有人相伴;死生契闊,遇良成悅。


願你即使歷經風霜,依然眼裡有光,笑的坦蕩。

 | 文字詩詞天地;圖片隱山茶齋 |

末俗以繁華相尚

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惜吾不及古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堂主微信號:jybxl685

長按右側二維碼,加堂主個人微信號,

進入抱蒲堂微信群,交流菖蒲蒔養之道。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抱蒲堂微店 

相關焦點

  • 小漫畫: 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小漫畫: 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 少時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這首被稱為史上最孤獨的小詩的《江雪》,是多少中年人真實的寫照:人生縱有萬千姿態,唯中年得千萬孤獨。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道:「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納蘭性德最有名的送別詩:初識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文/陌陌 納蘭性德最有名的送別詩:初識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納蘭性德,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我們都是讀他的詩長大的,還記得課本中關於他的詩,溫婉含蓄,很難讀懂詩的意思現在重新去讀他的詩,又別有一番情趣...... 他是一個真性情人,他是不羈的,他也是超凡脫俗的。出生豪門,自幼天賦異稟,文武雙全,看似是個人生大贏家,可,心中的愁又該向誰訴說......他這一生多寫離別詩。他的詩詞,字裡行間表露出離別的感傷,字字句句都感人肺腑。他的詩不是通俗易懂的,但全詩卻給人一種優美的傷感。
  • 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慢慢的成長,漸漸地懂得!
    各位父老鄉親們大家好,各位準備好小板凳,今天聊聊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慢慢的成長,漸漸地懂得!①初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後來的由於各種情況變得讓人痛苦。如果每天能夠發現對方的一個優點而不是缺點的話,他們的愛情友情會保持著「新鮮」。但願情侶們不要體會到「人生若如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02歸途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 年少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白頭翁!
    願每個在寒夜中辛苦奔波的人,在疲憊時,都有一個知心好友,與你坐在一起把酒言歡,交杯換盞間,生活的心酸苦悶便消失不見了。如今我們身處在穩定的社會和美好的物質生活中,讀讀這首詩,便是憶苦思甜,感謝自然的饋贈,珍惜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粒粒都不可浪費呀。
  • 年少不懂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不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要想真正懂得一首詩,需要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歷練,加上一點可遇不可求的運氣。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刻,一種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首早已爛熟於心的詩,這是你可能才真正「懂得」這首詩。
  • 年少不懂詩中意,聽懂已是詩中人
    年少不懂詩中意,聽懂已是詩中人作者:北緯說情感文章原創,抄襲必究從小到大,我們看過很多詩詞、讀過很多詩詞、背過很多詩詞,可是當時只知道字面的意思,並不能深刻體會作者寫這首詩詞時的心境。等到長大以後,因為工作忙碌,已經很少有時間讀詩詞了。
  • 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最令人感慨萬千的五首古詩詞
    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古詩詞是最為華美壯麗的篇章之一。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古詩詞,我們初讀時可能少不更事,不能理解其中深意。但是等我們逐漸成熟,閱盡世事滄桑後,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也許是一幅畫,也許是一個人,讓我們一下子就想起了這句詩,體會到了這句詩的深意。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 紅樓夢裡3首古詩詞,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夢中人
    這些詩詞第一遍讀的時候可能有些難懂,但是多讀幾遍,詩歌中的韻味就出來了。我是真遊泳的貓,記得關注我,一起來欣賞紅樓夢裡3首古詩詞。正所謂,初讀不解詩中意,再讀已是夢中人,但願我們都能有一個好夢。第1首,《詠白海棠》: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骨易銷魂。芳心一點嬌無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謂縞仙能羽化,多情伴我詠黃昏。
