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李雲濤) 2020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線上教學的獨特記憶,讓老師們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非新無以為進,非教無以立國」,新時代、新形勢、新起點、新視界……這個飛速變革的時代,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非凡要求,而開元的每一位教師都已決心要成為一名有使命感的終生學習者。
雲水長天收夏色,風起葉落秋意來。正值假期別樣風景,亦是精進美好辰光。為了提升開元教師的綜合素養,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疫情常態下獲取多元化的教育途徑,全面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8月8日—9日岱嶽區開元中學部分教師和班主任共同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與班主任專業成長暨疫情常態下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線上培訓活動。
8月8日上午,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國培計劃」首批專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校長培訓專家、2015遼寧「最美講師」、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遼寧省教師培訓專家、遼寧省鐵嶺市教師進修學院黨委書記、中學高級教師鄭重老師,為大家做《疫情常態下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專題講座。鄭重老師樸實親切的話語,超強的親和力,吸引著聆聽者,從疫情中的感動,到老師網課的付出,再到新形勢下教育對教師的要求等等,進行了細緻講解。他講到教師的責任意識就是要向自己負責、向學生負責、向學校負責、向國家負責,教師的專業能力要聚焦教育教學全過程,引發了老師們深沉的思考。
8月8日下午,武漢市石牌嶺高級職業中學教師、武漢市中語會成員、洪山區名優班主任講師團成員胡慧娟老師帶來《且行且思,尋找班主任最美的樣子》一課。胡老師分享了自己從教中與學生發生的小故事,讓參與培訓的老師們深深的感受到,一名班主任必須要具備愛心、耐心、恆心,細心,同時在處理突發問題時更要有靜心,做一個心中有陽光的教師。最後胡老師分享了成為最美班主任的幾條建議:」絕知此事要躬行」——敢於實踐;「為有源頭活水來」——勤於學習;「吾日三省吾身」——善於反思;「咬定青山不放鬆」——樂於鑽研。為開元班主任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切合實際的指導。
來自南京市江寧區教育科學研究室的德育研究員姜書勤老師為大家帶來《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專題報告。談及班主任專業技能,姜老師說「愛」必不可少,學會關愛學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基礎。班主任要學會尊重、寬容學生,要學會關心、呵護學生,要學會理解、欣賞學生。除了愛以外,班主任老師還要學會潛心育人。包括基本的「等待、溝通、應變、激勵、懲戒」等。姜書勤老師通過一個「禮貌接物」案例,形象生動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如何做到有效的「激勵」。在潛心育人的基礎上,班主任老師還要學會教育無痕。包括「暗示、啟發、身教、活動、體驗、儀式」。掌握不同的方法,找準應用的時機,班主任工作一定會獲得別樣的效果。聽完整個報告,老師們收穫滿滿,深刻地感受到姜書勤老師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來自濟南市天橋區高王小學的班主任羊琳老師做了《邊走邊愛》為題的專題報告。「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更要有慈母般的心,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羊老師用親切的話語為我們講述自身經歷,讓參訓教師深切感知到愛學生,就必須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就要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
且聽且悟且踐行
·所思所感·
等待花開的契機——劉蓓蓓
聽了教育專家們的報告,我感悟到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是愛,因為愛學生所以去觀察,因為愛學生,所以願意去理解去原諒,因為愛學生,努力去尋找教育的智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的靈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礎。愛學生就要尊重、寬容學生,愛學生就要關心、呵護學生,愛學生就要理解、欣賞學生,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桂賢娣老師一周三問,你愛你的學生嗎?二問,你會愛你的學生嗎?三問,你的學生能感受到你的愛嗎?
