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美國幾乎每遇一場大危機都會伴隨一次州權與聯邦權的爭奪戰,聯邦權迄今為止一直在勝利,這一次會成為例外和轉折點嗎?
隨著美國疫情升級,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的政策分歧日益加大。為了讓各州聽招呼,川普13日說「總統權力大於一切」。不料,話音未落就有人出來嗆聲,美國東西海岸共有10個州組建「抗疫聯盟」——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政府網站共同宣布:華盛頓、加利福尼亞與俄勒岡三州達成「西部州條約」,旨在重啟締約州遭受疫情影響的經濟,並遏制疫情;以紐約州為首的美國東海岸7個州也結成類似機制,雖然條款略有出入,但傳達的意思是鮮明的:「至少在抗疫這件事上,我們不聽川普的招呼了。」
此次要「踢開聯邦單幹」的州都是支持民主黨的「深藍州」。
對於這些「不聽招呼的行為」,川普14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將槍口對準了此次「反叛行動」中跳得最高、跟他抬槓最多的紐約州州長科莫。川普說:「科莫每天、甚至每小時都在打電話要物資,缺這缺那的。準備病床、購買呼吸機什麼的,都應該是各州自己的責任。但我都幫他搞定了。現在他卻要搞『獨立』!不準!」
川普:你們叛變、科莫(右):你違憲
不過,在這條「推文」的留言中,很快就有美國網友給總統普及法律知識——你這麼說是違憲的。
仔細一查,還真是這麼回事。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規定,各州擁有相對獨立的自主權,州政府有權管轄公共福利等相關領域。也就是說,川普無法幹涉各州制定的疫區封鎖政策,上述10個州在疫情中「抱團」沒毛病。不過,雖然表面上看疫情對美國各州的州權是一次擴張的機會,但梳理美國歷史會發現,歷史上幾乎每過一次危機,州權都會收縮一次,聯邦權會擴張一次。
美國立國之初,各州的權力是很大的。美國憲法對於州權和聯邦權力的劃分有一段說明:「本憲法沒有授於合眾國的,也沒有明令禁止各州行使的權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行使。」換而言之,美國建國之初,聯邦權力被極度限制,而州權被極度擴張,憲法之外全是州權。
《獨立宣言》籤署時,美國幾乎將憲法之外的所有權力都下放給了各州。
甚至美國起草《獨立宣言》時,後來當總統的託馬斯·傑斐遜還對各州獨立權問題表過態:「如果我們當中有人想解散這個聯邦,或者想改變它的共和體制,那就讓他們不受幹擾而作為對平安的紀念碑吧,因為有了平安,錯誤的意見就可得到寬容,理性就得以自由地與之抗爭。」
也就是說,在美國建國的前半個世紀中,各州甚至有獨立權。但這種狀態很快就因一場危機——南北戰爭而被改變。林肯當選總統後,南方就有7個州宣布行使憲法授予的「獨立權」,組建一個「美利堅邦聯」與聯邦分庭抗禮。
林肯通過南北戰爭收繳了州的獨立權。
然而,北方不僅在戰場上打敗了南方,還在法庭上判定南方的「獨立」「違憲」,1862年南北戰爭還在打著,美國最高法院就主持審理聯邦訴南方七州案,大法官蔡斯借這個案件明確宣布:各州的聯合是永久的,不可撤銷的。美國各州的獨立權至此被剝奪。
此後的美國歷史中,類似的戲碼不斷重演。南北戰爭後,各州的獨立權雖被取消,但經濟、教育、衛生、福利等其他方面依然可自行其是,到了1929年,美國經濟遭遇大蕭條,全美四分之一人口失業,新上臺的羅斯福總統發誓不惜一切手段振興經濟,在強大的民意支持之下,羅斯福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聯邦緊急救濟法》等一系列法案,收繳了各州的經濟、福利等多項權力,州權被進一步削弱。
羅斯福通過新政收繳了州的經濟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戰後,一場新危機給了美國州權又一打擊。當時,黑人民權問題成為美國國內衝突的主要導火索。1957年,阿肯色州小石城一所白人中學首批錄取了 9 名黑人學生,一些白人聲稱要用暴力阻止黑人進入白人學校,並得到州長法布斯的支持。後者派出州國民警衛隊阻止黑人學生入校,這就是著名的小石城事件。但美國聯邦法庭判定法布斯違憲,時任總統艾森豪宣布州國民警衛隊聯邦化,並派出空降兵到該州, 強制推行法庭判決,保護黑人學生入校。州權在這場危機中被進一步削弱,不僅喪失了國民警衛隊的指揮權,甚至還向聯邦法院讓渡了司法權。
艾森豪通過小石城事件收繳了州的部分「兵權」和司法權。
如今,川普「總統權力大於一切」的宣言,其實也算是聯邦擴權的一次新的嘗試——在此次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之前,像何時解除緊急狀態這種事情,確實是各州自己說了算的。這次美國的州權的「胳膊」能擰得過聯邦權的「大腿」嗎?如果擰得過,那在美國歷史上將是一次意義重大的轉折。如果再次敗在聯邦權的手下,則將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進一步收繳州權,那麼危機過後,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個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美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