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三孔激揚青春」——歷城二中高一學子遊學
陽春三月,小雨纏綿;
鈴聲未醒,學子先覺。
曾經的學習旅途,學生們在知識領域與精神世界上與孔子來往頗多,但是能夠真正走入孔子的生活並且能夠同往聖先賢的點滴面對面地交流與問候,還有什麼能比這些讓學生們更期待呢?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精心準備,前往曲阜的朝聖之路今天開啟。早晨六點半,歷城二中高一1-4班全體同學與部分家長老師齊聚稼軒廣場,張希峰主任給大家做遊學前總動員,從提高認識,明確目標,注意安全等方面詳細的安排完畢。隨著王春剛主任一聲:遊學三孔活動現在開始,全體同學開始踏上旅途。
經過兩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歷城二中師生抵達仰慕已久的文化聖地。隱於迷霧與山林中的孔廟映入眼帘。高大的石門,蒼勁的金字,顯現出孔廟的巍峨,壯觀,厚重。來往的遊人無不仰頭注目,神情莊重。二百多位同學隨著導遊的步伐細心傾聽,不住讚嘆。
大成殿前,縷縷香火焚然的煙縈繞在身畔,眼前是孔子高大.肅立的塑像,似千百年前一樣,擁一身儒者之風,持一顆仁者之心。
歷城二中二百餘師生的拜師儀式開始了。懷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教師的尊重,對聖人的膜拜,師生們向至聖先師敬獻了花籃,行三鞠躬禮。氣氛肅穆而莊嚴。在這莊嚴的儀式中,當代青少年感味國學、體會國學,從中習得為人之道,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自己的修養。
大成殿前,就是聖人的講學處——杏壇。
穿過歷史雲煙,仿佛能看到先哲與弟子們推演大道,弦歌不輟的場景。而今,歷城二中的學子們有幸聆聽了孔子學院楊金泉教授給我們講述了儒學中孔子一生都在主張的君子之道。楊教授說,君子是人性的高度提煉,是道德的深度升華,君子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標誌,與孔子政治思想中教化民眾相契合。楊教授教育學生做正人君子,並把君子之道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同學們坐在飄落的花瓣中,認證聽著國學大師的講堂,就如同當年渴慕知識道理的學生聽孔子講課。講完後,同學們向楊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包括儒學經典、儒學宗旨、繼承文化等。其中武宇昊同學向大師提出關於「吟誦的傳承」問題,高明宇同學提出的「君子之道是儒學之中心,誠乃君子之中心」的問題,展現了二中學子仰慕國學,傳承國學的深厚素養,令楊教授讚嘆不已。
在杏壇講學中,同學們跨越千年與孔子相會,也使我們明白儒學是正心之學,是做人之學,讓我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發揚儒學,是我們新一代中學生的使命,也是責任。
進入孔府,同學們便被裡面的建築布局深深吸引。只見三路布局,九進院落,使其更添莊重肅穆。作為孔門歷代先賢大儒居住生活的府邸,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散發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遊客們在這裡流連忘返,同學們便將事先準備好的《讀論語拜孔子學做人》倡議書發給周圍的遊客,倡導大家一起學習儒家文化。這不是簡單的一張列印倡議書,背面都有學生們親自寫的論語章句,有的遊客拿到之後就給自己的孩子看,並且說,看看,大哥哥大姐姐寫的字多好,同學們聽到鼓勵更加積極的宣傳儒家文化了。
微雨過後,天氣仍然沒有放晴,陰陰的天空也更為同學們下午的行程抹上了一層淡淡的霧。進入孔林,株株蒼鬆勁柏,襯出沉沉天色下的莊重肅穆,滿地的二月蘭悼念著這園陵內埋葬的孔氏大儒學者們,孔聖人的碑前香菸繚繞,墳上也是芳草萋萋。這如仙的意境更是彰示了孔夫子高尚的魂靈,漂泊一生,終也是落葉歸根,長眠於此,受後人的仰慕和朝拜。
魏巍陵寢,在身後漸漸遠去;追求真理,呼喚太平的聖人形象在眼前愈發清晰,高大。看著遊客認真閱讀同學們製作的宣傳冊,心裡一陣陣的欣喜湧起。
同學們細心把玩著買來的紀念品,小雨敲打著車窗留下春日的流蘇……
此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老師的精心準備,家長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曲阜三孔旅遊公司的鼎力幫助。相信,這次活動定會在學生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