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有15家景區榮升國家4A級旅遊景區。禮泉縣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陝西張裕瑞那城堡酒莊、寧強縣青木川、洋縣朱䴉梨園、楊凌現代農業示範園創新園5家休閒農業景區入列其中。
貼著質樸標籤,以吸引近郊遊玩為主的休閒農業,已開始越來越多地「登堂入室」,成為國家級旅遊景區甚至旅遊名勝,吸引著更遠處、更多慕名而來的遊客。
其實不管有沒有成為國家級旅遊景區,休閒農業的快速升溫以至時常節假日人氣「爆棚」,早已成為事實。
出身「草根」的休閒農業,其對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活躍地方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的作用,或許並不輸於「高大上」的旅遊名勝。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大勢所趨,其時已至。
人氣「爆棚」:
年接待遊客5600多萬人次,經營收入50多億元
據省旅遊局統計,今年國慶期間,禮泉縣袁家村共接待遊客60萬人次,比臨潼兵馬俑的遊客還多,成為陝西人氣最旺的地方。
10月25日,袁家村又為陝西捧回首個「中國十大美麗鄉村」獎盃。
人工打造的袁家村,在發展休閒農業的十數年裡,接連獲得了「全國生態示範村」、「全省新農村示範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國家特色景觀旅遊名村」、「2013年度最美鄉村」、「陝西省著名商標」、「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美譽,並且帶動了周邊多個村莊休閒農業的發展。這既是對陝西休閒農業發展成就的完美「註腳」,也讓人們看到了休閒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不僅是袁家村。興平市馬嵬街道辦李家坡村將廢棄的土窯洞、荒溝打造成展現陝西關中風情、民俗、飲食的馬嵬驛現代農業園之後,從去年國慶節開園至今,已吸引全國各地遊客300多萬人次,實現經營收入5000多萬元,帶動李家坡村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休閒農業的發展,使大量的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產品變商品,讓閒置的土地流動起來,閒暇的時間充實起來,富餘的勞動力活躍起來。
從以前適宜旅遊的春、夏兩季,到現在不分季節的每個節假日,通往各休閒旅遊景點的公路以激增的車流量,為休閒農業發展最真實地「投票」。
「從市場需求看,休閒農業發展空間非常廣闊。」省農業廳副廳長高愛平說,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後,人們的需求就由最基本的吃好穿好的物質需求逐步變為精神需求。城市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使得城裡人有去農村觀光休閒、放鬆身心的迫切要求。特別是當前霧霾天氣頻發,市民逃離城市的願望更加強烈,從而促進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繁榮。並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大中城市旅遊人數增加,小城鎮的居民也會越來越多地加入旅遊行列。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省休閒農業年接待遊客5600萬人次,經營收入50多億元,直接從業人員31萬人,其中28萬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以上。
長安區按照「一街一園」產業布局,在秦嶺北麓環山路沿線集中建設了32座集高科技農業生產、新品種展示、休閒觀光於一體的休閒觀光農業園區,年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實現收入1.2億多元,成為長安區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鄉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資源豐富: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的生物資源多樣性,孕育出陝西休閒農業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陝西地域狹長,縱跨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個氣候帶。以秦嶺為界,南為長江流域,北為黃河流域。
秦嶺是與北美的落基山和中歐的阿爾卑斯山齊名的世界三大具有生物地理分界意義的山脈之一,是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動物區系古北界和東洋界的分界線,也是我國亞熱帶和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的代表地區之一。生物的多樣性,決定了陝西關中以南休閒農業的多姿多彩。
而關中八百裡秦川和渭北黃土高原,則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起源地和世界上連片最大的黃土板塊,孕育出了底蘊深厚的農耕文化和豐富多彩的黃土風情。
休閒農業根基是農業,主體是農民,場所在農村,文化創意是核心競爭力。「在休閒農業的發展中,我們著力挖掘陝西農耕文化底蘊深厚、南北民俗風情各異的資源優勢,以文化豐富、提升休閒農業內涵。」省發展一村一品指導中心主任羅創國介紹,首先,著力打造陝北黃土風情、關中農耕民俗、陝南秦巴風光三大特色板塊。在休閒農園、休閒農莊、休閒農家3種產業類型中,鼓勵經營主體發掘傳承當地特色農耕、民俗和鄉土美食文化,實現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如「關中印象」鹹陽市袁家村、「西府周禮」寶雞市北郭村等。
其次,拓展功能,打造產業文化。支持休閒農園、休閒農莊依託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使農業生產和文化創意融合發展。如薰衣草莊園、葡萄主題公園、獼猴桃主題公園等。
第三,強化創意,提升產品文化。依託陝西一村一品發展優勢,以品質、品牌提升為重點,引導經營主體在項目策劃、產品生產和包裝創意設計上,研發獨具特色的休閒農產品和生態環保、內涵豐富的創意包裝,不斷提升產業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力。
