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印軍在寒冷邊境裡煎熬,蔡英文在「秋鬥」中苦笑

2020-12-14 騰訊網

這一次,拜登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下了。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確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2020年美國大選的「贏家」,並通知其可以啟動過渡進程。

隨後,現任總統川普表示,他正指示他的團隊在過渡進程中合作。不過,川普在其推文中提到,「我們的訴訟還在繼續,我們會繼續不懈努力。我相信我們會勝利!」

的確,川普的確是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一直試圖在改變局面,不過目前看來,他也只是發發「嘴炮」。

客觀來說,川普還是真是夠「敬業」,也的確有不少支持者。在前不久,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還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號稱有百萬之眾。

作為川普「鐵粉中的鐵粉」,蓬佩奧的「七國之旅」也結束了,有媒體將這場出訪稱之為「告別」,也有媒體表示這是蓬佩奧為自己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蓄勢」。

不管怎麼說,從一些國家的表態來看,蓬佩奧的行程顯得十分尷尬,訪問法國,接連示好卻遭無視,訪問土耳其,結果並沒有相關政要與之會晤。

看來,大家的心裡都還是拎得清。不過,這兩位川普的「死忠粉」除外。

首先,便是蔡英文當局。

近日,一架美國灣流500行政專機22日傍晚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立即引起眾多關注。

雖然有關飛機上是何人的猜測眾說紛紜,有說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也有說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斯蒂德曼,綠媒顯然已經「自嗨」到不行,更是聲稱「臺灣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平衡點」。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則稱,臺美關係越來越好,美國很多官員相繼來臺,「好菜會一道道端出來」。

麥可-斯蒂德曼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得意洋洋地聲稱,臺美目前不公開來訪官員,是要讓大陸陷入一個「兩難處境」:一來美國專機確實抵臺,確實有官員訪問臺灣;二來卻不知道是誰,也無法做出回應,「此時大陸若有任何挑釁的舉動,都會被認為師出無名、破壞現狀,可以說是啞巴吃黃連」。

有專家分析稱,美臺之間「情報交換會議」在雙方交替舉行,不過在過去並沒有美軍少將層級軍官來臺與會的前例,倘若這次真是斯蒂德曼訪臺,是否意味著雙方情報交流層級因區域情勢或美方政局改變而提升,這一點值得關注。

而對此,我外交部也給出了有力回應,並特別提到「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正當必要反應。」

畢竟,時間就是最好的證人,真相遲早會曝光,美臺那點伎倆,使來使去就那麼幾招。蔡英文也不過是想腳踏兩條船,一邊祝賀拜登,一邊和川普政府演戲,想要佔盡好處。

但是,俗話說得好,「甘蔗哪有兩頭甜」。對於川普的「臨去秋波」,臺灣不必見獵心喜,因為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都是美國利益最優先。

其次,便是還在做「垂死掙扎」的印度。

自中印第八次會談無果之後,印度依然表現的很強勢。但是,寒冬就在眼前,印度真的要死守到底麼?

11月下旬,中印對峙的「拉達克地區」氣溫驟降,在兩軍對壘的一線地區,氣溫降至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不等。到12月,列城前線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四十度左右。

隨著中印兩軍的第九輪軍長級會談即將展開,這意味著雙方將在零下四十度的高原戰場上維持對峙。相對於解放軍的充足準備,印度邊防軍隊目前整體上還處在一種物資非常匱乏的狀態。

在高海拔地區的一線部隊中,印軍的靴子、睡袋、帳篷等物資嚴重不足,除了基本的禦寒衣物以外,邊境高海拔地帶駐守的印度軍隊,目前還缺乏冬季口糧、帳篷、軍需燃料、冬季防凍液和潤滑油等多種關鍵物資。

印度邊境警察部隊(資料圖)

儘管情況不妙,但是印度還是不死心,甚至將軍隊和武器裝備轉向中印邊境地區和印度洋,以便形成應對中國的雙線防。

看來印度打算「死撐」了,當初對峙的時候底氣十足,也全靠川普政府暗中支持,但是如今美國大選已經落幕,川普也開始準備交接程序,而拜登入駐白宮後首先會集中精力控制國內疫情,對印美關係如何重新定調也是未知數。

如今印度還是以"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去加大對中國的挑釁,倘若加劇衝突,到時候反而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尷尬局面。

看來,要說臭味相投,臺灣和印度也能組成一對兒。

印度某些非官方組織就曾與蔡英文在網上互動頻繁,蔡英文更是在推特上「曖昧」地回覆:親愛的印度人。

現在看來,印軍在寒冬的邊境裡煎熬,蔡英文正在「秋鬥」的氛圍裡苦笑,大家真是「彼此彼此」。

當然,這背後都少不了美國的「功勞」,不論是在中印話題上拱火,還是在臺海問題上起亂,其目標從來不是幫助亞太地區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是實現美國的霸權最大化。

