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譚維維發布了新專輯《3811》,縱然早已發過了其他兩個部分,也鮮有人問津!終於,忍不住在發布《3811》時,發了長文訴諸感慨,並表示十分羨慕那些流量歌手。看過之後,也有些微不足道的感想,也想聊一聊何為流量歌手、實力歌手的問題。
譚維維長文中不乏對當今娛樂圈粉絲流量的「牢騷」,自己努力做好音樂,當滿懷信心和熱情,放到市場之時,收穫到的確實無聲無息的失落。這種感受很多人可能都有過,就像在工作中,拿著一個自我感覺特別好的報告,等待老闆誇讚。最後老闆卻毫無評價,讓整個人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除了同情之外,再有就是一直以來針對流量歌手和實力歌手的劃定,何為流量歌手?何為實力歌手?
如果以譚維維的角度來看,自己應該被劃分到實力歌手的範圍,對所謂的流量歌手的羨慕,實際上是狠狠地羞辱了當今歌手的生存之道。當然,不能以偏概全,在一部分明星身上歌手的門檻變得極低。非科班出身,幾首歌下來也能自詡歌手,有人氣有粉絲流量,銷量也是不錯的!
歌手裡流量大粉絲多的叫流量歌手,演員裡流量大粉絲多的叫流量演員,流量不是職業是修飾詞,形容人氣高討論度高。歌手演員是中性詞職業詞,業務能力更好的可以叫實力歌手、實力演員!但人氣和流量絕對不是對流量歌手的貶義詞,也不是阻礙他成為實力歌手的障礙!
這其中還有一個時間界限的劃分,就是先有粉絲還是先有作品。以周杰倫為例,剛出道並沒有出眾的顏值,也沒有過多的資源,單憑個人才華,通過一個個作品硬打下來的粉絲流量。如今對他而言,粉絲量應該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因為作品的實力已經成了他的標籤!這應該才是十足的實力歌手!
當然,還有一部分處於成長期的歌手,他們在不斷積累原創音樂作品,但有礙於初始粉絲量已經很高,便被冠以流量歌手的身份。如蔡徐坤,作品還不算多就擁有了超高的粉絲量,往往作品的銷量和關注度更多在於粉絲的多少,往往被人詬病,並將這類稱為流量歌手。
不過,流量歌手和實力歌手的標籤並不是一成不變,作品少粉絲多並沒有錯,只是擁有了一個比其他人高的起點。經過多年的作品積累,擁有了粉絲流量擁有了眾多作品,至於是哪個層級的歌手,也沒那麼重要了,因為都已經在人們的心裡清晰了!
如果非要給流量歌手和實力歌手做一個劃定,與其說是衝突,不如說是相輔相成,類似於機遇與才華,有的人幸運而已,有的人需要經過打磨才會發光。說到底,成長在於未來,積累在於當下。對於譚維維的自我煩惱,不如看一看同時代的歌手,便知曉一二,又何必在乎流量、實力之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