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51-100)

2020-12-27 金臺資訊

51.日本在內蒙古扶植的地區性傀儡政權是什麼?

答:偽蒙古軍政府。1935年,隨著日本分離冀察活動的加緊,其策劃內蒙古西部地區獨立的速度也在加快。為此,關東軍與內蒙古德穆楚克棟魯普親王(人稱「德王」)密謀,先在內蒙古西部搞一個獨立局面,然後再建立獨立的「蒙古國」。

1936年2月12日,德王成立「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李守信任副總司令,走上分裂國家的道路。5月12日,偽蒙古軍政府成立。這是繼偽滿洲國之後,日本在中國扶植起來的又一個傀儡政權,成為日本侵略內蒙古地區的工具。

52.《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是何時發表的?

答:1934年7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發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宣布了「派遣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的行動,提出動員全中國海、陸、空軍對日作戰,武裝全國民眾參加抗日戰爭等主張,表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願意同全中國的民眾一起以民族革命戰爭,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53.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是怎樣北上抗日的?

答:1934年7月6日,為推動同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以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團6000餘人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由軍

團長尋淮洲等率領從瑞金出發,穿越閩境,經浙西、皖南、贛北,抵達閩浙皖贛邊區;11月,紅7軍團和方志敏領導的紅10軍會合合編為新紅10軍團,繼續高舉北上抗日的旗幟,從閩浙贛蘇區分兩路北上浙西、皖南,至1935年1月在懷玉山失敗。北上抗日先遣隊行程5000多裡,不斷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大小戰鬥不斷,牽制了十幾萬國民黨軍隊。

54.《八一宣言》是怎樣發表的?

答:1935年8月1日,根據華北事變以來民族危機加深的形勢和共產國際七大的精神,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了《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名義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報》上發表。

55.《八一宣言》提出了什麼號召?

答:《八一宣言》分析了由於日本的侵略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緊迫形勢,揭露了日本加緊侵吞華北和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面目,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面臨的首要任務,提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

《八一宣言》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策略開始發生新的轉變。

56.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先後發表了哪兩個抗日救國宣言?

答:193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發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指出:「在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我們的出路,只有堅決的武裝起來,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革命戰爭,與打倒賣國賊首蔣介石國民黨的革命戰爭。」宣言提出中國工農紅軍願同「一切抗日反蔣的中國人民與武裝隊伍」聯合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11月中旬,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張浩由蘇聯回國到達陝北瓦窯堡,向中共中央傳達了共產國際關於建立廣泛的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內容。隨後,中共中央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的名義,於11月28日發表了與《八一宣言》內容基本相同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抗日救國宣言》。

57.什麼是一二九運動?

答:1935年12月9日,正當日本向華北發動新的侵略、華北形勢處於嚴重危急的時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師範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學的學生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領導下,湧上北平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遊行。遊行隊伍沿途遭到國民黨軍警的殘酷鎮壓,有30多人被捕,數百人受傷。12月16日,北平部分大中學校學生聽說國民黨當局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後,再次發動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把學生的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北平學聯組織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抗日愛國運動。史稱一二九運動。

58.為把一二九學生抗日救亡運動引向深入,中國共產黨通過共青團中央發表了什麼宣言?

答:1935年12月20日,中國共產黨通過共青團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同胞宣言》,號召青年學生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軍隊中去,為學生運動指出了正確的發展方向。

59.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答: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吞併華北進而侵略全中國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退讓政策,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一二九運動中的先進知識青年,走上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事業準備了一大批骨幹力量。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的思想,準備了抗戰的人心,準備了抗戰的幹部」。

60.瓦窯堡會議是何時召開的?

答: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陝西安定縣(今子長)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會議著重討論全國政治形勢和黨的策略路線、軍事戰略,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策略,並相應地調整了各項具體政策。

61.瓦窯堡會議通過了什麼決議?

答:1935年12月25日,瓦窯堡會議通過由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指出,當前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併吞全中國,把全中國從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為日本的殖民地」。在這種形勢下,一切不願當亡國奴、不願當漢奸的中國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向著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漢奸賣國賊展開神聖的民族戰爭」。決議認為,黨應該採取各種適當的方法與方式,爭取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等力量到反日戰線中來。黨的策略路線是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蔣介石。決議重申,統一戰線的最高組織形式是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

62.「我們要從關門主義中解放出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誰提出來的?

答:是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提出來的。這次會議圍繞民族資產階級有沒有可能抗日的問題,發生了爭論。毛澤東在主題發言中分析各階級對抗日的態度,明確提出民族資產階級在亡國滅種的關頭有參加抗日的可能,甚至連大資產階級營壘也有分化的可能。他提出:我們要從關門主義中解放出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63.瓦窯堡會議後,毛澤東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什麼報告?

