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退堂鼓 但贏家還是我|一戰北師大傳播學學碩傲嬌上岸

2020-12-11 胡師姐北大新傳考研

目錄概覽:

基本信息

初試心得

複試體會

學習技巧

基本信息

本科211學校新聞學,初試總分377分,其中英語81分,政治61分,專業一110分,專業二125分。

首先講講我的擇校心理歷程。我其實從大二就開始考慮考研的事情,那時候整天胡思亂想,做著一戰top2的美夢,甚至早早買了胡師姐的課,但是大二繁忙課業以及嚴重拖延症導致我其實整個大二和大三上學期都沒怎麼聽課,真正準備時間還是大三下學期五月開始的。

當時按照胡師姐公眾號的北大新傳書單一本本地看,也跟著網課做筆記,直到九月份的時候我們院開了一個考研就業動員大會,我們教授非常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每年院裡想衝985的學生都很多,報名復旦武大的比比皆是,但是很多人折戟;因此到現在看你目標院校歷年真題還沒有感覺的同學,建議換學校!

我當時聽完大會立刻回寢室把歷年北大真題又翻出來看了,發現確實對於真題裡影視產業、編輯出版學和廣告學等方面的題目一竅不通,按照剩下幾個月的複習時間我也不認為自己可以摸透這些方向,便根據當時已經複習到的範圍開始看一些其他高校的真題。當時我已經看完了郭書劉書彭書以及《新聞學概論》等,課外書也讀了四五本,總體把握了傳播學新聞學基礎知識。

我的心理非常簡單——考985,去大城市,複習範圍不要超太多。因此綜合幾所目標高校的真題,我發現北師大考察範圍大致就是傳播學新聞學,加上一部分我感興趣的新媒體知識,對於我來說超綱不是很多,非常符合預期,於是臨時換了院校。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錯。

在這裡也想告訴師弟師妹,雖說也有雙非二本一戰成功985,但是擇校一定要綜合自己的實力、耐力與感興趣方向考量,建議三四月初期擇校的時候就去看真題劃分自己需要深入了解的方向,比如去年看到北師真題,心裡就差不多明白我需要掌握:傳播學基礎知識、新聞學基礎知識、新媒體知識以及時新技術熱點。初試時突然考了傳媒經濟學部分,但我之前沒有看而導致考場上猝不及防。其實喻國明院長早早寫了這本書,然而當時搜各個經驗貼都沒有提到這個方向,師弟師妹一定要注意除了經驗貼裡歷年師哥師姐提到的參考書,也要自己再琢磨琢磨,院內老師有沒有出什麼書?主要研究什麼方向?是不是可能出考題?各方面都面面俱到在考場上才不會慌。

其次想說的是學習效率問題,考研全程除了12月的最後衝刺,我其餘日均學習時間為8小時,比不過每天學習時常10小時+的大佬,原因很簡單:坐不住。每連續坐著學習2小時,我就會注意力渙散無法集中……因此我只能不斷告誡自己,學的時間短一點沒有事,效率一定要提上去,哪怕我只坐兩小時,這兩小時裡我一定要掌握某某知識點。

所以師弟師妹不要盲目追求學習時長,10小時的學習固然令人敬佩,但對於難以做到10小時學習的同學來說,在有限的時間內樹立一個個的學習目標去完成,最終完成考研大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初試心得

1.專業課

專業課推薦書單:

《傳播學教程》 郭慶光 精讀

《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劉海龍 精讀

《網絡傳播概論》 彭蘭 精讀

《新聞學概論》 李良榮 精讀

《傳媒經濟學教程》 喻國明 精讀

《輿論》 李普曼 選讀

《網絡社會的崛起》 曼紐爾·卡斯特 選讀

《媒介研究經典文本解讀》 伊萊休·卡茨 選讀

……

(與新媒體、網絡媒體相關的書師弟師妹都可以看看)

5月之前主要忙於課業,因為本科就是學新聞傳播這方面,所以學好我的課程其實是有利於考研專業課的,就沒有放棄課堂聽講與課後作業。在這中途也會穿插英語的複習與一些課外新傳書籍的閱讀。