2009年以來,陝西省把休閒農業作為發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內容進行實物和資金扶持,每年從全省一村一品扶持資金中列支1000多萬元,用於扶持休閒農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西安周邊地區為核心、關中平原為主帶、陝南和陝北為兩大輻射區的休閒農業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省已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4個、示範點11個、全國五星級休閒農莊2個、中國最美(最有魅力)休閒鄉村6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個、中國美麗田園11處。
創建省級休閒農業示範縣4個、示範點34個、休閒農家明星村29個。全省發展休閒農業示範園353個,休閒農莊328個,休閒農家專業村260個,休閒農家經營戶達到1.3萬多戶。
據抽樣監測統計,休閒農業經營點遊客數量較上年同期增加10%,全省休閒農業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經營收入超過20億元。
農業旅遊:助秦巴山區走出貧困
發展休閒農業,既能盤活農村各類資源,提升農業價值,拓寬農民創業就業渠道,又能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促進城鄉交流互動,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休閒農業發展,在2012年省委1號文件中明確要求,要把休閒農業作為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省政府《全省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2013年工作報告中都明確要求,要加快培育和推進休閒農業發展。
西安、寶雞、長安、鳳縣、眉縣等市縣區,把發展休閒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和主導產業來抓,有力促進了當地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據統計,2013年,關中5市大部分休閒農家經營戶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西安秦嶺北麓等重點發展區域內的休閒農業經營收入已佔到當地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
對於集中了陝西近40%貧困人口的秦巴山區,藉助青山、綠水、藍天的獨特生態環境資源和後發優勢,挖掘當地風情文化,依託茶葉、柑橘等農業主導產業發展休閒旅遊業,取得了農民增收、繁榮縣域經濟的好成績,助不少地方體面、快速、高質量地走出了貧困。
2010年,城固縣旅遊收入2.35億元,當年全縣GDP總量的3%。藉助桔園鎮劉家營村等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的引領,到2013年底,全縣年旅遊收入已達到11.67億元,佔GDP的比重上升到8.4%,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茶產業的發展,伴隨著陝南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優美自然環境的吸引,帶動了西鄉、平利、商南等縣區觀光休閒農業的發展。在一些旅遊發達的鄉鎮,如城固縣劉家營鎮,西鄉縣櫻桃溝等,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早已超過萬元,步入小康。
休閒農業的發展,還催生出了一大批相關職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民群眾就近就業。比如在城固縣桔園鎮,近幾年農民發展休閒農家接待戶56家,有旅遊觀光車20輛。桔園景區每年也從村民中聘請售票、巡邏、治安、衛生、保潔等工作人員。此外還有60多戶村民從事小吃、旅遊紀念品、農產品銷售活動,絕大多數當地農民都在休閒農業產業鏈條中找到了合適的崗位。
獲評「國字號」的陝西休閒農業景點
由農業部組織開展的全國休閒農業系列創建活動,自2010年開始至今年10月,陝西已有不少獨具特色的休閒農業業態進入「國字號」行列,成為提高當地群眾收入、融通一、二、三產的發展新亮點,甚至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5年來,陝西省已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4個:
長安區、鳳縣、寶雞市休閒農業示範區和平利縣。
創建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1個:
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陝西陽光雨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眉縣西部蘭花生態園、三原金源山莊、臨渭區渭北葡萄產業園、陝西農墾英考現代農業觀光園、富平縣陶藝村、銅川陽光綠都休閒山莊、神木縣陝北民俗文化大觀園、城固縣桔園鎮劉家營村和楊凌秦嶺山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獲評中國最美(最有魅力)休閒鄉村6個:
岐山縣北郭村、禮泉縣袁家村、銅川市新區陳平村、米脂縣高西溝村、寧強縣青木川村和平利縣龍頭村。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處:
佳縣古棗園。
中國美麗田園11處:
宜君縣哭泉鄉旱作梯田、洛川縣李家坳蘋果旅遊景觀、榆陽區杏花景觀、洋縣朱䴉梨園、西鄉縣江榜茶園、城固縣劉家營村橘園、西鄉縣蓮花村櫻桃花、南鄭縣油菜花、漢陰縣鳳堰古梯田、平利縣長安十裡茶園和嵐皋縣稻田。
全國五星級休閒農莊2個:
西安曲江農業博覽園、陝西陽光雨露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同時,省農業廳認定省級休閒農業示範縣4個、示範點34個、省級休閒農家明星村29個。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已發展休閒農園353個、休閒農莊328個、休閒農家專業村260個,休閒農家經營戶已達1.3萬多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