答: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對於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和利用地主買辦營壘內部矛盾的可能性問題,作了精闢的分析。

64.瓦窯堡會議後,中共中央為爭取在西北的國民黨軍隊上層人士,著重做了哪兩位著名將領的工作?

答:張學良、楊虎城。瓦窯堡會議後,中共中央進一步加強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一方面積極地促進一二九運動後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儘可能地向國民黨上層人士和軍隊將領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開展爭取同盟者的工作。中共中央著重對在西北「剿共」前線的國民黨各地方實力派的處境和現狀進行分析,認為張學良、楊虎城及其所部是首先能夠爭取的對象,決定大力開展對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的工作,以期首先實現西北地區抗日力量的聯合。

6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是何時成立的?

答:根據黨的指示,為將一二九運動引向深入,平津學生聯合會組織了500人左右的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宣傳團的基礎上,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民先隊)。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抗日民主為奮鬥目標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後來很快發展成為擁有二萬餘人的全國性的組織。廣大青年學生深入農村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很快成為各地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骨幹力量,成為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助手和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紐帶。民先隊的產生與壯大,對團結廣大青年,促進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很大的作用。

66.周恩來何時何地代表中共中央與張學良秘密會談,達成「關於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

答:1936年3月初,張學良飛抵洛川,與李克農就雙方聯合抗日問題交換意見。根據張學良的要求,4月9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到東北軍駐地膚施(即延安),同張學良舉行秘密會談。張學良接受中國共產黨關於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政治主張,並提出爭取蔣介石抗日的意見。雙方還商定了紅軍與東北軍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等事項。

67.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是什麼性質的組織?

答:193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在上海成立。該會是以愛國知識分子和共產黨員為骨幹,包括各界各階層愛國群眾在內的、帶有統一戰線性質的全國性政治團體。它的成立,使原來比較分散的愛國民眾運動,很快匯合成一股持續的、團結統一的抗日救亡洪流。聯合會通過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大會宣言》《抗日救國初步政治綱領》等文件,提出了建立「人民救國陣線」的主張,呼籲各黨各派立刻停止軍事衝突,釋放政治犯;立刻派遣正式代表進行談判,以便制定共同抗敵綱領,建立一個統一的抗敵政權。此後,華南、華北、西北以及南京、濟南、武漢等地各界救國聯合會先後成立。海外華僑中也建立了抗日救國聯合會。

68.中國共產黨領導左聯、「文總」等左翼文化團體抗日的機構是什麼?

答: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為了推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發揮文化界的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文委」),領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簡稱「文總」)等左翼文化團體,與全國各界愛國團體一起,抗議日本侵略中國的暴行,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日。

6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原名叫什麼?詞曲完成於哪年,作者是誰?

答:原名《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曲作者聶耳。該歌是上海電通公司1935年拍攝的故事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70.1936年底,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持續高漲的形勢下,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第35軍軍長傅作義發起了什麼抗戰?

答:綏遠抗戰。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持續高漲的形勢下,綏遠省政府主席兼第35軍軍長傅作義拒絕了來自日方的多次利誘和威脅,並自1936年初開始從各方面做好了抗戰的準備。綏遠抗戰是中國局部抗戰時期取得勝利的戰役,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毛澤東曾稱綏遠抗戰為「全國抗戰之先聲」,「四萬萬人聞之,神為之旺,氣為之壯」。

71.1935年底,中央政治局決定派誰到天津,以中央駐北方代表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

答:劉少奇。劉少奇到達華北後,根據瓦窯堡會議精神,正確地貫徹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表《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等文章,對黨的路線、方針作了系統闡述,對實際鬥爭中出現的錯誤做法給予及時糾正和有力指導。他用很大力量恢復和發展了遭受嚴重破壞的華北各地黨組織,很快把華北黨的工作引向正確路線。華北各級黨組織積極發動學生、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商人等,開展多種形式的抗日救亡運動和促進統一戰線的活動,迅速打開新的工作局面。

72.劉少奇《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一文發表於何時?

答:1936年4月10日,載於《火線》第55期。此文深刻揭露和批評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在革命鬥爭中的種種表現,指出其在黨內能夠長期存在的根源以及對革命造成的嚴重危害。認為:如果不能完全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那就談不上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廣大民眾的抗日反漢奸運動,就不會在黨的領導之下開展起來,那就要阻礙黨和革命事業的前進。

73.1936年10月,薄一波是通過什麼組織,同閻錫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統一戰線關係?

