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美生活科技揭秘
貿易戰硝煙瀰漫,留學生成了這場大戰的炮灰?
F-1 J-1 學生籤一言不合就拒籤?到底該如何回答面籤官?
據說最近"中美貿易戰"成了美籤面籤的一大新考題?這是什麼神仙操作?難不成我去上個大學還得做個時事評論員?
可是答不好的話,這可是一道「送命題,」籤證官大筆一揮,拒籤白條您拿好,走好不送。
小編最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一個截圖,一個手握哥大計算機專業offer的準留學生,因為答不對貿易戰問題慘遭拒籤。
(圖源:朋友圈截圖)
目前尚且無法得知這個有關貿易戰的問題是面籤官普遍會問的問題,還是個別面籤官的個人主見問題。
不過美國籤證面籤的審查收緊了一些,是很多同學和家長都感受到了的。
無獨有偶,小編高中時的好朋友張同學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面籤。
張同學三月份收到了賓大的環境工程offer,他仔細準備好了各項材料,信心滿滿地預約了在北京美國大使館面籤。
籤證官一開始開始問了很多基本問題,父母工作,家庭經濟狀況,學習計劃等等,張同學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然而沒想到籤證官話鋒一轉,問了他一個他想都沒想到的問題:「你對於當下的中美貿易戰有什麼想法?"
這個問題可難倒了張同學,平時在家新聞都不怎麼看的他怎麼會想到要回答這種問題。張同學只好老實地回答,「我不是很了解中美貿易戰的有關新聞。」 最終結果也是遭到了拒籤。
莫非「你對中美貿易戰怎麼看」成為了面籤必備題目之一?回答不知道也會拒籤?
為什麼迴避這個問題可能會導致拒籤呢?
小編認為美國大學非常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需要有很強的思辨能力。
像哥大本科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就包括了國際關係在內的人文學科課程,即使是將來想學信息工程的學生也需要通過文學藝術等基礎課程才能進入高年級專業學習。
所以如果一個學生對於這麼重要的國家大事都沒有自己的獨立看法的話,籤證官可能會覺得學生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不適合就讀美國大學。
(圖源:Ecampus News)
所以留學生們要怎樣周全得體地回答籤證官關於貿易戰的刁鑽問題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不需要引用什麼深奧的國際關係理論,也不需要獨出心裁地做花樣文章,小編在網上看到了一些網友支招,放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總體來說,就是說明全球化的社會環境裡,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衝突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合作才是發展的大前景。
你也可以引用美國前總統對中美關係和貿易關係的看法,引經據典顯得更有說服力一些:
比如下面這段,2009年歐巴馬總統在上海科技館的演講:
In 1979,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stood at roughly US$5 billion -- today it tops over US$400 billion each year. The commerce affects our people's lives in so many ways. America imports from China many of the computer parts we use, the clothes we wear; and we export to China machinery that helps power your industry. This trade could create even more jobs on both sides of the Pacific, while allowing our people to enjo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And as demand becomes more balanced, it can lead to even broader prosperity.
1979年美中貿易只有50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貿易在許多方面影響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國電腦中許多部件,還有穿的衣服都是從中國進口的,我們向中國出口中國工業要使用的機器。這種貿易可以在太平洋兩岸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我們的人民過上質量更高的生活。在需求趨於平衡的過程中,這種貿易可以是更廣闊的貿易。
It is no coincidenc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ountries has accompanied a period of positive change. China has lift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out of poverty -- an accomplishment unparalleled in human history -- while playing a larger role in global even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en our economy grow along with the standard of living enjoyed by our people, while bringing the Cold War to a successful conclusion.
那麼我們兩國之間的這種關係給我們帶來了積極的變化,這並不是偶然的。中國使得億萬人民脫貧,而這種成就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而中國在全球問題中也發揮更大的作用,美國也目睹了我們經濟的成長。
There is a Chinese proverb: "Consider the past, and you shall know the future." Surely, we have known setbacks and challeng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Our relationship has not been without disagreement and difficulty. But the notion that we must be adversaries is not predestined -- not when we consider the past. Indeed, because of our cooperatio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more prosperous and more secure. We have seen what is possible when we build upon our mutual interests, and engage on the basis of mutual respect.
中國有句古言,溫故而知新。當然,我們過去30年中也遇到了挫折和挑戰,我們的關係並不是沒有困難的,沒有分歧的。但是我們必須一定是對手這種想法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由於我們兩國的合作,美中兩國都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安全。我們基於相互的利益、相互的尊重就能有成就。
I've said many times that I believe that our world is now fundamentally interconnected. The jobs we do, the prosperity we build, the environment we protect, the security that we seek -- all of these things are shared. And given that interconnection,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 is no longer a zero-sum game; one country's success need not come at the expense of another. And that is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sists we do not seek to contain China's rise. On the contrary, we welcome China as a strong and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of nations -- a China that draws on the rights, strengths, and creativity of individual Chinese like you.
