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上海土布經典紋樣展在華師大開幕

2020-12-12 東方網

  東方網6月2日消息:自2017年始,中國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周六定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迎接2018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9)」的到來,華東師範大學博物館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手工棉紡織技藝的物像敘事——上海土布經典紋樣展」於6月1日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東川路500號)二樓正式開幕。

  上海傳統手工棉紡織技藝歷史悠久,是元代松江府烏泥涇的黃道婆革新棉紡織工具與技藝的延續與發展。上海手工織布亦稱上海土布,曾是勞動人民製衣的主要原料,亦是農耕社會小農經濟的主要家庭收入來源。隨著工業時代對自然經濟的瓦解,以及現代科技進步與社會語境變遷,上海土布漸漸淡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手工紡織技藝瀕臨失傳,這一極具上海特質的古老技藝亟待重新挖掘與傳承。

  上海,中國曾經最大的棉紡織中心,如今擁有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嘉定(藥斑布印染技藝)、奉賢區(土布染織技藝)、青浦區(土布染織技藝)、浦東新區(手工織帶技藝)、金山區(土布紡織技藝)、崇明區(土布紡織技藝)等市級非遺6項,浦東(土布紡織技藝)、三林標布(紡織技藝)、閔行(土布紡織技藝)區級非遺3項,形成上海傳統手工棉紡織技藝類項目的蔚然方陣。

  進入非遺時代,手工棉紡織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傳統技藝,更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種聯結過去、當下以及未來的路徑。放之於世界視野,手工紡織是留存於世界各國的古老手工技藝,幾乎每個國家均有自己獨特的織造文化,工具、技藝與織物的比較研究方興未艾。「一帶一路」上分明可見一條由手工棉紡織串聯而起的棉路,正跨越國別,溝通著世界的多元文化,並形成一個世界非遺共同保護、傳承的格局。

  開幕式上,華師大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民俗學博士生導師田兆元教授向來賓介紹了策展經過,蘇州工藝美術學院桃花塢年畫社社長華黎靜、土布傳承人劉佩玉、土布設計師何永娣、藝術家潘溯以及上海各高校非遺研培負責人代表等共同為展覽揭幕。此次展覽共展出清末、民國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手工棉紡織布及相關製品100餘件,以及完整的手工棉紡織機及工具一套。特別一輛於民間徵集的腳踏三綻紡車上,可見到迄今最為可信的,被奉為棉紡行業神的黃道婆浮雕像。在展覽上,不僅能見到諸如「蘆菲花」「三陽布」「井字布」「滿天星」「金銀鏈條」等經典上海土布紋樣,更能一睹稀少的「紫花布」芳容。紫花布為我國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種植的一種天然彩色棉花,花作紫色,纖維細長而柔軟。由農民織成的家機布,未經加工多微帶黃色,特別經久耐用,尤以上海松江生產的最為著名,並曾風靡英國作為紳士的時髦服裝。崇明的「百字布」提花織毯,因其記載了大量社會、時代以及個人信息,堪稱為一部織在布匹上的史書與傳記。觀眾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些珍貴文物,更能在專家、非遺傳承人指導下親自體驗古老的棉紡織技藝文化。

  上海土布不僅是上海文化更是整個江南文化的標識,是塑造上海本土文化品牌的有利資源。此次展覽是繼2017年華東師大博物館舉辦「一帶一路非遺保護——越南東湖年畫」系列展覽之後的第二個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展覽。展期自6月1日至6月10日,歡迎廣大市民前往觀展。

