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八歲
——獻給第三十六個教師節
文/志在千裡
1985年暑假,我從師範畢業,抱著對學生時代的留戀,不太情願的成了一名中學教師。
剛分配到的學校,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我的心一下子涼了半截。今後的日子該怎樣度過?我的青春就要埋沒在這荒郊野外嗎?學校裡邊就是幾排平房,陳舊破爛,沒有圍牆,雜草遍地,一片狼藉。
一位熱心的老師領著我,轉遍了學校的角角落落,哪裡是教室,哪裡是宿舍,哪裡是操場,哪裡是夥房……一一說給我聽。我遇到了工作後第一個對我熱情關心幫助的前輩,後來也一直是我的忘年交和生活工作中的引路人。三十多年過去了,經歷過的人和事不計其數,唯有這個場面,一直縈繞在我腦海中。物是人非,當年的老教師已經不在了,我很想念他,他姓許。
剛到學校,因為師範畢業的老師不多,校長先讓我教主課——初一語文。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的情景。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講臺,一直想著怎樣開口,怎樣介紹自己,孩子們是用怎樣不信任的眼光看著我……走上講臺,看到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聽到孩子們響亮的聲音「老師好」時,我打消了所有顧慮,敞開心扉,很快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去,孩子們也喜歡上了這個年輕的語文老師。第一次上講臺,我就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一定不能耽誤他們的青春年華,我要做一個孩子們喜歡的語文老師。
有一次,給孩子們上朱自清的《春》。那時,沒有多媒體,沒有投影儀,有的只是黑板和粉筆。為了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更好,我自己畫了課文中的五幅圖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那節課,我上得神採飛揚,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他們悅耳的笑聲和郎朗的讀書聲交融在一起……
因為實在是缺少老師,校長又讓我教地理。說實話,我的地理知識頂多就是高中水平,怎麼能勝任初中的教學?沒有辦法,直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重任。自己認真研究課本,不會的就去問另一個地理老師。一個學期下來,自己班裡的成績還算是可以,暗自慶幸,功夫沒有白費,也算是沒有耽誤了孩子們。
學校還讓我教過一個時期的音樂。那個年代,學校基本不上音樂課。看著語文老師又來上音樂課了,同學們歡呼雀躍。我彈著不太熟練的風琴,孩子們唱著有點跑調的歌曲,可是我並沒有笑話自己,也沒有笑話孩子們,當時,有的只是喜悅和興奮:我學過的一知半解的音樂知識可以派上用場了,可以教孩子們唱歌了……校園裡飄蕩著陣陣歡快的歌聲。
那年,我遇上了熱心的同事,也遇上了懂事的孩子。雖然教著幾門課,一周上幾十節課,但是一點沒有覺得累。因為,我的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那一年,才忽然感覺自己長大了。
那年,我十八歲。
2020-9-10
作者簡介:志在千裡,男,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尚文中學語文教師,愛好詩詞寫作。創作理念是:用童心感悟美好的生活,用慧心捕捉動人的瞬間,用真心歌頌不屈的生命,用匠心譜寫精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