所謂的「安全保障」,只是美國利益得到保證後,對所謂盟友的一種施捨罷了。印度和臺灣,還是仔細掂量一下,一味玩火,終將玩火自焚!(趙家龍)

相關焦點

  • 死撐不撤軍的下場,零下50度邊境印軍睡雪坑,可能一夜就凍死
    圖為印度士兵大雪中睡覺最近,一張零下50度邊境印軍士兵睡在雪坑的照片傳出,隨後立刻引起了網上輿論,由於印度軍隊在邊境的很多崗哨沒有建立崗亭,因此很多士兵在執勤的過程中,只能待在大雪中站崗,晚上也只能躺在雪坑中睡覺,這就是死撐著不撤軍的下場,而且由於邊境地區的冬季氣溫經常能到零下50度,甚至更加糟糕,所以士兵在雪坑中睡覺,可能一夜就會被凍死,難道說印軍還要死撐不撤軍嗎?
  • 印媒:效仿中國抗戰經驗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邊境印軍終於攤上大事了,對手亮出最強轟炸機,3萬人成甕中之鱉
    圖為印度前線士兵 近日,據媒體報導,邊境印軍終於攤上大事了,對手亮出並已出動最強轟炸機,河谷中3萬印軍危險了,一旦轟炸機對附近重要道路和橋梁進行轟炸,那麼3萬人將成為甕中之鱉
  • 繼防寒服被燒後,邊境印軍再遇雪崩,連人帶貨全被捲走
    印度與我國一樣是發展中國家,不過,近幾年來印度作為發展中國家卻沒有盡心盡力去發展,而是大量購買軍事裝備,增長自己的直面軍事實力,不斷挑釁周邊國家,導致印度需要派大量軍人去防守邊境。而印度邊境是出了名的寒冷,氣溫一般都處於零下40°左右,並且邊境冬季經常會保持6-8個月,這讓邊境印軍非常依賴防寒裝備以及設施。
  • 島內「秋鬥」:蔡英文,下臺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30年來最大規模「秋鬥」遊行22日下午登場,為抗議民進黨當局開放「萊豬」(含有瘦肉精的豬肉)、關閉中天新聞臺,激起民眾怒火,現場有數萬人聲援,民眾高舉旗幟,高呼「蔡英文下臺」。
  • 高呼蔡英文下臺!6萬人參加「秋鬥」遊行,民進黨接下來如何接招?
    新黨都出席,這是國民黨首次參加「秋鬥」。有民眾高舉旗幟,高呼「蔡當局下臺」,甚至一隻充氣豬氣球上,寫有「蔡英文下臺」字樣。此外,有民眾高舉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照片諷刺其「賣臺、吃毒胺」,還配上香港歌手張學友的歌曲「你好毒」,痛批民進黨當局罔顧島內民眾,要求「賣臺昌」趕快下臺。據主辦單位評估,此次「秋鬥」有超過6萬人參與。
  • 印軍在邊境部署「駱駝」,我軍用無人機給戰士們送外賣,氣不氣?
    今年由於邊境局勢緊張,印軍在拉達克的駐軍增加3萬多人,哨所也更多,但是印軍的運輸力量並未增加,後勤運輸實在跟不上,所以不得不求助於動物,這就是著名的亞洲雙峰駱駝。因為雙峰駱駝生活的中亞地區有廣闊的興都庫什山脈、蔥嶺、天山等高大山脈,而且中亞地帶冬季氣候寒冷,這樣的生活環境造就了雙峰駱駝耐饑渴和耐寒的特點,在寒冷的冬季,雙峰駱駝可以連續3天不吃不喝,也不會因為凍餓而死。印軍正是看中了雙峰駱駝的特點,從而計劃把駱駝運上拉達克,作為印軍在高原的主要運輸工具。
  • 為讓邊境士兵度過嚴冬,印軍拿出十幾年前的舊睡袋,保暖效果堪憂
    據《印度經濟時報》2020年11月25日報導稱,隨著中國在中印邊境採取「更激進」的軍事行動後,數千名印度士兵被部署到所謂拉達克東部地區的新前沿陣地,為保障新部署的邊境守軍度過嚴冬,印度陸軍被迫從儲備倉庫中找出質量低下的舊睡袋來幫助士兵禦寒。
  • 中印邊境20萬印軍休想撐到過年!
    天氣轉涼,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印軍開始儲備過冬物資了。但目前由於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不僅物資極其短缺,冬裝的質量也成問題,而身處高海拔雪山地區卻缺乏棉靴、護目鏡和睡袋,印軍部隊士兵不得不去外圍「回收」二手雪地靴。
  • 印軍在中印邊境大修地道,軍事專家:地道戰我們是祖宗!
    本以為印軍在班公湖山頭被中國微波爐武器炮轟,然後做鳥獸四散逃竄,領略了中國軍隊和中國高科技的厲害後,可以消停一大段時間了,但是印軍只是消停了一口氣後,就又開始捲土重來了。你說這印軍,可真是真「擰」呀。但這次印軍也變換了新花樣。
  • 臺灣「秋鬥」6萬人怒吼,蔡英文還不收手?
    在參與「秋鬥」的6萬人之中,包含著一部分比較特殊的成員,那就是如今的國民黨。這是國民黨第一次與公民團體合作,一起走上街頭,反對民進黨當局。今年「秋鬥」的盛況,讓人想到了四年前的9月3日,也是同樣的「秋鬥」,同樣的反對聲浪。不知道蔡英文會是否會及時醒悟,及早收手。
