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解讀題目中的知識含義。每期的答案與解析會在後面的留言欄裡給出。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直接用網頁查看的網友不能正常查看解析與答案,請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河南師大附中2018屆高三10月月考
臺灣省蘇花公路東臨太平洋,在地形上稱「清水斷崖海岸」(圖2)。其依山傍海陡峭的斷崖景觀,名列臺灣八大景之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4、「清水斷崖海岸」地質作用強烈,其內、外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分別是
A、地殼運動和海水侵蝕作用
B、巖漿活動和海水沉積作用
C、地殼運動和冰川侵蝕作用
D、巖漿活動和流水沉積作用
5、從氣象角度考慮,中國大陸遊客到「清水斷崖海岸」瀏覽的最適宜時間是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本題組以臺灣清水斷崖海岸為背景材料,以「清水斷崖海岸」形成的內、外力作用主要表現形式、中國大陸遊客到「清水斷崖海岸」瀏覽的最適宜時間為切入點,考查塑造地表形態的內外力因素、區域自然特徵等相關知識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題組難度不大,第一小題中解題者根據題幹中的「斷崖海岸」及圖片中地勢陡峭的信息應該不難得出正確選項;第二小題有個限制性條件「從氣象角度考慮」,「大陸遊客」,結合一下臺灣地區所處的緯度帶、氣候條件,不難得出正確的選項。
清水斷崖位於中國臺灣省東部海岸,花蓮縣城東北,立霧溪口到大清水溪口之間的花蓮-蘇澳公路(蘇花公路)上,連接宜蘭縣與花蓮縣的蘇花公路,全長118公裡,這條公路以沿斷層海岸修築而聞名。而斷崖則主要是和仁至崇德之間長約12公裡的路段,此段公路蜿蜒曲折、臨崖逼岸,是蘇花公路最驚險壯麗的代表景觀,也是臺灣八大奇景之一。
斷崖地質屬於斷層海岸,以片麻巖和大理巖為主,質地堅硬,不易風化崩墜,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高度均在800米以上。斷崖形狀如鞘,絕壁萬丈,腳下白浪滔天,形式甚為險峻。為太平洋西岸大海崖區。清水斷崖也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清水斷崖是約於兩億五千萬年前由斷層構造所形成的海崖,由於海底生長的珊瑚、螺貝類和藻類等生物遺骸漸漸堆積,富含碳酸鈣的沉積物,經過成巖作用形成石灰巖。隨後又因上層巖石不斷深埋,石灰巖變質為大理巖,約九百萬年前,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開始發生碰撞作用,且持續進行。因此,臺灣島不斷隆起,加上豐沛的雨水,上覆的巖層受風化侵蝕作用而剝失,深處的大理巖於是逐漸抬升露出地表,這就是清水斷崖的大理巖由來。
圖片來自網絡
資料參考自網絡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每天進步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