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已經繁衍了30年,成為殺蟲劑的最好「測試員」
炎炎夏日,又是蚊蠅、蜚蠊(蟑螂)猖獗泛濫之時。擾人清夢也罷,傳播疾病則讓人有切膚之痛。
在四川省疾控中心,有特設蚊蠅、蟑螂住宅小區,「住戶」們享受五星級酒店 「一站式」服務,還有「蟲保姆」,專門照顧它們的衣食住行,無微不至。
明明是害蟲,卻要對它細心呵護,每天好吃好喝好住? 在這裡,這些百害無益的蚊蠅、蟑螂為何會享受貴賓待遇呢? 近日,天府早報記者走進四川省疾控中心寄生蟲預防控制所,揭秘「神秘」的媒介生物控制室。
人物特寫>>>
專家練就火眼金睛
過眼辨種屬肉眼斷雌雄
「你看,這是一隻雄蚊子,觸角濃而密。」
「這隻,觸角稀而疏,是雌蚊子。平時咬人的,就是它。」
「蟑螂的公母,主要看尾翅。」
從事媒介生物昆蟲研究近30年,對於害蟲習性,陳東平教授早已如數家珍,幾乎可以做到 「過眼辨種屬,肉眼斷雌雄」。
在平常人看來,害蟲作惡多端,但在陳東平教授這些專家的眼裡,卻另有乾坤。比如,蚊子用來吸血的喙,結構複雜,功能強大,能穿透人體皮膚,釋放物質麻痺神經,同時防止血液凝固,好比一臺高精尖的生化儀器,「如果能借鑑到醫療中,一定可以給病人帶來福音。」
加上陳東平教授,實驗室總共4名科研人員,每當遇到殺蟲劑實驗,通常至少要有3名同事參與,檢測驅蚊液效果,遇上蚊蟲人體襲擊實驗,科研人員要親自上陣。
1初感·外靜內攘
聞:腥臊味聽:嚶嚶嗡嗡觀:託架、籠子、盆子、玻璃罐
寄生蟲預防控制所,位於省疾控中心試驗大樓的6樓。
正值中午,整個樓層只有零星幾位工作人員,十分安靜。實驗區的入口處,赫然寫著,「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
在媒介生物控制科科長陳東平教授的帶領下,我們走進實驗區,這裡十餘個實驗間分列兩邊,有常規實驗室、模擬家庭環境的特色實驗室、動物標本室等。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驗間只是控制室的手和腳,而它真正的大腦……」還沒說完,陳教授停下腳步,推開一扇玻璃門,一股腥臊味撲面而來,再推開隔門的紗窗,「嚶嚶嗡嗡」聲劃破寧靜,如巨浪般湧來,「這是我們的昆蟲飼養室」。
20平米左右的房間,3個鋁合金託架,上上下下,擺著各色籠子、盆子、玻璃罐,「大蠊」、「小蠊」、「庫蚊」、「伊蚊」、「家蠅」等在成都常見的各種害蟲類型,一應俱全,儼然一座「害蟲小區」。
2細觀·配套齊全
蟑螂住家:木質「複式」結構蚊蠅住家:「帳篷小樓」、脫氯水盆
在「害蟲小區」,無論住或吃,均能享受到貼心照料,堪稱五星級酒店「一站式」全程服務。從出生到「結婚」產子,再到「育嬰」,乃至「坐月子」,死亡,均有專人照顧。
「害蟲小區」共分3個單元。1單元為低矮的地下樓層,專供喜暗怕光、晝伏夜出的蟑螂居住。外面專門配有一張藍色遮光布,營造宜居環境。內部戶型設計以木質「複式」結構為主,七層設計,充分滿足「居民」們鑽縫藏洞的特殊嗜好。
2、3單元居住的是蚊子、蒼蠅,根據「居民」年齡層次不同,分設「成年區」和「幼年區」。
成年的蚊蠅在特製的「帳篷小樓」安居樂業,蚊子幼蟲孑孓,需在水中發育,即在「育嬰室」——脫氯水盆。
飼養室內安裝雙層玻璃保溫,裝有空調,夏天製冷,冬天加熱,保證常年恆溫恆溼。
3詳解·專人伺候
餵食:「蟑糧」、酵母、糖水、奶粉恆溫:26℃上下
狗有狗糧,貓有貓糧,這裡的蟑螂「居民」也有特質的「蟑糧」,一塊塊黃色圓柱狀的「蟑糧」裡,富含黃豆粉、蕎麥、紅糖等營養物質,保證日常營養攝取。
蚊子的飲食為「三段式」,幼蟲孑孓時期,在成長的水環境中配適量酵母,幫助其成長發育。成年蚊子日常補給糖水,維持營養。臨近交配繁殖期,需專門「加餐」,向雌蚊子進獻小白鼠,餵食血液,助其產卵。
而蒼蠅除了平日吃糖,還要搭配奶粉,有時還要加入些許胺基酸,增強營養。
陳東平教授介紹,整個飼養室,安排一個專員,對這些「珍貴」的害蟲進行專項照顧。「必須接受系列培訓,合格之後才能上崗。」「蟲保姆」需要熟記蚊蠅以及蟑螂各種生理屬性、生活習性,以及防治方法等。「每天要對飼養室的溫度、溼度進行詳細記錄。」陳東平教授解釋說,室內溫度恆定在26℃上下,溼度在60%~70%。
專家解密>>>
「招安」30年
大才子歐陽修曾作《憎蒼蠅賦》,就連最瀟灑不羈的莊子也感慨「蚊虻豽膚,則通夕不寐矣。」明明是害蟲,為何要對它細心呵護,每天好吃好喝好住?
「這些並非一般的害蟲。」陳東平教授介紹說,作為四川省成立的首個媒介昆蟲飼養室,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到野外對蚊蠅、蟑螂等常見昆蟲進行捕捉,同時進行實驗室潔淨培養,繁衍至今,「也就是說,它們30年前,就被『招安』了」。
這些蟲類本身沒有接觸過外界細菌,也未接觸過殺蟲劑等藥物,因此被稱為「敏感品系」。
「是適合用來做滅蟲生物測試,判斷殺蟲劑效果的實驗用蟲。」陳東平教授笑著說,單看生物屬性,蚊子傳播瘧疾、出血熱等疾病,蟑螂、蒼蠅極易傳播肝炎、結核等疾病,確實有害無益。可「招安」後的它們,進可用以測試殺蟲劑的殺滅效果,退可研究其自身抗藥性,為殺蟲劑的更新提供科學依據,在「害蟲界」上演無間道的一幕,「也算是生得渺小,死得偉大吧。」
實驗細節>>>檢測驅蚊液效果
①抓蚊
科研人員憑藉一根玻璃管,伸手進入到裝滿蚊子的籠內,挑選100隻雌蚊子進行實驗,「必須有一定攻擊性的蚊子」,陳東平教授笑言,有時選蚊子要花半小時。
②實驗
實驗時,在手背處,塗抹約3毫升量的藥品,過4小時,將手伸進裝滿100隻雌蚊子的籠子裡,計時1分鐘,觀察蚊子情況,一旦有一隻蚊子落在手背上,實驗即宣告失敗。
天府早報記者毛逸攝影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