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

2020-12-22 洛輕顏

很喜歡一句話,「活著總要愛著點什麼,恰如草木對光陰的鐘情」,是呀,如何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是門學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一直崇拜雪小禪老師,羨慕她人到中年,卻活得通透,安靜,且一往情深。正如她自己形容的那樣:「陸地仙人」。

這樣逍遙似神仙的自古就有,追溯到北宋時代,左手一壺美酒,右手一株桃花,文學大佬歐陽修的傳奇人生也讓我欽慕不已。尤其他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這句出自歐陽修的《玉樓春》,原意為人天生是多情痴情的,此恨(詞意中指離別之恨)和風月無關。中天明月、樓臺清風原本無情,與人事了無關涉,只因情痴人眼中觀之,遂皆成傷心斷腸之物,所謂「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詞中蘊含了平易而深刻的人生體驗,這其中既有痴情也有豁達豪放。所謂紅塵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自古「痴情者」層出不窮,而與風月無關。一切皆出自於人心罷了!有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01悅己悅人

為何「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這句話讓我感觸最深?人到中年,往往對人情冷漠看淡看透,有些人灰心冷意,變得很喪。而有些人卻始終飽滿熱情一片赤誠。這取決於各人修為,所謂「相由心生」。

我是介於二者之間,既有痴情的時候,亦有冷淡的時候。始終保持著「天蠍座」的本色,愛憎分明。

比如,一直喜歡閒暇時光讀書、寫字、旅行、聽音樂、瑜伽,侍弄花花草草……沉浸在一個人的慢光陰裡,感覺自己依舊是當年那個懷揣夢想的少女。而對於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和嘈雜無意義的社交感覺越發無所謂。

或許是這兩年讀了《斷舍離》的緣故,讓我深刻領悟到了一個道理,要想後半生過得輕鬆自在,必須要學會捨棄和放棄,只把時間和感情浪費在值得的人事物上!痴情用在自己真正喜歡的地方,而對無關緊要的風月一笑而過。

因為人到中年,所以得失已看淡,也不再糾結於愛與不愛,亦明白了人生無常,人人有痴情處,而有恨也是人生常態。所以當看明白了人生匆匆百年不過是教會我們取捨罷了,就不再跟自己過不去。

不是說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嗎?女人首先要學會接納自己,悅己比悅人更重要。我們可以接納那些有意無意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可以接納一個人的從此不見。要相信自己,能陪我們走到最後的,一定是自己那顆勇敢而堅定的心

02學做減法

如何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每個人都有自己「深情」和「薄情」的時候,而如何深情如何薄情,因人而異。

對於我而言,人生海海,前半生追逐名利,喜歡很多很多人事物,總覺著一腔深情不夠用。

到了中年,我明白了人生的後半場註定是減法,真正屬於我們的其實很少很少,而最終能留下來陪伴我們的人事物也很少很少。

世界註定是無情的,因為能量守恆,得到的又失去,人生兜兜轉轉,最後我們又不得不回到原點。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傷,痴情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傷,因為有一顆敏感又執著的心。而無情者只愛自己所以不在意身邊的人事物變更,所以他們更容易活得輕鬆自在!也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比如亦舒師太就看得很通透,《我的前半生》裡的唐晶,就過得又美又颯。有自己的「深情」亦有自己的「薄情」,從不糾結,既能平衡好事業和愛情,又能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這才是女人最理想的活法!

03努力逆襲

看看身邊的勵志人物,都有極強的抗挫力,所謂平靜不是避開車水馬龍,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

人生充滿了無數的坑,而填坑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才華

《紅樓夢》裡寶黛二人都是情痴,然而也都有慧根。他們的痴情不被世俗理解,然而在我們眼裡卻是最美的,經久不衰。可惜他們的愛情悲劇也是註定的,因為他們不懂得圓融之道,所以愛情沒有出路,最後無法生存。如果他們能換一種心態,不一味為了自己的心求全,或者能有另一種結局。

我們再看《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之所以能逆襲成功,就因為她明白了為自己而活,明白了深情不能當飯吃,明白了變化才是永恆的規律。所以她離婚後,重整自我,重新規劃,仿佛重走了青春,讓人感覺脫胎換骨。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女人要想在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就必須把握好度,不讓自己執迷和糾結,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不做情痴,不去恨,將風月看淡,過得通透和澄靜,讓自己的心時常歸零。不斷重新出發!不斷給自己補充能量!只為自己而活,只為自己所愛的人事物付出熱情,而其他時候,學會雲淡風輕。

