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音
大多數的管樂手都忽略此重要練習,因其練習無趣無聊,非具有相當耐心與毅力者不為之,但它卻是管樂生命最重要的基本,沒有穩固的地基,那能蓋起高樓大廈?音符能否表達的悅耳美感,均需仰賴此基礎功的詮釋。長音的練習有兩種方式,一般人都採用同音量的方式來練一個音,其效果太狹窄,只練到氣長短的控制,作者建議多加此練習方式:每口氣由最小聲漸至最大聲再回最小聲結束,一氣呵成。採此方式練習可以深一層體驗樂器各階段音量的共鳴狀況,每個音要取多大音量時需以多大的力道去推,各個音均不同,感覺也不一樣,並非使大力就會大聲,有時愈大力反而聲音愈小,氣與嘴間的配合與拿捏,有待你練習時的體會,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體會其要領對以後演奏時的表達會有很大幫助。音量大小強弱的控制點是在於共鳴點而非力量,力量用的太大時,竹片反而容易失去共鳴而消聲。練習動作:當竹片與按鍵同時發音後,把氣由號嘴漸推至薩克斯風口,讓聲音在此共鳴至最大聲,此時音色最開放最自然,之後把氣漸往回收至號嘴結束,此動作需一口氣完成。練習時應先考慮氣儲存量之大小加以適當分配,每個音能拉愈長愈好,這就是練氣,練其如何適得其量的運用,只要省去不必要的浪費,恰當的拿捏到共鳴點,氣當然會相對的加長。樂器構造問題,薩克斯風在A音鍵以上的音,因所按按鍵點少,音量要加大比較困難,如能用意念配合前所提要領練習,問題會迎刃而解。
長音練習
1.相同音量 2.弱--強--弱
練習時儘可能把半音都加進去,愈高愈好。
十二調音階與和弦音練習
C調是每種樂器首先要練的基本指法,較容易,但此所謂的 C調是指樂器本身的調,並非與鋼琴合奏時所謂的調,假如使用的樂器是 ALTO或 BARITONE,其樂器本身 C 調的音高是在 bE 的位置上,因此鋼琴手必須彈奏 bE 調才能與其和諧搭配,同理,使用 TENOR 或 SOPRANOR 樂器時,其本身因是 bB 調樂器,因此鋼琴須以 bB 調配合,才不會衝突不和諧。此位置關係是與其它樂器合奏時會發生的第一個問題,練習各調時應同時學習其換算並加以熟悉之。
每一個調中總共有十二個音如下: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Db) (E b) (Gb) (Ab) (Bb)
每一音代表一個位置與高度,由每一個位置建立起音階,每十二音為一輪迴,因此會有十二個調。每個調的自然音階有七個音,即 唱名1 2 3 4 5 6 7 老外通常用音名 C D E F G A B 英文字母代表來表示音符,用這種方式表達,轉調時會變成不同的念法,如轉成 F調時,其念法將成為 F G A Bb C D E ,十二個調總和,光記憶自然音就有 84 種音名要記,包含半音就須記 144 個音名,相當複雜也不容易記,如用轉調方式來簡化它,卻只有七個或十二個(含半音)音而已,其差別僅在換算問題的能力上而已。兩種方式均可,請問你選擇那一種方式?為求方便解釋起見,以下音名 C D E F G A B / do ra mi fa so la ti 均以 1 2 3 4 5 6 7 2 代替。
