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年為什麼非要殺掉華佗?12年後謎團揭開,曹操或許是對的

2020-12-20 歷史惟鑑

人們提到古時候的神醫,首先想到的當然是華佗。在兩千年前,那個醫學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華佗開創了外科醫術,成為「外科鼻祖」。而他的麻沸散和五禽戲如今依然聲名顯赫。

不過令人感到痛惜的是,曹操最終將華佗殺害在牢獄之中,不得不說這件事也使得華佗的人生更具傳奇色彩。華佗出生於公元145年,喜好鑽研醫術,不喜歡功名利祿等事情。不僅僅是外科手術,他在內科、婦科、兒科、針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

甚至還有記載稱華佗還擅長心理療法,不管華佗的醫術是否為真,他的聲名是傳播到了曹操那去。曹操早年患有頭風病,年輕力盛的時候還能忍,但是步入中年後就扛不住了。一聽世界上還有華佗這等懸壺濟世的神醫,便想讓華佗給看一看。

華佗也去了,不過,這一去反而受到了曹操的猜忌。華佗又不願意侍奉權貴,所以藉口稱自己的妻子病了回去家鄉。最後東窗事發,曹操一怒之下殺了華佗。這一年正是208年,華佗去世後,曹操的兒子曹衝也病逝早夭了,曹操還悲呼,後悔自己殺了華佗。

於是人們總是喜歡藉機諷刺曹操,不過這只是老百姓流傳下來的偏見,真實的華佗也被《三國演義》給洗白了。人們都說華佗醫德高尚,不願給權貴看病,但事實上華佗在成為神醫之前,曾經被舉為孝廉,入仕當官才是他的真正愛好,而給人看病只是業餘。

《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曾記載過,華佗早年遊學,沛國相陳薦、沛國相陳薦等人都曾舉薦他做官,但是自負無比的他嫌棄官位小了,不願上任。後來,華佗迷上了醫學,內心產生了「扭曲」。

因為在當時,醫術屬於「賤業」,華佗就在興趣和名譽之間糾結。《方技傳》中寫道「以醫見業,意常自悔」,意思就是華佗靠醫術出了名,卻因此後悔,感到自己卑賤。

而且華佗一直還在等待做官的機會,於是他一直在利用自己的醫術要求權貴給他高官做,卻又因為求而不得,便開始「為人性惡,難得意」。此時曹操來請華佗,華佗自然是答應了,在給曹操看了頭風病,華佗又開始危言聳聽了。

他和曹操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就是你這病短期難治好,長期醫治也只能苟且一段時日。曹操一聽也生氣,不過他還是讓華佗在身邊待著,給他長期治療。其實華佗的意思是想求官,但是曹操怎麼可能給「賤業」高官做。

於是,華佗便說要給曹操開顱取出裡面的風涎,風頭病就能完全治好。先莫說曹操本就生性多疑,就是現代一個正常人聽醫生說要開顱才能治病,那也會嚇得心理防線崩潰。所以華佗這話聽起來挺先進,但是在曹操耳中就是「這小人想害我命。」

華佗見曹操這裡沒前途,便撒謊回家了,這時多疑的曹操還是給他留了一道底線的。他三番五次寫信給華佗,給華佗官做,但是華佗在曹操這裡受了氣,不肯來。這時曹操也沒直接下手,而是派人去華佗家「慰問」。

如果華佗的妻子真的病了,不僅放寬華佗的假期,還給他賞賜小豆四千升;如果華佗說的是假話,那就逮捕。當然,華佗是說的假話,所以曹操便依法處置了。依照漢律,欺騙罪和不從徵召罪都屬於大罪,此外華佗以醫術要挾曹操入士,是「大不敬」,當斬。

荀彧曾經勸過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殺了可惜了。但是,曹操還是下定決心將華佗投入監獄,並稱華佗只是無能鼠輩。以曹操的帝王視角,一個人就算再有才,膽敢挑釁他的威嚴,那就是不可饒恕的。

更何況在曹操眼中,華佗的人品實在不佳,也沒給他治好病。而且此時曹操的權勢燻天,早晚會登上帝位,華佗一直不肯真正地投靠曹操。這也使得曹操認為即使給了華佗官位,他也不能盡心盡力地輔佐自己的後代。

華佗死後12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果然幹了一件曹操都不敢幹的事情——成為了魏王。如果當時華佗這名神醫留下,卻又四處倒戈,不知會給曹氏後代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套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是一套非常好的書。《四大名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國粹,是人生中必看的書。年輕的時候上學忙於學業沒時間,現在就必須抽出時間來看看《四大名著》了。相信,這其中揭露的人生道理,也會幫你解決在學業上或是在事業上的難題。

