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直以來,敦煌文化都被譽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它不僅保存了公元4世紀到10世紀的735個洞窟,還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支撐點,成為世界四大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晶,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這一次,在敦煌探索團團長汪涵的帶領,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敦煌實習生以及敦煌有緣人孟佳、張雪菡開啟了一場探尋敦煌「飛天」的神秘之旅。進窟欣賞「雙飛天」、認真學習敦煌舞、和中學生一起跳敦煌舞課間操、克服困難演繹飛天舞臺劇……。
古往今來的不同時代,全世界的文化裡,飛翔是永恆母題,敦煌的飛天,是無中生有的浪漫,卻有著人間煙火的親切感。在敦煌市內,隨便走上三五步,飛天,必然以各種形式與你迎面而上。這種飛翔的精靈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尋常生活中。
在壁畫中,坐著的要比站著的地位高,站著的要比飛著的地位高,在整個天國的體制中,飛天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在整幅壁畫裡,飛天也只是在邊邊角角出現,但對今天看壁畫的人來說,數量眾多到無法忽視,加上形象繁複多樣,甚至成為敦煌壁畫的典型符號。
北涼飛天古樸稚拙;北魏飛天瘦骨清像;隋代飛天豐富活力;唐代飛天氣韻生動;重視意境的東方藝術,不在乎自然存在的形態,藉助衣裙和飄帶,顯示空間和飛舞,更有天宮仙境的神秘之感,他被稱為「中國藝術家最天才創作」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的奇蹟。
在探窟之後,來到了敦煌舞蹈教學創始人高金榮教授指導下,學習敦煌飛天舞。
在高金榮看來,敦煌舞不僅僅是「舞」,更要與「神」相融合,即身姿動作與眼神要融於一體。正是這種專注與認真,才有了今天的敦煌舞藝術流派。
如今,高金榮教授創作的教學曲目《妙音反彈》、《大飛天》、《憑欄仙女》、《彩塑菩薩》等均已成為敦煌舞教育教學的重要曲目,引領了無數學子進入敦煌舞蹈藝術的殿堂。
青春飛天之美,探索團一同走進敦煌中學,感受青春之力下的敦煌舞課間操。
操場上播放著的音樂,穿著校服的學子,突然間一下就幻化成了滿場的飛天,感覺飛天從壁畫上飛了下來,飛到了學子們的課間,飛到了敦煌的每一個角落。
探尋時尚飛天之美,古典的服飾,大漠駱駝的背景,金色的陽光散落,越發襯出敦煌的神秘感,讓人分分鐘感覺身處敦煌,意境優美。
現代時尚元素融入到傳統古典的飛天舞蹈當中,傳統美與現代美在此刻完美融合。
沉浸式實景舞臺劇《又見敦煌》
「 一瞬間 就在一瞬間
一場夢 夢了一千年
一轉眼 只是一轉眼
夢一醒 卻過了一千年 」
「千年不過一瞬間,沙鳴月響塵星繁,千年彈指一揮間。陽關故人東歸去,莫高飛仙已褐顏。」
「我永遠都在,我是你低頭看見的大路無邊,我是你抬頭看見的星辰萬點」。
探索團們親自上陣,扮上舞劇中的角色,致敬飛天、致敬敦煌、致敬所有守護者。
從最初1979年的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到如今王潮歌導演的大型實景舞臺劇《又見敦煌》,以敦煌舞為核心的經典舞蹈、劇目正在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其優美的舞姿、所承載的文化內核也得到了國外觀眾的認可,敦煌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入人們的視野。
古代畫師用畫筆創造了美輪美奐的飛天,留在了壁畫上;高金榮老師用優美的舞姿讓飛天破壁而出,動了起來;讓我們「在年輕人心中種下探索敦煌的種子」。(來源:「天地旅遊」公眾號)
「敦煌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公眾號每周一、三、五定時更新,敬請關注!
原標題:《《登場了!敦煌》與謝可寅、孟佳變身有緣人感受飛天魅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