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家,和爸媽說了養貓的事情。
過了一陣子爸爸發給我這篇文章。
沒有做太多修改,這次偷懶,就當是讓我爸幫我這個臭兒子出一篇推送了吧。
聽說兒子收養了一隻流浪貓,攪動我深埋了前半生的記憶。
我的童年無論如何稱不上快樂。
從我有記憶的那一天,我就知道是和母親、奶奶生活在一起,父親是小縣城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員(以前稱為同志,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沒有發明公務員或者職員這麼具有情懷的專用名詞)。縣城距離家鄉小鄉村並不遠,只有10公裡的路程,但是交通工具只有雙腿,單位的公務用車只有幾輛廣州羊城牌自行車。領導的專車是上海鳳凰牌和天津永久牌自行車無論如何是用不上的,幾十名同事只有輪流公車私用,大多數的職員是無法早出晚歸的。雖然父親總是想方設法抽時間回家陪伴我們,但是,對幼小的我來說是缺少父愛的童年。
家裡姐弟五人,大姐帶著二姐背著我就在村小讀書,到大姐三年級時候就離開村小到大隊的小學讀書。這時候陪伴我最多的是二姐,每天上課都牽著我的手,當我走累的時候也會把我背起來。而小妹和剛出生的弟弟只能留在家裡由媽媽和奶奶照顧。每天家裡少不了大姐二姐因做飯被煙火燻得滿臉碳灰和咳嗽淚流不止的笑聲,還有就是我跟小妹的撒嬌,最後是母親的打罵呵斥聲和弟弟的哭喊聲交織出一曲家庭交響曲。
這是我最快樂的童年。
然而,快樂是短暫的。六歲那年,二姐和小妹先後永遠地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庭。從此,這個家庭變得陰鬱,奶奶常常嘆氣,母親沉默寡言,偶爾躲著我們偷偷地掉著眼淚,而我和大姐也裝著好像很懂事的樣子,不再撒嬌打鬧了。而父親也只有把不幸深埋在心底,繼續他維持家庭生活來源的工作。
從此,這個家庭不僅少了笑聲,就連呵斥打罵的聲音都不多了。
母親是在一個舊社會農村知識分子的家庭長大,因外公是老師。解放後,因為家庭成分吃了不少苦,也正因為出生在知識分子人家,母親從小識字讀書知書達理,同時也是個很謹小慎微而又非常有同情心的一個農村婦女。家裡養的家禽是那個年代我們成長不可少的蛋白質來源,可每次遇到年節看著自己一手餵養大的家禽被宰殺的時候,母親總是在唉聲嘆氣。對於原來稍重的農活,母親是心有餘力不足,除了父親農忙時每天都會回來操勞以外,這時也要自己一肩挑了。母親除了農活以外照顧著家裡養的兩頭豬和十來個雞,還有兩塊菜地。再也沒有時間來照顧我們三姐弟了。大姐和我相差六歲,而我又比弟弟大六歲,彼此之間因年齡差異較大常有無法跨越的鴻溝以至於常常無話可談。
就在這一年,父親跟我談了我是家裡最大的男子漢,應該要挑起家庭的擔子,分擔母親的負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時我似懂非懂點點頭,終究不明白父親的深意。
就在那年的春末夏初,村子裡一個六歲的小屁孩,掛著鼻涕,光著腳丫,在追趕者一群小黃鴨。小黃鴨是小屁孩的寶貝,也是小屁孩的朋友。可惜,小黃鴨還沒成長,小屁孩一家就離開了這個傷心的小鄉村。
在縣城輾轉幾年,終於定居在縣城附近的一個公社的老房子,安定的生活註定無法排解我孤獨的心靈。整天在想著從前的小黃鴨,不知長得怎樣,能否再養一群鴨子。當我問起母親的時,她竟答非所問,看得出來,她想起了一些什麼。
有一天,鄉村的大伯託口信說他家的貓生了一窩小貓,母貓的奶水不夠,只好送人。於是,這隻小貓便是我這一時期唯一的玩伴。
記得小貓到家的時候,籠子糊著一層厚厚的油紙。聽老人說,如果把貓送人,要遮擋它的視線,小貓最害怕的是被主人遺棄。當我打開籠子的時候,小貓蜷縮在籠子的一角,看得出它非常脆弱,兩眼除了驚恐無助以外,還帶著一絲哀傷。直到今天,我想不起它的皮毛顏色,但它那眼神我至今不忘。
照顧小貓理所當然是我的事情了,可是小貓不像小黃鴨,它是哺乳動物,需要奶水才能長大。對此我一無所知,弄的手忙腳亂,最後,還是母親每天都是用做飯的米湯餵養這隻小貓。母親的精心照料照料下,小貓的眼睛漸漸回復了光彩,不再像剛來時候的驚恐和防備。日復一日的相處,小貓竟然跟我玩耍起來了,每當我上學時候,它都會跑過來用小腦袋蹭我的腳,直到我離開家,他依然站在門口張望。中午回來小貓正是偷懶睡覺的時候,這時我會拎著它的脖子,掃著它的小腦袋,把它放在我做作業的書桌上。就這樣,我開心的時候可以抱著它,撫摸它的小腦袋,他會小鳥依人般地依偎在我的身旁,在我傷心的時候它會小心翼翼地走過來,還是用它的小腦袋蹭著我的小腿,那靈動的眼神和懵懂的表情,無時不刻在我身邊縈繞。
