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感統系統幹預,帶自閉症兒童蕩鞦韆,家庭感統療法

2020-12-20 星悟說

你會陪著你的孩子蕩鞦韆嗎?

蕩鞦韆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許多自閉症訓練機構都配備鞦韆和吊床呢?

星悟說今天給大家聊聊家庭感統訓練之鞦韆法

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官系統對於正常人來說,只是強弱而已,但對於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包括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味覺、平衡和身體等方面都會面臨極大的困難。很多「幹預成功」的自閉症患者經常可以避開過度的刺激,或者會嘗試其他方式來感知這些刺激。

社會上很多的自閉症的職業治療側重於感統幹預治療。

患有各種自閉症譜系障礙的人,如自閉症、PDD、ADHD、阿斯伯格症、本體感覺障礙和觸覺防禦性,感統治療作為他們幹預治療的一部分。

患有感覺處理障礙(也稱為感覺統合障礙)的兒童,特別是那些具有本體感覺或前庭功能障礙的兒童,據多方認為,鞦韆或吊床幫助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效果十分明顯。

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

吊床的好處是雙重的

孩子通過鞦韆和吊床能找到平穩、擺動、放鬆的動作

但有前庭幹擾的兒童在初次進行吊床、鞦韆訓練時會感到不安,對他們來說,吊床治療更多的是回歸學習、生活與前庭刺激平衡。

通過吊床、鞦韆訓練兒童平衡系統,吊床、鞦韆能夠舒緩、放鬆和增加注意力。

幫助自閉症兒童訓練注意力、專注力、持久力,為後面更多學習和訓練打下基礎

家庭鞦韆、吊床訓練更加簡單方便,吊床、吊椅、吊袋等價格便宜,容易找到,不佔空間。你可以把它放在房間的任意地方,如書房、臥室、陽臺、甚至一根繩子就好。

很多小區,或公眾場所也有鞦韆或類似吊床,陪孩子一起做做戶外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

沒有優秀的文筆

沒有高深的理論

還伴有眾多錯別字

每天一個訪談錄

讓所有自閉症的兒童都能共同進步

這就是:「星悟說」

百度搜索:「星悟說」可以直接進入我的百家號,閱讀更多文章。

歡迎交流探討!!!

