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拜登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下了。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確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為2020年美國大選的「贏家」,並通知其可以啟動過渡進程。
隨後,現任總統川普表示,他正指示他的團隊在過渡進程中合作。不過,川普在其推文中提到,「我們的訴訟還在繼續,我們會繼續不懈努力。我相信我們會勝利!」
的確,川普的確是猶如打不死的「小強」,一直試圖在改變局面,不過目前看來,他也只是發發「嘴炮」。
客觀來說,川普還是真是夠「敬業」,也的確有不少支持者。在前不久,川普的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還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號稱有百萬之眾。
作為川普「鐵粉中的鐵粉」,蓬佩奧的「七國之旅」也結束了,有媒體將這場出訪稱之為「告別」,也有媒體表示這是蓬佩奧為自己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蓄勢」。
不管怎麼說,從一些國家的表態來看,蓬佩奧的行程顯得十分尷尬,訪問法國,接連示好卻遭無視,訪問土耳其,結果並沒有相關政要與之會晤。
看來,大家的心裡都還是拎得清。不過,這兩位川普的「死忠粉」除外。
首先,便是蔡英文當局。
近日,一架美國灣流500行政專機22日傍晚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立即引起眾多關注。
雖然有關飛機上是何人的猜測眾說紛紜,有說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也有說是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斯蒂德曼,綠媒顯然已經「自嗨」到不行,更是聲稱「臺灣成為美國對抗大陸的平衡點」。
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則稱,臺美關係越來越好,美國很多官員相繼來臺,「好菜會一道道端出來」。
麥可-斯蒂德曼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得意洋洋地聲稱,臺美目前不公開來訪官員,是要讓大陸陷入一個「兩難處境」:一來美國專機確實抵臺,確實有官員訪問臺灣;二來卻不知道是誰,也無法做出回應,「此時大陸若有任何挑釁的舉動,都會被認為師出無名、破壞現狀,可以說是啞巴吃黃連」。
有專家分析稱,美臺之間「情報交換會議」在雙方交替舉行,不過在過去並沒有美軍少將層級軍官來臺與會的前例,倘若這次真是斯蒂德曼訪臺,是否意味著雙方情報交流層級因區域情勢或美方政局改變而提升,這一點值得關注。
而對此,我外交部也給出了有力回應,並特別提到「中方將根據形勢發展作出正當必要反應。」
畢竟,時間就是最好的證人,真相遲早會曝光,美臺那點伎倆,使來使去就那麼幾招。蔡英文也不過是想腳踏兩條船,一邊祝賀拜登,一邊和川普政府演戲,想要佔盡好處。
但是,俗話說得好,「甘蔗哪有兩頭甜」。對於川普的「臨去秋波」,臺灣不必見獵心喜,因為無論是川普還是拜登,都是美國利益最優先。
其次,便是還在做「垂死掙扎」的印度。
自中印第八次會談無果之後,印度依然表現的很強勢。但是,寒冬就在眼前,印度真的要死守到底麼?
11月下旬,中印對峙的「拉達克地區」氣溫驟降,在兩軍對壘的一線地區,氣溫降至零下二十至三十度不等。到12月,列城前線最低氣溫將降至零下四十度左右。
隨著中印兩軍的第九輪軍長級會談即將展開,這意味著雙方將在零下四十度的高原戰場上維持對峙。相對於解放軍的充足準備,印度邊防軍隊目前整體上還處在一種物資非常匱乏的狀態。
在高海拔地區的一線部隊中,印軍的靴子、睡袋、帳篷等物資嚴重不足,除了基本的禦寒衣物以外,邊境高海拔地帶駐守的印度軍隊,目前還缺乏冬季口糧、帳篷、軍需燃料、冬季防凍液和潤滑油等多種關鍵物資。
印度邊境警察部隊(資料圖)
儘管情況不妙,但是印度還是不死心,甚至將軍隊和武器裝備轉向中印邊境地區和印度洋,以便形成應對中國的雙線防。
看來印度打算「死撐」了,當初對峙的時候底氣十足,也全靠川普政府暗中支持,但是如今美國大選已經落幕,川普也開始準備交接程序,而拜登入駐白宮後首先會集中精力控制國內疫情,對印美關係如何重新定調也是未知數。
如今印度還是以"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去加大對中國的挑釁,倘若加劇衝突,到時候反而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尷尬局面。
看來,要說臭味相投,臺灣和印度也能組成一對兒。
印度某些非官方組織就曾與蔡英文在網上互動頻繁,蔡英文更是在推特上「曖昧」地回覆:親愛的印度人。
現在看來,印軍在寒冬的邊境裡煎熬,蔡英文正在「秋鬥」的氛圍裡苦笑,大家真是「彼此彼此」。
當然,這背後都少不了美國的「功勞」,不論是在中印話題上拱火,還是在臺海問題上起亂,其目標從來不是幫助亞太地區實現利益最大化,而是實現美國的霸權最大化。
所謂的「安全保障」,只是美國利益得到保證後,對所謂盟友的一種施捨罷了。印度和臺灣,還是仔細掂量一下,一味玩火,終將玩火自焚!(趙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