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孩子,就是得溺愛
溺愛會毀了孩子的好嗎?你懂不懂,不懂給我閉嘴!來來來,先息怒。息完怒,回答老師一個問題:你見過哪家孩子,是因為被父母溺愛而真正毀了的?李天一?藥家鑫?因為不了解他們的家庭教育,我無從理性分析,但如果這兩個家庭真實的育兒細節爆出, 我相信,我們看到的,除了物質的滿足(也不一定真正滿足),應該還有父母對孩子的無尊重,無界限侵犯,控制和打壓……這不是溺愛。恰恰相反,這是不夠愛。
-
對孩子,就是得溺愛
經作者周衝授權發布來源:周衝的影像聲色 可能看到標題,無數為人父母者,還未開始閱讀,就要憤起而罵之:瞎說什麼呢?
-
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感恩,父母溺愛孩子不是對孩子負責。溺愛中長大的兒子,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當富翁認識到「敗家子」的真面目後,再想教育卻為時已晚。後來這個孩子因殺人被判斬刑。行刑之前,他的媽媽去看他,他痛哭流涕,說要在死前吃媽媽的奶,罪犯卻一口把他媽媽的奶頭咬了下來,疼得富翁的妻子大哭:「你這個傷天害理的畜生,從小我就疼你,臨死你卻咬我!」這個孩子對他媽媽說:「要不是你這麼疼我,我怎麼會有今天?」
-
哈佛大學:母親的性格影響孩子一生,這三種媽媽對孩子堪稱災難
最近在哈佛大學發表的一份父母性格對孩子影響的研究報告裡,明確指出現代社會由於母親的性格對於孩子的影響遠遠大過父親。著名育兒專家 李玫瑾我們常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於孩子而言,從一出生起就註定了母親這一角色是格外的不同尋常,在大多數孩子的成長曆程中,母親給了孩子生命,母親也給了孩子生活,教導他們第一次說話,第一次站起走路,交給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能否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母親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孩子驕傲自負,要降溫而不要打擊,方法用錯對孩子就是一場災難
父母的出發點當然沒有什麼錯,但如果度沒有把握好,就很容易變成粗暴打擊孩子,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而這樣的粗暴打擊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卻時有發生。01 琪琪的媽媽是某大學老師,一向對琪琪要求比較嚴格。
-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很深,一個思想不獨立的人,對孩子而言是災難
,而且對於孩子而言,一個思想不獨立的母親,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災難。小美的媽媽就是一個處處依賴於其丈夫的人,因為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富裕,所以在生活當中幾乎從來沒有為錢而發愁過,而且在生活裡也從來都不知道生活的疾苦,在教育孩子時小美的媽媽什麼都不懂,處處都要依賴於父親,在生活中更成為了父親的附屬品,所以在小美的心中母親的作用微乎其微,慢慢的也把小美養成了一個公主病的孩子,在生活中即便是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小美也願意求助於他人。
-
媽媽若是情緒失控,將是一場災難,一個家庭中,媽媽很重要
但凡遇到一點不開心的事情,就會和媽媽一樣,大發脾氣甚至於還會摔東西。他曾對我說娶了這樣的老婆,孩子有這樣的媽媽,真的就是一場悲劇。當然他也試圖和對方溝通,可是作用不太大。最終他似乎找到了問題的根結,那就是他老婆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所以也就導致了她自身也變成了這樣。雖然找到了原因,但是卻沒有辦法徹底解決。
-
父母太優秀,對孩子是一場災難
太優秀的父母,有時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但是,這是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即便被媽媽抱在懷裡,小傢伙還是一個勁兒哭鬧不止,媽媽想盡了一切辦法去哄他,但他就是一個勁兒哭。這個媽媽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什麼?一開始,他們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怎麼可能?醫生肯定搞錯了!我們這樣的家庭,怎麼可能生出一個傻孩子?」歷經了抗拒、憤怒、絕望和絕望後,他們漸漸平和下來,去最好的醫院,找最好的專家,妻子甚至放棄工作,陪孩子康復治療。
-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溺愛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毫無幫助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不缺少關愛,尤其是獨生子女。細數起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一個完整的「三代同堂」家庭,甚至是6個成年人來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如此超豪華的家庭教育陣容,按理說應該能把孩子教育好。
-
對孩子可以寵愛但不能溺愛
現在的父母很多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但常常分不清什麼是溺愛,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溺愛孩子。溺愛在孩子性格形成期和孩子漸漸獨立期這兩個階段危害最大。尤其是前者,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家長不得不反思:原來「太愛」也會有錯。
-
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溺愛很可怕
02當面袒護曾經有人總結出中國人著名的四大寬容定律:「人都死了」、「來都來了」、「大過年的」,第四個就是不少人反感的「孩子還小」。很多父母喜歡用這句話縱容孩子的所作所為,推脫對孩子的管教無方。犯了錯,意識不到,也不用付出代價,對孩子來說,這是多麼可怕的認知。「他還是孩子」,不是孩子逃避錯誤和責任的藉口。反而,正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父母的默許和不以為然,很可能成了變相的鼓勵。
-
溺愛對孩子的影響
溺愛就是非理性的過度寵愛、遷就、姑息孩子的態度。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這就是溺愛。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對孩子的任性、驕橫採取百依百順的態度;生活上讓孩子吃獨食,包辦代替;對孩子的缺點錯誤「護短」等。過分溺愛孩子,很容易使孩子養成驕傲、任性、自私、虛榮、孤僻等缺點,不僅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
-
殺人不擔責,是不是對孩子的一種溺愛?對孩子成長有好處嗎?