建議本科為新聞傳播類的師弟師妹:如果大三下的課程有利於考研,請一定要認真聽講,我當時有一門課叫《網際網路與新媒體案例研究》,課堂講到的思路與研究設計在我考研後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對於跨考的師弟師妹,我想說在保證能夠畢業的情況下,早期一定要多看新聞傳播基礎書目,把基礎打紮實。

5月-6月,每天專業課學習時間約為6小時,兩個月時間主要閱讀基礎書目並初步記憶,主要看了郭書劉書彭書,《新聞學概論》由於本科就有這門課程所以簡單看了一下,把筆記完善之後差不多就能記得。閱讀完書目之後一定記得自己羅列要點與框架,我當時跟著基礎課把傳播學流派與5w相關方面的研究都列了大框架,這樣不管是前期的記憶還是後期的深入理解運用,都是非常有用的。

舉個例子,早在剛剛接觸傳播學初期,我們老師就讓我們整理傳播學五大流派的表格,從名稱由來、社會背景、代表人物、主要理論、後世影響等角度進行整理,因為比較細。整理起來確實麻煩,但是考研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表格非常有用,建議師弟師妹也去自行整理一份。

(表格有點亂 師弟師妹可以用思維導圖

7月-8月,暑假留校學習,這段時間的效率不能說很高,由於圖書館閉館,考研教室早已全部被佔座,我只能在寢室自習,專業課日學習時長約為5小時。推薦師弟師妹一個計時器,有人用來倒計時督促自己學10小時,我主要用來記錄自己學習時長,雖然沒有硬性規定自己要學多久,但是一旦今天的時間少了就會很愧疚,第二天就會利用「愧疚學習法」補上前一天落下的功課……(愧疚學習法真是個好方法)

這段時間的專業課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基礎知識再記憶與論文閱讀。五六月第一遍過書的時候難免有遺漏的點,這段時間重點需要查漏補缺,再結合第一遍的記憶做一些思維導圖,我一般會在每周列一個周計劃記憶任務,比如7月1日-7月7日,背誦芝加哥學派(包含人物、思想、影響),這樣複習起來有了目標,不會盲目浪費時間。

這段時間的論文閱讀有些吃力,主要看的是清北中傳人大老師的論文,很多時候一上午可能只能看兩篇不到,還需要做筆記自己思考,花了很久時間卻有些力不從心。建議師弟師妹在論文閱讀之前一定要夯實基礎。

9月-11月,專業課每天學習時間5-6小時,主要用來閱讀論文與整理專題,穿插胡師姐的答題班作業與模考(答題班真的很有用)。我是根據整理的專題來看論文的,比如整理媒介融合專題,我就會去知網搜關鍵詞或者篇名為「媒介融合」的論文,篩選下載量引用量高的論文或者是目標院校老師寫的論文進行閱讀,每個專題至少十篇。

但是按照我之前精讀論文的速度,十篇怕是要看五天,效率太低。因此我找到了一種「跳讀」的方法——在閱讀之前先看摘要搞清楚作者研究目的是什麼、研究方法是什麼、研究結論是什麼,然後思考我需要的部分,直接到文章中去找到,最後以自己的語言整理關鍵詞。

舉個例子,閱讀喻國明老師這篇論文,專題為「網絡治理」,先看摘要部分——

可以看出文章主要講了目前時代背景、市場需求和治理方法,而我主要需要的是治理方法來作為答題點,所以會拖到後面主要看老師講的治理方法,並用自己的語言簡練概括。而文章中提到的時代背景可以作為未來答題時的語料積累,我也會大致看一下,「如果要講網絡治理,我說時代背景要突出哪些點」,因為針對不同的專題,提到的時代背景的點也是不一樣的。

整理專題的時候一定要講邏輯,起碼要梳理概念、起源、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解決方法、未來趨勢、實際案例等要點,這樣在答題時才會比較全面,在考場上不管問到什麼都能有話說。

(我的專題筆記)

