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4 SSD搭配20Gbps硬碟盒速率能到多少?

2020-12-20 含量百分百

滿心歡喜的將主板全部升級到了雙PCIe 4.0 M.2 NVMe SSD插槽以及自帶USB 3.2 GEN2 type-C接口的技嘉X570 AORUS ELITE WIFI版,結果測試某款PSSD的時候發現要求的硬體配置不達標,原因就是主板自帶的USB 3.2 GEN2 type-C接口的最大數據傳輸性能是10Gbps,而實際需要的硬體規格是USB3.2 GEN2 2*2即20Gbps,仔細衡量了一下決定對硬體部分進行升級,更換主板肯定不現實,又不是礦裡有家,相比之下搭配擴展卡一類的配件進行升級會更為合適。

雖然自己有雷電3接口的硬碟盒,但是這塊技嘉X570 AORUS ELITE WIFI版並不帶雷電3接口,也就不能直接搭配使用。這個USB3.2 GEN2 2*2 20Gbp規格的PCI-e轉接卡在馬雲家已經可以搜到很多,價格上都在300元左右,目前數量最多的就是這款ORICO,轉接卡有了,另外兩個搭配進行測試的配件就是讀寫性能更高的m.2 NVMe SSD和對應20Gbps規格的硬碟盒。硬碟盒圖省事兒就是直接弄的ORICO USB3.2 GEN2 2*2硬碟盒,至於SSD就是用來給自己筆記本進行擴容的技嘉AORUS Gen4 SSD。

下面簡單對這個三個核心配件進行簡單開箱。

先說說ORICO PCI-e轉接卡的部分,默認已經安裝好長檔條,長度為標準的121毫米,絕大部分機箱都可以正常安裝。接口的部分只有一個,就是這個type-C接口。

此外ORICO PCI-e轉接卡隨包裝還提供了一個80毫米的短檔條,用來安裝在一些小機箱或是itx機箱上。在周邊的配件上,提供了用於固定的兩顆螺絲和一把螺絲刀。

晶片的部分用的是祥碩(ASMedia)的ASM3242,ASM3242 晶片採用了 PCIe 3.0 x4 接口來確保能夠為外部設備提供最大的帶寬,所標稱的理論值就是 20Gb/s 。雖然ORICO PCI-e轉接卡同時兼容X4/X8/X16,但對於協議版本同樣有要求,比如X4要3.0版本以上,X8要2.0版本以上,X16要1.0版本以上。

安裝上很簡單,只需要正常插入對應的插槽即可。那麼ORICO PCI-e轉接卡需要獨立供電嗎?需要,ORICO PCI-e轉接卡自帶一個15PIN供電接口,可以通過SATA接口電源線直接進行供電,確保高速傳輸的穩定性。

再來看看移動硬碟盒的部分,手頭的移動硬碟盒基本都是10Gbps規格,想要測試最高的傳輸性能,就必要搭配20Gbps以上傳輸性能的硬碟盒。

這款ORICO m.2 NVMe硬碟盒傳輸性能就是20Gbps,支持的SSD規格為m.2 2280 ,相比於已有的硬碟盒,這款ORICO m.2硬碟盒20Gbps的體積要大上不少,準確來說是高度上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正面的部分加入了一個圓形的散熱孔。

硬碟盒頂部蓋子採用了全鋁材質設計,除了頂部的這個散熱孔外,尾部也設計有散熱孔來進行輔助散熱。

Type-C接口的部分設計在了另一端,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硬碟盒的厚度很厚,直接原因就是與內置散熱風扇設計有關。

這就是金屬散熱片上方自帶的一個小型風扇,與上面那款帶顯示屏的10Gbps硬碟盒的內置風扇類似,同樣可以拆卸下來,通過兩顆螺絲來進行固定。風扇下方的散熱板採用全鋁材質來確保散熱性能,這套散熱板通過四周的四顆白色立柱進行固定,而這也導致在拆裝上會有些麻煩。

主控晶片的部分採用的是用來實現PCIe NVMe SSD橋接晶片的祥碩(ASMedia)ASM2364,支持NVMe同時可以完全滿足USB 3.2 20Gbps的帶寬傳輸需求。

周邊的配件上,隨包裝提供了兩根較短的線材,分別是C2C和A2C,同時提供了一把用於拆裝的工具螺絲刀以及專用的導熱矽膠片。有一個細節做得比較好,就是固定SSD時不再是傳統的螺絲,而是一種快拆式「螺帽」,通過旋轉即可實現對SSD的固定與鬆開。

