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特徵,是對我國發展形勢作出的重大判斷。我們要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同時立足專員辦工作實際,凝心聚力、開拓創新,譜寫新時代財政監管工作新篇章。
一、各時期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過程
(一)1956年黨的八大決議指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問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二)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提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為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要「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
(三)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我國主要矛盾重新進行審視。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論述自1981年起,36年未發生改變。
(四)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二、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後的歷史發展要求
矛盾是反映事物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抓住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深刻認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兩者的矛盾,一方面,走進新時代的中國,在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得到滿足、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礎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需要更多的獲得感和更高的幸福感。另一方面,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所以,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決定了新時代根本任務還是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眼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著眼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強化黨的自身建設,確保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三、專員辦財政監管工作的新徵程
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和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和新作為。專員辦在新時代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路指導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繼續不忘初心,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實際,深入調查研究;統籌資源,強化監管力量;創新機制,提升監管成效;攻堅克難,勇鑄「鐵軍」和「尖兵」;為更好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而不懈努力。作為專員辦處級幹部,首先必須通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和思想理論水平,帶頭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堅守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公道正派的思想境界和自我約束的行為底線,更好擔負起處室崗位職責。另一方面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路指導處室的業務工作,帶領處室同志在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方面積極跟進。落實補民生短板、決勝小康社會等重大財稅政策執行到位,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深入推進財政資金績效監管全覆蓋,確保資金的安全規範和有效;圍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加強政策執行調研,並向財政部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見建議。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