以下的練習均設在同一調上,目的是要熟練各調的指法,學習者必要多花時間來建立手感,心手是否合一,反應能否靈敏,全賴這些基本功的練習。其要領是每個調指法都有一種感覺與模式,像是走在不同的路上,常常練習後,久而久之成習慣後,不知不覺中就會感受到其慣性的存在。培養出慣性後才能駕輕就熟隨心應手,練習時務必同時隨者吹出的音符唱其音名,以培養音感,唯有如此練習才能快速建立心手合一的能力。每個調的念法均一樣,不可只記手觸按鍵的位置,養成調的觀念,在不同調相同音符的想法下,十二個調的指法各有不同的手感,讓其在各調練習中形成不同的慣性,演奏時心中剎那間所想的是音符而非樂器的按鍵,熟練後的感覺指法只是在音符出現同時瞬間而過,因為心手已聯機不必再思考,它就像吃飯的動作那麼自然,當你思考指法的空間出現時,意即你的熟練度不夠。培養意念與手感的配合須長時間不斷的練習,嚴加督促與要求下,才能讓日後的演奏俱生命力,初學者剛開始時手不聽使喚,必須先分心倆者兼顧,不斷的練習與毅力會帶你跨越此難關。
十二調練習
基本練習 1. 音階
每個調有七個音階,邊練邊唱,移調後仍採 C調唱法念,目的除熟練每個調指法運作狀況外,同時也可訓練音高低的音感。
F 調與 G調各只有一個 B 音降或 F音升不同而已,是較容易熟悉的調,譜記時把
b 記號寫於五線譜 B的位置上,或 #記號寫於F 的位置上,指法的變化只有一音不同,不會有太大困難,較難的倒是視譜方式,通常大部分樂手採用固定視譜方式,在遇到 B音或 F音時降或升即可,這樣的練習方式較容易,初學者很容易上手,但此方式會錯亂音符的旋律感,對日後表演時表達音符的感情並不得體,因此作者並不建議採此方式。
假設你唱歌時音符的意思本是唱 1 2 3 4 5 ,卻因轉成F 調你會把他唱成 4 5 6 b7 1 或 轉成 G調 而唱成 5 6 7 1 2 嗎?這樣做不但違反曲調的自然性也曲解了其意義,作者認為並不恰當,每個音符都有其代表的意義與感情,使用此變音的方式會將其要表達的意思扭曲,用做作來代替自然,怎能讓音符表現的生動俱生命呢?據演奏情況與教學經驗,採此方式者在音樂應對上及反應上都顯得較遲鈍,不管是對音樂感情的詮釋,技巧的敏捷度或轉調思考的靈敏度均略遜一籌,既然其結果會是如此,而其想法又不符合玩爵士樂的要件,那何必採此方式呢?作者慶幸初學樂器時,由於與唱片的對練中領悟到變調的觀念,也由於一本古典樂理書中所言的啟示(業餘與專家之別),更確定了採用移調方式的正確性。移調方式具挑戰性,練習會額外辛苦,除了需熟悉十二調指法外,還要練七種位置的看譜方式,需要心到、眼到、手到方能練就,練習時缺一不可,無法專注精神很難達成。相對的,它是快速收成的利器,希望學習者能不畏艱難,堅持意志與毅力,建立起玩爵士音樂最重要的第一步。
移動調的視譜法是將五線譜某位置設定為音階的 1 音(大調)或 6 音(小調)來 排列音階,例如把 F位置訂為 1音即為 F 大調,把 D 位置訂為 6 音即為 D小調, 事實上兩者是同調,所不同的只是大調是以 1 2 3 4 5 6 7 1 為主題,而小調是以 6 7 1 2 3 4 5 6 為主題,因主題不同所以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與感情。通常多種樂器合奏,特別是在伴奏歌唱者時,都會先溝通調來取其需要之音及所要的感覺。一個調中,包含升降半音總共有十二個音,因此有十二個調,而五線譜的記譜方式加起來總共卻有十五種,其中有三個調是指法相同記譜方式不同,而其記譜的位置卻只有七個,每個位置使用升降半音形成兩個相接半音的不同調,而 C 位置上是三個調。學習者千萬勿被嚇一跳,覺得這麼多這麼複雜怎麼練啊?
