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討厭的人,是我的孩子"

2020-10-09 言客

有個詞叫「舐犢情深」,意思是「就像老牛舐犢那樣,父母對子女也無比慈愛」,這個成語用動物之間的血緣感情推及到了人類這種高級動物的身上——


然而你知道,有多少父母,在恨自己的孩子嗎?


有的媽媽直接表示厭惡和後悔:


「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很後悔生了她」



「如果有後悔藥,我肯定吃了不生孩子」



有的人發洩著過激的言語:


「她是垃圾的孩子,想把她扔進河裡或者垃圾桶裡。」



有的由討厭孩子已經變成對自己的厭惡:


「我聽她講話就忍不住想嘔吐,抱著馬桶一邊吐一邊哭」



有人因為教育問題完全崩潰,一面厭惡自己,一面恨著孩子:



父愛母愛說起來很偉大,但是在面對瑣碎的生活時,又難免碎裂成玻璃片。


這似乎是個很暗黑的話題,很多人不敢想也不敢問:人類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嗎?永遠嗎?難道就沒有一刻是恨自己孩子的嗎?


當然,人的情緒是有即時性的,或許在這一刻的回答是普通的發洩情緒,但為人父母,都知道這件永恆的、最難的、永遠24小時無休的工作,幾乎是世界上最難的,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流露出自己的怨懟、失望和痛苦都很正常。


然而論跡不論心,是比想法更重要的做法,有些人也許不會說出自己「恨孩子」的話,但是已經用他們的行動表現了冷漠和扭曲。


有的人喜怒無常,動輒打罵,完全不知尊重和愛護是何物;



有的人身為人父,完全沒有盡到自己生養的責任,在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中永遠缺席,而且從來不感覺到愧疚,甚至有變態對孩子痛下殺手,釀成慘劇;



有的人口口聲聲說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完全將他們看作自己的附庸,好像他們沒有獨立人格也不會思考,永遠用控制和強迫代替愛,用專制和決斷代替溝通……


曾經豆瓣上有一個「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在裡面發帖的人也許極端,但多多少少都受到過心靈上不可磨滅的傷害,甚至受傷害的人紛紛交流著「差點被父母殺掉」的經歷。



這個小組存在了10年,裡面滿滿的都是血淚和傷痛,後來由於過於負能量已經被封禁。雖然心靈垃圾場沒了,但是我們不難從微博輿論、社會新聞、以及生活組裡的各種吐槽帖看出,很多中國孩子,苦父母久矣。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莫過如此了,明明是世界上最親、最血脈相連的人,現在卻變成了敵視的雙方。



首先,希望所有「恨孩子」的父母明白一件事:


你們是未經允許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所以無論如何,你們都沒有恨他或她的資格。


這也就是說,既然選擇了為人父母,那就有了終身無法逃脫的責任。沒有任何人能保證孩子一出生就是美好的性格、完美的表現、省心的表現,這就像抽盲盒一樣,既是驚喜,也是挑戰。如果孩子不夠好,就應該用教育糾正、用愛感化,這是為人父母的起碼職責,既然選擇了這個身份,就要永遠對這個身份負責。



當然我們也知道,氣是難免的,痛苦的過程也很不好受,但即使要發洩,那目標也不應該是孩子。不要把「孩子鬧得我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作業如何教都教不會」當作恨孩子的理由了,you deserve it。


其次,恨孩子的根源,到底是在恨誰?


比起恨孩子本身的「煩」,有更多的媽媽的恨是朝向另一半的。喪偶式育兒數不勝數,父親在家庭教育中長期缺位,很多母親被迫承擔了大量的生活壓力和親子責任,壓力大到甚至會將人壓垮。雖然我們感同身受表示同情,但是因此把氣撒在弱小的稚子身上,只能發洩自己的無能狂怒。


還記得西安孩子小天嗎?