善於觀察,貼近學生。觀察要準,細心,觀察孩子的異樣點,去尋找教育的方法,觀察孩子的興趣點、閃光點,鼓勵學生去釋放他的亮點。
教育得法,事半功倍。教育方法要新,夠智慧的方法,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是自己認為最方便的方法,而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方式。我們需要摒棄「第一念頭」,我們需要尋找「意想不到的方式」。學會懲戒,懲戒首先要定規矩,學生共同制定班規,情感參與,認知參與,學生才會有認同感。
交流溝通,縮短距離。教育是從交流開始的,關注是交流的前奏,陪伴是交流的開始,渠道是交流的保證。問問學生怎麼樣的,怎麼思考的,才能對症下藥,這樣的溝通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善於激勵學生,放大學生的優點,善於發現一個優點,用它牽引出更多的優點。
學會等待,隨機變通。等待教育的契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學會運用榜樣示範的作用,是一種智慧的教育。教師以往的教育手段都會狠狠批評,整一節課都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課堂上發生的不要熱處理,要儘量冷處理,要等待教育的最佳契機,恰到好處,效果才能明顯。
教育「潤物細無聲」教育無痕也有痕,以愛為基礎,為學生搭上騰飛的翅膀。
力微責任重 任重而道遠——劉文琦
今天上午參加了全國中小學教師與班主任專業成長暨疫情常態下師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線上高級研修班。
聆聽了遼寧省鐵嶺市鄭重老師帶來的《疫情常態下 教師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的專業報告。鄭老師的講座語言幽默風趣,內容貼近生活,貼近班主任實際工作,鄭老師從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兩個方面進行報告。
鄭老師的報告讓我對班主任的責任意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班主任,身上的擔子比任課老師更多。除了要認清自己身上的責任,更要有良好的心態。而調整好的心態,就是明確自己的價值觀,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就是要向自己負責,向學生負責。鄭老師有句話對我印象特別深:糊弄別人就是糊弄自己。教師不同於其他行業,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更多會影響學生品質、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疫情期間,不僅考驗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考驗著老師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作為班主任更是首當其衝,為學生為家長疏導心理,緩解壓力。
教師工作有五種境界:做了,做完了,做對了,做好了,做到了極致。這五種境界,也是教師工作的不同層次,如果是應付性的去做班主任,工作的時間是痛苦的,經歷也是痛苦的;而若以歡喜心去對待,不僅是當做工作,更要當成事業,抱著做對、做好、追求極致的心態去面對的話,工作、生活會有趣的多。
一天的學習是充實而有趣的,講座的老師們都是從自己的實際經歷向我們娓娓道來,無論是理論學習方面,還是工作實踐方面,都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也更期待新學期的班主任工作。
力微責任重,任重而道遠。工作不停歇,學習無止境。
責任+耐心=素養——張義豔
雖不能跋山涉水去遇見,幸有雲端,讓我們相會。
往年暑假,我們會奔赴各地學習充電,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只能通過網絡線上學習,但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
研修班的開場是「責任」。鄭重老師結合當下的疫情,重點為我們分析了教師的責任意識與專業能力。鄭老師說:「老師講的課是顯性課程,講課的老師是隱性課程。」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疫情線上直播期間,很多家長是和孩子一起上課的,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家長的「監督」之下。我想,這該是一個老師最緊張的時候了吧!一個心中真正裝著學生的老師,學生心中肯定會給這個老師留位置,師生關係是對稱的。這個觀點,我真的再同意不過了。人們常說將心比心,我想,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吧!但這樣的將心比心,離不開責任。一個肯負責、能負責的老師才願意在心中給學生留有位置。當然,僅僅有責任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專業知識。教師專業成長的標誌,是始終行走在自己工作能力極限的邊緣。很慶幸自己能夠經常遊走在這樣的邊緣。
責任和專業知識是我們做教師的必備技能,我們還需輔助技能——耐心。胡慧娟老師在課上提到:耐心源自真心的理解;耐心源自科學的指導;耐心源自平和的心境。在等待中努力,在努力中等待。沒有努力的等待是放棄;沒有等待的努力,是焦慮。我想對於我們年輕教師而言,最緊缺的就是耐心了吧!我們好似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大孩子」,總是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小孩子」跟上我們的步伐。胡老師課上舉了一個學生早上遲到的例子,這個例子該是屢見不鮮,每個班都會有那麼幾個愛遲到的孩子,可我們又是怎麼處理的呢?更多的時候是讓他們在門口罰站吧!很欣賞胡老師的做法,我們的耐心,我們的退步,就是孩子走向正途的墊板。
責任+耐心=素養。現代人很喜歡說「素養」,這就是我們教師的素養。一個有素養的老師,才能帶出一批有素養的學生。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說得就該是此吧!
