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 MIT提出Matlab插件mNeuron:實現深度模型神經元的可視化

2021-01-07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編譯參與:黃小天、Smith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Antonio Torralba 等人發表了一篇題為《mNeuron: A Matlab Plugin to Visualize Neurons from Deep Models》的文章,介紹了一個可視化深度模型神經元的 Matlab 插件 mNeuron,能夠可視化單個神經元和單個神經元模式;並共享了該插件實現的代碼和 4 個應用演示。

項目連結:http://vision03.csail.mit.edu/cnn_art/?utm_content=buffer2ff9c&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com&utm_campaign=buffer

內容

代碼:通過反向傳播優化可視化從深度學習工具包中訓練的神經元 [支持 Caffe 和 matconvnet]演示:

可視化單個神經元可視化單個神經元模式

類內變體(Intra-class variation):優化已學習的 fc6 或 fc7 relu mask層級二進位 CNN 代碼(Hierarchical binary CNN code):通過預定義的 relu mask 優化

CNN 圖像完成(Image completion with CNN):通過邊界條件優化

參考

可視化方法根據《Mahendran and Vedaldi. Understanding Deep Image Representations by Inverting Them》進行了改良。說明書

演示 1:可視化單一神經元(V_neuronInv.m)

目的:找到一個圖像,可以使單神經元的激活值優化 [Erhan et al., Simonyan et al., Zhou et al.]

a. 不同連接層(AlexNet):我們使從 ImageNet 數據集進行學習的 Conv 網絡 1、3、5 層的神經元可視化。隨著層的深度的增加,神經元學著去識別簡單的邊沿、斑點和紋理圖案,以及複雜的物體局部和類別(從 Conv 網絡的第 5 層,我們檢索了真實圖像從而與 Zhou et al. 的結果進行對比)。

b. 鑲嵌藝術(Tessellation Art)我們不會在 1x1 的接受域(receptive field)內對單神經元的激活值進行優化,我們把接受域延伸到了全圖範圍(GoogleNet inception4a—14x14)。我們手動整理了一些神經元的可視化結果,從而把物體的局部鑲嵌進藝術牆紙。

c. 不同的數據集:我們可視化了從兩個不同數據集(ImageNet 和 Places)進行學習的 Conv 網絡 4-5 層的神經元。

d. 不同的網絡:(AlexNet、VGG-16、NIN、GoogleNet)給定四個語義片段「狗、火焰、鐘錶和車輪」,我們對四個不同網絡的約齊層(roughly aligned layers—在全連層之前)的最活化(top-activated)神經元進行可視化。

演示 2:可視化類內變體

類內變體:在給定一個物體類別的訓練圖像的情況之下,我們集群 Fc 神經元反應以找到一般性的神經元放電模式(神經通路)。對於每個模式,我們選擇 top-k 已激活的神經元,並從數字上找到一個優化這些神經元的全部激活值的圖像。

演示 3:可視化二進位 CNN 代碼

給定一張輸入圖像,我們可以把它的二進位代碼定義為其 relu mask m5-7。[Agrawal et al.(https://arxiv.org/abs/1407.1610)] 指出,這些二進位代碼取得了原始深度特徵的相似分類結果。這裡我們考慮三個不同的帶有漸增長度的二進位代碼:m7、m6-7、m5-7。

為了可視化一張圖像的二進位代碼,我們為 Fc8 標籤執行相同的「單一神經元可視化」的操作,除卻在優化過程之中原始 relu 層之後應用額外的二進位代碼。通過更多層的二進位代碼,我們可以恢復原始圖像的本質(essence),這部分解釋了它的分類有效性。

演示 4:用卷積神經網絡完成圖像 (V_inpaint.m)