這是實際的安裝效果圖,ORICO m.2 NVMe硬碟盒 20Gbps搭配的m.2 NVMe SSD是技嘉1T的AORUS Gen4 SSD。ORICO m.2 NVMe 20Gbps硬碟盒支持的SSD接口類型為B key和B&M Key,尺寸上最大支持到了2280,可以滿足當前絕大部分SSD的安裝使用需求。

為什麼要選擇這款AORUS Gen4 SSD?因為要排除SSD本身讀寫性能瓶頸問題,順序讀寫性能上應該要在2560MB/s以上,而這款AORUS Gen4 SSD的順序讀寫性能分別是5000MB/s和4280MB/s,可以確保最大的測試結果。

接下來看看裝有AORUS Gen4 SSD的ORICO m.2 NVMe硬碟盒 20Gbps所測試的實際結果會是多少。

首先搭配的是CDM測試軟體,參數的部分直接選擇了16G,書序讀寫性能達到了2082MB/s和2123MB/s,已經超過官方宣傳的1777MB/s和1517MB/s,所以對於那些在2000MB/s以下讀寫性能的m.2 NVMe SSD,20Gbps的ORICO硬碟盒和PCI-e轉接卡套裝可以滿足正常讀寫的使用需求。按照20Gbps的理論結果來看,ORICO套裝組合的最高傳輸速率可以達到2560MB/s,而實際傳輸性能上會因為硬體原因導致實際最高傳輸速率會低於理論的最高速度。

接下來看看這套組合實際的傳輸性能,即將裝有AORUS Gen4 SSD的ORICO m.2 NVMe硬碟盒 20Gbps搭配FastCopy軟體進行性能測試。

多張單反圖片從電腦端寫入到組裝PSSD中的平均速率為965.5MB/s,從組裝PSSD拷貝到電腦端的平均速率為659.6MB/s。

在多個遊戲壓縮包的傳輸性能上,從電腦端寫入到組裝PSSD中的平均速率為1681MB/s,從組裝PSSD拷貝到電腦端的平均速率為673MB/s。

單一20G視頻從電腦端寫入到組裝PSSD中的平均速率為1696MB/s,從組裝PSSD拷貝到電腦端的平均速率為420.7MB/s。

從實際的測試結果來看,20Gbps的ORICO硬碟盒適合有2200MB/s以下讀寫性能的高速SSD,主動散熱的設計對於提升散熱性能有一定的幫助;而20Gbps PCI-e轉接卡則適合主板自帶USB接口性能不達標的臺式機用戶。

同時也要看到ORICO硬碟盒應該採用全金屬機身設計,目前在固定與拆裝SSD上略有些繁瑣。另外PCI-e轉接卡也應該加入主動散熱設計,同時加入金屬外殼設計並對供電接口進行二次加固設計。