花開無聲,向陽成長——劉婧宇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每個人的生活都帶來了各方面的變化,每個人都在努力的適應著。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做好表率作用,積極擔負起教師的責任和擔當,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素養。鄭老師從向自己負責,向學生負責,向學校負責,向國家負責四個層面對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引導。印象最有感觸的是教師的專業成長標誌就是始終行走在自己工作能力極限的邊緣。面對疫情之下網絡時代的學習,我們要做到審時度勢,踏實做事,把自己說的算的事情做好,並不要被自己說了不算的事所羈絆和困擾。樹立自己的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做一名合格的盡職盡責的教師,做學生心中的教師,對國家有用的教師。
此外,能做班主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做一個陽光的班主任是最美的樣子。我們要學會收集微幸福,忘卻不如意,瞧得起自己工作和學生。做一名合格專業的班主任,還要學會關愛學生,學會潛心育人,學會教育無痕。雖然我們不能選擇命運,但我們能選擇成長,所以要在心底播種鮮花,這樣我們就會滿眼都是春天。
花開無聲,相信不久以後,我們將取得抗疫的最終勝利,在一直在默默向陽成長的教師們,在評選出疫情期間最可愛的人時,我們能夠配得上這份殊榮!
愛心是陪伴的起點——李笑妍
我深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所以,班主任要給學生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和理解。我對班主任的理解是「掏一顆真心,換取別人一顆誠摯的心」「做大好事大開心,做小好事小開心,天天做好事天天開心」。對待每一名學生,只有用愛的暖流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口,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心扉世界,若能達到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必然能使教育收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的學生再調皮也會有一些閃光之處。關鍵是看班主任如何去正確地去發掘。有些學生是吃硬不吃軟的,那當他犯錯誤的時候,可以直接地把他們的問題指出來,並強調其嚴重性。若有必要可以給一些處分。而更多的學生需要的是溝通,讓其明白所犯錯誤的嚴重性。
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制定規章制度、進行民主評議、換選班幹部和處理班級事件,而不是單從班主任的主觀願望出發,強行這樣做或那樣做。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學生自身優點、長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通過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要善於用英雄模範、先進人物的事跡來激勵學生積極向上,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處罰。其次,我們不單要告訴學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還要告訴學生為什麼,並具體指導學生去做。有時還需要班主任親自示範,手把手地教。我們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而不應怒氣衝天,訓斥指責,或者有意冷淡疏遠。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班主任總是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希望在跟他們的相處中互相學習,一起保護心中的那個:「少年」。
責任到此 請勿推辭——馮克董
今天的培訓可謂是一場視聽大餐,我們從雲端汲取營養,在線下教學中落地生根。
聽了鄭重教授所講的《疫情常態下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的專題講座,深受啟發,作為教師,我們有自己的責任擔當,願意做的事情要做,不願意做的事情也要做,這才是責任的全部意義。在疫情常態下,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
對自己負責,就要努力提高自己所有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讀書學習是保持良好免疫力的重要措施,我們當下正在閱讀的《穿行於基礎教育森林》、《做成功的班主任》等書籍,可以有效的借鑑他人優秀的教育思想,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疫情常態下的線上學習,網絡時代的學習,隨時都可以發生,我們要主動出擊,抓緊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
對學生負責,就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老師講的課是顯性課程,講課的老師是隱性課程,真正讓學生受到教育的正是這講課的人的作為。學生的判斷力絲毫不比老師差,自己對自己的要求高於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學生就會仰視你,向學生負責,最大的受益者是老師自己。年青教師把知識教成知識,特級教師把知識教成素養,如何把握中庸之道,如何找準教學的臨界點,避免「全心全意」誤人子弟是每一個老師需要深思的問題。
對學校負責,就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育是為學生的未來服務的,我們需從大局出發,落腳細微之處,為國家培養兼具「道德魂、中國心、創造力、領導力、國際視野」的未來公民努力!
下午三位老師的報告也很精彩,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情懷,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深沉的愛。用心關愛,潛心教育,一路同行,靜待花開!