喜歡現代文閱讀,或者平時沒有太多時間閱讀的,可以拿下這本書哦。它可以幫助你縮短啃大部頭的時間,裡面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情節,耐人尋味,讀史明智。目前正在搞活動,原價市場129現在只需要78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當年曹操為何要殺華佗,12年後謎團解開,或許曹操的做法是對的
    提起華佗這個人,人們的第一想法就是神醫,在千年前華佗開創了外科手術,並且還發明了麻沸散以及五禽戲,這些東西在當今社會依然非常有名,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在東漢末年曹操殘忍的將華佗殺害了,相信各位看官看到這裡就會產生疑問,曹操為什麼非要殺華佗呢?這個問題12年後答案揭曉,或許當年曹操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
  • 曹操當年殺華佗真的是因為多疑嗎?其實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而華佗最後死於曹操之手,也是非常可悲的。依靠自己創作的五禽戲,如果不是因為被曹操看中,那麼他可能會活很久。那麼,當年曹操殺華佗是否真的是多疑?總算明白了,曹操才最聰明?曹操與華佗的緣分要從曹操的頭痛說起。儘管說古代由於交通工具的落後,在信息傳遞上還不太通暢,但有才之士總是能為大眾所知,如華佗。華佗神醫之名,一傳十傳百,已傳到曹操耳中,但他畢竟不敢輕易相信。
  • 曹操殺死華佗背後的真相,答案其實就四個字
    可是,這只是小說裡的情節,在真實歷史上,首先華佗與關羽並不相熟,著名的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一事也是羅貫中先生的藝術創造,畢竟華佗死於建安13年,而關羽死於建安24年;其次,以曹操的為人而言,從不計私仇收張繡,官渡焚書等等事跡來看,他是一個大度愛才之人,華佗是聲名遠揚的名醫,即使是盛怒之下,曹操殺他的可能性也很小。
  • 曹操為何不顧荀彧的勸說,非要殺華佗呢?兩人的對抗代表了什麼?
    直至今日,我們還用「在世華佗」來對名醫進行稱讚。但是,這位救人無數的良醫卻不得善終,他死在了曹操的手中。那麼,華佗究竟為什麼落得個如此悲慘的下場呢?一、華佗之死。華佗在《三國演義》中多次出現,而他的出現都與治病救人有關。他曾經救過東吳的勇將周泰。周泰在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孫權守宣城。
  • 曹操該不該殺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麻沸散為何失傳?
    華佗主攻前兩項。古人深知華佗練的是「野路子」,所以稱他是扁鵲傳人。二人都善用針灸,有「內扁外華」之說。《後漢書》說:「(華佗)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其實,華佗只活了50多歲,「年且百歲」是客氣話。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誰?
  •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不是華佗,欺騙拖延曹操不肯醫病,華佗死得不冤
    ——這是《三國志》中對神醫華佗的評價。 關於華佗之死,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他死於曹操之手。《三國演義》中曾經說過,華佗想要以開顱手術來治好曹操的頭風病,最終卻遭到了曹操的質疑而被殺害。但是,其實這些都屬於文學杜撰,在真正的歷史上其實並沒有記載。那麼,在正史上,華佗到底是因何才被曹操所殺的呢?
  •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當年錯過,豈不好笑」,因為上半句和下半句說的不是一個典故,而且下半句諷刺意味太濃,所以流傳度不是很高。 這兩句話典出《三國演義》分別講了兩個故事,下面簡單為大家講述一下: 說曹操,曹操到
  • 四歲就懂讓梨的孔融,為什麼卻被曹操以「不孝罪名」殺掉?
    可為什麼孔融最後卻以不孝的罪名被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據史料記載,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七代孫,他的七世祖名叫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官至侍中;父親名叫孔宙,做官做到了太山都尉,所以孔融小時候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受的教育也是相當完整。孔融從小聰慧,飽讀詩書,知孝悌、懂禮儀。漢獻帝即位後,孔融先後擔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職,時人稱其為「孔北海」。
  • 曹操殺華佗的靠譜原因這樣?寫詩露馬腳牽出四個半100多歲老人
    軍政大員曹操居然跟大醫家華佗有隙曹操的經歷我們已經比較熟悉了,就此略過,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華佗的簡歷:正史《三國志》和《後漢書》記載著華佗是位學識非常淵博的人,除了「兼通數經」包含儒家經典之外理由是:華佗早年放棄了做官的機會,轉而選擇了行醫的職業,一直都沒有什麼不快樂、不自由的歷史記載,但是在跟曹操「相處」之後,明顯的感覺到了不快樂,甚至產生心理陰影自尊心很受傷,以自己的行醫職業為後悔, 《後漢書》原文寫著「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三國志》原文寫著「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 沈鼓之聲|「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
    說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麼呢?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呢?一直以來都有這麼一個腦筋急轉彎,問,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是誰?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是世界飛人博爾特,還有人會說可能是西遊記裡面一個筋鬥能十萬八千裡的孫悟空,但是謎底是三國裡最著名的人物曹操,因為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 華佗該不該殺?曹操列出其五大罪狀,怒道:看你還敢不敢喊冤?