以上就是此次的體驗點評,感謝各位觀看。

相關焦點

  • 10Gbps的傳輸速度是什麼神仙體驗?NVMe移動硬碟盒實測
    M.2 SSD既可安裝在配置低的電腦中繼續使用,也可以搭配移動硬碟盒,提高讀寫的存儲速度。所以,對於攝影師來說能隨身帶上一塊M.2 SSD做數據備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今天我們就來測一測UGREEN綠聯的這款USB C TO M.2(M-KEY)移動硬碟盒。
  • ORCIO NVME硬碟盒搭配擴展卡評測:提速至20Gbps
    再往下是一片PCBA銅條主板,也能起到快速吸收散發熱量的作用。隨機還附送了兩條矽膠導熱片,用來貼在NVME SSD和主動散熱之間加強傳傳導。因此,從主板到散熱鰭片,都擁有強力有效的散熱保證,以應對高速數據傳輸帶來的高發熱問題。ORICO USB3.2 NVME硬碟盒的兩邊都有透氣網孔,在主動風扇的帶動下,形成兩頭冷空間進入內部吸收熱量後由面板的頂部帶出去的風道。
  • 銀欣推出MS12金屬移動硬碟盒:採用20Gbps USB-C接口
    如果你追求更好的 DIY 體驗,那銀欣(SilverStone)新推出的 MS12 金屬移動硬碟盒,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不僅支持多種長度的 M.2 SSD,還採用了傳輸速率高達 20Gbps 的 USB 3.2 Gen 2x2 接口。純金屬外殼的設計,使得 MS12 能夠通過導熱貼,將內部 M.2 SSD的熱量迅速導出,可保障長時間高負載工作狀態下的運行速度和散熱效率。
  • 不當韭菜,USB命名再變,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給M.2SSD 正名
    翻來翻去,最終還是選了奧睿科的USB3.2 GEN2X2的固態硬碟盒 ,當中接觸過的品牌就它 了,而且我之前的USB3.1 GEN2硬碟盒也是它家的。熟悉的藍+白的彩盒包裝,送了一個收納盒瞬間感覺還是挺值的,有小夥伴如果有選購需求,看帶不帶20Gbps速率標識也是很容易分辯是哪種接口的。
  • 除了硬碟盒,SSD選擇不能忽視
    相比起傳統的2.5英寸移動機械硬碟,PSSD在傳輸速率、持續讀寫穩定性、設備安全性上都有著更卓越的表現,對於常常要拷貝大量素材的設計師、攝影師等專業工作者而言,這算得上是一個福音了。不過,喜歡動手的硬體DIY老玩家應該知道,市售的大牌成品PSSD在售價上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不夠具有性價比,順序讀寫速率峰值也往往不會超過550MB/s,而如果自己拿一塊NVMe協議的M.2 SSD,加上一個與之兼容的高速硬碟盒組裝起來,性能表現會更強,成本卻更低廉。
  • 體驗奧睿科USB3.2 SSD硬碟盒
    當然是使用硬碟盒,讓閒置的固態硬碟活起來,變成方便實用的PSSD,也就是所謂的移動固態硬碟! 硬碟盒的品牌林立,對於如何選擇一直是大家的一個難題。其實我之前也是這樣,不過後來我依舊把目光定格在了ORICO奧睿科的身上!它不僅僅是專注於電腦周邊外設的一個專業的品牌,更是經過我嘗試ORICO多種產品,對於其品質是非常信任的!
  • 這款奧睿科硬碟盒+NVMe SSD,一秒1G!誰還用某度網盤
    近來使用移動硬碟的頻率比較高,感覺在用的傳統移動硬碟有時候挺耽誤時間的,於是想要換一個固態硬碟的來用,恰好臺式機上有一塊閒置的M.2 NVMe SSD,這樣給配一個硬碟盒就可以了。馬雲家比較了一下,選了奧睿科的一款,型號是M2PV-C3。
  • USB4時代已到,阿卡西斯推出USB4硬碟盒,雷電4與USB標準均可使用
    而且雷電3設備雖然物理接口是USB-C,但雷電3硬碟盒無法在常規USB系統中使用,讓很多花重金購買產品的用戶苦不堪言。隨著最近英特爾宣告雷電4與USB4互相兼容後,意味著授權費成本大大降低,海量集成雷電4/USB4接口筆記本將陸續上市,蘋果在最新一代MacBook Pro 13、Macbook Air上已配備雷電4/USB4接口,這將意味著雷電4/USB4將會快速普及。
  • SSD搖身一變成U盤,劃不划算?綠聯M.2移動硬碟盒 體驗
    1、聊聊硬碟和硬碟盒這幾年電腦硬碟的進步很快,從最初的機械硬碟HDD,已經發展到當前的固態硬碟SSD了,眾所周知,因為兩者讀寫機理的不同,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比機械硬碟要快得多。其實在選購前,我一直在綠聯和ORICO兩者之間糾結,其實兩個產品的規格都差不多,價格也比較接近,但是最終還是選擇了綠聯的M.2 SSD硬碟盒,搭配自己手裡的超頻三S2000 M.2 SSD,正好可以組建一個移動固態硬碟了,美滋滋。
  • 淘寶Top4爆款硬碟盒橫評
