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一波一波下降,又到了「貓冬」的季節,到了冬季成人洗澡的次數都減少了,對於剛出生的新生兒,如何洗澡才更科學呢?
01冬季嬰兒保持洗澡頻率
確實,在冬季新生兒汗水以及皮脂分泌確實會減少一點,不必像炎熱夏季那樣天天洗澡。但是相對而言,新生兒的代謝比較旺盛,如果間隔太久不洗,排洩物蓄積在皮膚以及皺褶內,容易刺激皮膚,引發皮膚感染。
在冬季,新生兒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減洗澡次數,但也應保持一周1-2次。
02冬季嬰兒洗澡,警惕一樣東西!
那就是浴霸!
冬季洗澡為了防止寶寶凍著,北方城市即便有暖氣的情況下,媽媽們為了雙保暖,也會打開浴霸。而恰恰浴霸真是我們要警惕的,因為其光線非常刺眼,太過強烈,容易傷害新生兒視力。
早前就有相關新聞,新生兒因為洗澡時開浴霸,眼睛受到損傷的情況。
媽媽們可以在洗澡前先開浴霸,等衛生間的溫度起來之後關掉浴霸,再抱寶寶進去洗澡。如果不放心,一定要開著浴霸給寶寶洗澡時,記得在為寶寶洗澡時檔住浴霸的光線。
03冬季嬰兒洗澡步驟
第一步準備好水:先倒冷水,再兌熱水,在放新生兒入水之前,要用肘部或手腕來測試水溫,最好準備一個溫度計,水溫在38~40攝氏度之間。過冷容易引起感冒,過高的水溫對於患有溼疹的寶寶會加重瘙癢和不適,因此要科學準備水溫。
第二步脫掉嬰兒衣物:可以先在床上等平坦的地方脫掉寶寶的外套,但留下背心,這樣不會被凍著。
第三步正式洗澡:媽媽用左前臂託住嬰兒的雙肩,同時用手摟住嬰兒的肩和腋窩。用左拇指、中指把寶寶的耳郭向前壓住,這樣可以防止洗澡時耳朵內進水。
先洗面部,可以用專用的小毛巾蘸溼,從內向外輕拭雙眼、嘴、鼻、臉及耳後,洗完面部再洗頭部,這時可用點專用的洗髮水,然後用清水洗乾淨。
洗完頭和面部後,就可以去掉浴巾開始洗身上,讓嬰兒保持半坐狀態,開始可以讓寶寶下半身浸入水中,媽媽用左手扶住寶寶的頭部,用右手按順序洗頸部、上肢、前胸、腹部,再洗後背、下肢、外陰、臀部等處,一邊洗一邊和寶寶聊聊天。
要注意一些胖胖的寶寶,要注意清洗皮膚皺褶處。洗到會陰部位時,女寶寶是從前向後洗,注意不要搞反順序。男寶寶大部分是包莖,洗時用手輕柔將包皮向上推一下。
第四步洗完出水:全身洗完後將寶寶用毛巾包好,再次放到平坦地方如床上,這時可以給孩子來一套撫觸操,一般新生兒非常享受這個按摩時刻。
04冬季洗澡注意事項
1周用1次沐浴液
不少媽媽認為洗護品會傷害寶寶肌膚,認為用清水洗最安全。但是我們要知道,新生兒生長發育很快,代謝的產物也多,例如頭垢等,僅僅用清水是不行的,建議一周用一次嬰兒專用沐浴液。
洗澡時應注意室溫
洗澡時室溫最好在26~28攝氏度左右,現在家庭一般都有溫控器,應該比較好掌握溫度。洗澡時如果開著窗,溫度不好掌控,加上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不佳,免疫力也不完善,可以在洗澡的時候關著窗。
洗澡的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在此期間關一會窗戶並不會悶著寶寶。
新生兒洗澡注意護理臍帶
給新生兒洗澡,是很多新手媽媽害怕的一件事情,主要是因為臍帶還沒有脫落,害怕洗澡時觸碰到臍帶。
新生兒出生後,一般臍帶在2周內脫落,無論TA的臍帶是否脫落,在給孩子洗澡後都應清潔臍部位,一般用棉籤沾75%醫用酒精,從內往外打圈輕輕擦洗消毒,保持重複三次,保持臍部乾淨清爽。
如果臍帶未脫落,不要將寶寶直接放到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毛巾擦洗寶寶的腋部及腹股溝處。避免弄溼臍部,預防感染。如果不小心弄溼也不要晃,用棉籤蘸75%的酒精擦拭即可。
如果不小心弄溼,過了幾天發現肚臍有紅腫或出現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新生兒洗澡後少用爽身粉
很多新手媽媽在給新生兒洗澡後,愛在寶寶的皮膚皺褶中擦很多爽身粉,認為這樣可以保護新生兒皮膚。
其實這種做法有時適得其反,因為新生兒的代謝非常快,出汗也多,有時被捂出汗來,尿量的排洩也多,過多的爽身粉遇到汗水以及尿液時,會結成塊狀物,當寶寶活動時,這些塊狀的顆粒會起到摩擦作用,容易引起寶寶嬌嫩皮膚的紅腫糜爛,所以爽身粉不要隨便用。
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我們大人洗一次澡都感覺很虛脫,對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講,他們皮膚更薄、更嬌嫩,如果洗澡時間過長,可能造成新生兒皮膚乾燥,造成皮膚脫水等情況。
另外,如果給寶寶洗澡時間過長,會讓寶寶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吸水變軟,這樣會降低寶寶皮膚的抵抗力。
因此,新生兒洗澡最好不要超過5分鐘,避免感冒,同時也避免損傷寶寶皮膚。在洗澡的過程中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寶寶感受洗澡帶來的愉悅感,而不要讓寶寶反感。
05寫在最後
冬季天涼,給新生兒洗澡有眾多注意事項,家長們尤其是新手媽媽要當心,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寶寶遭罪。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內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