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聯合發文公布了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本次共選拔國家級人選80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40名,佔79.4%;博士後118人,佔14.6%;博士生導師293名,佔36.4%;留學回國人員170人,佔21.1%。許多人選是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項目首席科學家或主要負責人。絕大多數人選已列入各地區各部門人才培養計劃。
據了解,百千萬人才工程是針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相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說還十分缺乏的問題而建立起來的一項中青年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原人事部、原國家科委、原國家教委、財政部、原國家計委、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七部門,於1995年12月聯合下發了《「百千萬人才工程」實施方案》,「百千萬人才工程」正式啟動實施。培養目標是,根據國家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造就一批不同層次的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其中第一層次是上百名能進入世界科技前沿,在世界科技界有較大影響的傑出青年科學家;第二層次是上千名具有國內領先水平,保持學科優勢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第三層次是上萬名在各學科領域裡有較高學術造詣、成績顯著、起骨幹或核心作用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通過「百千萬人才工程」的實施,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學科和技術領域形成一支結構合理、高效精幹的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隊伍,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專業技術隊伍的素質。
百千萬人才工程的選拔對象是:熱愛祖國,有強烈的事業心、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其學術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年齡在45周歲(含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對人選的主要培養措施分為三大類:(1)在政策上為人選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2)營造良好的學術交流環境。(3)注重利用國家重點(開放)實驗室、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企業工作站等形式對他們委以重任。
鑑於「百千萬人才過程」的良好效果,進入新世紀後,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原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啟動了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