做一個對學生負責任的老師
——張倩
教師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盡職盡責,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對學生負責任的老師。
對學生負責,教師首先要做到對自己負責。鄭老師提到核心素養的核心是積極的心態。老師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包括對學生,對生活,對工作。如果老師整天被各種瑣碎的事羈絆,心情低落,沒有積極的心態,怎麼會給學生傳達積極向上的能量,怎麼去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呢。所以老師首先要調整好心態。ABC理論裡面提到A是客觀事件,B是態度和看法,C是態度引發的結果。面對同樣一件事,如果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行為;如果帶著消極對抗的心態,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行為。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向日葵那樣的人,教師首先就應該自己做到向上攀登、向下紮根、向陽生長。
對學生負責,教師一定要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不能一味地包辦。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指出具體錯誤並幫忙糾正還是劃出出錯範圍讓學生自己找錯誤並自己改正?到底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僅僅做到授人以漁就夠了嗎?有沒有做到授人以欲?這是我需要不斷反思並且不斷探索的問題。
班主任莫要「盡職盡責」——李祥雲
假期是老師們「充電」的最佳時期,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暑假只能居家學習了,但學習的方式依然是多種多樣的,如讀書、刷題、備課、聽講座等等。尤其是今天的全國教師的培訓,更是讓人收穫滿滿。
上午,鄭重教授為我們帶來的《疫情常態下教師的責任意識和專業能力》;下午胡慧娟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場《且行且思,尋找班主任最美的樣子》,還有姜書勤老師的《做一名專業的班主任》,以及羊琳老師優秀的經驗分享。這些都給人,其中引發我強烈共鳴的還是鄭重教授的:不要「盡職盡責」的誤人子弟。
鄭教授幽默詼諧地說到:「學生有病,老師吃藥。」回顧自己在疫情期間種種盡職盡責的付出,與最終不盡人意的結果——學生成績的下滑嚴重以及部分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推卸給班主任,心中酸楚不已。
有專家說,人在18歲之前會一直在致力於探索一個問題:我是誰?這個探索過程從剛出生不久就開始。因此,老師應該多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探索,那麼他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感覺、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思想……而這一切最終融合到一起讓他知道「我是誰」。這樣,有利於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自我意識,而長大後,他們會發現自己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創造力,像愛因斯坦、牛頓、尼採等所謂的天才莫不如此。如果老師一味地包辦,就會剝奪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老師太重視塑造,太想要控制,刻意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塑造和控制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最終將事與願違。
不斷學習,不斷反省,不斷改正,不斷進步。期待明天的培訓,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嚴之以責 寬之以愛
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合格守護者
——焦玉棟
一天的培訓時間匆匆而逝,回顧充實而快樂的學習過程,收穫頗多,感受頗深。作為教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時常收穫著快樂、感動和幸福。我們更應該常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教育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間。
在如今疫情常態化大背景下,教師應如何對學生負責,如何對教學負責,如何對教育負責,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鄭教授的講座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發:首先從心底真正愛學生,對學生高度負責;其次要講究科學方法,嚴之以責,寬之以愛,導之以法。講座中,鄭教授列舉了大量一線教育實例,旁徵博引,循循善誘,讓我們認識到教育對孩子真正意味著什麼。
教師專業成長的標誌,是始終行走在自己工作能力極限的邊緣。鄭教授引用顧老師的名言,給我們指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除了做好專業基礎知識,更要勇於接受挑戰,敢於創新教學方法,給與學生更多的愛與幸福!
好的教育應該是促進所有成員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午的講座中,來自教育一線的胡老師,通過親身經歷,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法寶傾囊相授:班主任要做心底有陽光的老師,要擁有穩定的情緒,收集微幸福,忘卻不如意,要學會寬容和理解學生。胡老師用溫和的話語、生動的案例給我們做了做好的示範。
世界不會因為你不想改變就停止改變,世界不會因為你沒有準備好而停下來等你接受改變。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順應教育教學規律,真心為學生負責,用愛與責任帶給學生幸福感。
授人以魚、漁、欲?——李琦
今日有幸聽了幾位大咖的講座,收穫頗多。其中下午場以班主任工作為主題,上午場則是鄭重老師分享的《疫情常態下,教師的責任意識與專業能力》。
鄭老師分析了當下疫情形勢,同時提到了當今疫情之下如何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與專業能力。在講座過程中,聽鄭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作為教師,不僅要授人以魚、授人以漁還要授人以欲」。授人以欲?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呢。欲即欲望,即學習動機。鄭老師說的很對,縱使老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不想聽,這堂課也是無效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也不假。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更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在備課的時候要思考,如何能夠在課堂伊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如果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中,那一定是學有所獲的。但是縱觀現在的課堂,有多少教師是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這也難怪學生會出現厭學情緒了。
好的教育,學生應該是幸福的,老師也應該是幸福的。若想使學生幸福,我們首先要知道學生的興趣是什麼,如何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當然,這一切的基礎是愛,老師愛學生,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今後,我想我要在這方面下功夫,做一名優秀的老師。
且修煉且成長——孫學丹
今天有幸聽了四位專家以及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分享,感覺受益匪淺,同時也深知自己的班主任之路任重道遠,需要不斷修煉不斷成長。
印象最深的是胡慧娟老師的經驗分享,要在別人心裡播種陽光,首先自己心裡要有陽光,要在班主任點點滴滴的工作收集微幸福,孩子課上積極回答問題,對老師一句問好,認真完成作業,幫老師整理講桌,這些都可以給我帶來暖心與幸福。當然,班主任工作繁瑣碎雜,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那我們就要控制情緒,學會冷靜,積極與學生,與他人進行溝通,努力成長為最美班主任!