我說過很多次,我認為世界是互相連接的。我們所做的工作,我們所建立的繁榮,我們所保護的環境,我們所追求的安全,所有這些都是共同的,而且是互相連接的,所以21世紀的實力不再是零和遊戲,一個國家成功不應該以另外一個國家的犧牲作為代價。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尋求遏制中國的崛起。相反,我們歡迎中國作為一個國際社會的強的、繁榮的、成功的成員。
怎麼樣,看過歐巴馬的這幾段演講,你心裡有數了嗎?
(注意!以上內容僅為一家之言的建議,並非官方標準回答,面籤結果因人而異)
所以在中美貿易戰漫天的炮火之中,留學生真的是只能躺平當炮灰嗎?
去年五月底美國國務院籤署了新的規定,從2018年6月開始美國限制部分STEM專業中國留學生赴美籤證。
什麼是STEM呢? STEM專業主要包括機器人製造應用、航天航空、高科技製造業等「敏感專業。」
中國籍研究生、博士生申請籤證時,將很有可能不能一次性拿到5年籤證,成功獲批後籤證有效期可能只有1年,需要每年重新申請續籤。
受新規的影響,很多收到offer回國續籤的博士生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因為自己的籤證需要政治審核,很多學生甚至因此錯過了開學時間,只能跟校方協調延遲入學。
據南華早報報導,一位在麻省理工大學MIT就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的中國博士生於寒假回北京和家人團聚。
他沒想到的是,等待籤證更新卻一等就是83天,將近三個月的等待期讓這位學生很擔心學校會終止自己的項目,自己的前途也打了水漂。
(圖源:MIT)
這並不是個例,在南華早報採訪的回國續籤的中國留學生中,大多數人表示自己的等待時間在8-10周。而這個數字在川普2017年1月上臺前還是3-6周。
在國內各大論壇之中到處籤證被Check在焦急等待消息的學生,不管是訪問學者,公派留學,出席會議還是自費留學,J-1, F-1, B-2籤證統統都被Check。
什麼叫被check?
其實通俗的說起來就是被美國政府行政審查了,領事館可能會委託國務院相關部門對籤證申請人進行背景審查。
而這種行政審查所需要的時間是個玄學。著急發郵件去問,永遠都是請您耐心等待。於是大家耐心地錯過了學術會議,錯過了開學日期,錯過了考試和無數的Presentation。
(圖源:郵件截圖)
自從川普上臺之後,中美貿易戰打響,各類學生籤證被Check的機率越來越大,等待的時間越來越長,而專業也不再僅限於敏感專業,曾經有哥大經濟學碩士也不幸中招被美國政府check了8周。
難不成籤證的行政審查變成了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政府用來打擊報復中國留學生的工具?
以小木蟲科研社區論壇為例,2019年的留學生的美國籤證申請結果真的是慘不忍睹:
海洋科學和軍工?敏感專業絕對被Check。
計算機專業?涉及信息安全,Check。
機械工程?非傳統敏感專業?一樣逃不掉被Check。
除了專業敏感之外還有那些令人懵逼的拒籤原因?
本人沒有問題,父母職業敏感?拒籤。
研究生就讀專業不敏感,父母職業不敏感,本科學校敏感也不行?當然。
據路透社今年4月份報導,美國商務部把37個中國企業及高校列入了「危險名單,」 其中多所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內地著名高校也不幸進入黑名單。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中國內地名校紛紛躺槍。
1. 可以儘量避免提到你所學專業的敏感性,在籤證官問答的過程中,主要強調你的專業的民用的部分,提到就業的時候也儘量說要服務社會,千萬不要提及軍用或者各種高精尖研究,可能會導致Check甚至拒籤。
2. 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解釋你的科研內容,讓籤證官充分明白你所從事的研究到底是什麼,有時候過分藏著掖著反而會引起籤證官的懷疑。
3. 材料要準備充分,學習計劃要認真詳細填寫,簡歷一定要翻譯一份英文的,導師的資料也都要事先列印好,因為籤證官可能會索要一些詳細資料。
如果實在是不幸地被Check了,要調整好心態,耐心等待,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積極保持與學校的溝通。
千萬不要聽信網上的謠言,什麼通過關係能讓你過籤。
事實證明,很多留學生在漫長的等待期過後也都順利地拿到了籤證,如願以償去了自己的夢之校。在這裡小編真心祝大家籤證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