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企業要去做什麼。
這個16歲就借錢買了織襪機做生意的年輕人,在過去的一年裡,迎來了自己事業的一個新高潮:錦裕針織自有品牌實現營業收入7000多萬元,並成功從泥沼一般的外貿市場,從容拔腿轉向了內銷市場。
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成功——做過外貿生意的人,大多都不願意經營內銷,同樣是貿易,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套遊戲規則。
幸運的是,錦裕針織做到了成功轉型。
新聞回放
在紹興諸暨一個叫大唐的鎮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襪子,都在這裡被裝上貨櫃,開始它們的全球之旅。
2007年下半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老外縮減開支減少訂單,做了10多年外貿生意的「錦裕針織」準備做內銷。
2007年底,在很多城市的街頭,董事長金瑜一手拿著問卷,一手拿著襪子作小禮品,請路人幫忙做調查。
2008年,金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央視接受他的廣告創意:漂亮的女模特在地鐵上颳了下腿毛,然後穿上錦裕的襪子,跳起了鋼管舞。
現在,央視已經在播放這段廣告。
這年,金瑜組建了兩個設計團隊,其中一隊人馬放在香港,他花200萬美元請了6名外籍設計師。
2009年,「錦裕」的高端襪子每雙賣到了50多元,而一般一打中國襪子的出口價為四五美元。全年銷售額達2.5億元。
老闆要求每周上報各地的天氣預報
成功轉型最精明的招數:細緻入微
老闆要求每周上報各地的天氣預報
我們有必要贅述一下,那場潮水般兇猛的金融危機對諸暨襪業帶來的影響。這不單單是市場裡少了幾個老外的問題,更要命的是,長期依靠訂單生產的企業,在去年普遍感到了生存的壓力——
每天7點不到就會起床的諸暨人,已經做了20多年這樣的生意:老外拿著襪子的設計圖稿,找到他們生產襪子,再貼上那些耳熟能詳的牌子,高價擺進全世界的百貨商場。而金融危機最兇猛的時候,老外不見了,訂單沒有了。當那些堆滿了織襪機的車間,原本隆隆的機聲變得稀拉時,這對他們來說,是個災難。
「我在2005年,看到了這些風險,所以就在那個時候著手組建自己的設計團隊。」在那些襪業老闆當中,金瑜屬於最不安分的人之一。在市場中滾翻多年的他,敏銳地嗅到了危險的信號,並及時作出了調整。
這是一條相對清晰的道路。
錦裕針織開始花大價錢,在香港設立研發設計中心,並大量聘請外籍設計師,試圖在國內市場打響自己的品牌。「我們在去年,設計的產品不但自己夠用,還賣了一些給德國的幾個客戶。」
有了相對強大的研發設計能力,錦裕針織一下子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並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當然,這也應該歸功於董事長金瑜一開始堅持的「差異化」選擇。
「剛開始做內銷的時候,也做過正裝襪,失敗了,然後就開始做市場調查,發現時尚女裝襪是個空缺,我們就選擇『差異化』,瞄準這個市場。」靠著執著和冒險精神,再加上一點幸運,金瑜成功找到了「芝麻開門」的鑰匙。
在有了一個成功的開端之後,接下去的發展又成了「十字路」口的選擇。
「我們在市場上剛剛有了點名氣,而且大家也逐漸認可了『錦裕』時尚女襪的概念,如果不能實現跨越發展的話,馬上便會被競爭對手幹掉。」這是金瑜在去年年初,給管理團隊扔下的一句狠話。
錦裕針織的管理隊伍是一個年輕的團隊。
31歲的營銷總監俞淼峰帶領著年齡相仿的幾個同事,去年成功地把「錦裕」的旗子,從華東市場,插到了東北三省,並紮根在了西南地區。這是一個「瘋子」一般的團隊,長年飛奔在各個城市,整天挖空心思,想著如何讓自己的襪子賣得更好。
他們每到一個城市,便天天在街上轉,一邊收集當地的報刊,一邊拿著相機拍街上的過往人群。
「看報紙雜誌,是想了解當地城市的時尚程度,如果報紙上時尚休閒版面很多,那就說明這個城市時尚指數高。」俞淼峰介紹說。而街拍是為了更真實地掌握這個地區人群的穿衣打扮風格。
「為什麼要讓他們這麼去做,是因為我覺得,我們現在的襪子已經不是普通的襪子,而是一種飾品,所以必須要了解各個地區的穿衣風格。」當年也曾背著背包滿世界跑的金瑜,最了解市場調研的重要性。
而正是這一點,成為了去年錦裕針織摧城拔寨的最重要利器。
每到一個城市 拿著相機拍街上的人群
成功轉型最依賴的利器:市場調研
每到一個城市 拿著相機拍街上的人群
各地的天氣預報是金瑜每周都要求下屬上報的。
「襪子其實和衣服一樣,天氣的冷暖變化,對我們產品的銷量也會有非常大的影響。」金瑜解釋說。
去年,錦裕針織生產的三款襪子褲賣瘋了。「這正是我們在詳細的市場調研基礎上,推出的成功產品。」
這些襪子褲,都採用了特殊的材料。「不會起球,而且穿著特別的舒適。有一款,我們還把泳衣的材料拿來,這樣就有了防水、快幹的功效。」
最關鍵的是,這幾款產品在去年天氣變冷的時候適時地推出。
「我們給大潤發超市的6萬條襪子,不到三天就賣完了。」產品的熱銷完全出乎之前的市場計劃,眼看著就要斷貨了,公司只好放棄普通貨運公司,改由大牌快遞公司來發貨。「這一下成本增加了,但也沒辦法,這是為了產品的信譽。」
超市的貨源是保住了,可經銷商又不幹了。催貨的電話和天氣掛上了鉤,天氣越冷,電話就越急。「那個時候我都不敢開機接電話,實在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了。」俞淼峰說。
有一個合肥的經銷商,甚至自己開了輛麵包車,守在工廠門口等貨。這是一個哭笑不得的局面,一方面產品熱銷說明市場調研非常成功;可另一方面,之前的生產計劃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洶湧而來的要貨訂單。
「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行政人員都下到車間,幫助生產,加班加點通宵工作。」這些趕做出來的產品,天一亮就讓等在門口的快遞公司發往全國各個市場。「真的是包裝好多少,快遞就發多少。」俞淼峰迴憶說。
香港成立研發中心 還把設計賣給了德國客戶
成功轉型祭出的第一招:及時調整
香港成立研發中心 還把設計賣給了德國客戶
在網絡市場上,錦裕針織去年也贏得了開局:
一個代理商,向金瑜要了網上銷售的代理權。「他說準備去淘寶上開官方旗艦店。」
不久後,淘寶上就出現了一家專門賣錦裕襪子的商城店鋪。一年之後,這家網店,發展成了有11個員工的小公司。
「這確實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沒想到能賣得這麼好。」金瑜笑著說。
而現在,金瑜有了更大的野心。「我們準備在今年,在一些重點城市開出專賣店。」在金瑜的商業世界裡,現在的襪子產業僅僅是其中一個類別。「我們要開發從襪子到褲子,再到時裝的一個系列產品。」
這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對這個出身並不顯赫的草根商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艱難並危機四伏的挑戰。不過,他還年輕,屬虎的金瑜今年還只是他的第三個本命年。
從襪子到褲子再到時裝
開發一個系列產品
宏偉藍圖
從襪子到褲子再到時裝
開發一個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