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初微信在小遊戲市場切開口子之後,這股小遊戲風潮到現在還在拉扯著各大渠道平臺入場。畢竟目前小遊戲所展現的成績以及潛力已經足夠讓業內重視這一新生態,誰也不想放過小遊戲這個「流量風口」。
如今,除了硬核聯盟、短視頻平臺等手握巨大流量的渠道平臺已經入局,此前展開遊戲聯運業務的今日頭條在小遊戲上也表現了很大野心。有媒體爆料稱,近期今日頭條開啟了小遊戲內測。整個頭條系流量對於遊戲行業影響頗大,今日頭條的入局或將是小遊戲市場的一次震動。
大半年之間過去了,在小遊戲1.0起步階段,無論是對於渠道平臺,還是遊戲廠商而言,這場速度之爭已經拉開帷幕。
一、大渠道蓄勢待發,頭條、百度、阿里等都入局了小遊戲
《跳一跳》引爆國內小遊戲市場之後,不少渠道平臺對於小遊戲可謂是虎視眈眈。從十大手機廠商強推「快應用」到短視頻平臺快手推出社交小遊戲,OPPO小遊戲、QQ輕遊戲等平臺也在近期陸續上線。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大渠道」瞄準小遊戲市場。
專攻電商的阿里也意識到小遊戲市場龐大的空間,今年4月份阿里遊戲在淘寶上線《旅行青蛙》中文版之後,淘寶的小遊戲平臺也正式上線。目前「淘寶遊樂園」內的遊戲不多,以休閒類遊戲為主。
但與微信小遊戲不同的是,阿里小遊戲並不以引流為主。用戶在「淘寶遊樂園」中,通過遊戲能獲得相應的「淘金幣」,其在用戶交易過程中扮演著優惠券的角色,形成交易與遊戲的產品體系閉環。
除此之外,今日頭條在今年也全面進軍小遊戲領域。繼6月初,在安卓客戶端上線「今日遊戲」,近日又開始內測包括《守護你前行》在內的3款小遊戲,開發者可在內測期間經由今日頭條的遊戲相關短視頻頁面的試玩按鈕進入。
與微信小遊戲的生態環境不同的是,頭條擁有更直接的內容推送機制,這或許是今日頭條在將來佔據國內小遊戲市場一席之地的重要武器。
更有趣的是,就連百度,也把眼光投向與其業務幾乎不相關的小遊戲方面。儘管早在2013年發布的「百度輕應用」遇冷,但微信小程序的成功還是讓百度蠢蠢欲動,於是7月份百度智能小程序面世。
據前不久百度發布的Q2財報顯示,百度App日活達1.48億,峰值突破1.5億,為歷史最高。其天然的網際網路入口為百度在小遊戲競爭中建立起巨大優勢,龐大的用戶群體加上百度地圖、百度貼吧、百度視頻等具有巨大流量的格局體系,業內普遍認為百度小遊戲將是微信的最大對手。
從社交平臺、手機渠道、電商網絡再到搜尋引擎,可以說在小遊戲市場幾乎集結了整個國內網際網路的流量。對於這一現象級產物,各大渠道、流量平臺都準備分一杯羹。
二、急需爆款拯救的「小遊戲」市場
小遊戲從年初到現在,除了渠道平臺入局者的增多之外,遊戲廠商以及產品都處於走高的態勢。以微信小遊戲為例,在正式開放小遊戲之後,100天內接入遊戲已經超過2000款,而在微信這個龐大流量池中,還會有源源不斷的遊戲產品進入。
正是由於一個個爆款的誕生,不斷增加大家對於微信小遊戲的信心。第一款微信小遊戲產品《跳一跳》推出之後,不到20天DAU達到了1.7億,同時微信小遊戲累計用戶已經超過3億,這樣的用戶增長在手遊遭遇用戶瓶頸的當下頗具衝擊力。
在這之後的《最強彈一彈》、《海盜來了》等微信小遊戲接過了「爆款」的標籤。《最強彈一彈》帶起了「彈球類」在小遊戲上的熱度,而《海盜來了》刷新了小遊戲記錄。「《海盜來了》自4月份接入小遊戲以來,月流水已經過億,峰值DAU達到2000萬。」在上個月的微信公開課第七季小遊戲專場中,豪騰嘉科的CEO曹曉剛公布了這一數據。
不過,這一爆發並非基於產品的精細程度。遊戲產品設計簡單的同時,更是證明了在以龐大流量為載體的渠道平臺上,小遊戲本身的產品價值被放大了數倍。對於渠道平臺而言,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需要更多的爆款不斷加深大眾玩家的認可與關注度。
