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今天和大家一起讀一下詩詞中的8個「風光」名句,句句經典。
1、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這個「風光」名句出自出自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裡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一首描寫杭州西湖六月美麗景色的詩。全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讚美,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深情的眷戀。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詩人開篇即說畢竟六月的西湖,風光不與四時相同,這兩句質樸無華的詩句,說明六月西湖與其他季節不同的風光,是足可留戀的。這兩句是寫六月西湖給詩人的總的感受。「畢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風光的獨特、非同一般,給人以豐富美好的想像。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詩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然後,詩人用充滿強烈色彩對比的句子,給讀者描繪出一幅大紅大綠、精彩絕豔的畫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兩句具體地描繪了「畢竟」不同的風景圖畫:隨著湖面而伸展到盡頭的荷葉與藍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無窮」的藝術空間,塗染出無邊無際的碧色;在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點染出陽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紅得那麼嬌豔、那麼明麗。連天「無窮碧」的荷葉和映日「別樣紅」的荷花,不僅是春、秋、冬三季所見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時期才能看到。詩人抓住了這盛夏時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貼切。這種在謀篇上的轉化,雖然跌宕起伏,卻沒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筆墨,給讀者展現了令人回味的藝術境地。
2、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這句出自唐代羅隱的《蜂》。
蜂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裡鮮花迎風盛開,哪裡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採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這首詠蜂詩運用象徵的手法、設問的形式反映了勞動者不能享受其勞動成果的社會現象,與梅堯臣《陶者》中「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還有宋代張俞《蠶婦》中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嘆苦辛人生之歷練,社會世道之多艱,於人於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前兩句寫蜜蜂的生存狀態,在山花爛漫間不停穿梭、勞作,廣闊的領地給了它們相當大的施展本領的空間。「不論」「無限」,蜜蜂在辛勤勞動中「佔盡風光」,簡單寫來看似平平無奇,純行直白,幾乎是欣賞、誇讚的口吻,實則是匠心獨運,先揚後抑,為下文的議論做出了鋪墊。
後兩句緊乘「蜜蜂」這一意象,把它象徵的「勞動者」意象加以引申、擴大,發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的一聲嘆息。同時也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已採的百花釀成蜜,辛辛苦苦的勞作終於有了可喜的成果,話鋒一轉,這般辛勞到底又是為了誰呢?在當時黑暗腐朽的社會裡,為的正是那些不勞而獲、佔據高位、手握重權的剝削者,此中的諷意不言而明。詩人以反詰的語氣控訴了那些沉迷利祿之人,感喟良久之餘不禁又對廣大的勞苦人民產生了矜惜憐憫之情,從另一個側面對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不平現實加以嘲諷和鞭笞,在為勞動人民鳴冤叫屈的同時也是對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難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達對唐末朋黨傾軋、宦官專權、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社會現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3、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這個「風光」名句出自南宋著名愛國詞人的詞。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宋代: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4、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這句出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一詞。好一個周天寒徹,好一場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間苦難!天地間被風雪改變了容顏,只見長城內外蒼茫一片,了無生機,連滔滔黃河也被雪凍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國仿佛進入了一種死寂狀態。讓人聯想起了柳宗元寫雪的名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渡過黃河,準備轉往綏遠對日作戰。在陝西清澗縣袁家溝籌劃渡河時,突然飄起鵝毛大雪,他登高遠望,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蕩,寫下了這首詞。其所在地,北距長城約150公裡,東距黃河約25公裡。可見,詞中描寫的不全是實景,而更多地是詩人腦海中的景象。
5、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這個「風光」名句出自唐代著名的苦吟詩人賈島的詩。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唐代:賈島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
這首詩又名《/三月晦日送春》。這首詩極力抒寫的是「苦吟」詩人不忍送春歸去,但也無計可留,只有長坐不睡,與那即將逝去的春天共守殘夜,哪怕是一剎那時光,也是值是珍惜的。
首句「三月正當三十日」,點明三月晦日,表達春天即將逝去。三月本是春天的最後一個月,三十日又是這個月的最後一天,詩人此刻把春天的離去精確到了最後一天,讓人感到新奇而又自然。
次句「風光別我苦吟身」,意思是說:春光雖然別我而逝,但我這個苦吟詩的人,怎忍別春。不說送春,而說「風光別我」,是虛寫「送」字。這句用的是擬人手法,顯得很自然而有情味。
「與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前句寫了詩人與友人願一夜不眠不寐,後句則寫了這樣做的目的,僅僅只是守住最後的一線春光。前兩句把春天精確到最後一天,這裡卻精確到了最好一刻。末二句說雖然已到春盡之期,無計可以留春,但只要晨鐘未動,明朝之夏未來,仍然還是春天。因此,當這最後一夜之時,願與友人不睡,共同苦吟飲酒,以表送別之情,這樣也還是能夠很好地享受這最後一夜的春光。
6、
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風光:時光,春光。
著(zhuó):「著」的本字。附著,貼近。
人們沒有感覺到春光的到來,已催開了後園的梅花。這句出自唐代詩人史青的詩。
應詔賦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裡回。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
這首詩雖是史青應詔之作,但寫得俊逸平淡,真情樸質,十分具有感染力。今年這一年過來今晚除夕之夜之後就借宿,明年從明天開始。冬天的寒冷在今晚離去,春天在五更就到來了。五象更新,新顏代替舊景。人們沒有感覺到春光的到來,但是春天已催開了後園的梅花。
7、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這句出自宋祁的詞《玉樓春·春景》。這兩句詩的下兩句非常出名,宋祁也因此被人們稱為「紅杏尚書」。接下來兩句是:「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玉樓春·春景
宋代: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縠(hú)皺波紋:形容波紋細如皺紗。
棹(zhào):船槳,此指船。
春意:春天的氣象。鬧:濃盛。
浮生:指飄乎無定的短暫人生。
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晚照:夕陽的餘暉。
在城東悠閒地散步感到春天的風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總是遺憾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美人的歡笑?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這首詞上片從遊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豔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
8、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傳話給春光,讓我與春光一起逗留吧,雖是暫時相賞,也不要違背啊!
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這首詩中有好幾句千古名句。
曲江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但見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飛,時不時點一下水。傳話給春光,讓我與春光一起逗留吧,雖是暫時相賞,也不要違背啊!
這首詩的名句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唐代很多著名的詩人都很早去世了,例如王勃、李賀都是在27歲英年早逝。李白的超級偶像孟浩然五十多歲的時候因為貪吃海鮮,舊病復發,也早早去世了。當然也有極少詩人活到90歲以上的,但是畢竟是少數。在今天看來,人的壽命還是相對畢竟長的,70歲以上的老人多的是,也就不覺得稀奇了。
這首律詩還有著名的疊字句——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無比恬靜、無比自由、無比美好的境界,杜甫用詞也非常巧妙自然,生動形象。
關於含有「風光」的詩詞名句就讀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裡補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