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木支危樓
關鍵詞:捐衣箱、騙局、愛心
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捐贈衣物作為一種善舉,不僅可以幫助有需要的困難人士,還可以讓捐贈者收穫一份好心情,可謂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民政部門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安排了相關企業在對應區域投放捐衣箱,並定期進行回收。這不僅簡化了市民捐贈的操作,也讓捐贈的過程在政府的背書下最大化地做到公正公開。
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卻抓住了捐衣箱漏洞,把大家的愛心當作自己的資本,用來牟取不法利益。近日,央視就針對這種捐衣箱的騙局進行了專項報導。
捐衣箱一般都是一個藍色或者綠色的鐵皮箱子。表面噴上愛心捐贈的相關字樣,並落款相關的企業或者民政部門。部分捐衣箱還會有聯繫方式方便捐贈者聯繫相關負責人以便了解捐贈衣物的去向情況。可是有別於郵筒、消防栓等公共物品,捐衣箱並沒有嚴格的生產標準,更沒有指定的生產企業,因此不少不法分子就私自製造捐衣箱,並對人們的愛心設下一個精心的騙局。
根據央視的報導,不法分子先是偽造捐衣箱並給相關小區繳納一定的「入場費」,在獲得投放許可後,他們把偽造的捐衣箱投放到小區中並通過販賣人們捐贈的衣物來獲利。一個偽造捐衣箱只要幾百元,但一噸捐贈衣物可以輕鬆賣至三到四千元。在民警查封的倉庫中,不法分子通過偽造捐衣箱獲得的衣服堆積如山。
這個建立在愛心上的騙局隱蔽性極強,因為捐贈者往往在完成捐贈後都很少過問捐贈物的去向。所以在央視曝光後,許多曾經使用過捐衣箱的群眾都紛紛表示會重新考慮捐贈衣物的可行性。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愛心成為不法分子牟利的資本。本來以小見大的善舉卻因為一個騙局而歪曲了初衷,在對捐贈行為產生懷疑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為何行騙的醜陋行為會染指到充滿愛心的捐贈之上呢?
在充斥著各種娛樂新聞的各種媒體中,充滿正能量的善舉總是佔很少的篇幅。火場救人的快遞哥比不上明星吸毒受人關注,執法犧牲的民警不及出軌女星受矚目。娛樂之上的社會中,善舉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因此,本應備受重視的捐贈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淪為了少人問津的事情。缺乏社會各界關心,自然就會產生執法的漏洞。不法分子正是從這樣的陰影中入手,把魔爪伸向捐衣箱。
要重新樹立公眾對捐衣箱的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先把執法漏洞堵上,讓不法分子的騙局不攻自破。首先,規範捐衣箱的生產流程,讓有資質的工廠集中生產並定期排查產品質量,從源頭上切斷假冒捐衣箱的來源。其次,加強對捐衣箱投放責任企業的監督。目前多數捐衣箱上的聯繫電話都形同虛設,不是沒人接聽就是接線生態度惡劣,根本沒法提供捐贈物的去向信息。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督,定期對責任企業進行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投放資格。最後,加強巡邏執法,對已經投放的捐衣箱進行定期排查,減少假冒捐衣箱的出現。
相信在完善捐衣箱運作的系列動作後,不法分子的騙局將無所遁形,人們的愛心捐贈就會再次送達到有需要的人身上。不知各位對不法分子為愛心捐衣箱設騙局一事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下你的寶貴評論。關注並分享小編,每日討論社會熱點及情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