    1四款USB 3.0硬碟盒外觀和規格介紹    SSD極致的讀寫速率帶給用戶的體驗是革命性的,如今480GB的SSD都賣到699元了,大有全面取代HDD之勢。主控晶片,支持SATA 6Gbps轉USB 3.0,也就是SATA 6Gbps-5Gbps,理論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00MB/s(USB3.0的最大傳輸帶寬為全雙工5Gbps,但實際速度達不到理論值,USB3.0的物理層採用8b/10b編碼方式,這樣算下來的理論速度也就4Gbps,4Gbps÷8=500MB/S,也就是理論極限速度應該是接近500MB/S)。
  • 世特力USB3.1單盤位外置硬碟盒評測
    世特力標誌性的拱形的固定支架決定了這款桌面級3.5寸外置硬碟盒可以按照環境的不同進行隨意擺放,無論是臥式還是立式都能輕鬆的進行使用。  USB 3.0為8b10b編碼,也就是每傳送10bit資料中,只有8bit是真實的資料,剩餘的2bit是做為檢查碼,因此整個頻寬會有高達20%(2/10)的損耗,而新的USB 3.1則是使用128b/132b編碼,在132bit的資料中,只需使用4bit做為檢查碼,傳輸損耗率大幅下降為3%(4/132),所以USB 3.1不單只是提升頻寬而已,連傳輸效率也增進不少。
  • 美光宣布量產8Gb GDDR6顯存,速率可達20Gbps
    在前幾天的Q3季度財報會議上,美光公司提到他們的GDDR6晶片已經完成了驗證,今天美光公司宣布正式量產GDDR6晶片,核心容量8Gb,速率12、14Gbps,美光表示最高可達20Gbps,未來還會推出容量翻倍的16Gb GDDR6晶片,速率16Gbps。
  • 全鋁機身,散熱強勁,ORICO新品NVMe硬碟盒體驗
    可以看到硬碟盒正面採用了條紋設計,這樣一來可以進一步增加表面散熱面積,讓熱量得到快速的散發。整個硬碟盒的設計非常的給力,唯一不好的就是邊角區域有些尖銳,平時放在包裡時要注意避免和手機、平板電腦等貴重產品放在一起。硬碟盒的拆卸非常的簡單,直接把機身背面的那一顆螺絲擰掉就可以了,拆開後硬碟盒的前蓋、後蓋以及主板都可以分開。
  • 硬碟也需「冷靜」 TT Max 4硬碟盒測試
    而Thermaltake當然不會放棄硬碟散熱設備這一市場,因此在近些年推出了不少出色的硬碟盒產品,而今天到測的產品就是來自Thermaltake的Max4 3.5寸硬碟盒,秉承了TT一向的高質量和高性能。 有網友可能會問,移動硬碟的2.5寸硬碟盒和3.5寸臺式機硬碟所設計的硬碟盒有什麼區別呢?
  • NVME固態搭配USB3.2硬碟盒是什麼神仙體驗?
    對比於2.5寸SSD,體積小速度快是它的優勢,nvme協議SSD在讀取速度能達到1000M/s以上,是2.5寸SSD的兩到四倍但請注意,不是所有的M.2 SSD都比2.5寸的快,我們常見到的M.2 SSD從傳輸協議上分為SATA和NVME(PCIE),從物理接口又分為B-Key和M-Key
  • ORICO透明2.5英寸移動硬碟盒:復古設計 出眾效率
    經常接觸電腦外設的小夥伴們相比對於硬碟盒也不太陌生,只不過傳統的硬碟盒一般都是黑色的塑料外殼,看上去實在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在這個「顏值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顯得絲毫沒有美感。
  • 組建高速移動硬碟,輕鬆備份大文件,Orico NVMe雷速硬碟盒體驗
    Orico作為專業的數碼周邊、電腦外設產品品牌,近期其推出的NVME 雷速硬碟盒更是達到了20Gbps,理論一秒鐘可以傳輸2GB文件,真可謂」秒傳」。下面就來一起看下它的實際表現。
  • ICY DOCK新品推出,M.2 NVMe SSD轉ODD光碟機位硬碟盒
    ICY DOCK新品推出,M.2 NVMe SSD轉ODD光碟機位硬碟盒 2020年08月20日 17:06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 換掉的硬碟不要扔,搞個硬碟盒,鄰居家的小姐姐都喜歡
    最近家中電腦的硬碟需要擴充,所以換下來的2.5英寸硬碟被淘汰了,所以本著節約的原則就入手了一個2.5英寸的移動硬碟盒,想著讓老設備繼續在新環境發光發熱。最近入手的是Yottamaster推出的半透明硬碟盒,全透明的雖然看著科技感比較強,但是時間久了還是會劃傷,所以選擇了這款半透明的。這款硬碟盒採用USB3.1接口,理論上通過UASP加速協議,最高可讀取6TB容量的硬碟,不過我想也沒有人換上這麼大的,我也就換的500G。
  • 超強安全防護 多款品牌移動硬碟盒推薦
    硬碟盒的作用就是對一塊硬碟起到物理保護作用,同時使用便於移動的連接方式,實現移動硬碟的作用。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款實用性強的硬碟盒,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近日從商家處了解到碩力泰推出的這款HD312硬碟抽取盒目前僅售90元,有興趣的朋友不防關注一下。  SATA抽取式硬碟盒免外盒,使用方式和用硬碟櫃放置硬碟差不多,只要把外框裝在機殼的5.25"位置,然後硬碟放進去,鎖上面版蓋,就可以使用了,不需要裝個內盒再放進外框,這樣更換硬碟就又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