  • 年少不知詩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我們曾經讀過許多詩,不論是在課本,還是在其他書本上。曾經年少無知,沒有領略到詩人傾注在詩中字裡行間的感慨、人生的無奈,到了有了一定的閱歷後,經歷了人間的不少滄桑,才漸漸領略到詩人的意境。也許當時是未到傷心處罷了。以下重溫那些催人落淚的詩!
  • 「河流水聲翻譯器」落座浣花溪:初聞不知詩中意,再聞已是詩中人
    初聞不知詩中意,再聞已是詩中人。而如今的浣花溪依然保持了古時的韻味和靈氣,浣花溪寬十五米至20米,起於龍爪堰,水流蜿蜒,繞浣花公園、杜甫草堂,流經浣花溪廊橋、劉郎橋、和尚橋,至送仙橋下匯磨底河注入南河,全長2884米,現為中心城區景觀河道兼具區間排水功能。而浣花溪講成都河流故事的二維碼一推出,市民朋友們也是趕緊掃了掃,看了看。
  • 「讀詩·領悟」在詩詞中,與另一個自己相遇(散文)
    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中華傳統文化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滌蕩,同歲月的巨石與滄浪摩肩接踵,留下了諸多瑰寶,詩詞文化便是其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一首詩就是一個世界,一首詩亦是一位思想家。在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也能獲得新的認知,還可以給予自己心靈的慰藉。
  • 詩詞丨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在那麼多詩詞中,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有時,因為一句經典,就讓人讀懂了整首詩,看透了整個人生。
  • 千古一文《賣炭翁》:初讀不知文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此詩源自詩魔白居易之手,以一位賣炭翁的人生經歷入筆,折射當時萬千貧苦大眾水深火熱的悲慘境遇。亦借著辛辣的語句將宮市的腐敗坦露世人眼前。
  • 人生如詩:年少不解詩中意,讀懂已到中年時
    年少懵懂之時,我們只知詩美,一通亂背,卻不解其意。直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走過的路,其實在兒時讀過的詩詞中已寫盡。一、世上有一種惆悵,叫做物是人非《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心情鬱悶。
  • 初識《琵琶行》,正在讀中師,再讀《琵琶行》,已是暮年
    原題:再讀《琵琶行》作者:薔薇紅繼木之戀再讀白居易的《琵琶行》,已是暮年。初識《琵琶行》,是在讀中師的時候,鄰座同學給我推薦說,在發的《文學欣賞》課本中,有一首長詩《琵琶行》,聽說你有過目不忘的本事,看能否在短時間內背下?我立即翻書找到該詩,對照文後註解弄通了詩的字面意思,用了兩個早自習時間,將原文一字不落背誦給了鄰座同學,郎朗聲音,引來周圍其他同學側耳傾聽,在他們羨慕的目光裡,青春年少時的虛榮之心得到了無限的滿足。
  • 中年人的詩詞: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所以我們說杜甫的時候,總是說「老杜」,而沒人叫李白「老李」,知乎上有人說: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其實就是這個意思。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的詩詞像一壺老酒,第一次讀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我們歷經歲月滄桑之後再來看,才會明白字裡行間的深沉之意。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這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時再讀發現當時錯了,心中才真的釋然了。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南宋·楊萬裡 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楊萬裡是南宋的一代詩宗,平生共有詩作4200多首,與陸遊、範成大齊名。
  • 少年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唐朝詩人杜甫的一生一世一雙人
    少年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晚上陪老公練車,從市區繞來繞去,就跑到了站街鎮,路過興華樓,站街一中等等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的高中時代是在鞏義站街一中度過的,記得上高中時曾去參觀過杜甫故裡,杜甫故裡離學校不遠,印象中杜甫故裡很破舊,一個不算大的院子裡兩孔土窯,有著黑漆木頭做的門。窯裡牆上掛滿了杜甫的詩,紙質泛黃古舊,整個院落只能用兩個字形容:破舊。80年代參觀杜甫故裡好像不收費。
  • 〔詩詞〕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雪滿頭
    今天,我們為大家分享7首歲月詩詞,初讀不以為意,再讀才懂人生,它們在風月的長河中,愈發閃亮,使人每次品讀都回味無窮,生發無限感慨!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二十歲時,我們意氣風發。我們也曾許下,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言。我們也曾立下,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壯志。如今的我們已不再少年,歲月漸漸改變了我們的容顏,然而卻打磨出一顆更堅強、更成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