11月的時候一定要開始練答題了,大家最好找到目標院校的師哥師姐請教,我當時因為身邊沒有考北師大的師哥師姐,所以報了胡師姐的答題班尋求師哥師姐的答題指導,每周都需要答兩次題,包括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我在這樣答題、交題、接受師哥師姐反饋的過程中逐漸規範了自己的答題框架,也知道了什麼樣的答題框架會讓閱卷人一目了然、會踩到比較多的得分點,比如名詞解釋,以「拉扎斯菲爾德」舉例,答出人物簡介、代表書籍與理論、後世影響、理論實際運用等方面,才能得到比較高的分(在這裡感謝胡師姐團隊)。

12月是最後衝刺月,一定要進行模考,使自己習慣三小時連續不斷的答題,因為你一旦中途停筆就有可能來不及答題,或者字數過少答不到要點。在這期間我又把北師歷年真題翻出來模擬了一遍,在模考班考了兩次,150分的卷子我一度不及格,兩次都考了八十幾,心態差點崩掉……這段時間大家可能會覺得自己哪裡都複習得不夠,不要擔心,有了前期的輸入與後期的輸出,你們的表現不會太差!

除此之外,在專業課複習整個過程中都要在各類新傳考研公號閱讀熱點分析,比如刺蝟公社、清博輿論等,體會作者分析時事的角度等,對答題思維的鍛鍊都是有幫助的。

2.英語

我的英語一拿到了81分,如果不是小作文偏題我應該可以拿更高……分享一下我學英語的非主流經驗吧。

我在備考中用到的資料為:

考研單詞書(紅寶書、戀戀有詞、劉曉豔都行,只要單詞全,最好是順序排列的單詞)

考研真題三套(一套有解析,兩套純真題)

劉曉豔考研英語網絡教程(B站有)

我的考研英語複習分為三個部分,準備階段熟悉單詞、基礎階段搞定單詞與長難句、正式階段出題套路理解

準備階段的熟悉單詞千萬不要死背單詞書!千萬不要死背單詞書!千萬不要死背單詞書!單詞是永遠背不完的,背了前面忘了後面,因此我們只需要確定自己最終目標,並向著目標去記憶我們需要掌握的單詞,而我們考研的單詞目標就是掌握考研英語詞彙,尤其是「會考到的英語詞彙」,所以其實考研單詞書也是一個大綱,真正需要掌握的是真題中已出現、並有可能未來出現的詞彙。考研3-4月的時候,我每天會拿著單詞書翻幾頁,就純看單詞混眼熟,這兩個月最好能把單詞書看到五六遍,看到你隨便指一個詞覺得眼熟即可。

5-7月,拿出1996年-2005年這十年間的考研英語真題,這兩個月的時間不做題,只看完型、閱讀與翻譯,精讀每一篇文章(總共60篇左右,一天一篇差不多),把不認識的單詞查出來並標註,第二天背標註的生詞所在的句子。這個過程會幫助我們記憶單詞與熟悉長難句。

8月-11月,做真題2006年-2017年,每天給自己定時一小時(定時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幫助你控制做題時間),做4篇閱讀或者其餘部分,一開始確實會錯很多,一直到第二遍做題目,以前錯的題目還是會錯,但是有了點感覺;到第三遍真題的時候,就會明白從題幹中尋找出題者意圖並且從文中找到相應的段落,題目迎刃而解而且正確率很高。我就是到11月月末的時候才突然有了感覺,之後做閱讀就基本是全對了。中途10月末的時候可以開始做自己的大小作文框架,我是看的劉曉豔老師的視頻,她的作文技巧講的很好。

12月衝刺月,考研英語查漏補缺,把之前留下來的2018年-2020年的卷子拿出來做,就當模擬考試,基本就有感覺了。

3.政治

我的政治只有61分,當時出了考場對選擇題發現自己只有24分心態就佛了,只求政治過線。

我反思了自己的政治複習過程,提出三點注意事項:

不要輕信網上說的政治複習可以開始得晚,9、10月都不是問題云云。能夠只複習四個月還考出很好政治分數的要麼是有底子,要麼是政治題有感覺,像我這樣高中政治得過C的人還是不能隨意冒險。我是7月份開始複習政治的,每天花1-1.5小時在政治上,一開始是看徐濤網課搭配肖秀榮精講精練,自我感覺每天都在學習,但其實看網課的效率沒有埋頭記憶的效率高,很可惜我考完試才恍然。政治複習還是要重視,早一兩個月對你的其他科目複習其實影響不是很大。

一定要注重記憶框架。政治複習後期發現自己選擇題錯好多,肖四肖八日常22分,看了自己錯題,發現還是之前精講精練的框架沒有能夠熟練記憶,導致一些很基礎的題目也會選錯。師弟師妹在複習政治前期還是要注意呀,一定要夯實基礎,列好框架!