小天的媽媽是單身母親,離婚後一個人帶著小天生活,但是因為生活不順加上無人幫忙,媽媽脾氣非常火爆,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拿小天出氣;



可憐的小天被送進了救助站三次,身上布滿刀傷、淤青、抽打的痕跡,然而即使這樣,小天仍說自己「想媽媽,哪怕打我也願意呆在她身邊,要不然我就沒有媽媽了。」



母親選擇了暴力,而孩子選擇了母親。


比起恨孩子,還不如去問另一位家庭成員多索取一些關心,畢竟成人有選擇的餘地,但是孩子沒有。



以及,很多人「恨孩」的根源,就是他們永遠想不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了讓一個新生命來看看這個世界嗎?為了增添自己的人生體驗嗎?因為喜歡可愛的人類幼崽嗎?


既然想要擁有玫瑰的嬌豔,那伸手摘花時候就不要怕被刺傷,因為正反都是相輔相成的,就像養孩子一樣,擁有了快樂的瞬間,那背後的辛苦也是必經之路。


最怕的就是根本不喜歡孩子,卻陰差陽錯生了孩子以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承受不來——這就太晚了。


這種人既對父母的責任一無所知,又拒絕承擔任何的義務,對自己人生沒有規劃,對家庭責任看得太幼稚,結婚是被迫,懷孕是意外,經濟條件不充裕,情感支持給不到,孩子出生不上心,別問,問就「我恨孩子,因為他毀了我整個人生」。



自己還是無法成熟的巨嬰,就不要再把悲劇帶給下一代了,你以為被你恨的孩子不恨你嗎?


如果暫時想不通為何要生育,完全可以把要孩子的時候推遲一些;能承受未來無子生活的夫妻,丁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此,真誠希望熱愛勸婚勸生的七大姑八大舅住嘴,多專注自己的事情少評價別人的人生,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那被恨的無辜孩子也會少一些。


*《蝴蝶效應》男主角最終穿越回胚胎,用臍帶勒死了自己


就怕一個人經不住勸,在催婚催生中糊裡糊塗地要了孩子,痛苦萬分地帶著恨將他帶大,一邊索取感恩,一邊自我感動地覺得自己不易,傷盡他們的心,最後還怪孩子不知道感恩……這才是真正代代相傳的悲劇。


也許兩代人之間的齟齬都是很難彌合的矛盾,但是家庭的問題永遠要帶著愛紓解,而不是靠發洩來消極應對。


人生沒有後悔藥,「無能狂怒」是世界上最沒有用的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更要對自己的子女負責。

