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通社發布此新聞稿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對其內容做任何事實核查或持任何觀點或立場。新聞稿內容及其著作權和解釋權均歸發布新聞稿之企業所有。
螞蟻森林讓2.3億人"雲養樹"1025萬棵 今起可以實時看到
相隔千裡實時看樹 螞蟻森林2.3億用戶看見"地球奇蹟"
太空看樹:中國衛星高分二號拍攝到螞蟻森林地塊
網際網路第八大奇蹟?從太空看見螞蟻森林
曾有謠傳說長城是在月球上唯一可見的人工建築,被稱為第八奇蹟。而今,藉助遙感衛星技術,2.3億用戶種下的螞蟻森林也能在太空中清晰可見。
(圖片說明:螞蟻森林衛星看樹展示內蒙古荒漠化地區種植前後變化)
11月16日,記者在螞蟻森林地圖頁找到了這些太空可見的圖景。距離地球770千米遠的太陽同步軌道上的WorldView-2衛星,和距離地球631千米的太陽同步回歸軌道上的高分二號衛星,拍攝到了內蒙古荒漠化地區的圖像。在這些從太空拍攝到的畫面裡,有裸露的荒漠化大地、山脈和風沙。在螞蟻森林種植地塊,畫面中清晰可見一排排斜線,那就是剛種下去的梭梭苗。同時展示的還有種植螞蟻森林前的圖像,對比之下,螞蟻森林讓大地隱隱出現綠意。
讓2.3億人看見"地球奇蹟"
據了解,這次螞蟻森林聯合科技夥伴佳格天地和極飛科技推出了衛星看樹和實時看樹功能,目前已經在部分地區實現。
"這些衛星圖由真實的地理數據還原而來,未經任何修飾。"前NASA科學家、佳格天地創始人張弓說,梭梭是一種生長在北方的矮小灌叢,剛種下去的時候樹叢僅二十多釐米高,在地面上可能在一公裡外都模糊不可見,原以為衛星很難拍到,"但是千百萬棵樹種下去,人類就能在太空看到它們對世界帶來的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現螞蟻森林給土地帶來的變化,張弓建議在中國自己的衛星數據裡找尋螞蟻森林地塊。高分二號衛星是運行在距離地球631千米的近地軌道上的、我國目前解析度最高的民用陸地觀測衛星。在高分二號衛星的鏡頭下,缺少植被的大地廣袤荒涼。藉助衛星影像的歷史對比,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樹,更看到整片森林對當地生態的影響。
此次同步上線的還有螞蟻森林與極飛科技合作的實時看樹功能。目前,螞蟻森林的部分地塊安裝了極飛電子稻草人FM1智能監測站,協同無人機多光譜技術的運用,讓管理人員能準確統計樹木的數量變化趨勢及健康狀況。這種以前應用在農業領域的技術,嘗試在更多環境體裡,建立完善的生態資料庫,也為世界各地的公益項目提供技術借鑑。
對螞蟻森林的用戶來說,最大的驚喜在於,電子稻草人每天能拍攝實時照片回傳。也就是說,藉助電子稻草人的眼睛,人們打開支付寶裡的螞蟻森裡,就能看見千裡之外自己種的樹,在晨光裡,在夕陽下,站在地球上。
螞蟻森林成綠色創新試驗場
衛星技術將不僅只用於螞蟻森林這一平臺。通過這次嘗試,佳格目前正在探索用遙感衛星技術收集荒漠化地區的氣象、土壤、海拔等信息,未來將把這類技術用於更多荒漠化治理地區,為其提供更加有效和更適宜當地環境的生態修複方案。
"我們的跨界玩法,不僅是為了螞蟻森林,更希望螞蟻森林作為一個創新試驗場,為中國乃至世界綠色領域,提供一些可複製的模式和方向。"螞蟻森林負責人祖望說,科技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公益,螞蟻森林作為一個跨界創新的平臺,不僅邀請志在公益的夥伴一起加入,也能夠通過這個2.3億用戶的平臺,讓更多創新想法碰撞、結合。
這些跨界合作、腦洞大開的"雲養樹"功能,展示了開放的力量。兩個月前,螞蟻森林正式發布公益開放計劃。此後,極飛科技、佳格天地等科技夥伴加入,前段時間,螞蟻森林還引入了品牌合作夥伴興全基金,開闢了新的樹種胡楊樹。
有網友表示,以前以為螞蟻森林只是手機裡的公益小遊戲,但通過種樹、看樹,第一次感到生命與遙遠的土地和太空有了某種聯繫,"這是網際網路第八大奇蹟"。
(圖片說明:螞蟻森林地圖頁裡上線了實時看樹功能)
2016年8月,螞蟻金服在旗下支付寶平臺上線個人碳帳戶"螞蟻森林"。用戶步行、在線繳納水電煤、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夥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截至2017年8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2.3億,累計減排122萬噸,累計種植真樹1025萬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