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吹的不是花
蒲公英我們都不陌生,小時候大家都喜歡吹蒲公英,一吹就是漫天雪花一樣的飛絮。其實你吹的「蒲公英」不是花,是它的種子。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成熟後隨風飄或經動物攜帶,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作為一種被廣泛食用的「著名野菜」,蒲公英抗旱又耐澇,整個生長期無病蟲害,無任何汙染,是一種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被稱為「天然野味」。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蒲公英也是一種中草藥。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效果,不僅營養價值高,也被廣泛應用於化工、醫藥等行業。
又是「公」又是「婆」的,
這棵草到底經歷了什麼?
「蒲公英」這個名字由來已久,在唐朝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的《唐草本》中就有記載。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十六歲的姑娘患了乳癰,乳房又紅又腫,疼痛難忍。「乳癰」就是現在所說的「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多發生於產後哺乳期的婦女。
這事被她母親知道了。那個時候,哪裡聽說過大姑娘會患乳癰,還以為是女兒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姑娘見母親懷疑自己的貞節,又羞又氣,便投河自盡。
事有湊巧,姑娘被一老翁和他女兒救了。在問清投河緣由後,老翁讓女兒挖來了一種野草,洗淨後搗爛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癰上,沒幾天就痊癒了。
老翁性蒲,女兒叫小英,為了紀念二人,便將這種野草叫做「蒲公英」。
蒲公英在民間還有個很響亮的名字:「婆婆丁」。
相傳有個叫做「丁寡婦」的「名人」,以做媒和跳大繩為生,很不受人待見。她兒媳婦名叫「孝梅」,特別孝順,但還是經常被丁寡婦虐待。有一年春天,丁寡婦非要吃苣蕒菜蘸醬,孝梅只好到野外去挖。結果怎麼找也沒找到,就挖了一些跟苣蕒菜長得很像的野菜回去充數。
丁寡婦吃完後,身上很快就起了很多紅點子,最後變成了水泡,於是她就認定是孝梅下毒了,還將孝梅告到了縣衙。縣太爺請來老中醫診治後才真相大白。原來丁寡婦心積於火,加上春天肝火於燥,才起了這些疔毒泡疹。
老中醫告訴大家,這種野菜叫做「蒲公英」,既能食用,又能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吃蒲公英不但不會誘發疔毒泡疹,反而有治療效果。只是丁寡婦剛好在發病前吃了蒲公英,所以才會引起誤會。
但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吃了這種野草就會長疔,所以把它叫做「婆婆疔」;後來聯想到丁寡婦虐待兒媳婦的故事,乾脆就把它稱為「婆婆丁」了。
產婦和腎炎患者的寶貝
蒲公英是十分重要的中藥材,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與附子、麻黃、大黃、石膏、熟地、當歸、黃芪並稱為「中藥界八大金剛」。在一定程度上,蒲公英可代替抗菌素,起到廣譜抗菌素的作用。
《唐本草》記載:主婦人乳癰腫。蒲公英還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對乳腺炎有良效。產婦多服用能夠起到通乳的作用,促進乳汁分泌。
此外,蒲公英還有個名字叫「尿床草」,可見其利尿效果之佳。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腫瘤」的「三抗作用」,可以起到緩解慢性腎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寒,每日不可多吃;低血壓者、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百搭CP蒲公英
上次說到金銀花全身是寶,其實蒲公英也是,其可食用部分達80%以上:花可以做成醬料;莖葉可以做菜;根可以泡酒;甚至連汁液都可以調製成飲料。
如果你想當菜吃,最佳採挖時間是清明前後,這時候的蒲公英還沒有開花,葉子比較嫩,無論是涼拌、爆炒、蒸菜還是拌成餡料都很好。
如果你想泡茶喝,那就在春天把蒲公英採摘好,洗乾淨之後晾曬成幹,隨取隨用,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給大家推薦幾款簡單實用的蒲公英茶。
【蒲公英龍鬚茶】
蒲公英+玉米須+玉竹:降糖護肝,預防腎炎
適合糖尿病和腎炎患者。蒲公英涼血利尿,對腎炎患者非常好。玉米須又叫龍鬚,有平肝利膽的功效,同時也是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常用藥物。玉竹補而不膩,也是糖尿病人常用的食療。
【蒲公英玫瑰茶】
蒲公英+玫瑰花:活血化瘀,預防乳腺疾病
適合女性日常飲用。蒲公英自古都是治療乳腺疾病的良方,但是其性寒,搭配玫瑰花使用,一方面可中和其寒性,另一方面可疏肝理氣,排毒養顏效果更佳。
【蒲公英桂花茶】
蒲公英+桂花+綠茶:養聲潤肺,清新口氣
適合長期吸菸的人群。蒲公英清熱解毒,可緩解吸菸後引起的咽喉不適。桂花溫和,可調和蒲公英的寒性,其味香醇,也可除口腔異味。綠茶清新爽口,自然是是清新口氣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