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1936年10月,劉少奇和北方局聽取薄一波關於山西情況的匯報後,決定加派楊獻珍、董天知、韓鈞、周仲英赴山西,與薄一波共同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薄一波任書記,到太原專做公開、合法的抗日統一戰線工作。隨後,山西公開工委接辦原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同閻錫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統一戰線關係。中國共產黨利用這一合法形式,發展大量青年知識分子和群眾入會,使山西的抗日救亡運動很快活躍起來。

74.1936年,為統一全東北抗日軍隊的名稱,東北人民革命軍改稱為什麼?

答: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為了進一步推動反日統一戰線的發展,更有力地打擊日、偽軍的「討伐」,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於2月10日提出了《為建立全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決議草案》,決定統一全東北抗日軍隊的名稱,將東北人民革命軍名稱改為東北抗日聯軍。從1936年2月到1937年7月,東北抗日聯軍已編成10個軍、1個獨立師,共約3萬人。這是中國共產黨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重要成果。

75.東北抗日聯軍堅持的遊擊戰爭起了什麼作用?

答:東北抗日聯軍的英勇鬥爭,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牽制了大量日軍,支援和鼓舞了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76.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是誰?

答:楊靖宇。

77.趙一曼是怎樣犧牲的?

答:東北人民革命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作戰,湧現出許多民族英雄。1935年11月,趙一曼在反對日偽軍對哈爾濱東部地區的「討伐」中在左撇子溝與敵人激戰一日,不幸受傷被俘,後英勇就義。

78.1936年11月23日,國民黨當局悍然逮捕全國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等七人,製造了震動全國的什麼事件?

答:「七君子事件」。

79.中國共產黨為加強抗戰文化工作,在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立的第一個文藝領導機構是什麼?

答:中國文藝協會。該協會由丁玲、伍修權、徐特立、李克農、成仿吾等人發起,它的成立,使陝甘革命根據地文藝運動從零星的分散狀態,發展為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活動。

80.1936年9月,中國共產黨將「抗日反蔣」轉變為什麼方針?

答:逼蔣抗日。為了使全黨了解放棄反蔣口號的必要性,1936年9月1日和17日,中共中央先後向黨內發出《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和《關於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明確提出:「目前中國的主要敵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抗日反蔣』的口號,也是不適當的。」「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

81.何謂西安事變?

答: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楊虎城在多次向蔣介石進諫無效後,按照兩人商定的計劃,東北軍一部包圍華清池,扣留了來西安督戰「剿共」的蔣介石;第十七路軍同時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從南京來的幾十名國民黨軍政要員。這就是西安事變。

82.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楊虎城及東北軍和西北軍高級將領聯名通電全國提出哪八項主張?

答:(1)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2)停止一切內戰;(3)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4)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5)開放民眾愛國運動;(6)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7)確實遵行總理遺囑;(8)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83.西安事變發生後,哪位中共領導人面見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政策?

答:周恩來。1936年12月24日,周恩來遵照中共中央12月21日的指示,在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商討有關問題並同南京方面的談判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經過兩天的談判,同宋子文、宋美齡最後達成六項共識:(一)改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二)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三)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四)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五)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的關係;(六)實行其他具體的救國辦法。12月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當面向蔣介石說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政策。蔣介石表示同意談判議定的六項條件。但他要求不採取籤字形式,而以他的人格擔保履行這些條件。

84.為什麼說西安事變是中國時局轉換的樞紐?

答:西安事變打破了日本期望中國發生新的內亂,以便趁火打劫的如意算盤;促進了國內和平的初步實現,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團結與覺醒。這對於改變國民黨長期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方針,實現國共兩黨的再度合作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為實行全民族抗戰準備了必要前提,因而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全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85.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早日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戰。

86.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政策上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國民黨開始轉變過去十年的錯誤政策,即由內戰、獨裁和對日不抵抗的政策,向著和平、民主和抗日的方向轉變,開始接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87.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哪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

答: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五項要求是:停止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保障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召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議,集中全國人才,共同救國;迅速完成對日作戰之一切準備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四項保證是: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停止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武裝暴動方針;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特區實行徹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88.1937年5月至6月,中共中央先後在延安召開了哪兩個重要會議?

