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雙廟街鄉閆窪村有個百歲老太太叫康秀花,出生於1918年3月,今年102歲,樂觀豁達,精神矍鑠,性格開朗,身體健康。1942年大饑荒年代從西平逃荒要飯來到泌陽,如今過上了好日子,感恩社會主義好,逢人便誇共產黨的政策好。
1942年河南大饑荒蝗災年代,為了活命,康秀花的母親帶著她從西平縣盆窯鄉於營村康莊逃荒要飯來到了泌陽縣雙廟鄉周莊,認了個乾姊妹,落戶泌陽,就地找了個婆家嫁給附近閆窪村的李炳山為妻,養育了一個兒子四個閨女。
丈夫李炳山68歲那年去世後,康秀花的兒子李發成姊妹幾個,體諒父母吃的苦受的累,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對母親康秀花生活照顧得十分周到,從不惹母親生氣,莊兒上鄰居十分羨慕。
康秀花的兒子李發成說,母親逃荒要飯過來的,經歷過艱苦生活,將我們姊妹幾個拉扯大,不容易,伺候好老娘天經地義。上行下效,言傳身教,康秀花的孫子外孫們對老太太都很孝順,經常拉著康秀花到街上趕集看戲。平時幾個閨女爭著接老母親到家住,給母親買衣服,改善生活,將老母親康秀花打扮得乾乾淨淨。
前幾年,康秀花還下地幹活種菜,幫助媳婦做飯,這幾年幹不動了,就在家門口附近種點菜,幫助家人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康秀花的兒子李發成說,母親心態好,不會生氣,好走動,不挑食,兒孫們吃啥她吃啥,性格好,大脾氣。
康秀花所在的雙廟街鄉閆窪村是鄭州大學定點幫扶村,鄭州大學駐村第一書記潘華關愛老年人,經常上門探望這位百歲老人,並協調鄭大附屬醫院的專家為老太太體檢,老太太康秀花在家門口,能享受到省城大醫院的醫療專家服務,心裡很高興,逢人便誇黨的政策好。
來源|說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