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wi Magazine
旅行 . 美食 . 生活
一般的景點逛街看電影吃下午茶行程已經無法再滿足你假日想要到處往外跑的心了嗎?以下精選了七個臺北及周邊熱門室外景點,不論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自行準備交通工具都能前往,下次去到臺北就去走走吧!
1.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
位在市區內的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是許多臺北人假日最愛前往的地點,搭乘捷運抵達忠孝新生站或是公車就能抵達,不僅交通方便,園區內不定期還會舉辦許多不同的展覽,像是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Team Lab展覽地點就在華山。除此之外假日期間在園區前方也會有活動進行,而園區後方的大草原也是許多人野餐的理想地點。
2.
象山登山步道
想要爬山卻不想跑到陽明山,象山就成為了許多人的最佳選擇,在天氣好的時候白天登山就能看見臺北市的全景,若是選擇晚上前往也能將臺北101及臺北市的夜景一次收纜。搭乘捷運到象山站步行數分鐘就能看見登山步道入口,由於象山的位置和繁華的信義區十分接近,不管是白天爬完象山後前往信義區狂歡,或是下班後選擇登山健行,象山步道是許多臺北人的後花園。
3.
農禪寺
法鼓山農禪寺位於北投,搭乘捷運淡水線到奇巖站之後步行10分鐘即可抵達。由於農禪寺本身是一個正式的修煉道場,因此室內禁止拍照。但是位在室外的水月池卻是許多前往農禪寺的民眾最愛拍照的景點,寬大的水池配合上農禪寺大殿簡單幹淨的建築作為背景,隨手一拍照片質感都高到不行。
4.
臺北美術館
位於淡水線捷運圓山站的臺北美術館,擁有挑高的一樓大廳空間及具有設計感的建築外觀,室外開放空間偶爾也會有裝置藝術。美術館內的展覽也會有不定期的藝術家特展,展區內的寬廣空間和純色系牆壁時常成為許多人的拍照景點。
5.
不厭亭
不厭亭的名字靈感來自於李白的詩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脫離了市區景點,來到九份與雙溪交界處的不厭亭,位於102號公路的涼亭也可以是你在前往九份的時候可以一同納入行程中的景點。除了山與山的交界之外,在天氣好的時候也能眺望遠方的海景。
6.
老梅石槽
位於石門的老梅石槽是經由海岸線與海水自然侵蝕形成的海蝕溝地形,由於東北季風吹拂帶來的海水在石槽上留下養分,也因此促成了許多鮮綠色的海藻生長。每年的四月及五月是海藻的生長期,除了這段期間之外前往則能看見石槽本身的形狀及顏色,各個季節中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7.
象鼻巖
位於北海岸瑞芳地區的象鼻巖,是由海風吹拂及海水侵蝕自然形成的海蝕洞地形,因為外觀上看起來與大象的鼻子十分類似因而出名。很多人前往時都喜歡在象鼻巖頂端拍照,站在象鼻巖頂端觀賞日落也能看見美麗的海景,許多情侶也喜歡在此留下兩人的約會紀念。
-
KIWI MAGAZINE
微信公眾號:kiwitourlife
諮詢、合作微信:abcde8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