其實,班主任心中有愛也源於班主任的責任意識,鄭重老師就教師責任意識與我們進行了經驗分享,面對不平凡的2020年,班主任更是要轉變心態,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要審時度勢,踏實做事,更是要隨時學習。努力實現教師層次由學科教練者到學科教學者,再到學科教育者,這需要不斷修煉,不斷成長!
一天的學習修煉收穫滿滿,也希望自己能如一顆向日葵,努力向上攀登,向下紮根,向陽生長!
愛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尊重
——徐凱
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學會關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就要尊重、寬容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寬容學生,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在試錯中成長。愛學生就要關心、呵護學生,關心學生,時刻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解決問題;呵護學生,用真誠的愛,用真實的愛,以學生為重。愛學生就要理解、欣賞學生,要換位思考,理解學生想法,蹲下來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要欣賞學生,要會看到學生的優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所以,學會愛學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拿出實際行動來,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
每周三問:一問,你愛你的學生嗎?二問,你會愛你的學生嗎?三問,你的學生能感受到你的愛嗎?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時間,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更多的照顧到所有同學,要知道等待。我們還要和同學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在情境中溝通交流,而且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多多學習,預想到一些情境,能夠很好的做好反應,情境中的榜樣示範,以及平時多多激勵學生,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另外關於懲戒,一定要立規矩,班規一定要共同制定,共同制定的班規學生才會遵守,制定班規要注意時效性,針對性,全面性,另外還要不斷更新,出現新的問題也要及時更新,老師也要遵守班規,也能讓學生更加喜歡老師,從而有利於老師這門課的教學。
情懷——王坤
每個班主任都兢兢業業希望自己的班級成為一個好的班級,但也在惆悵,如何面對班裡的各種問題。今天聽到了幾位前輩的報告,受益頗深。幾位老師的話讓我覺得我們應該試著做一個有情懷的班主任,讓班級因為我們的理念改變而變得更優秀,一個師生互相成就的班集體一定是個好班級。
當我們常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時,我們臉上會常含笑容。每一次以微笑站在講臺上時,都會迎來眾多笑容,那就是信任的力量。師生之間就是要構建起這種力量,不因瑣事而改變,不因挫折而傷神,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班級的變化,以欣賞的眼光呵護彼此之間的信任。再多的事都不是事,反而會減少很多事發生。
我們要包容學生的錯誤,積極幫助學生改正錯誤,把學生的成長放在心上,積極為他們的改變提供較為有利的條件和及時督促。我們需要俯下身子和學生一起思考鬆懈的原因,接下來如何做好。當學生犯錯時,我們不妨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和熱情,整個班級就會充滿人情味。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當班主任以一種欣賞的態度,一種樂觀的精神,一種優秀文化引領班級發展時,班級的發展就會得到正面的反饋,我們的努力塑造了班級,班級也將以其獨特的能力涵養我們老師的性情。
做一個有情懷的老師,是一種理念,一種眼光向下,精神朝上的理念。這也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點擊標題查看老師們的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路任重而道遠。身為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學習顧問,不斷學習充電,豐盈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策略。相信通過本次線上培訓,老師們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認同會更加深刻,對自己的發展會有更高的要求,在以後的工作中會繼續堅守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