  • 邊境印軍帳篷告急,大批士兵「無家可歸」,喝廉價酒躺雪地睡覺
    文/貓頭鷹茄子最近的印度軍隊可以說是特別忙:不僅要忙著搞軍演、買武器,還得費盡心力保持自己的邊境軍事力量,結果被現實狠狠打了一耳光。就在最近,拉達克地區突然降溫,不僅把部署在邊境的印軍官兵給凍得夠嗆,甚至讓許多人「無家可歸」,只能在雪地裡和衣而眠。
  • 邊境士兵缺衣少食,印度是否會不戰而敗呢?印軍沒想的那麼不堪
    隨著印度在邊境地區部署的軍隊越來越多,暴露出了很多印度的後勤問題。據印媒報導稱,目前印度邊境地區軍隊正面臨缺水斷糧、缺醫少藥等問題,而隨著時間推移,邊境地區溫度將直線下降,而印度軍方的防寒裝備還沒到位,至少在一個月時間裡,印度軍隊的防寒防凍物資都無法到位。那麼,在這種缺衣少食的情況下,印軍會撤退嗎?是否會不戰而敗呢?
  • 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架大喇叭放歌,知情人士:印軍已"四面楚歌"
    解放軍在中印邊境架大喇叭放歌,知情人士:印軍已"四面楚歌" 2020-09-17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印軍要在高原前線過冬?6000輛軍車送來20000噸口糧
    這實在是太過不可思議,邊境地區冬季不僅漫長還十分寒冷,僅是印度6000輛軍車送來20000噸口糧,印軍那麼多士兵想在邊境度過漫長冬季也十分困難。許多人都以為邊境衝突會在冬季結束,現在印度積極為過冬做準備,實在是令人驚訝。邊境地區環境惡劣,並不適合大量人群居住,大批印軍在邊境過冬不僅會消耗大量物資,還將面臨凍死危機。
  • 印軍重新調整全國部署,更多聚集中印邊境
    如今為了更好的應對面向中巴兩條防線的壓力,同時也為了打贏所謂的「雙線作戰」,印軍正重新調整全國130萬的兵力部署,現今已有多支山地師部隊聚集中印邊境。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由於中印邊境目前對峙狀況並不激烈,因此印度將更多作戰力量傾斜到印巴邊境,但印軍高層現在注意到,他們在面向西線也就是克什米爾方向,已經部署了三支打擊軍的雄厚兵力
  • 印軍拿14年前庫存睡袋,給拉達克地區數千士兵保暖,做法很大膽
    印軍拿14年前庫存睡袋,給拉達克地區數千士兵保暖,做法很大膽隨著時間的推移,北半球多地迎來了第一場初雪。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樣的美景何嘗不是一種享受!但是對於印度士兵,特別是高海拔的邊境守軍來說,卻是一個難以煎熬的嚴冬。
  • 昔日挺綠豬農牽三隻小豬參加「秋鬥」,抗議蔡英文背信棄義
    臺灣「秋鬥」遊行今下午1時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登場,50多個來自勞工、環保、消費者、食安等團體高喊「蔡英文撤回開放萊豬進口行政命令」、「蘇貞昌下臺負責」等口號,主辦單位宣布,目前已經集結超過3萬人上街,指「秋鬥」遊行是人民反抗毒豬的開始,12月若在臺當局立法機構表決通過,屆時還會再號召人民回到凱道
  • 印軍高層視察邊境闖禍,自拍時清一色中方手機,印媒炸鍋奇恥大辱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1日的報導稱,印度「印藏邊防警察」總督察迪帕姆·賽斯日前視察了「拉達克」地區,而且他與自己的同僚還在加勒萬河谷邊進行了自拍。不過,印軍這些高層在自拍時卻闖了禍,因為他們自拍時使用的手機清一色都是我國製造,此事曝出之後立刻在印度國內炸鍋,印媒更是稱這簡直是奇恥大辱。賽斯這次前往所謂拉達克地區視察,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為印軍目前在邊境地區的部署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非常致命的。
  • 印軍想用「地道戰」對付中國?
    印軍想用「地道戰」對付中國?:印軍效仿中國抗日戰爭經驗,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工事」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