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永昌,用知識照亮農村孩童人生之路的鄉村老師張延俊

2020-09-03 香港每日電訊


堅守在鄉村講臺上的張延俊

有著21年教齡的張延俊是焦家莊小學的一名教師,多年來,他堅守「教書育人」的初心,在三尺講臺上用知識與愛照亮農村孩童的求學之路。


「良好的教育可以讓孩子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的選擇」,這是張延俊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張延俊在焦家莊小學是五年級的數學老師,在課堂上他是一名嚴師,傾盡所能為班上的16名學生答疑解惑,孩子們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對他來說都是莫大的動力。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多方面發展,學校相繼開設了書法、籃球、足球等社團活動,張延俊主動請纓擔任書法課和籃球課的老師,與孩子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勞動,陪伴孩子們成長。


焦家莊小學校長孟兆平介紹,張延俊老師是咱們學校中流砥柱型的老師,從教20年來一直代數學課,他的教學能力非常強,教學成績也一直非常好,他是省市縣級的骨幹教師,在我們學校也是學科帶頭人。


在焦家莊中心小學學生梅淑晴的眼睛裡,張老師在數學課上很嚴厲,會用很多種方法來解決我們遇到的一些問題,在書法課上和體育課上,很和藹可親,他還喜歡和我們一起玩。

張延俊在為學生們講課

焦家莊小學目前共有學生47人,多數為農村留守兒童,還有一部分是單親家庭。課餘時間,張延俊總會到學生宿舍轉轉,教學生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同寢室的孩子們是否相處融洽,對張延俊來說,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和考出好成績一樣重要。


焦家莊中心小學學生樊國淵說, 張老師對我們很好,經常到我們宿舍來和我們談一些心事,講一些學習方面的事,還經常督促我們洗腳、洗手,每天都要乾淨一點,經常和我們打籃球、踢足球,我們都很喜歡張老師。


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張延俊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活潑可愛,天真熱情。他放棄回城發展的想法,繼續堅守在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從事著他熱愛的教師事業,用愛澆灌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心田,用知識鋪就孩子們成長的道路。


焦家莊中心教師張延俊表示,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焦家莊的人,應該為焦家莊的孩子們做點貢獻。現在我們學校共有47個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他們更需要關愛,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在這裡能夠為這些孩子們做一些事,感到非常的開心。