相關焦點

  • 感統訓練真的能治癒自閉症?
    真正的感統訓練強調與兒童建立友好信任的關係,讓兒童在活動中,開心、快樂地完成學習目標,進而提升兒童的自信心,專注力以及各方面能力。 如果兒童總對感統訓練很抗拒,一進治療室就哭鬧,或者治療師總強迫兒童完成定量的訓練指標。家長就要思考,這個感統訓練是真感統還是偽感統了。
  • 感覺統合(感統)能夠治療自閉症嗎?
    那麼,我們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感覺統合「到底能不能治療自閉症。2012年,美國孤獨症委員會發布的調查報告結果中明確表示:感覺統合為無效的自閉症康複方法。傳統感統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認知、精細、心智、社交是統統無效的,感統練習只能改善兒童大肢體運動的能力不足。
  • 國內開辦的感統訓練機構都是騙人的?你真的了解感覺統合失調嗎?
    在國內目前最廣泛流行和被家長接受的有一種非主流方法就是,感覺統合療法。當這一系統由於發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行為和語言的障礙,就稱為感統失調。就比如,口肌和語言不好的自閉症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是沒用的;認知理解能力不好的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沒用;智商和情商不好的兒童進行感統訓練沒用。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而感覺統合失調指的是個體的某一感覺系統、感覺系統之間、感覺系統與運動系統之間等的信息組織與整合不協調,導致信息統合過程發生異常,腦和身體不能協調發展。 感統失調一說仍有待確認 其實感統理論從1972年創立至今,只有四十多年時間,可以說是一門很年輕的理論。
  • 解讀自閉症:如何通過觀察感統失調判斷自閉症程度?
    關於幹預 感統失調幹預的意義 關於孩子是否需要感統訓練,我最初是接受鄒小兵教授的觀點,認為社交是核心,並不支持感統訓練,但在我在與家長交流中,多位家長反饋感統訓練還是有好處。
  • 真假感統?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依據2020年美國國家自閉症中心和國家自閉症證據與實踐交流中心National Clearinghouse on Autism Evidence and Practice, NCAEP發布的最 新版報告,對實證支持的幹預方法Evidence-Based
  • ...進行特色服務, 為感統失調和自閉症兒童奉獻愛心
    北京智天使青少年成長促進中心 ——進行特色服務, 為感統失調和自閉症兒童奉獻愛心 2016-12-1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①申報單位:北京智天使青少年成長促進中心 ②團隊類型:社會組織 ③團隊人數:10 ④團隊主要成員: 高兵,主任 楊敬一,項目主管 蔣蘭,教學主管   北京智天使青少年成長促進中心(以下簡稱智天使),是一個以感統失調和自閉症兒童及其家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社工團隊
  • 如何區別自閉症、感統失調、發育遲緩?
    自閉症、感統失調、發育遲緩往往都有相同的行為表現,如喜歡跑、怕洗頭、怕陌生人、不喜歡擁抱、語言發育遲緩、自言自語、吃手、愛咬東西、不喜歡和人玩、和其他小朋友沒怎麼交流、沒有眼神、不聽指令等。那應該怎麼區別是自閉症、感統失調還是發育遲緩呢?
  • 感統系統失調
    1、坐不住、小動作多。2、注意力不集中。3、寫作業拖拉。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針對2-12歲語言發育遲緩、社會交往障礙、感統失調等現象的兒童及能力提升的培優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培優機構。
  • 孩子的感統訓練方法
    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是一所專門從事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
  • NPDC為感統正名!這對老師和孩子意味著什麼?
    這兩天,特教圈可出了一件大事,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國家專業發展中心為「感覺統合」正名了,這對教老師、譜系兒童而言意味著什麼?直接指令(DI) 音樂媒介幹預(MMI)
  • 做感統訓練前,家長一定要知道的六個真相!
    你真的了解感統嗎?你的感統知識是不是早已走入誤區?快看,臺灣資深職能治療師簡鴻鈺老師的正在答疑之中,先做足功課再入手吧——另外臺灣資深OT簡鴻鈺的公益家庭幹預講座和免費評估機會,深圳站報名開搶了!!詳情快看文末!!
  • 自閉症更有效的幹預
    今天跟大家分享:神經可塑性技術和傳統行為應用療法的區別很多家長特別想了解:「大腦神經可塑技術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它的效果怎麼樣?」講一個小小的案例,我們機構接觸過一個三十幾個月的兒童,當時被確診為疑似性自閉症,按照我們常規來講就是自閉症,父母決定到沃桑來訓練之後,我們給她制定了一套非常個性化的神經可塑性療法。
  • 有好的感統訓練機構嗎
    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是一所專門從事自閉症、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發育遲緩、感統失調等特殊兒童的康復訓練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特殊兒童康復機構。
  • 濰坊兒童感統訓練館
    濰坊兒童感統訓練館您家寶寶有以下問題嗎?1、坐不住、小動作多。2、注意力不集中。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針對2-12歲語言發育遲緩、社會交往障礙、感統失調等現象的兒童及能力提升的培優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培優機構。
  • 如何利用感統訓練克服自閉症兒童的膽小心理
    不要忽略自閉症兒童的感受。一是以大人經驗看似簡單的事,在幼小心靈中「非同小可」,您應該耐心講解。或許自閉症兒童不一定聽得懂你講的知識,但是講解本身會讓他感覺危險的程度在減弱,起碼在這個時刻是安全的。二是支持,當自閉症兒童真的處於恐懼中時,他需要你實際的支持和陪伴,不僅限於口頭安慰,最好在行動上讓自閉症兒童感到你理解他。對於年幼自閉症兒童來說,父母就是依靠,和父母在一起是絕對安全的。他人的照顧、容易受到挫折、會做噩夢等,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 想做「感統訓練」?這些鍛鍊通通不要錢
    感統,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的簡稱,是指大腦整合處理五大感覺系統(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的信息,通過前庭覺和本體覺做出適當反應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協調所有感知覺做出反應的過程。
  • 感統訓練有啥作用?幾個簡單易行的家庭感統鍛鍊帶孩子做起來
    感統訓練的鍛鍊方法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意義。很多家長不清楚的是,感統訓練能協調孩子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關係,而不單單只是生理上的功能訓練。孩子在感統訓練過程中,可以促進感知覺系統的發展,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規則指令性,另外還可以保持興趣減少訓練牴觸情緒。
  • 濰坊兒童感統訓練學校
    濰坊兒童感統訓練學校您家寶寶有以下問題嗎?1、坐不住、小動作多。2、注意力不集中。臻愛暖陽兒童成長學院是一家以心理學為基礎專業提升兒童能力的成長機構。針對2-12歲語言發育遲緩、社會交往障礙、感統失調等現象的兒童及能力提升的培優機構,是目前濰坊市內為數不多擁有專業師資隊伍的能力提升培優機構。
  • 調皮就是多動症、成績差是感統失調、內向是自閉症?出版社心理學編輯:別亂貼標籤
    機構測試後稱孩子是感覺統和失調,簡單地說就是右腦發育不全,並推薦了相關的課程。於是,每周六該家長都會帶女兒到機構去做感統訓練,爬爬樓梯,做做遊戲,一次要幾百元。是否真的是感統失調暫且不論,但很快,家長發現了負面影響——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形成了自我暗示,認為自己是一個大腦發育不良的人,是一個「問題兒童」,甚至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沒用,而這樣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容易變成真正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