1000題起碼刷兩遍,不要偷懶。我的馬原部分和毛概部分勉強刷了兩遍,但是毛概後幾章因為感覺很拗口,很難背,一直逃避到最後才去刷題,導致那部分很不熟悉,而且毛概每一部分都是重點,失分慘烈。其他部分由於只刷了一遍,錯題也沒有好好看,所以丟分也挺多……還是希望師弟師妹重視政治每部分的學習,千萬不能有僥倖心理。

祝願大家政治都能上70分!

複試體會

今年情況特殊,採取網絡遠程面試的形式,而且複試戰線拉得極長導致我一度划水……我最終正式準備的時間是4月份到5月中上旬,大概三十多天,在這裡提醒師弟師妹能準備多久就準備多久吧,畢竟你划水的時候人家在學習。

1.資料準備

簡歷算是考官對你的第一印象了,一定要好好準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你的姓名、本科、績點排名、獲得獎項、實習經歷、科研成果等。我從網上搜羅了各類簡歷模板,最終挑選的是簡潔版的,並且把自己的資料控制在一頁內,這樣會比較一目了然。在準備簡歷的同時也可以根據自己寫的內容推測考官可能感興趣的點,提前想好回答,做好充足的準備。不過今年北師大複試完全沒有問簡歷,不確定明年會不會問,準備充足總是沒錯的。

2.專業課

我把自己專業課複習分為三個部分:基礎理論、前沿知識與時事熱點,每個部分劃分了十天的時間。

基礎知識就是初試時準備的一些資料的再記憶,主要是傳播學的重點知識點,例如傳播效果理論、5w研究、各大流派等,再記憶的時候一定要能有條理地講出來。比如我會自己給自己出題,「請簡述傳播學多倫多學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我就會開始對著牆一陣balabala,想像自己正在考官面前,要如何回答能夠既踩到點,又能突出我的亮點。

前沿知識主要就是北師大注重考查的那些5G、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等相關,我一般會先看目標院校導師在初試到複試期間有沒有發論文,關注什麼領域;我記得看到張洪忠老師在四月份發了一篇關於社交機器人的論文,就又去把社交機器人的相關知識複習了一遍。前沿知識的複習關鍵在於與行業結合運用,比如今年我就被問到「請簡述人工智慧對新聞業的影響」,這個問題不難而且喻國明老師的論文中都提到了相關的各方面的點,但我正是由於只顧著背老師提過的點而忽視了「影響類問題」一定要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去答,最後講完了老師提醒我,「你只講了人工智慧的積極影響,能不能說一些消極影響」,感覺自己這部分沒有拿高分,唉。

時事熱點一定要多看各大新聞微信公眾號以及新傳考研公眾號,基本都會整理,你自己關注的速度肯定比不過職業新媒體小編,他們蹭熱度都是專業的。時事熱點需要了解的有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其中暗含的傳播學理論要點,比如這次複試期間的疫情事件,拿人民日報雙黃連舉例,我們就要知道這個事件始末,人民日報如何解決,這背後反映的是新聞倫理與新聞專業主義的哪些問題,然後就可以再講講新聞倫理與新聞專業主義的發展困境與解決方法。

3.英語

我大學是學校廣播臺雙語主播,所以英語口語其實還可以,主要練習的就是考官有可能問的日常問題和專業問題。

日常問題建議大家準備:你的興趣愛好/你的家鄉/你為什麼要讀我們學校研究生/你感興趣的方向/你未來的打算……

專業問題建議大家準備:你喜歡的一個傳播理論/你對xx現象的看法/你認為xx行業的現存問題……

我面試時候抽到的問題是「你畢業之後打算做什麼」,還算比較日常,但是專碩那邊聽說有同學抽到「你認為新媒體時代研究新聞史的意義是什麼」,我仔細想想如果自己抽到這個英文題目可能會比較難講,所以大家還是要各方面都準備到哇。

複試練習要點:一定要開口講!一定要開口講!一定要開口講!