相關焦點

  • 全國優秀教師張延俊:學高為師行為世範
    本報記者周潤文從教22 年來,永昌縣焦家莊小學教師張延俊,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不菲業績詮釋了「師範」二字的含義,那就是「學高為師,行為世範」。正值暑假,8 月4 日下午,記者來到張延俊在永昌縣城的家裡,採訪了他。
  • 【身邊的榜樣】張延俊:金昌留守兒童的好老師
    窗外雪花飛舞,室內溫暖如春,張延俊正在上一堂六年級數學課,15個孩子坐姿整齊,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前方。 「我們的數學確實是體育老師教的。」張延俊告訴記者,除了帶六年級數學課,他還兼帶著三、四、五年級學生的體育課和六年級學生的書法課,這讓一直熱愛籃球和書法的他在課堂上發揮了「隱藏技能」。
  • 虢德陽:紮根鄉村教育36載 用心照亮希望之路
    直播日照9月11日訊 1984年,莒縣小店鎮後橫山村剛剛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虢德陽憑著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成為了村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如今36年光陰轉瞬即逝,如今55歲的虢德陽,依然站在農村小學三尺講臺上,堅守著一名鄉村教師的職責與使命。虢德陽從上學時就很羨慕老師,「我畢業以後正好有機會招老師,我就當了老師。」
  • 日照虢德陽:紮根鄉村教育36載 用心照亮希望之路
    1984年,莒縣小店鎮後橫山村剛剛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虢德陽憑著對教師職業的熱愛,成為了村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如今36年光陰轉瞬即逝,如今55歲的虢德陽,依然站在農村小學三尺講臺上,堅守著一名鄉村教師的職責與使命。虢德陽從上學時就很羨慕老師,「我畢業以後正好有機會招老師,我就當了老師。」
  • 點亮生命之光 照亮人生之路——致敬人民好教師
    人生若遇一良師何其幸運。那些身處偏遠地區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是支教老師不畏艱辛執著前行的動力。那些傾盡畢生之力,託舉孩子走向更加廣闊天空的老師,稱得上是可敬可愛的人!他們是孩子的生命之光,照亮孩子們的人生之路。站在三尺講臺之上,他們帶著滿腔熱忱,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心澆灌和培養著祖國的希望之花。只待有一天桃李滿天下,那是教師們最大的榮耀和驕傲。
  • 【大美永昌】甘肅永昌有八景 一景一畫詩意濃
    【大美永昌】甘肅永昌有八景 一景一畫詩意濃 2019-10-28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注】同聲誦經典 公開課照亮山區孩童夢
    【關注】同聲誦經典 公開課照亮山區孩童夢 2020-11-29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甘肅一鄉村教師昏迷中仍在教學,目睹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教師,被比喻為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而鄉村教師,被稱作「點燈人」,他們分布在偏僻的農村、貧困的山區,在祖國廣袤大地的角角落落,高擎著教育的大旗,堅守著教育的陣地,面對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照亮了很多很多孩子追夢的道路。
  • 以心比「鋅」,用愛為美好鄉村鋪路——甘肅富鋅馬鈴薯主題工作坊...
    這便是同濟大學青年設計師來到甘肅東鄉的初印象。  2020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攜手鳳凰網青春BANG、與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省農業科學院一同,力邀同濟大學創意設計學院設計師團隊,開展「用『鋅』的一餐」主題工作坊。
  • 不要讓農村親情綁架,面對鄉村蘇大強們,農村娃的破解之路
    不要讓農村親情綁架社會風氣,如何面對鄉村蘇大強們,新時代農村娃的破解之路這無可厚非作為青春期的農村娃對於未來有美好的憧憬,而這對於老家父母親戚來看是有點想不透。父輩們會用鄉村親情綁架孩子們的童心,認為應該看些經典電視劇或者新聞資訊,對於這些娛樂休閒節目嗤之以鼻。這就給農村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溝通不便也解釋不通,希望父輩們尊重包容孩子們的差異化。
  • 《一堂好課》:聆聽名家故事,感悟非凡人生,照亮人生之路!
    --- 康輝讓我們攜手走進「一堂好課」的教室,在班主任康輝的引薦下,靜心聆聽名家們的故事,從他們平凡而動人的故事中,感悟非凡的人生之光,以此來照亮前行之路,讓我們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平坦、更順暢。03 一堂舞蹈課改變了留守兒童的人生我國舞蹈家協會主席,舞蹈理論家、編劇馮雙白說:「舞蹈藝術是這樣一種藝術,它讓人用身體溝通天地萬物,讓人們內心求得真知,讓我們敞開胸懷去接近生命的本質。」
  • 華隴能創:助力建設美麗甘肅新農村——甘肅省農村「煤改氣」工作...
    5月22日,由甘肅省政府主導搭建的推進全省農村天然氣管網及煤改氣項目的專業化平臺——華隴能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隴能創」)在甘肅省建設投資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甘肅建投」)正式揭牌運營,標誌著甘肅省農村「煤改氣」工作正式啟動
  • 楊朝清 ||「大山裡的搖滾樂隊」用教育之燈照亮鄉村
    三年來,顧亞老師和校長鄭龍一步步把這裡建設成一所完全制小學,還把音樂帶到了孩子中間,奇蹟般地組建了兩支樂隊。近日,兩支樂隊的11個孩子完成了首場屬於自己的演唱會,在直播平臺上有超過142萬人圍觀。面對內向、自卑、認生的孩子們,同樣來自農村的顧亞很想改變他們。一次偶然的機會,畢業於六盤水師專音樂教育專業的顧亞在辦公室裡彈吉他,沒想到吸引來了一群學生,他們擠著趴在窗口,眼神裡充滿好奇。
  • 那抹紅,照亮抗疫一線——長春市朝陽區永昌街道黨員戰「疫」掃描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階段,長春市永昌街道按照「五級書記抓防控」的總體要求,強化組織力、戰鬥力,增強凝聚力、向心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高高飄揚。那抹紅,照亮了社區,映紅了每一個樓棟。
  • 甘肅第二個汽車露營地永昌北海子沙棗林公園受關注
    貨櫃旅館  大公網8月25日訊(記者楊韶紅) 記者今日從312國道經過甘肅永昌時,有運到開園不久的甘肅計劃建設的180個汽車露營地第二個,河西地區第一個完工投運點永昌北海子沙棗林國際露營公園午餐並參觀
  • 亳州丁成寬:三尺講臺36年堅守 一盞紅燭照亮農村孩子健康成長之路
    初登三尺講臺,望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熟知農村教育環境的丁成寬,更加堅定了投身教育的信念。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現象,丁成寬開始搜集相關資料,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曾幫助一個唇裂女童張傲妮申請國家免費醫療,為其找回健康的人生;他曾長期關愛留守兒童丁文祥、顏藝陽,助力兩個孩子健康成長。丁成寬撰寫的論文《丁文祥的轉變》《孩子,我用愛心點亮你的心燈》等,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提供了範例。
  • 「螢火蟲」飛入聯想,公益科技課堂照亮科技求知路
    與此同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另一份調查卻顯示,大部分農村學生對網課等信息化學習的效果並不滿意,49.2%的農村學生和高達72.9%的教師認為,信息化讓學習效率降低了。如何讓農村和進城務工子女,不在網課潮中落下?
  • 「老師好」這盞燈,「亮」在尊師行動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大量老師化身「主播」,搭建起無數雲課堂,奮戰在抗擊疫情和「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兩條戰線上,守護億萬學生身心健康,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廣大教師用愛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用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 新生故事:甘肅萬通是我成長路上的燈塔,照亮未來夢想
    有人將成長比喻為一個人走夜路,這條路上既沒有燈照亮,也沒有人陪伴,但知道黎明很美,所以會勇敢地走下去。是的,每個人成長的道路都是孤獨的,但唯有心志堅定,胸懷夢想,才能看到曙光。中考結束後,成績不理想的賈文娜開始籌劃接下來的求學之路,正當她在糾結,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選擇去學護理,還是遵從自己的本願去學體育時,昔日的同窗好友與她聊起了自己當下就讀的新學校——甘肅萬通未來汽車技工學校。在好友的描述中,她對甘肅萬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嚮往,也是在好友的講述中,她的計劃中多了一項新的發展方向——汽車商務與會計。
  • 退休教師見證知識照亮的小康之路
    33年前,當青年李天惠踏上母校的三尺講臺,他的小康之路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從學生時代到走完教師生涯,他見證了教育的變化,也切身體會到教育對個人實現小康生活的作用。 瓦房變樓房 校舍華麗變身 今年66歲的李天惠是金普新區三十裡堡街道的一名退休教師,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他說,那時候的校舍是瓦房,窗框是木質的,冬天要把窗縫隙用紙糊上,否則就會透風。地面是高低不平的泥地,一掃地就是滿屋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