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珠寶鑑定師,我的手曾摸過無數的生物寶石材料,象牙、河馬牙、犀角……過去,我從未感受到它們生命的溫度,當走近這些動物後,這溫度燙到了我,願我們每一個人,對它們都心存敬畏。」2015年11月,正在非洲辛巴威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執行義務反盜獵的張廣瑞在微信朋友圈寫到。來自天津的80後小夥張廣瑞,作為反盜獵組織的骨幹,連續三年自費赴津執行國際反盜獵任務。採訪/安忍 編輯/陳桐(圖為受訪者提供)
象牙盜獵行為的日益猖獗,讓非洲象陷入50年內可能滅絕的危機,而中國曾作為世界最大的象牙消費國,在國際社會備受詬病。為改變這種錯誤的印象,一支中國民間的志願隊伍遠赴非洲參加反盜獵。
2017年11月12日,第五期非洲反盜獵出徵儀式在北京舉行,這是張廣瑞第四次參加,他們於15日從北京出發,明年4月15日結束。作為領隊的張廣瑞,當接過反盜獵旗幟時說:「心知路途遙遠,但吾輩已在路上,行動雖緩,可不曾間斷。」
張廣瑞2006年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珠寶鑑定師,並做珠寶貿易。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他隻身憑藉勇氣和熱血參與到了地震的救災中。救援工作結束後,張廣瑞加入了藍天救援隊,開始大量學習救援知識,並親身投入到地震、水災等實際救援工作中。
2012年發生在天津的「東方白鸛投毒」事件讓熱衷公益的張廣瑞開始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多年的救援經驗讓張廣瑞具備野外生存技能並熟知各種器械設備。2015年,張廣瑞成為第一批進入辛巴威的中國反盜獵志願者。
辛巴威是非洲象最集中的國家之一,境內有大約8萬至10萬頭大象。20世紀末期,國家經濟下滑迫使更多的貧困者從事盜獵活動,再加上野生動物保護事業資金不足、設備陳舊,使得盜獵行為愈加猖獗。有關機構估計每年大約有1200頭大象被盜殺。
初到辛巴威時,工作開展並不順利,「反盜獵並不是我拿搶去叢林裡就可以工作了,首先要拿到辛巴威政府的許可,每一發子彈,每一件設備,都需要向政府申請。由於沒有先例,各種材料的審批並沒有順利通過,幾個中國人在這齣事怎麼辦。」在克服蠻荒的生存條件的同時,他們還要應對西方NGO組織的質疑,認為張廣瑞一行人是來買象牙的,是盜獵者、臥底。整整三個月,他們都在為得到當地的認可而奔波。
第一批志願者在津的努力,為他們下次赴津鋪好了道路,張廣瑞再次參加了第二批非洲反盜獵。他們的行動逐步得到了辛巴威官方及社會各界的信任,反盜獵團隊獲得了在公園建立固定營地,開展反盜獵工作的許可,成為在這個公園唯一擁有固定營地的公益組織。圖為11月19日,剛剛到保護區的張廣瑞和隊友一起打掃營地。
「很多人以為盜獵象牙就是直接把象牙鋸下來,其實沒這麼簡單,要從象的顴骨位置,把臉切開後連牙髓一起把牙切下來,整個過程非常殘忍,取完象牙大象是不可能活著的。」如今盜獵者多選擇用氰化物毒殺象群,旱季時去動物集中的地方,現場到處是動物屍體,空氣中瀰漫著腐臭的氣味。
張廣瑞所在的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位於辛巴威北部的贊比西河谷,距首都哈拉雷近500公裡,擁有密集的野生動物種群。隊員們在叢林裡安營扎地,進入營地前,每個隊員都要籤生死狀。最高氣溫達50℃,營地沒有乾淨水,只能用河水衝涼。所需物資半月補給一次,雨季路被雨水衝斷,無法正常補給物資,「最嚴重時半月的食物吃了一個半月,到最後只能把腐爛的臭肉醃著吃。」圖為隊員們住的帳篷,由於蚊蟲很多,每張床都必須掛蚊帳。
營地是開放的,這意味著身邊每天都充斥著危險。晚上能經常聽到獅子在營區周圍整夜地叫,白天野狗在營區外奔跑,大象偶爾會來營區裡覓食……除了動物威脅,也會有盜獵者晚上潛入營地將他們的設備偷走。傍晚,張廣瑞和隊友在營地裡練習摔跤,不遠處便有幾頭正在覓食的大象。
每天早上五點左右天剛亮,他們便起床開始工作。「現在正值雨季,盜獵者多,早晚我們駕駛三角翼在空中巡邏,以前沒有三角翼時,當發現可疑信息,衛隊可能要進叢林持續走幾天去尋找,而現在只需要飛到空中觀察。」當發現盜獵者時,他們不會直接動手,會通知保護區衛隊來處理。
營區裡網絡不發達,除了日常巡邏外,空閒時只能自己找些娛樂活動來打發時間。給大象拍拍照片,跟當地人學語言,打掃衛生、做手工活等等,隊員們的夥食也都是自己做。
中國志願者的到來不僅提高了保護區的巡邏效率,也帶來了大量的先進設備,衝鋒舟,動力三角翼,微光夜視、熱成像儀,直升機等。這三年裡,在志願者和保護區衛隊的努力配合下,沒有發生一起盜獵事件。圖為志願者在試飛動力三角翼。
在去辛巴威前,他們通過網上籌款等方式,採購了大量物資。在華裔朋友的幫助下,物資將搭載開往辛巴威的貨船海陸聯運到保護區,而他們自己的往返都是自費的。張廣瑞說:「這批物資裡有棕墊、涼蓆等,能夠讓隊員在近50℃高溫的環境下生活得相對舒適。」圖為11月11日,青島,等待裝船的物資。
在出發前他們做了相關的心理培訓,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考慮到了。長期與世隔絕的生活難免讓他們之間出現分歧,他們要忍受生理和心理雙重的煎熬。「再好的同伴,回來後彼此都是一句話也不想講,在叢林與現代社會失去聯繫的那段時間,把這輩子的話都說完了。」圖為張廣瑞和當地衛隊隊員進行水上巡邏。
「當我第一次穿梭在象群中時,很難想像它們是怎麼從一個小傢伙長成那麼大,十年後它們生活得如何,二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後它們又是什麼狀態,眼前的這一切便是責任。」張廣瑞之所以一直堅持,是希望讓中國人知道在非洲草原深處還有這樣一群保護著世界共同財產的非洲衛隊朋友,讓當地人知道中國人來非洲不只是來買象牙,讓這個地方永遠那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