學習小技巧

在備考過程中我自己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記憶不行、效率不高、心態崩了……自己在克服的過程中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分享給大嘎!

1.有效記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全篇沒有提到「背誦」兩個字?因為我本人其實非常不喜歡開口背誦,更喜歡在紙上塗塗畫畫,但事實上最終目標是記憶,只要能達到記憶要求都是殊途同歸。我在記憶方面主要用了兩種方法,關鍵詞因果記憶法與費曼學習法。

關鍵詞因果。

這個方法就是在自己熟悉理解了一個知識點的情況下,在紙上回憶並梳理關鍵詞來記憶,舉例這是我記憶多倫多學派的草稿(真的是純草稿),就是按著自己思路理要點,先把總的框架理下來,細節會再列關鍵詞,最後用因果把關鍵詞串聯。比如我記憶梅羅維茨,我可能就會寫下「情境」「電子」「中和」「政治」「男女」「兒童」,這個理論背過的大家一定都知道我在講什麼啦,就這樣把一個知識點理解記憶。

費曼學習法

這個方法就是把原本比較晦澀難懂複雜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出來,講給別人聽。當然我們考研期間可能沒有這麼多時間給別人講知識點,所以我會把這些知識點先自己閱讀,去理解,最後利用碎片在腦子裡回想,這個概念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這個概念是這樣的巴拉巴拉……自己在腦子裡講給自己聽,其實也是一種輸出。

2.提升效率

我知道很多學霸會每天在圖書館學習10小時,甚至12小時,他們真的很有毅力也很厲害。但是我知道自己不算特別能坐得住,而且連續學習超過兩小時就會注意力渙散,所以如果用學習時間來規範自己我真的會特別難受。

於是我就思考:

我在圖書館學習的目的是什麼?為了考研。

考研需要我學習多少時間?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掌握哪些點。

所以考研需要我做什麼?掌握可能會考的知識點。

看,其實跟學習時間並沒有多大關係,真正有關的是你能在有限時間內學到多少相關知識。我見過很多在圖書館坐一天但玩手機發呆半天的人,也見過身邊因為看書看不進去而躲在樓道哭泣的人。

在備考期間我建議師弟師妹以完成進度而非學習時間來約束自己,舉例我這個月一定要把傳播學基礎知識過一遍,那麼一個月四個星期,每周過一個部分,第一周過傳播學三個流派(按照胡師姐公眾號的分法是經驗主義學派、批判主義學派、技術主義學派),第二周過控制研究、受眾研究、渠道研究,第三周過效果研究、媒介研究,第四周查漏補缺,每周周一再列一個本周計劃表,標註一下每天大致要完成的任務。這樣基本上一個月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很充實。

在學習期間如果自己忍不住玩手機,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是你今天任務安排得太少,第二點是你情不自禁玩手機。第一種情況建議加大任務量,這樣會沒有心思去玩手機(並不是說不準玩手機,而是娛樂與學習不要同時進行);第二種情況,你需要有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是有任務在身的,等完成今日任務再來安安穩穩玩手機不香嗎?

考研期間我有裝一些學習類防沉迷app,比如forest、番茄to do之類,都會有鎖機功能,大家都可以試試。

3.拖延症治癒

拖延症確實是我曾經也遇到的問題,尤其是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考研期間我的鬧鐘是7:30,但其實圖書館7:00開門就已經有很多小夥伴在排隊了……賴床的時候我會趕緊在腦子裡過一下今天的任務,思考如果晚起哪些任務會無法完成,然後就會有種積極的緊迫感催促我下床洗漱奔向圖書館。

到圖書館學習的時候,每學50分鐘我會給自己休息10分鐘,但是休息十分鐘之後能不能再提起筆又是一個問題,總想著再看會兒手機再刷會兒B站云云,這時候我就先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我先學5分鐘,實在學不進去再看看有沒有別的辦法,先把這個知識點前面部分梳理一下。其實一旦提起筆學到5分鐘,知識點就整理到中途了,就不太想再回去刷手機了。