詳見說明書 5.3 章節。主旨是我們可以利用圖像上的邊界約束來進行神經元(單一神經元或者神經元模式)可視化。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黑盒揭秘:深度神經網絡可視化技術
    雲腦科技自主研發的 Deepro 深度學習平臺利用可視化技術,集成了最前沿的各類深度神經網絡可視化組件,分析與顯化內部隱藏結構與模型輸出的關係,解決「黑盒」難題。深度神經網絡的可視化作為理解人工智慧系統的主要技術,模型可視化是一個由來已久而且寬泛的話題。模型可視化與數據可視化屬於不同的範疇,數據可視化通過降維,主成分分析等技術來分析數據的結構,模型可視化針對的是對機器學習模型本身的理解。
  • 模型壓縮95%,MIT韓松等人提出新型Lite Transformer
    韓松的研究廣泛涉足深度學習和計算機體系結構,他提出的 Deep Compression 模型壓縮技術曾獲得 ICLR2016 最佳論文,論文 ESE 稀疏神經網絡推理引擎 2017 年曾獲得晶片領域頂級會議——FPGA 最佳論文獎,引領了世界深度學習加速研究,對業界影響深遠。
  • 學界| MIT將生物學機制引入神經網絡,新模型或揭開抑制神經元功能
    這一模型描述了一個由一列輸入神經元和等量輸出神經元構成的神經迴路,執行神經科學家所謂的「贏家通吃」策略(winner-take-all。重要研究發現,神經系統以這樣一種簡單的競爭機制保證了使用頻率較高、輸入較強的環路聯接被保留下來並加以強化,而使用頻率低、輸入較弱的聯接被去除,從而使系統資源得到最優化的分配,神經環路的聯接更加精確。
  • 【ICML Oral】DeepMind提出深度學習新方向:神經過程模型
    ,提出神經過程模型,在多任務上實現了很好的性能和高計算效率。例如,元學習(Meta-learning)是一個越來越受歡迎的研究領域,解決的正是這種局限性。作為神經網絡的一種替代方案,還可以對隨機過程進行推理以執行函數回歸。
  • Keras 深度學習模型可視化
    深度學習可視化深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黑盒子,模型通過大量的權重去學習擬合輸入的數據和學習目標,模型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模型的輸入的數據;深度學習的擬合效果往往出乎我們的的想像,但是模型如何擬合數據和學習目標之間的關係,我們知之甚少。
  • 深度學習之卷積神經網絡經典模型
    最後一層,也就是第七層,為了得到輸出向量,設置了十個神經元來進行分類,相當於輸出一個包含十個元素的一維數組,向量中的十個元素即0到9。隨著ReLU與dropout的提出,以及GPU帶來算力突破和網際網路時代大數據的爆發,卷積神經網絡帶來歷史的突破,AlexNet的提出讓深度學習走上人工智慧的最前端。圖像預處理AlexNet的訓練數據採用ImageNet的子集中的ILSVRC2010數據集,包含了1000類,共1.2百萬的訓練圖像,50000張驗證集,150000張測試集。
  • 資源連結|深度學習教程資源整理(伯克利、斯坦福、MIT、阿里、吳恩達)
    MIT 2019深度學習課程開課,第一課視頻&PPT已放出課程地址:https://deeplearning.mit.edu/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
  • 百度數據可視化實驗室正式成立,發布深度學習可視化平臺 Visual DL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1 月 16 日,百度 ECharts 團隊發布旗下知名開源產品 ECharts 的最新 4.0 版本,並宣布品牌升級為「百度數據可視化實驗室」(http
  • 特稿 如何讓深度學習突破數據瓶頸?這家創業公司直接挑戰生物神經元的計算模型
    目前深度神經網絡用的是點神經元,其計算模型是把信號加權平均的結果輸入到一個非線性函數。這種點神經元是對生物神經元的極度簡化,沒有基於時間的變量。而生物神經元則利用脈衝進行基於多維時空變量的計算。單個生物神經元的計算模型是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個關鍵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正是設計下一代深度學習的關鍵線索。
  • IBM、哈佛聯合提出Seq2Seq-Vis:機器翻譯模型的可視化調試工具
    深度學習模型的不可解釋性更是普遍存在的問題。為此,IBM 研究院、Watson AI Lab、哈佛 NLP 團隊和哈佛視覺計算團隊聯合研發了一款針對 seq2seq 模型的可視化調試工具 Seq2Seq-Vis,使用戶可以可視化模型執行過程中的注意力、單詞預測、搜索樹、狀態軌跡和近鄰詞列表等,從而更高效地進行分析和調試。
  • 基於神經進化的深度學習模型研究綜述
    摘要 深度學習研究發展至今已可以勝任各類識別、分類、生成任務,但是對於不同的任務,神經網絡的結構或參數不可能只是微小的變化,依然需要專家進行調整