    華佗兩千年來的定語一直是「神醫」從沒變過,尤其擅長外科醫治,精於手術,人送外號「外科聖手」。華佗少年時是流浪醫生,遍尋魏國各地疑難病患,逐漸聲名鵲起,最後把大將周泰從鬼門關拉回來後,被曹操關注。曹操的毛病大家都熟悉,就是腦殼疼,疼起來要命,隨著行軍打仗用腦過度,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曹操聽聞華佗大號,便把他請到許昌為自己治病,華佗成功地抑制住了疼痛,卻不能除根。接下來華佗要幹嘛?給曹操做開瓢手術!打開腦袋看看是什麼妖魔在裡面作怪。曹操哪能忍,遂將之打入大牢,華佗被折磨致死。
  • 曹操一生三大敗筆,錯殺一神,放走一人,強佔一女,刀刀致命
    曹操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有人認為他心狠手辣、不擇手段,是個奸佞小人、亂臣賊子,然而也有人認為這是時代變革的必然,曹操是應時而生,在個人才能方面完全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不僅表現在政治謀略野心和軍事作戰上,還有文學素養和才情,《龜雖壽》裡「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仍被今人傳誦,因此,曹操的個人魅力是不置可否的
  • 常言「說曹操曹操到」,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含義精闢但都不敢說
    曹操一首《觀滄海》大氣磅礴,顯示了自己非常人的文學素養與鴻鵠之志。雖然歷史上的曹操總是被冠以「奸臣」之名,但也無人會否認他絕對是一時之豪傑,並且是三國鼎立之間佔有絕對優勢的人,大部分時候蜀、吳兩國都要聯合抗魏,曹操在當時的風頭絕對算是一時無二。這樣一個著名的人物,自然有著與他相關的成語和俗語。例如我們熟悉的「說曹操,曹操到」。
  • 三國時曹操為何愛才卻又常殺才?他為何一定要處死孔融?
    曹操是中國古代出色的政治家、詩人、文學家、軍事家。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他的性格十分具有爭論性。但有一點我們還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十分愛才,十分尊重人才。但是呢,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他常常殺掉人才?這些人才,一般都是曹操千辛萬苦籠絡過來的文人。對,文人!
  • 關羽當年放了曹操,除了因為當年的恩惠,背後還有更大的利益算計
    華容道典故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當年為什麼會如此輕易將曹操放走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整個「華容道」事件背後暗藏的利益算計。曹丕劇照其次,從赤壁大戰後蜀國面臨的局勢來看。第一點,曹魏集團已受重創,殺掉曹操無異於畫蛇添足。
  • 荀彧真正死因是什麼,不是曹操謀害也非自殺,現代科學揭開謎團
    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居中持重十幾年,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令其「心不能平」。由於荀彧不適合淮南的氣候,悲劇生病了,因此就被留到壽春,曹操再次涉足濡須。對戰期內,孫權贈給曹操二盒甜酥。曹操吃完一口,覺得味兒十分爽口,因此就在小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個字。並囑咐把眾將士喊來,大伙兒相互共享。後因孫權來攻,曹操出帳來到。這時候大家都趕到帳中,看不到曹操,只看到桌子上的食盒,誰也搞不懂啥意思。
  • 楊修為何會被曹操殺掉?答案:不作死就不會死
    楊修起初任丞相主薄,這個職位可謂是曹操的心腹,曹操讓他坐在這個位置上,足以可見他一開始對楊修還是非常看重與信任的。而楊修的能力也確實出眾,他做事幹練,凡事都做得滴水不漏。按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是曹操夢寐以求的,那他又為何將楊修殺掉呢?演義中的楊修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自尋死路。《三國演義》裡的楊修可謂驚才豔豔,單論他揣摩曹操心思,其心智堪比諸葛亮。
  •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冷知識17則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頭疼難忍,華佗欲為其做「開顱手術」。可老曹破口大罵:你特麼胡扯,我雖不懂醫,卻深知萬事開「頭」難,於是華佗掛了。其實,椐《後漢書》記載,早在208年華佗已經去世了。而羅貫中讓華佗又多活了12年,不過是其黑曹一么蛾子而已。史上,華佗確實給曹操治過頭疼病,只有「針灸」一法而已,並無「開顱手術」之說。如,《三國志·華佗傳》:「太祖聞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頭風,每發,心亂目眩,佗針鬲,隨手而差。」
  • 此人因無意誇了曹操一句,被曹操立馬斬殺,到死都沒明白怎麼回事
    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有人說他是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奸雄。之所以曹操有著兩種判若二人的評價,那是因為曹操做事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大業,可以犧牲任何人。就比如他當年斬殺呂伯奢時曾說了一句:寧我負天下,休教天下人負我,似乎成了曹操奸詐的座右銘。
  • 華佗之死-史上最著名的殺醫公案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國譙縣人(今安徽亳州),東漢末年著名的神醫。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觀點,《後漢書·華佗傳》中記載:「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意思是說,華佗不僅醫術高超,而且精通養生之道,百歲之年依舊身體無恙,看起來跟五六十歲的人差不多,這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