所以師弟師妹一旦想划水,一旦犯了拖延症,就告訴自己,我先學5分鐘!我先把霍夫蘭這個說服要點整理一下!其實整理完你就已經進入學習狀態了。

4. 心態調節

摒棄自我懷疑

我在擇校期間就有很多朋友來找我討論要不要考研的問題,包括現在很多師弟師妹都來問我,「我要不要考研?」「我工作和考研哪個更穩?」「我萬一考不上怎麼辦?」

說來感慨,大一剛入學家裡人就與我堅持,以後一定要讀研,出來選擇會更多、平臺會更高、發展會更好,潛移默化下我也將讀研視為一個本科畢業之後的目標。所以其實我並沒有糾結過「我要不要考研」,我腦子想的是「我要考上研」,頂多會糾結「考哪個學校比較好」「一戰我先盡力試試,不行就二戰」,所以建議師弟師妹一旦決定考研,就不要想能不能考上,而是把讀研列入人生一個階段來考慮,更多地去思考哪所學校更適合自己以及備考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

3P原則擺脫焦慮

這是我閒暇時間看《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的時候記錄的擺脫焦慮技巧。Tal教授提出3個P來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我認為這三個技巧在我考研心態焦慮的時候為我提供了幫助,在此也希望能幫到師弟師妹。

第一個P是the Permission to be human(準許自己為人)。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我們會遇到困難挫折、考研期間會有不順心、羨慕別人保研到很好的學校、傷心自己模考考了低分……這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些負面情緒也是非常正常的,接受自己的情緒。

第二個P是interpreting the situation as Positive(從積極角度來詮釋目前的處境)。比如我今天模考只考了88分,距離滿分150分只有一半,距離我的目標分120分還差32分,我好差勁。但換個角度想,我從這次模考中吸取了很多經驗,發現我在熱點分析、技術分析時角度的欠缺以及時間分配的不合理,這些經驗都是我未來考研路上的寶藏呀!

第三個P就是taking Perspective(換角度)。這裡的換角度尤其指考研前幾天一直到初試結束後的時間,主要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目前的現實,其實就有點像高考前一天班主任的最後寄語:高考只是你們人生中再微不足道的一個部分,就算考得差,明天的太陽照樣升起。

其實考研也是一樣的,當你認為自己考不上、考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思考「這真的很重要嗎?」「它難道值得我去為之沮喪焦躁那麼久?」「我的價值難道就會因此下降嗎?」不過這主要用於心境調節而不是打退堂鼓啦~相信能夠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是抱著能夠順利考上研的決心的!