相關焦點

  • 我最討厭的人,是我的孩子
    有的媽媽直接表示厭惡和後悔:「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很後悔生了她」這似乎是個很暗黑的話題,很多人不敢想也不敢問:人類對子女的愛是無條件的嗎?永遠嗎?難道就沒有一刻是恨自己孩子的嗎?當然,人的情緒是有即時性的,或許在這一刻的回答是普通的發洩情緒,但為人父母,都知道這件永恆的、最難的、永遠24小時無休的工作,幾乎是世界上最難的,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流露出自己的怨懟、失望和痛苦都很正常。
  • 「我最討厭的人,是我的孩子」
    有的媽媽直接表示厭惡和後悔: 「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很後悔生了她」 有的由討厭孩子已經變成對自己的厭惡: 「我聽她講話就忍不住想嘔吐,抱著馬桶一邊吐一邊哭」
  • 「我是位媽媽,但是我很討厭自己的孩子」
    前幾天,有讀者Q向我們私信諮詢:我是一位媽媽,但是我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但是我又覺得自己這樣不對,可是卻控制不了那種討厭的感覺,我是不是心理不正常?在Q的來信中,我們了解到她今年生了二胎,但是還在哺乳期。每天在家帶孩子的生活讓她焦慮又壓抑,尤其是二胎這個寶寶還非常愛鬧,攪得她睡不好吃不香,整個人在崩潰邊緣。
  • 當孩子說「我知道你討厭我」,含辛茹苦的媽媽懵了:我明明最愛你
    那天晚上我催著讓我娃洗漱睡覺,想趕在晚上十點前關燈。因為我娃動作慢了些,我不免有些急,話語裡夾著氣。突然我娃跟我說「我不想讓你當我媽了,你不是我親媽」,我有點發愣,嘴邊一句「你還不是我親孩子呢」差點脫口而出。定了定神後我問孩子「為啥這麼說?我要不是你親媽,會給你買玩具買衣服買書?會不管再困再累還要先顧著你?」
  • 父母掛在嘴邊的話會「毀」了孩子?袁詠儀:我成了孩子最討厭的人
    不少家長們滿心期待孩子能夠在課業中拔得頭籌,但考試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也有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是最棒的,如果孩子沒有達到父母預期的效果,則會使這些家長格外失落憤怒。袁詠儀:我成了孩子最討厭的人港姐出身的袁詠儀,高顏值的她有不少優秀的影視作品,是無數人心中的女神,婚後更是和丈夫張智霖相親相愛,二人育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兒子。
  • 說真話,我以前討厭過自己的孩子
    但毫無疑問的是,並並不是每一位媽媽都善待自己的孩子,也並不一定的媽媽也不後悔變成母親。微博上以前就有些人發表有關媽媽討厭自己孩子的新浪微博,隨後被網民們狠狠地的斥責了一番。但是討厭自己孩子的母親,都該被斥責嗎?我認為不一定。最先,他們為何討厭孩子,為何後悔當母親,身後的緣故很重要。例如,他們追憶在撫養這一件事兒之中,發覺孩子爸爸非常少會參加。母親討厭自己的孩子,是否會有爸爸的緣故?
  • 「媽媽,我討厭你!」孩子每天說好幾遍討厭我,我該怎麼辦
    很多孩子都會經歷「詛咒敏感期」這個階段,那麼,他們為什麼會熱衷說這些不受歡迎的字詞呢?以我家二寶說「討厭」為例,當他被我和老公批評,或者哥哥做了什麼讓他不高興的事情時,他就會脫口而出,這是他用來表達自己不高興的一種情緒表達。
  • 「我非常討厭我的孩子」這位寶媽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心裡話
    文|文兒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認為,媽媽肯定是天生愛自己孩子的。因為,孩子是媽媽十月懷胎,辛苦生出來的。在各種文學作品裡,媽媽的形象也都是無私、偉大的。但是,沒有當過媽媽的女性,根本不明白,在「媽媽」這個偉大的身份下,女人活得有多不容易。
  • 我怎麼把自己活成了我最討厭的那類父母
    導讀: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我都是為你好,然後巴拉巴拉一通。沒想到,做了父母之後,居然把自己活成自己最討厭的那類父母。早上送孩子的路上,我誠懇地對孩子道歉了。昨天傍晚接孩子時候衝孩子發脾氣了,本意是希望孩子在出來的時候穿好棉衣防止凍感冒了,但是語氣有些重了。犯了所有父母都會犯的一個典型的錯誤——我都是為你好。
  • 《我討厭媽媽》,從「小題大做」探尋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兔子坐在桌子邊,在想:「有時我覺得媽媽……」然後,頭一扭,滿臉地不服氣,說「好討厭這是繪本《我討厭媽媽》的開頭。接下來,小兔子數落起了討厭媽媽的理由:喜歡睡懶覺,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怎麼也睡不醒就知道看電視劇,不讓我看動畫片說生氣就生氣就知道催我快點快點,自己卻慢吞吞的……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
