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每個媽媽來說,聽到寶寶第一次叫出「媽媽」時,應該都極其驚喜和欣慰吧!
我第一次聽到兒子用奶聲奶氣的聲音模糊的發出「ma~ma~」的時候,真的是喜極而泣!有一種自己的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的感覺!
不過,每個寶寶第一次叫「媽媽」的時間各有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如果你家寶寶能早於這一月齡,說明他的智商高於同齡人!
正常來說,寶寶會經歷4個語言快速發展期:
有些孩子因為初期語言發育受到環境的影響(聽的語言少等),可能在時間上還會有推遲,但是如果寶寶能在6個月左右甚至6個月之前提前進入咿呀學語期,說出「mama」這樣的詞,說明寶寶的大腦發育很健康,他的小腦袋瓜很聰明!
不過,即使寶寶開口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點,但只要抓住了0-3歲的語言發展黃金期,寶寶的語言能力和大腦發育程度也還是可以通過訓練提升的。
具體需要家長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1、全家多和寶寶說話
語言是需要刺激和模仿的,要想寶寶的語言能力好、早說話,家長就別嫌麻煩,儘量和寶寶多說話。
要知道,寶寶安安靜靜聽你說話的時間可能就那麼短短的一兩年,越大越嫌你「嘮叨」,不如就趁寶寶還不會說話時,多說一點吧!
當然,說話也是有技巧的,技巧就是:儘量多的向寶寶介紹事物。
比如,指著路邊的花朵說:「寶寶你看,那是花花,這是黃色的花花、這是紅色的花花、這是粉色的花花……」
讓寶寶能接觸更多有意義的單詞,並且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在家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看繪本、掛圖、卡片或者照片(列印好的,儘量不要用電子的)等方式向寶寶介紹。
2、積極回應寶寶的發音
當寶寶因為模仿或者有需求主動發音時,即使發音錯誤或者模糊,家長也要積極的回應寶寶,讓寶寶感受到發音的有趣或者有成就感,鼓勵寶寶更主動的練習發音。
一定不要刻意的學寶寶錯誤發音或者嚴厲、焦慮的糾正寶寶發音,避免寶寶以為錯誤發音是對的或者不敢開口說話。
3、故意裝傻、明知故問
如果寶寶不太願意說話,或者因為平常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不用說話的情況下,家長就要學著故意裝傻、明知故問。
即使明白寶寶想要什麼、要表達什麼,也多問兩遍:「我沒聽清/聽懂?寶寶你能再說一下你要什麼嗎?」儘可能讓寶寶習慣多說一些話。
4、創造好的語言環境
最後,家長還要給寶寶一個好的語言環境,比如經常玩一些需要語言的小遊戲、全家都要避免髒話,多說一些優美的語言、經常給寶寶讀一些繪本、經常帶寶寶找同齡小朋友玩……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