答:1937年5月2日至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的報告和《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的總結。這次會議為迎接全國抗日戰爭的到來,在政治上、組織上做了重要的準備。黨的全國代表會議結束後,緊接著於5月17日至6月10日召開中國共產黨白區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總結八七會議以來特別是瓦窯堡會議以來華北地區白區工作的經驗,比較系統地揭露和批評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錯誤,著力引導全黨衝破「左」傾思想的禁錮,思考和分析過去白區工作遭受挫折的教訓,徹底否定錯誤的工作指導方針。會議著重闡明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的新形勢下,黨在整個白區工作中的基本方針、策略和任務,以及為實現這些方針、策略和任務必須做的黨的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為白區工作的徹底轉變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89.1936年底至1937年夏,毛澤東著重從思想路線的高度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寫出了哪三部重要理論著作?

答:中共中央特別重視總結歷史經驗,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高幹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水平,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武裝全黨,清除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的影響,以便使黨能夠在國共合作抗戰的複雜環境中,正確地解決各種問題。毛澤東大力進行理論研究工作,著重從思想路線的高度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他在1936年底至1937年夏,先後寫出《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實踐論》《矛盾論》三部重要論著,並就其內容在紅軍大學(1937年1月改稱抗日軍事政治大學)作了一系列講演。

90.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一部怎樣的著作?

答:《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一部通過軍事科學的論述而深入到哲學領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它是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鬥爭經驗的總結。毛澤東在這一著作中,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從中國社會和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出發,系統地闡明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毛澤東以中國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的戰略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軍事科學。結合戰爭勝敗的經驗,對於主觀和客觀的關係、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關係、戰爭的攻守和進退等種種辯證規律的論述,超越軍事科學的範圍,具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

91.毛澤東的《實踐論》是如何徹底批判和揭露了黨內長期存在的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給中國革命事業造成的危害?

答:《實踐論》著重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方面,徹底批判黨內長期存在的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揭露其對中國革命事業造成的危害。《實踐論》根據人類的生產實踐、階級鬥爭實踐,特別是中國革命鬥爭實踐的事實,系統地闡明人的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係;指出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除此以外,再沒有第二個標準。《實踐論》深刻地論證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提出:「我們的結論是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一切離開具體歷史的『左』的或右的錯誤思想。」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它們在認識論上卻有相同之處,「都是以主觀和客觀相分裂,以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為特徵的」。

92.毛澤東的《矛盾論》全面地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哪個最根本的法則?

答:《矛盾論》全面地論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對立統一法則。毛澤東根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運動發展的內在規律,結合黨在北伐戰爭和土地革命戰爭中的兩次勝利、兩次失敗的經驗教訓,逐一地論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問題。

《矛盾論》在闡述矛盾的普遍性之後,著重研究和闡述矛盾的特殊性。毛澤東指出:很多同志,特別是教條主義者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寓於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不懂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教條主義者對具體事物不作艱苦的認真的調查研究,不懂得中國革命的特殊性,而把一般真理變成純粹抽象的公式,到處硬套,結果就不能不摔跤。

93.中共中央創辦的專門負責培養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是哪所學校?

答:中共中央黨校。董必武、毛澤東等領導人先後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毛澤東為中央黨校題詞:「實事求是」。中共中央充分利用中央黨校這個陣地,堅持以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方針教育幹部,培養了黨的大批領導骨幹和理論工作者。

94.1937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校名改成什麼?

答: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於1936年6月成立,1937年1月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最高軍事學府。從1936年6月創建到1945年9月抗戰勝利,9年間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堅決貫徹黨中央和毛澤東制定的教育方針,培養出10多萬軍事和政治幹部,為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95.抗大的校風是什麼?

答: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96.抗大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答: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97.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全國抗戰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答: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19時30分,駐豐臺的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一部,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至大瓦窯一帶,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深夜零時許,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電話通知中國冀察當局,聲稱日軍在盧溝橋演習時失蹤士兵一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中國冀察當局拒絕了日方的要求。7月8日5時30分,日軍向中國守軍發起攻擊,並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98.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了什麼通電?

答:《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通電向全國人民發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指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99.1937年7月,毛澤東發表的《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1937年7月23日,毛澤東發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對付日本的進攻有兩種方針和兩套辦法,也有兩個前途。一個是堅決抗戰的方針,一個是妥協退讓的方針。在堅決抗戰的方針下,必須實行全國軍隊和人民的總動員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辦法。在妥協退讓的方針下,就會實行相反的一套辦法,即不動員軍隊和人民群眾,不給人民以民主自由,不改良人民生活,保持官僚買辦豪紳地主的專制政府,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等。實行前一套辦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使中華民族得到自由解放。實行後一套辦法,就不可能堅持抗戰,結果必定是日本帝國主義佔領全中國、中國人民做牛馬當奴隸的前途。中國共產黨人願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反對一切遊移、動搖、妥協、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

100.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主要由誰倡議成立?