事實上,有耐心的多加練習,等上手懂得其運作的奧妙後,就會發覺並非很難,當然會使用與熟練跟得心應手中還有深淺層次的問題,有待你的練習去定位。 首先,將要練習的某調手指運作方式記住,了解是從 C 調的何音開始,遇到那個音需要升或降,讓手指的運作形成一條路及建立一個趨向,一而再的練習後,漸漸就會培養出手感。假如 C調已熟練要進入 F調,你可從調號 b 記號擺的位置知道遇 B音時必須降半音,因此其排列成為 4 5 6 b7 1 2 3 4 , 但記著練習時所默念的音符跟 C調 1 2 3 4 5 6 7 1 是一樣的,音相同但指法並不一樣,練習時須先分心注意按鍵位置與使用的手指,待 F調成型能不出錯後,再一遍 C調一遍 F調交叉練習,其順序先從音階,三連音,四連音、跳音、和弦音、四度音、五度音、六度音、七度音逐次來練,以增加反應能力,同理,其它的調也是用此方式練習。譜記時降記號的譜寫順序是由左至右逐次的增加在 7 3 6 2 5 1 4 的位置上,而升記號與其正好相反,是增加在 4 1 5 2 6 3 7 的位置上。當你忘記幾個記號是何調時?可用此快速方式推算,降記號最右邊那個位置視作 4 音,升記號最右邊那個位置視為 7音,這方式很容易就能快速推算出其調,但你還是必須要了解其因。 練到此時可發覺五個 #記號與七個b 記號是同調,五個 b記號與七個 #記號是同調,六個 #記號與六個 b是同調,其相異之處只是記譜法不同而已。
基本練習 2. 三連音
本練習僅例四調,請熟背三連音音符後將其餘八個調練習,以增加轉調能力及各調指法的熟練度,並嘗試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3. 四連音
本練習僅例四調,請熟背四連音音符後將其餘八個調練習,以增加轉調能力及各調指法的熟練度,並嘗試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4. 跳音
背熟音符,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5. 四度音
背熟音符,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6. 五度音
背熟音符,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7. 六度音
背熟音符,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8. 七度音
背熟音符,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
基本練習 9. 分散和弦
熟記每個和弦代表的調式與其組成音,將未列出的其它調一併練習,把譜寫出以加強看譜能力。薩克斯練習
曾經我思考過,包括古典音樂家寫曲子,他們是用固定調記譜還是守調記譜呢.就是說,他們的腦海中反映的是同一個調性裡的1 2 3 4 5 6 7七個音符呢,還是4 5 6 b7 1 2 3呢,通過這個文章作者的論述可以很顯然得出結論,首調記譜有助於人類理解音符的旋律感.可是古典音樂家確是理性的對待音樂的,他們可不是守調的記譜,而是固定調,每一個音符都在他們腦袋裡有了一個位置,也就是絕對的音高概念,他們寫曲子是非常理性的,直接寫到譜子上,而不是類似於爵士樂,有和聲支架,然後憑藉更多的神來之筆造就,古典音樂是嚴肅的,每一個音符都不能含糊,而爵士樂卻不是,完全可以天馬行空的修改,只要和聲是對的.真是各有千秋 我之前非常迷茫如何練好爵士樂的即興,今天看了這篇文章似乎找打了答案.如何熟練的應與爵士樂的隨意轉調呢?作者說:要熟練各調的指法,學習者必要多花時間來建立手感,心手是否合一,反應能否靈敏,全賴這些基本功的練習.這個道理和吉他的把位概念很類似,而且是萬金油,屢試不爽的.如果你基本的指法掌握了,就可以隨意不用過腦子的應用各個調性在和弦中有遊走了,而此時腦子裡反映的是各個調性的轉換,而不是帶有升價號的音符,全都是各個調的1 2 3 4 5 6 7 mO(c_c)O其要領是每個調指法都有一種感覺與模式,像是走在不同的路上,常常練習後,久而久之成習慣後,不知不覺中就會感受到其慣性的存在.培養出慣性後才能駕輕就熟隨心應手,練習時務必同時隨者吹出的音符唱其音名,以培養音感,唯有如此練習才能快速建立心手合一的能力.每個調的念法均一樣,不可只記手觸按鍵的位置,養成調的觀念,在不同調相同音符的想法下,十二個調的指法各有不同的手感,讓其在各調練習中形成不同的慣性,演奏時心中剎那間所想的是音符而非樂器的按鍵,熟練後的感覺指法只是在音符出現同時瞬間而過,因為心手已聯機不必再思考,它就像吃飯的動作那麼自然,當你思考指法的空間出現時,意即你的熟練度不夠.培養意念與手感的配合須長時間不斷的練習,嚴加督促與要求下,才能讓日後的演奏俱生命力,初學者剛開始時手不聽使喚,必須先分心倆者兼顧,不斷的練習與毅力會帶你跨越此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