相關焦點

  • 上海土布的故事都在這裡……
    昨天,「經緯華章——上海土布的時代敘事」展覽在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2樓展廳開幕。展覽分「歷史篇」、「民俗篇」和「文創篇」三個部分。一匹匹不同時代、織造精巧的上海土布,宛如一部部歷史長卷,記錄著上海歷史文化的發展變遷。
  •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伊斯坦堡舉行
    2019年10月19日 18: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易愛軍 編輯:韋幸文   新華社伊斯坦堡10月18
  • 上海潮趣非遺「鬧傳統」
    新華網史依靈 攝 26日,2020大世界「鬧傳統」系列活動暨第三屆長三角非遺節開幕。 據悉,「鬧傳統」活動的「鬧」取「now」的諧音,既表達了大世界將傳統文化融於當下生活的決心,更傳遞了跳出框架窠臼,獲得創新價值的信心。
  • 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保護水文化遺產、傳承水文化精髓——中國水利博物館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本站訊 6月8日是我國第14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加強公眾對我國水文化遺產的認知、重視和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水文化,中國水利博物館面向公眾開設了「博物館尋寶打卡」、「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 金川區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繽彩紛呈
    2020年6月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晚,金川區博物館圍繞「文物賦彩 全面小康」這一主題,聯合金川區文化館在人民文化廣場開展專題文藝演出,並在演出現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以增強文化自信、提振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加強文物保護。
  • 「迎花博 展花夢」 2020上海(崇明)國際新優花卉展開幕
    新華網上海5月21日電(記者 朱翃)5月20日,「迎花博 展花夢」2020上海(崇明)國際新優花卉展在上海崇明區港沿鎮的崇明智慧生態花卉園開幕,千餘種國內外新優花卉集中亮相。    此次新優花卉展是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倒計時一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 精彩紛呈 泉州推出40多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
    13日上午,由泉州市政府主辦、泉州市文旅局承辦,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的泉州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清源山老君巖舉辦。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
  • 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開幕
    中國網海峽頻道11月23日訊(周曉磊 劉媛)23日,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重要活動之一的「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幕。現場來自11個國家的17個非遺項目和大師,國內27個省近60個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會聚一堂,共同展示、交流。
  • 讀邢|威縣土布:經緯交替,織出過往歲月;推陳出新,光大土布文化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該縣常屯鄉王目村的高慶海和陳愛國夫婦是這個項目的傳承人之一。他們手裡的三幅「長命富貴」織布,經歷了四代人上百年展現土布傳承。現在,威縣土布工藝在傳承的基礎上,在技藝和染織上不斷創新,形成了一定的產業。
  • 《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
    12月18日,《十二生肖》特展在上海科技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3月28日。此次《十二生肖》特展在以往生肖展策展經驗上,從全新角度對十二生肖進行整體解讀,為觀眾打造了一個科學、文化、藝術相融合的科普大餐。
  •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11月21日上午,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共同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的「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毅、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上海大學校長劉昌勝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主持。
  • 周六來宿遷市博物館「邂逅」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國際博物館日」前腳剛「走」,不到一個月,又有一場文化盛宴靜候大家!沒錯!6月13日(本周六)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作為文化界的重大節日之一,宿遷市博物館將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主題宣傳活動。
  • 以藝傳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抗疫藝術作品展在武昌農講所舉行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汪梅梅)6月13日,武漢革命博物館舉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抗疫藝術作品展在武昌農講所舉行。展出麵塑作品8幅,分別為《鍾南山醫療團隊》《國旗下的英雄》《疫情下的生命線》《特戰救援》《群防群控》《居家盼春》《疫去春來》《湖北復工復產》,由中國麵塑盆景景觀藝術發明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山東省臨清市麵塑藝術家陶玉潔單獨創作完成。
  • 珠海香洲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
    2020年6月13日是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宣傳展示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珠海市香洲區推出雲賞非遺展覽、非遺少年說、非遺線索徵集、非遺作品創作、非遺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6月12日上午10:00,「非遺傳承·健康生活」2020年香洲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開幕活動在獅山市民藝術中心舉行,一首沙田民歌《楊匏安頌》與一曲古箏獨奏《暗香》拉開了活動序幕。
  • 社會文化簡訊:「非遺公開課」等迎接「文化遺產日」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非遺公開課」等迎接「文化遺產日」  在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和國家圖書館聯合推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展」「非遺公開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講座月」等多項活動。
  • 2020中意文化和旅遊年將開幕 推出上百項活動
    據悉,中意文化和旅遊年將於今年1月21日在羅馬音樂公園開幕,閉幕式將於今年底在北京舉行。1月15日,2020「中意文化和旅遊年」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新網記者 李金磊 攝開幕活動以展現中意高水平合作為原則,由中意雙方共同策劃、組織三場高水平活動:由中意兩國知名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和樂團聯袂呈現的開幕音樂會;由中意雙方文化、旅遊、體育等業界領軍人物參與對話的中意旅遊合作論壇;以及展示兩國世界遺產地風貌的「中意世界遺產攝影展」。
  • 中意文化和旅遊年將於春節前夕在羅馬開幕 百項活動異彩紛呈
    中意雙方商定將由中意文化合作機製作為主要協調平臺統籌推進中意文化和旅遊年活動。在中意雙方共同支持下,中意文化和旅遊年將於今年1月21日在羅馬音樂公園開幕,閉幕式將於今年底在北京舉行。開幕活動以展現中意高水平合作為原則,由中意雙方共同策劃、組織三場高水平活動:由中意兩國知名指揮家、歌唱家、演奏家和樂團聯袂呈現的開幕音樂會;由中意雙方文化、旅遊、體育等業界領軍人物參與對話的中意旅遊合作論壇;以及展示兩國世界遺產地風貌的「中意世界遺產攝影展」。
  • 鄭州市2019年迎新春蠟梅梅花展2月2日開幕
    「綠滿商都 花繪鄭州」鄭州市2019年迎新春蠟梅梅花展2月2日開幕。本次花展由鄭州市園林局主辦,鄭州市紫荊山公園和鄭州市碧沙崗公園共同承辦,主題為「梅花怒放助輝煌」,花展持續至2月20日。同時,鄭州市綠城廣場配合本次花展舉辦「花與生活」插花盆景花藝作品展,展期為2月5日至2月10日。
  •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
    「天工開物」2019全國工藝美術 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邀請展展覽時間: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5日 展覽地點:奉賢博物館B棟二樓臨展廳 展覽票價:免費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注重造物文化,傳統工藝凝聚了先賢的智慧、工匠的精神,不僅為中華文明的演進創造了燦爛的篇章
  • 本周六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一起玩轉成都各大博物館
    2020年6月13日(本周六)是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為「文物賦彩全面小康」。截至目前,全國文物系統組織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數4600餘項。,歌永言,《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展示了詩人和市民為金沙寫下的浪漫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