最後想說,我是北師大補錄擴招上岸的,在認可自身努力的同時,我也想感謝幸運,並希望考研的師弟師妹們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我是如何幫助400分的她擺脫考研焦慮的
    前幾天朋友圈有個同學轉發了她寫的一篇經驗貼,四百多分上岸華中科技大學新傳,非常厲害。評論區一片崇拜叫好,點讚無數,但我依舊記得八月份她複習不下去在樓梯口痛哭流涕的場景。最近身邊考研的弟弟妹妹也時有焦慮。
  • 北師大傳播學上岸分享:堅定走下去,那裡一定是光的來處
    今天給大家分享2019年考研最後以386分成功上岸北師大傳播學學姐的經驗貼。回想起收到北師傳播學擬錄取簡訊的那一刻,那種疲憊過後如釋重負的感覺,我也許一生都不會忘記。相比起收到簡訊的喜悅,多年夢想的實現似乎更令我激動和興奮。
  • 專碩比學碩更難考博?聽聽上岸的人怎麼說……
    在博士的問題上,對於三年學制的學碩而言,要比兩年或三年學制的專碩要多一些選擇的機會,既可以申請碩博連讀,也可以考博。而專碩想讀博士,只能通過考這一條路了。因此在很多專碩的心裡,都有這樣一個認知:專碩含金量不如學碩,在考博問題上依然是沒有優勢可言的,即同等條件下,專碩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諮詢了多個專碩考博上岸的博士。
  • 專碩考博比學碩考博難度更大嗎?聽聽上岸的人怎麼說
    在博士的問題上,對於三年學制的學碩而言,要比兩年或三年學制的專碩要多一些選擇的機會,既可以申請碩博連讀,也可以考博。而專碩想讀博士,只能通過考這一條路了。因此在很多專碩的心裡,都有這樣一個認知:專碩含金量不如學碩,在考博問題上依然是沒有優勢可言的,即同等條件下,專碩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諮詢了多個專碩考博上岸的博士。
  • 專碩考博比學碩考博難度更大嗎?聽聽上岸的人怎麼說
    在博士的問題上,對於三年學制的學碩而言,要比兩年或三年學制的專碩要多一些選擇的機會,既可以申請碩博連讀,也可以考博。而專碩想讀博士,只能通過考這一條路了。因此在很多專碩的心裡,都有這樣一個認知:專碩含金量不如學碩,在考博問題上依然是沒有優勢可言的,即同等條件下,專碩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諮詢了多個專碩考博上岸的博士。
  • 國際商務專碩考研上岸經驗:北師大(珠海)國際商務專碩高分上岸經驗分享
    ,初期的想法是打算考經濟學或者國際貿易學碩(自身感興趣?),專碩兩年制雙導師,而且可以集中授課對我來說非常不錯!一開始決定考國際商務也是感覺國商專碩目前還算是經濟類專碩中比較好考,性價比較高的,初期定的目標院校是西安交大的國際商務,也一直根的一戰成名然哥和慧姐國商的輔導在學,但是9月份出考試大綱以後,突然發現北師大(珠海校區)第一年新增國商專業,經過和然哥的溝通也覺得北師大第一年招生肯定非常具有性價比,因此打算轉考北師大國際商務。
  • 為夢而戰,成功上岸武大傳播學學碩!考研是一場效率戰!(下篇)
    今天分享的是,2019武漢大學傳播學學碩網絡傳播方向已錄取(初試364分)的挽雪學姐的高分經驗。她對武大心生嚮往,有夢不覺天涯遠,在下定決心追尋武大夢後,一直沒有改變初衷。通過一年來的學習,最終圓夢。希望各位小夥伴在看完她的經驗貼之後,也能擁有她圓夢的秘訣。
  • #我為什麼要考研#2020「三不」寶媽考研一戰調劑上岸
    2020年5月29日,不惑之年的我一戰成碩,看著來自研招網擬錄取的簡訊,我也是準研究生了。我有一個4歲的寶寶,我會盡力去滿足他精神和物質需求,但是我永遠不要做那種因為自己沒有實現理想和夢想,就想著通過下一代來實現,我不希望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因為自己飛不遠,卻想著生下的小鳥替自己飛的更遠。我要給我的小鳥最大自由度,讓他自由飛翔。
  • 寄宿考研提醒:新聞與傳播學學碩vs專碩6點不同
    南極光寄宿考研自習室提醒:新聞與傳播學的學碩與專碩6點不同新聞與傳達碩士專碩學位與學碩學位是標準不同的兩種學位類型,各有側重,新聞與傳達碩士學位招生辦法、教育內容、培養模式、質量標準等需要突出職業要求,注重學術性與工作性的緊密結合。
  • 考上中大新傳學碩,我男朋友成為了我學弟
    >  歡迎加入考新聞鴻鵠群:732285003,加微信群請私信考新聞主頁君33(kaopress16)雙非二本財經類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一戰中大新聞與傳播學碩複試前十
  • 2022年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學碩)參考書目及真題
    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學碩全年課程約200節課,包括新聞理論、傳播學、網絡傳播學等內容(具體各高校價格情況請諮詢客服)。2022年考研預收費:11500元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學碩課程約200節課與講座,加上大量配套服務,我們僅按照每節課40元給大家計算。可以說,沒有人比半夏更便宜。