目前,OPPO、今日頭條等各大流量平臺都在加大產品上的扶持力度,包括從流量入口到流量變現、遊戲優化到營銷層面。在這場拼時間與速度的戰鬥中,精品遊戲的挖掘卻是一個趨勢。比如在今日頭條的小遊戲內測中,便包含《守護你前行》這類已經有一定用戶量的小遊戲。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用戶量以及關注度,打造爆款小遊戲是接下來渠道平臺的目標之一。
三、遊戲大廠相繼殺入,小遊戲門檻被迅速提升
在小遊戲的起步階段,爆款率很高,而且這些產品無一例外玩法都較為簡單。由此用戶粘性弱、遊戲生命周期短幾乎是小遊戲的常態。或者說長線運營在目前的小遊戲中並不是重點,即開即玩的模式獲取用戶的速度很快,同時玩家大量流失也可能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發生。
為了拿下小遊戲的用戶紅利,最初多數團隊都在搶時間,包括縮短產品研發周期,畢竟過了這個風口就很難有新的機會。由此也發生了一些亂象,比如購買小遊戲代碼、迅速克隆成熟的小遊戲;在版號下發暫停期間,有的小遊戲套用其他產品版號上線……
不過接下來,小遊戲平臺的門檻只會被抬得越來越高,這其實和手遊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如今,大廠也已經開始入局小遊戲,西山居、愷英、中手遊等已經開始將小遊戲作為主戰場之一,產品類型的多樣化、品質都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
在休閒益智類遊戲之外,也將會有更多的中重度產品加入小遊戲戰局。據白鷺科技發布的《2018年小遊戲行業白皮書》,從今年各廠商已公開的遊戲來看,角色扮演類佔據26%排在第一,休閒益智類佔24%。此外,在微信小遊戲盒子中,具有買量優勢的重度遊戲表現頗為突出,包括《傳奇來了》、《大天使之劍》、《御天傳奇OL》等等。
另外,無論是微信小遊戲還是其他的小遊戲平臺,在商業化這一塊都已經推出了很多對開發者利好的政策。這也是眾多開發者湧入的主要動力。
目前微信小遊戲的商業化能力已經全面開放,安卓道具內購和廣告分成是主要的商業模式。在遊戲內購方面,採取6:4的分成比例,2018年如果小遊戲月流水低於50萬,微信平臺不抽取40%的道具流水分成;在流量變現上,累計獨立訪問用戶(UV)不低於1000且無嚴重違規記錄的小程序即可開通成為流量主。OPPO小遊戲平臺也是如此,在初期的遊戲內購和廣告變現上分成上都做出了更多的讓步。
在成熟的商業模式下,越來越多的團隊切入了小遊戲市場,競爭的加劇也讓一些同質化產品、複製品快速淘汰出局。不過現在正是小遊戲紅利期,整個市場盤子還在不斷上漲中,還沒到真正的市場洗牌期。
四、小遊戲「IP化」時代將快速到來!
不久之後,時間將不是最大的變量,對於已經被教育過的小遊戲玩家而言,標準也會越來越高。產品品質、創意玩法等都會成為這場小遊戲比賽中的決定性因素。
從用戶獲取以及轉化率方面來看,在手遊市場中如魚得水的IP策略也將會是未來小遊戲的主流趨勢,甚至小遊戲對IP的依賴程度比APP原生手遊還要高。微信小遊戲分包的設計將用戶打開遊戲的時間縮短至幾秒,對比APP原生手遊1G甚至更大的包體而言,IP轉化效果更明顯。
無論是在去中心化的微信小遊戲,又或者是其他流量平臺,IP的影響力都能將遊戲的聲量最大化,在轉化率、留存率、付費率等方面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在目前微信小遊戲的好友熱玩榜中,《鋼琴塊2》、《野蠻人大作戰》、《保衛蘿蔔》等均位於榜單前列,這類手遊IP轉化而來的小遊戲自帶更多的用戶關注度。未來,還會有更多其他IP改編小遊戲湧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僅需要幾分鐘就能判斷一款遊戲的優劣,對於IP改編小遊戲而言,也意味著在IP和產品之間有更多的平衡。在這種拉扯中緊握核心用戶其實是下一階段小遊戲廠商需要考慮的。
在手遊那點事看來,這場速度之爭終究會變成耐力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