答:1937年7月,在何香凝、宋慶齡倡議下,中國婦女慰勞自衛抗戰將士總會在上海成立。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251-300)
    該綱領規定在邊區實行堅持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全邊區人民與黨派,動員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保衛邊區、保衛西北、保衛中國、收復一切失地而戰的徹底的民族主義;發揚民主政治,採用直接、普遍、平等、不記名的選舉,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政治機構,增強人民之自治能力的徹底的民權主義;確定私人財產所有權,保護邊區人民由土地改革所得之利益;增加農業生產,發展手工業及其他可能開辦之工業,發展邊區商業,以改善人民生活的徹底的民生主義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問答(351-400)
    354.八路軍在敵後戰場發起反攻作戰、揭開中國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是什麼時候?答:1943年7月。1943年夏季以後,日軍大本營為支援其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陸續從中國戰場調出部分兵力,使得其在中國佔領區內的兵力相對減弱。
  •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知識試題(附參考答案)
    1.日本發動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A.中共六屆五中全會B.中共六屆六中全會C.中共七大21.1940年8月創辦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所培養科技人才的大學。
  • 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專家解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
    8月29日上午10時,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解放軍歷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從田、研究員彭玉龍和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中央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秦利解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主持人 祝壽臣: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們,上午好!
  • 銘記歷史,緬懷紅色歲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那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中,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刻,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築起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禦外侮的偉大篇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取得的偉大勝利。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9月3日,「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眾館聯動守望和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活動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開學第一課」環節中,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抗戰宣講團來到了瀋陽市111中學,以「銘記歷史守望和平」為主題,圍繞抗戰精神和抗疫精神兩條主線,為同學們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深遠意義。(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勇通訊員楊璦博)
  • 我市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
    9月17日,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聯合舉辦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在市第一小學舉行。全市團員青年代表和市第一小學少先隊員代表共計100餘人參加活動。市武警中隊戰士李家繼說, 今天講的主題是《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學生們現在還小,但希望學生們能銘記歷史
  • 嘉祥縣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嘉祥縣師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鄭州八中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在2020年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鄭州八中舉行紀念活動,邀請歷史組李暢老師為學生作了一場《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愛國主義主題講座。
  • 「銘記歷史」「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英語: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英語: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
  • 重溫歷史、緬懷先烈——山東理工大學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活動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山東理工大學在鴻遠樓前廣場舉行莊嚴的升國旗儀式,重溫歷史、緬懷先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全體人員向國旗行注目禮、高唱國歌,共同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先烈,紀念戰爭勝利75周年。
  • 全球連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以及一些外國專家學者對記者表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巨大犧牲,作出重大歷史貢獻。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在哈爾濱師範大學舉行
    經濟視野融媒矩陣9月1日(裴振萍 郝儷娜)為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2020年9月1日上午9時,哈爾濱師範大學、黑龍江省歷史學會、黑龍江省歷史文化學術交流基地在哈爾濱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在京舉辦
    書畫展活動現場中國網北京訊  201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7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無數英勇軍民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由中國人民書畫院、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年書畫研究會共同舉辦《人民書畫精品展》系列展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書畫展》。
  • 嘉祥新聞 | 嘉祥縣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
    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開闢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嘉祥縣師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銘記歷史 砥礪奮進——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砥礪奮進——寫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  新華社記者  穿越歷史煙雲,那段浴血奮戰、救亡圖存的不屈歲月,依然震撼人心——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奮起抗爭14載,取得了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 松坡中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人民焦點資訊網訊:(記者 唐德祥 通訊員 雷偉 陳利民)2020年邵陽市大祥區松坡中學「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演講比賽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深切緬懷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將士,銘記紅色歷史,傳承英烈精神,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
    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望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深刻闡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重大意義,強調我們要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 51信用卡社區上線「問答」頻道
    杭州2016年5月10日電 /美通社/ -- 日前,51信用卡社區宣布上線「問答」頻道,為用戶搭建點對點知識問答平臺,構建更為直接的信用卡社交圈。同時,旗下「金幣商城」進一步升級,開放包括龍騰卡、京東E卡、話費、流量等在內的更豐富的獎品兌換,讓「玩卡達人」們的知識能更好地變現。
  • 延長縣初級中學全體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important}延長縣初級中學全體師生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全體師生在操場舉行升旗儀式並觀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在這個民族大義和歷史潮流面前,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和伎倆都是註定要失敗的,都會受到人民的譴責和歷史的懲罰!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