  • 46歲女人的嘆息:女兒畢業後,我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作為一個母親,她給予孩子的那份關愛,世界上最無私,最純真的情感,不需要任何的回報。就像我自己一樣,對女兒是百般的疼愛,不讓她受到一丁點的委屈。可是,我對女兒的這份感情,並沒有得到她的理解。就在她大學畢業之後,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我們母女之間的關係突然發生了改變,不僅說話越來越少了,而且從女兒那異樣的眼神中,我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令人討厭的人。
  • 孩子說討厭媽媽太傷人?看繪本《我討厭媽媽》學著和孩子溝通
    大家好,我是娃娃繪本館的小喬老師,今天要和大家推薦的繪本故事是《我討厭媽媽》,這是一個小兔子既抱怨媽媽,又深深愛著媽媽的故事。這本書是日本繪本大獎得主酒井駒子的經典之作,用孩子的視角表達了對媽媽的愛和依戀,非常的溫馨動人。本書適合3歲以上的小朋友閱讀。
  • 孩子極度討厭寫字,我也曾經極度厭學
    我父母要求苛刻,從小嚴厲批評打罵長大,我極度厭學,以至於感覺學習就是煎熬,學習一會堪比失戀,頭痛欲裂,心中好比插一把刀。前幾年我不成熟,孩子由爺爺奶奶照顧,對孩子沒有過多關注,孩子上了一個很傳統的幼兒園,孩子在寫作業方面極度討厭。
  • 「我很討厭我的孩子」,一位母親的真心感嘆,引數萬媽媽點讚
    我們常常用「春暉寸草」、「舐犢情深」等美好的詞語來形容母愛的偉大和無私,因此在很多人心目中,媽媽對於自己的孩子自然也是滿滿的愛意。 但真正成為母親後,有些人卻發現:世界上的母親除了疼愛孩子,也有討厭,甚至是憎惡著自己的孩子。
  • 我「討厭」爸爸!
    文/佳音爸爸討厭!我討厭爸爸!討厭討厭討厭。爸爸真是不可理喻,不講道理,不懂我的心,我此時此刻非常生氣!大人都說:孩子要聽家長的話,家長都是為孩子好。可是,大人為什麼不聽小孩兒的話?哼,一點也不懂我怎麼想的!「以後不要再回果果家寫作業!」爸爸大聲吼叫著,像一頭髮了瘋的獅子。「為什麼?」我非常生氣。「你們在一起嘰嘰喳喳,都不是在認真寫作業的!要寫作業在家好好寫,安安靜靜,更利於思考。」爸爸總是有許多歪道理。
  •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人的回應都錯了
    叫她起床,她說:「我不喜歡你!」叫她吃飯,她半天不動,再叫,又來了:「我不喜歡你!別叫我了!」我早聽煩了。吼到:「你以為我喜歡你嗎!」她一聽,哭得更厲害了,尖叫一聲跑到過道上躺著,大喊:「我不喜歡媽媽!我討厭媽媽!」那一刻,我身心俱疲,感覺特別挫敗。以前那個動不動就說「媽媽,我最愛你」、「我要永遠和媽媽在一起」的果果哪裡去了?
  • 「媽媽,朋友討厭我」當孩子第一次直面「討厭」,你的回答很重要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庭中有小孩子的人,經常會帶著小孩子一些人多的地方去玩耍,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孩子在接觸這些人的過程中,逐漸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受到他所接觸的人的影響的。
  • 真正為了孩子好,就要聽得了孩子說「我討厭媽媽」
    讓孩子在成長中漸漸學會克制自己,明白有些想法是不可能被滿足的,明白亂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酒井駒子有一本《我討厭媽媽》,曾經入圍過2007年的「父母必讀&紅泥巴優秀童書排行」。在這本書裡小兔子對媽媽滿腹牢騷:沒幫他洗襪子,亂發脾氣,一直催他快點,不準他看動畫片,禮拜天賴在床上不起讓他餓肚子……最令小兔子不滿的是,媽媽不願意和他結婚!
  • 「討厭!我不跟你玩了!」——家長的做法,決定了孩子的情商
    單一性是指,「我不跟你玩」這個問題只是時不時的發生,而且是因為某件事大家起了分歧,換個時間換個情景,大家照樣能玩到一塊兒。這就是正常的社交衝突,對事不對人。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說「討厭,我不跟你玩」,還會拉幫結派呢?
  • 讀繪本幫孩子發洩情緒:《我討厭媽媽》
    我找啊找,選了幾本繪本,較有效果地進行了「家長指導下的計劃」調節。 這三本書是《我討厭媽媽》、《生氣湯》和《菲菲生氣了》。誰說孩子不記事呢,你看這隻小兔子交叉手臂,氣呼呼地盯著桌面上的餅乾,紅鼻子氣得更紅了。那媽媽又是哪裡讓兔寶寶這麼氣鼓鼓呢,以至於發出討厭的吶喊? 這是一個周末的早上,小兔子寶寶一個人坐在餐桌邊吃餅乾,而兔媽媽還在睡大覺!時間是10點35分的樣子。他想啊想,怎麼媽媽有很多讓人討厭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