  • 2022年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學碩參考書目|分數線|歷年真題
    官網連結:https://admission.pku.edu.cn/zsxx/sszs/zyml/2021/yx/zsml_ss_yx.html注意:學碩學年制是兩年因為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對於學碩的改革只有2021年,分數線以往年新聞學和傳播學作為參考。
  • 一戰北化失敗,二戰天大上岸,且來聽聽我的考研故事
    小潘同學本科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一本,現在是雙一流,專業是網上常說的四大天坑專業之一的化工,雙非二戰上天大,很榮幸能夠成功上岸。最新看網上許多同學考研沒能達到第一志願學校的分數線,現在很糾結,不知道是該二戰還是調劑,那麼,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熱騰騰的經驗貼 | 總分403,一戰上岸,我是怎麼做到的?
    翻譯和作文:接下來拿我這個反面教材來講一下這部分。英二的翻譯不難,我六月份之後就再也沒練習過了(我也不知道我是哪來的勇氣,考前也不練一下……)。雖然並不知道我的翻譯具體扣了多少分,但是希望大家考前還是得練一下,找找手感,不然寫答案的時候真的很心虛。作文部分我當時只背了五篇左右,大小作文的模板雖然整理了但是沒有記熟,甚至考前二十分鐘才背餅圖的描述方式。
  • 九月才開始複習考研,你看我還有機會嗎?
    因為考研比拼的是知識的儲備和運用能力而非學習時長,我自己就是九月以後才完全投入複習的,不少學長學姐也是用三個多月甚至更短的時間,一戰成功上岸名校。九月開始備考的同學可以分為兩類,第一種是因為實習、保研結果不理想或者突然換專業考新傳等各種原因才開始準備的同學。還有一種同學是前期就在複習新傳,但因為目標院校招生方案的變化和自己的複習情況中途決定更換院校。
  • 護理學碩與專碩到底有什麼區別?
    去年一年都在準備考研,一戰上岸。讀研後時間會變得少,美妝類的文可能就會少更了,會不定期持續更文噠。很多朋友在考研的時候都會猶豫,到底是選專碩還是學碩呢?下面我來給大家簡單說說兩者異同。先說不同點。二、招生人數不同大部分學校學碩招生人數低於專碩,周七七關注到的學校大多一年招收學碩1~5個,專碩15~40個。各個院校的招生情況,錄取分數參考目標院校官網。三、學費不同不確定原因,可能是學碩會在實驗室做實驗,有耗材,學碩學費更貴。
  • 鳳凰涅槃——二戰上岸北師大(雙非二本院校三跨學長的逆襲之路)
    我是二戰考生,本科出身於雙非二本,三跨考生,一戰因為英語差兩分惜敗北師大,二戰逆襲上岸。我是前年參加了夢想傳遞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夢傳期間,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學長學姐和一群小夥伴,在備考期間大家一直是互相鼓勵,同時也聽到了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遇到問題的時候學長學姐也會耐心給我解答,很感謝這次夢傳的活動。
  • 成理傳播學·22級初試答疑|看完這個,我要開始複習了!
    在考試上,除專業課的差別外,專碩考英語二,學碩考英語一,政治都一樣。在讀研期間,培養方向有區別,專碩培養的是實踐型人才,學碩培養的是科研型人才。對以後工作而言,專碩和學碩都可以到業界從事新聞傳播相關工作,也都可以繼續讀博或是從事相關的學術科研教學工作(學碩更多一些)。目前,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除傳播學學碩之外,只有一個藝術類專業碩士,廣播電視專業,沒有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
  • 會計專業考研,我該選擇學碩,還是專碩(MPAcc)?
    究竟是專碩(MPAcc)更好,還是選擇學碩更好呢?你到了必須做抉擇的時刻了!一、專碩與學碩專業學位(專碩)與學術型學位(學碩)處於同一層次,在培養方式上有各有側重。貼兩張課表,首先是MPAcc接下來是會計學碩的課表比較一下,我們可以看出學碩側重於講理論方法,教你知其然後知其所以然,而專碩則側重於講企業中的實踐應用,以培養合格CFO為終極目標。因此,對於讀專碩的人而言,畢業後更多的是面向具體工作崗位,而學碩的培養則是為更深層的學術研究打基礎。
  • 選專碩,還是學碩,這裡來教你!
    第N+1次,為選專碩,還是學碩,犯了難! 專碩和學碩的學制、培養目標各不同,報考難度也有很大差別,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專碩和學碩的學習難度等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