相關焦點

  • 我先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這首詞的意思是: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 7首宋詞,看歐陽修的青春時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呵呵一笑,回答說:「喝酒喝到這種程度,還有什麼徒刑以上的壞事做不出來呢?」紫陌紅塵之中,詩酒風流之餘,他與一名官妓產生了熾熱的戀情,也逾越了當時道德的標準。這個卑賤得未曾留下姓氏的女子,在他的《少年遊》裡有一個描述:綠雲雙嚲插金翹。年紀正妖饒。漢妃束素,小蠻垂柳,都佔洛城腰。錦屏春過衣初減,香雪暖凝消。
  • 詩詞中的人生絕句:李白的灑脫,解不開李煜的憂愁
    三、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大意是: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痴絕,這悽悽別恨,與樓頭的清風和中天的明月無關。在北宋仁宗朝,歐陽修不僅是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也是婉約詞派的領軍人物,如果說,他的文章,是盡顯大師風採,那麼他的詩詞,便是盡顯風流本色。
  • 人生自是有情痴|中國詞史上知名的3大情痴,李煜第二,容若第三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不少的情痴,今天我們就賴你看看,子啊中國詞史上最有名的3個情痴,你最喜歡哪一個呢?晏幾道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李煜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雙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籍、不問政事,自號「鍾隱」、「鍾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
  • 歐陽修流傳最廣的宋詞作品,於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帶給蘇軾靈感
    仔細來看,歐陽修的宋詞作品內容風格也比較有限,大多數不脫離傷春悲秋,離別相思。而他在人生離別當中抒發的對聚散無常的感慨,賦予了這些詩詞更加曠達的人生態度,今天來看還是很有韻味的。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 不要在別人薄情的世界裡活出寡義的自己
    直到再也吐不出一根菜葉我才作罷。後來去了附近的醫院急診科,醫生也不知道是中了什麼毒,有時候,這個世界的危險和惡意讓你防不勝防。我祈禱你們一切都沒事,一切傷害都由我來承擔,我希望你們要堅強 ,你們來到這個世界太不容易了。
  • 歐陽修最有爭議的詞,其中一句剛問世便被奉為經典,至今無人超越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詞的一開頭充滿了喜慶熱鬧的氛圍,說「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雖然前兩句是敘事,但是我們卻能在這些簡單的描述中深切地感受到離別的悲傷。歐陽修通過宴會上的熱鬧和美人的離別不舍悲傷之情放置一起,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對比,更加突出了離別的不易。接下來的兩句,也就是全詞最受爭議的兩句話「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 青春的流年,我們終究回不去
    圖片來源網絡也許我的命運有無限種可能,可是只要每一處我都用心去經營,不管其結局如何,都不會留有遺憾。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並非浮誇,可是無數的探路者卻綿延不絕。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青春於他們,是無畏的探索精神。這是生命的圖騰,刻著生命最原始的力量。聽任風雨,我自高歌,生活灑脫如是,我看著太陽留下的每一米光線,青春仿佛如此,是整個人生旅途最具有激情的時候。
  • 「重情亦薄情」:在這3個方面「薄情」的人,比一般人活得更通透
    知道這個世上什麼該珍惜,什麼該看淡,因此「薄情人」反而會更加深情。莫要等到白髮蒼蒼時才去懂得「薄情」,「重情亦薄情」,活得「通透」的人,在這3個方面都很「薄情」。舉個例子,一對戀人在戀愛期間如膠似漆,恨不得如影隨形,永不分離。踏入婚姻殿堂,結為夫妻之後,要不了幾年便會心生厭惡,甚至想要就此分離。為什麼失去了戀愛的濾鏡,愛情就會變的如此脆弱?這當然不是因為人心易變,而是不懂得把握距離,不懂得在厚重的情感中適當「薄情」。
  • ⊿ 哲青| 「 我既薄情 又滿眼深情 」
    20.我的人生大抵就是一部矛盾與純粹和諧統一的血淚史曾有朋友問我:「你說你,不看書不學習不社交不愛跟我們聚會,你不會覺得你內心空虛麼?」我說:「不會,光在每天的生活裡折騰我自己的分身就足夠我忙活了。」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3吧,你儂我儂甜甜蜜蜜親親我我,多好啊。
  • 夢裡不知身是客——最美的十首婉約古詩詞,每一首都值得背誦
    但「風不定,人初靜」,明天庭院中的小路應該會灑滿斑駁的落英吧。2、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宋代、歐陽修「人生自古傷離別」,詩詞中的惜別之情,頗為動人,也頗為美麗。在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中把酒言歡,這本是人生快事,卻又偏逢別離之時。
  • 人到五十歲才明白:「薄情」的人生,才是高明的活法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南懷瑾:下品薄情,中品多情,上品健忘
    南懷瑾在這個世界上,堪稱奇蹟,從小就和普通人不同。1931年,南懷瑾13歲時,參加小學畢業考試,回家自學。父親給他找了一位對他日後人生影響很大的名師葉恭樹。在家自學幾年後,年少時充滿激情的南懷瑾就到浙江國術館習武,甚至考取了武術指導員資格證書,他能活到95歲與他習武時紮實的身體素質是分不開的。
  • 其實有種感情比愛情更高
    更有知情人爆料稱,華晨宇所在的經紀公司是十分不喜歡鄧紫棋從而反對。華晨宇迫於壓力,只得多次在媒體否認兩人戀情。現在鄧紫棋官宣男友終於浮出水面。之前對兩人在一起懷有期待的粉絲無不大跌眼鏡,為什麼還不是華晨宇呢?前不久明明已經有媒體鄧紫棋拎著一個生日蛋糕進入華晨宇的新寓所。而第二天更拍到全副武裝的兩人一起在機場辦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