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突然降下的大雨,讓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忙碌的工地、逛街的市民都停了下來。但記者在保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看到,主播仍在通過直播熱情地向網友售賣當地特產波羅蜜、椰子油等產品。
「波羅蜜、紅毛丹等都是最近熱銷的農產品,上個月做了為期5天的專賣促銷,光是線上銷售就賣了1.7萬多個波羅蜜。」保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負責人關善澤介紹,目前已有數十種保亭農特產品上線,網友可通過保亭電商微信公眾號、保亭電商微商城、淘寶店、京東中國特產扶貧館等第三方平臺購買。
2019年底,保亭全面啟動實施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建設工作,推進該縣電商產業發展,許多農戶的生活搭上「電商快車」而有了喜人的變化。
「多虧有了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我的香芋冬瓜才沒有爛在地裡。」保亭加茂鎮石建村村民黃金沉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自家種的香芋冬瓜因受疫情影響,加上品種比較小眾,出現了滯銷的情況。
正當黃金沉愁眉不展時,保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了他。該中心通過村貨宅配服務,將黃金沉種的香芋冬瓜配送到全縣各個小區,既解決了銷路問題,也方便了市民購買優質農產品。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不僅僅是幫助農產品網上銷售,更要培育本土電商人才,解決農村電商發展『最後一公裡』的物流瓶頸,以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關善澤說。
目前該項目開發了「一戶一碼」電商精準扶貧系統,建立「電商中心 一戶一碼 合作社 貧困戶」信息對接銷售平臺,結合扶貧義賣幫銷、愛心消費、線上預售等營銷方式,擴大農產品銷售數量,同時藉助各大平臺全網銷售建檔立卡貧困戶農產品。
「我們對全縣9個鄉鎮的合作社、農戶產品都做了詳細摸底,然後通過數據化處理,上傳到京東、淘寶及拼多多等相關平臺。」關善澤介紹,截至6月該項目已錄入2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產品信息,並對接本地果農,納入81款保亭特色產品。
截至6月底保亭已完成9家鄉鎮電商服務站、40家村級電商服務點建設運營;共舉辦培訓73場,累計培訓人數3215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83人次。項目已有7家電商企業、微商團隊入駐,目前保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與該縣部分電商企業電商平臺線上銷售額達2300多萬元。
「過去村裡人收發快遞都要跑幾公裡山路到鎮上去,很不方便。」響水鎮合口村脫貧戶陳其衝在村裡開著一個小賣部,保亭村級電商服務點建設啟動後,他家的小賣部成為服務點,既方便了村民收發快遞,也讓他多了一份收入。
下一步,保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將藉助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探索「電商 旅遊」、跨境電商等業務。同時,將通過發起全民直播、全民帶貨、全民創業等活動,讓更多本地居民加入,推進電商產業發展。(本報保城7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