  • MIT 深度學習基礎教程:七個基本框架TensorFlow代碼實戰
    具體包括前饋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編解碼模型、自編碼模型、生成對抗網絡和深度強化學習,七個常見系列,附詳細代碼實戰。專知以前介紹的MIT深度學習課程:作為麻省理工學院深度學習系列講座和GitHub教程的一部分,我們將介紹使用神經網絡解決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遊戲、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問題的基礎知識。
  • 最便捷的神經網絡可視化工具之一--Flashtorch
    譯者 | VK來源 | Towards Data Science【磐創AI 導讀】:FlashTorch是PyTorch中用於神經網絡的開源特徵可視化工具包,本文介紹了如何使用FlashTorch揭示神經網絡看到的內容,歡迎大家轉發、留言。想要更多電子雜誌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資源,大家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磐創AI。
  • ...聯合多任務模型;3D人體重建;可視化理解機器翻譯;深入研究整流...
    本文提出了一種端到端的生成對抗網絡框架PeelNet,來從單張RGB圖片重建帶紋理的3D人體模型。作者提出將3D人體模型表達為對自遮擋魯棒的分離的深度圖和彩色圖(peeled depth and RGB maps),並提出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的框架,從單張彩色人體圖片預測分離的深度圖和彩色圖,並進一步生成帶紋理的3D人體模型。
  • 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脫硫系統預測模型及應用
    關鍵詞:燃煤電廠;脫硫系統;計算機模擬;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預測;模型應用;智慧環保;當前,國家正加快推進以 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建設也蓬勃發展。國內大型火力發電廠很早就實現了廠級 DCS 數據監控,歷史運行數據豐富,為實現數據驅動的神經網絡建模提供了有利條件。
  • 神經網絡的性能竟然優於神經符號模型
    ,神經網絡對數據的要求,居然比神經符號模型還要低!不僅如此,實驗結果證實,神經網絡的在關鍵任務上的效果還要更好。不需要預先訓練,完全無監督,居然這麼神奇?  按照之前的常識,結合了算法和符號推理技術的神經符號模型(Neurosymbolic Models),會比神經網絡更適合於預測和解釋任務,此外,神經符號模型在反事實方面表現更好。
  • 綜述論文:當前深度神經網絡模型壓縮和加速方法速覽
    大型神經網絡具有大量的層級與結點,因此考慮如何減少它們所需要的內存與計算量就顯得極為重要,特別是對於在線學習和增量學習等實時應用。此外,近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流行也為研究員提供了在資源(內存、CPU、能耗和帶寬等)有限的可攜式設備上部署深度學習應用提供了機會。高效的深度學習方法可以顯著地影響分布式系統、嵌入式設備和用於人工智慧的 FPGA 等。
  • GRNN神經網絡(Matlab)
    廣義回歸神經網絡是建立在數理統計基礎上的徑向基函數網絡,其理論基礎是非線性回歸分析。GRNN具有很強的非線性映射能力和學習速度,比RBF具有更強的優勢,網絡最後普收斂於樣本量集聚較多的優化回歸,樣本數據少時,預測效果很好,網絡還可以處理不穩定數據。二、GRNN結構該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組成。
  • 神經網絡的基礎是MP模型?南大周志華組提出新型神經元模型FT
    據論文介紹,這項研究為神經網絡提供了一種新的基本構造單元,展示了開發具有神經元可塑性的人工神經網絡的可行性。當前的神經網絡大多基於 MP 模型,即按照生物神經元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構造出來的抽象和簡化模型。此類模型通常將神經元形式化為一個「激活函數複合上輸入信號加權和」的形式。
  • Axure 教程:利用圖表前端插件實現高級可視化圖表
    如何通過圖標前端插件完成高級可視化圖表?筆者在此給出了詳細教程,與大家分享~~後臺開發中避免不了實現一些可視化的圖表,主要製作的方法有四種:Excel表格截圖、Axure圖形繪製、Axure網頁框架和Axure第三方圖表元件。第三個「Axure網頁框架」需要結合antv、echarts、HighCharts等前端可視化插件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