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15: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謝婷
唱詞涵古蓋今,曲風溫婉不失大氣,一曲《好一個新安江》,全面展示了建德底蘊和發展前景,振奮和激勵著跨越趕超中的建德和51萬建德人民。
隨著城市新歌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其創作班底王樟松、鄭德彬也從「幕後」走向「臺前」,向廣大聽眾道出了譜寫樂章的心路歷程。
「建德人民嚮往什麼?建德最具符號意義的特色是什麼?」苦心求解上述問題的,是來自桐廬的金牌作詞人王樟松。
他曾擔任桐廬縣文廣新局局長,是一名資深的民間文化學者,在鄉土文化研究方面頗有造詣,其創作的詞曲曾三次榮獲全國村歌金曲大獎。
提及為建德創作城市新歌,王樟松並不覺得見外。
「我的外婆是建德人,我是建德人的外孫。」王樟松表示,無論從個人情感還是地域文化,自己都對建德十分熟悉,就連辦公室書架上也放著《嚴州古今文叢》全套書籍。
「穿過千萬年風雨滄桑」「走進千萬篇詩詞華章」「為了千萬代幸福城鄉」,王樟松的詞以三段式開頭來講述建德的古往今來。
孟浩然、半朵梅花、甘甜山泉等建德符號被串聯在歌詞之間,結尾則以一句大氣的「攜一江春水奔錢塘」來升華主題。
創作過程中,王樟松還仔細研讀了建德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為的就是更準確地把握建德未來的發展方向。
「『攜一江春水奔錢塘』既展現了建德在杭州擁江發展大戰略中的自信和堅毅的姿態,也是我對建德的祝福。」王樟松表示,整首詞在立足一個「全」字的基礎上,突出特色符號和催人奮進的情懷。
「一首好詞,讀第一遍便能找準旋律。」說這話的,是創作《好一個新安江》的另一個關鍵人物——鄭德彬。畢業於浙江省藝術職業學院的鄭德彬是作曲科班出身,現就職於建德市文化館,為建德市新農村建設創作了《蓮鄉入夢夢搖曳》《治水為了啥》等佳作,是建德群眾文化事業領域的一道亮麗身影。
在拿到王樟松的詞稿後,鄭德彬很快也有了自己的譜曲思路:「描寫建德的歷史人文部分需要溫婉的江南曲味,而體現跨越趕超的部分又要有磅礴的氣勢。」
為了增強歌曲的震撼力,鄭德彬一改大多數前奏的創作方式,將副歌部分的「好一個最美新安江」「一江春水奔錢塘」關鍵兩句提至開頭處。這一創作結構也得到了搭檔王樟松的讚許。「整個創作過程我們配合十分默契。」鄭德彬說。
作一首好曲不僅是布局音符,還要考慮多種演奏音效。
鄭德彬告訴記者,當自己閉上眼睛醞釀旋律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一條霧蒙蒙的新安江。
女聲領唱!鄭德彬靈光一閃,在歌曲開頭又加入一段女高音單音節唱詞,以柔美的歌聲把聽眾帶入想像中的仙境畫面。
「結尾高潮處,我又插入一段管弦樂間奏,把氣勢往上推。」鄭德彬介紹說。
為了提升歌曲成品質量,鄭德彬還特意趕往杭州找更為專業的錄音棚錄製曲目,並邀請了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藝術與傳媒分院副院長、聲樂副教授吳曉芳來領唱。
9月中旬,《好一個新安江》正式在建德各大平臺亮相,「金牌」作詞人攜手科班作曲者,他們的精心之作也很快收穫了滿滿的好評:「唱出建德昨天、今天與未來,唱出建德人民的驕傲,大讚!」「跟著唱,都能唱出新安江水靈靈的感覺。」「建德!就像歌中唱得那樣美好,為身為建德人感到驕傲!」…… 廣大市民紛紛讚許,城市新歌令人耳目一新,既唱出了新安江的美,也道出了建德人民謀求跨越趕超的心聲。
150580450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