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師節,作為在教育戰線上耕耘35年的退休老教師來說,對於這個節日,感慨萬千,於是,想找幾首寫教師的詩歌,不過,很遺憾的是,在古詩中,專門寫教師的詩歌不多,倒是有些句子寫出對教師的讚美。
1、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白居易
綠野堂開佔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白居易在這首詩中,以借代的修辭,用桃李代學生,後來,所有的與師生有關的詩歌散文都以桃李代替學生。比如聶耳的《畢業歌》桃李芬芳就是指學生風華正茂。而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一部電影叫《桃李劫》就是指當時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出路的悲劇命運。
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佔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表現了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讚美。
詠懷古蹟五首
唐-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杜甫以宋玉為師,他理解宋玉對秋天的悲愁,尤其是他後來歷經坎坷波折,經歷國破山河在的痛苦,更能理解宋玉的悲愁。而且,他將宋玉的風流儒雅當做自己學習的楷模。宋玉不僅開啟了文人「悲秋」的傳統,還成為後世詩人心摩手追的榜樣。
宋玉的老師又是屈原,而杜甫的憂國憂民和史詩風格也成為後人的老師,無論陸遊和辛棄疾還是聞一多,他們都學習到杜甫的愛國情懷和對民眾的關懷。這是中華文化的傳承。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與教師沒有關係,杜甫是表達他對春夜喜雨的欣喜,讚美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不過,這倒是可以形容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身教言傳,像潤物的春雨一樣默默奉獻,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表達對老師的尊重和愛戴。
當年,我在讀中師時候,老師們就用這句詩來概括教育學生的最好方法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可是,我一輩子沒有學習到,這境界太高了。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首詩寫的是蜂蜜,無論平地與山尖,哪兒風光美好就佔據哪裡。但他們卻是為了採集百花的花粉,釀成甜美的蜂蜜奉獻給別人。它讚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現在多形容老師無私奉獻的品質。
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
唐 齊已
豐衣足食處莫住,聖跡靈蹤好遍尋。
忽遇文殊開慧眼,他年應記老師心。
終於有一首寫教師的詩歌了,它讓人不要留戀豐衣足食的地方,要尋覓聖靈的蹤跡,如果有一天遇到文殊菩薩開慧眼,就是遇到恩師點化,那麼,一定要記住你的老師對你的恩情。
新竹
清-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新長出的竹子之所以高過老舊的竹子,是因為老竹子的枝幹默默地扶持著它,如果來年再有新生的竹子,那麼它的子孫將會根連根蔓延十丈,圍繞著鳳池成為竹林。
有一位大師說過,他之所以站得高,是因為踩著巨人的肩膀。一個人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養育和培養。這首詩寫出竹子生命力頑強,也表現出老竹子甘於奉獻的精神。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這首詩用來讚美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再恰當不過了。老師是暮春的花瓣,即使落在泥土裡,都要化作春泥護衛著盛開的鮮花。
當然還有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原本是用來比喻愛情,如今也用來形容老師。不過,那句詩卻過於悲哀。
還是喜歡蕭伯納的這一句:「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