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 臺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民進黨籍前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現任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蘇嘉全,因其侄子現任黨中常委蘇震清涉貪請辭蔡辦秘書長,遺缺由前臺灣外事部門主管、安全會秘書長及現任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擔任「救援投手」火速接任。值得關注是,李大維所遺留海基會董事長一職,據臺灣媒體報導可能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擔任,其個人一向主張「九二共識」及兩岸統合,若是由宋楚瑜擔任此職意味著蔡英文向大陸遞出「善意橄欖枝」。唯此次人事傳聞,不僅獲得若干民進黨派系政治精英肯定,也未有激進派「臺獨」政治勢力反彈。本文認為確實蔡英文若任命宋楚瑜擔任海基會董事長有其政治善意,然此政治任命恐是充滿政治理性計算,其政治意涵及影響,頗值得進一步關注。
首先,若是找藍營政治領袖擔任海基會董事長一職,雖有向大陸表達政治善意之目的,但卻具有裂解泛藍政治聯盟作用。據報導2016年9月前陳水扁時期任外事部門主管的田弘茂接任海基會董事長時,當時該職已懸缺3個多月,據稱蔡英文當局原屬意兩個重量級的「在野黨政治領袖」中某一人出任,但最後卻無疾而終。這些藍營政治領袖既往政治主張認同「九二共識」,可以經由授權方式接受「九二共識」或以雙方函電告知對方,願意在此共同政治基礎上展開溝通協商交流。此種模式則以前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親民黨宋楚瑜主席為合適人選,其政治意義除了彰顯兩岸政策超越黨派外,在政治作用上也可能裂解藍營陣線。然因蔡英文已否認「九二共識」,即使王或宋出任其政治實質作用及影響仍有局限性。
其次,若是選擇藍營宋楚瑜擔任海基會董事長,凸顯蔡英文當局兩岸治理人才之匱乏。從民進黨派系共治角度檢視,蔡英文可以任用綠營大老,包括前主席許信良、前行政機構負責人謝長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皆是人選。前主席許信良曾主張凍結「公投臺獨黨綱」、「大膽西進」政策;前行政機構負責人謝長廷曾主張「一國兩市」、「憲法一中」、「憲法各表」、「整合一黨綱兩決議文」;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則主張「維持兩岸現狀」,應放棄「法理獨立」訴求。
上述三位民進黨政治精英皆主張與大陸友好兩岸政策,若任用三人其中之一 ,皆表示蔡英文持守中間路線,避開「臺獨」激進路線掣肘。然而,若蔡英文不從黨內派系元老遴選而是選擇宋楚瑜,此適足以說明若田弘茂、張小月、李大維皆難解兩岸僵局,更何況上述泛綠政治領袖。若選擇宋楚瑜比既有前三任董事長更具有政治想像空間,但卻凸顯民進黨當局欠缺具有兩岸治理能力之政治領袖。
最後,蔡英文若選擇宋楚瑜擔任海基會董事長,除表達政治善意外,也有突破當前兩岸僵局之期望。自蔡英文執政以來,海基會曾歷經三任董事長,田弘茂、張小月、李大維皆具有藍營背景,然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不僅兩岸兩會協商對話被中止、國臺辦與陸委會首長定期會晤暫停;外事交流上,臺灣地區減少七個「邦交國」及無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年會、國際民航組織組織及刑警組織大會;臺灣不斷面臨軍事演習及民間武統聲浪增加,面臨戰爭邊緣風險。此在在顯示蔡英文首任執政四年,兩岸敵對增加、外事困境日蹙,凸顯其兩岸治理能力不足。
蔡英九若選擇與宋楚瑜再度合作,確實也要排除民進黨內部「激進臺獨」勢力的反彈及緩解外部「激進臺獨」勢力的掣肘。蔡英文在人事上應有其自主性,尤其首任任期間兩岸關係已陷入困境;若是第二任不亟思調整改善兩岸關係,勢必將陷入對兩岸關係空轉及「毫無作為」之歷史批判。宋楚瑜曾經協助蔡英文,擔任特使代表蔡參與2016年秘魯APEC峰會、2017年越南APEC峰會,雙方已有一定合作基礎、意願與共識,這也顯示蔡英文想要理順兩岸關係企圖心。
然而,當前兩岸交流與合作受挫及倒退,雙方敵意陷入如螺旋般上升。究其實關鍵在於蔡英文兩岸政策公開拒絕「九二共識」,並將「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儘管蔡英文宣稱主張「維持現狀」,依據臺灣地區「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卻不承認「憲法」及「法律」文本中的「一個中國內部事務」的兩岸關係性質。事實上,解開兩岸政治僵局及敵對關係,在於蔡英文「一念之間」,其餘無論是前陸委會主委、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所提「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或者是李大維所提「兩岸關係不是外交關係」,甚至是即使未來可能是主張「九二共識」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公開說出,其所呈現政治影響效力皆屬「雖有善意、然未達標」。
換言之,若蔡英文當局回歸「九二共識」,不僅兩岸恢復對話與協商;同時兩岸關係趨於和平穩定發展。如此,海基會董事長不管是來自藍營或綠營、社會賢達人士,儘管其政治門面的裝飾性效果不同,應皆能啟動兩岸溝通對話、協商機制與合作交流。不僅可能兩岸雙向交流、恢復「外交休兵」及執行23項協議、繼續實施執行「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運作。然若僅只是運用代理人模式來闡述兩岸定位或關係性質表述,此皆無法解開兩岸政治僵局及敵對關係;即使蔡英文所提「九二會談精神」、「九二歷史事實」或「九二共同認知」,也皆無法理順兩岸關係。「九二共識」如同解開兩岸政治敵對與僵局的「一把匙」,解鈴還需系鈴人轉念,回歸至臺灣原初政治主張。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