溺愛就是對孩子過分地寵愛。家長溺愛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使孩子失去許多鍛鍊和嘗試的機會,讓孩子形成許多不好的性格,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害。孩子殺了人犯了罪,卻不用承擔刑事責任,這難道就不是一種溺愛嗎?這種溺愛對孩子的成長同樣沒有一點兒益處。
-
讓孩子學會自立很重要,你所謂的疼愛,可能都是溺愛
自立的孩子在生活當中處處都能夠看到意想不到的風景,而且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所以自立的孩子讓父母少操心,而且在生活當中更能夠找到自己的方向,但是想要讓孩子學會自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你的孩子明明已經非常自立了,但是你的疼愛卻讓孩子充滿了負擔,所以你的疼愛可能對孩子而言就是一種傷害。因為有時候你所謂的疼愛對於孩子就是溺愛,所以希望大家在教育孩子時,不要過分的去溺愛他。
-
【溺愛】是【不愛】的偽裝
最極端的案例:有個孩子,他一吃茄子就嘔吐,而這個媽媽呢,每逢孩子「滾」回家,就特意要做營養美味的茄子給孩子,而且指責孩子說「你怎麼這麼不領情啊,我特意為你做的,我做的茄子花了好長時間呢。」這種「溺愛」其實是父母自編自演自我感動的一場戲,孩子只是在其中扮演一個接受「愛」的道具。
-
孩子的成才,對父母是一場災難
這讓很多農村出生的貧困孩子備受歧視,面對放眼一片的豪車,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愧疚。有家長更是表示:「對不起,爸爸媽媽給你丟臉了!」03 孩子的成才,對於父母是一場災難!孩子的成才,對於一些家長來說,已經是一場災難
-
馬雅舒混血女兒遭到幼兒園退學,媽媽的「溺愛」,影響孩子一生
在家裡的時候,馬雅舒就是一名全能媽媽,只要孩子叫她,她就會直接幫助孩子解決任何問題。而馬雅舒的女兒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然而卻因為不會上廁所、不會自己吃飯,幼兒園稱給兩周時間回家學習,否則就會將孩子退園。這才讓馬雅舒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她對孩子簡直太好了。
-
父母如果有這四種表現,對孩子溺愛很明顯,別不自知
溺愛孩子只會讓他們越來越依賴父母,而且養成各種惡習,甚至不懂得感恩,以後處處碰壁。然後許多父母卻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出現一些行為,明明已經很溺愛孩子,卻還不自知,特別是以下四種。1、給孩子特殊待遇。2、對孩子當面袒護。有些家長只知道袒護孩子,卻不講究方法。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就會在一旁說:「別太嚴了,孩子這麼小。」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外婆也會站起來說:『你們別要求這樣急,等孩子長大了就會了。」
-
父母間,如果存在PUA式的相處方式,對孩子的成長將是一場災難
而PUA的家庭,要比通常認為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諸如:家庭冷暴力、離婚等相比,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因為它足夠隱蔽。既沒有家暴,也沒有冷戰,而且PUA通常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運作後,才產生效果。可謂「潤物細無聲」,防不勝防。
-
兒子對媽媽當街撒嬌,孩子脾氣暴躁不聽話,父母溺愛教育不可取
在馬路上一言不合就撒脾氣,媽媽管不住孩子,孩子脾氣暴躁,情緒激動大人管不住。媽媽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孩子的怨氣撒在媽媽身上。可能動手也不能解決矛盾。這個媽媽難道做的對我們不得而知,看這個孩子有10歲左右的樣子,竟然又如此行為,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