小貓沒有名字,卻不妨礙它成為這個家庭的一員。不難想像,那個年代,又有誰把貓當做寵物,連我們的小孩很多也喊阿貓、阿狗。那時候,我們一家都喊它「懶貓」或「傻貓」,因為白天大部分時間除了跟我玩耍以外,就是躺在我的旁邊睡覺,這時我會喊它「懶貓」,他在我身邊睡覺的時候喜歡肚子朝上,然後把腿打開。冬天的時候,他會跑到房子外面的天井太陽能夠得到的地方睡覺,這時候它是趴著睡在石板上。還有,當我跟他玩耍時,它特別會賣萌,這個時候我會喊它「傻貓」,總之它是我們家的成員,卻沒有名字。
貓是中國農村家庭最常飼養的動物,然而只有貓才能叫動物,而其他的動物只能成為畜生或家禽。我想大概是貓是有靈性的動物,也只有貓經過幾千年的馴化,還保持貓科動物的野性。貓很會記仇的,誰對它好不好他都會記得,而且自己也十分有主見,能聽懂你說的話但它不願意理你,只有餓了想讓你陪它玩的時候能理你一下。都說貓有靈性,看它呆頭呆腦的,其實他什麼都懂。可能我對他特別好,所以小貓十分粘我。我有一次暑假到林場表哥家裡住了十天左右,我回家的時候,小貓不讓我接近它,離它近一些它就呲著牙衝我叫,還撓我咬我,也不讓我碰它,後來睡覺的時候,它跑到我旁邊枕著我的胳膊躺了下來睡著了,這才原諒我。母親說我一走呀,小貓不吃不喝,就在你房間叫,滿屋子找你,還去門口找一圈然後就很大聲的叫,天天都眼淚汪汪的。
兩年很快過去了,我從幼稚孩童長大成弱冠少年,小貓的體型比以前大了很多,包起來感覺比以前沉了很多。一天夜裡,小貓在不停地叫,就像是嬰兒啼哭一樣,聽起來很悽慘,而且連續幾天都這樣。我以為是小貓病了,自己也急得哭了起來,拽著母親的手要為小貓治病。後來母親告訴我是小貓是雌性的,長大了就會這樣叫。那時候,我是不明白,只知道小貓是女性,天經地義就是這樣叫,而且一叫就不會停下來。當我習慣小貓的叫聲之後。忽然有一天,小貓不叫了。我第二天趕忙跑到小貓的窩裡,發現貓不見了。我趕忙找到正在忙活的母親,四處尋找,把整個公社的院子都找遍了,依然沒見小貓的蹤影。這段時間,我悶悶不樂,吃飯時想著,睡覺想著,多麼想我端起碗的時候或者睜開眼的時候,小貓會出現在我的眼前。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了一個多月。
在一個夜裡,忽然小貓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還以為是在夢中見到小貓,可一切又那麼真實。仔細打量,發現小貓個頭比以前大了將近一半,肚子圓滾滾的越發可愛。我生怕小貓又要棄我而去,想把它抱起來。可是,小貓仿佛看到陌生人一樣,警覺地躲開,可又不走遠,只是遠遠地看著我,我一旦接近,他馬上有跳走,我非常傷心。當我告訴母親,小貓回家了,母親也欣喜地跑了過來,看著小貓說:小貓要做媽媽了,以後不能接近它了,他會咬人的。聽說小貓要做媽媽了,別提有多高興了。每天母親和我,還有大姐都忙前忙後找些小魚小蝦給小貓吃,在我們的照料下,小貓的肚子越來越大。母親還說,小貓怕要產5、6個貓崽,到時照顧不過來怎麼辦,怕還是要送幾個出去,可我堅決地說不能送。那時,我想起小貓剛到家裡那驚恐無助和哀傷的眼睛。
天氣漸漸變冷,小貓的肚子越來越大,行動也來也遲緩了。母親和我翻箱倒櫃找出我和弟弟都不能再穿的衛衣,把小貓的窩打理了一番,就盼著小生命的誕生。
就在那年寒假的一天早上,我去察看小生命是否誕生了,可我走到小貓窩,發現小貓不見了。一陣不祥的預感,我慌了起來,來不及叫上母親,一個人就衝出去找遍大院的每一個角落。沒有貓崽的啼哭聲,也沒有貓的叫聲,只有我逗小貓玩耍是學貓叫的聲音和北風呼嘯聲。
下午,鄰居過來說說我家的貓死了,死之前口吐白沫。我腦袋一下蒙了,想到昨天小貓還吃著我餵給它的小魚乾,今天就沒了。我怎麼也不相信,非要看到小貓是哪裡。鄰居告訴我小貓就在公社公廁的旁邊。我和母親趕過去,看見小貓眼睛已經閉上,嘴巴還在張開,仿佛在自己生命最後的時刻把小生命誕生出來,嘴邊的白沫已經變成了褐色幹凅的積液,而小貓滾圓的肚子了的小生命已經停止了律動。
這時候的我已經忍不住哭了起來,母親緊緊地抱著我,捂住我的眼睛,她哭得比我更傷心。我後來明白為什麼母親那麼的傷心,是她想起了我的二姐和小妹。
小貓陪伴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也是我家養的第一隻貓,一家人都十分愛他。在它健健康康的時候,不敢想像他離開我們的那一天,在這一天終於來臨的時候,真的十分無能為力,只能哭,還特別揪心…
萬物有靈,貓和人一樣,小貓走了將盡四十年,對於我們來說它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我們對於它來說卻是他的一輩子。已經無法在記憶中找到它的位置,只是想起它剛到我家的眼神,還是會想起他的點點滴滴,十分思念它。母親常跟我說,善待每一位陪伴你的小動物,不要因為一時興趣就養了它而不對它負責。如不能給它們安全環境,即使泛濫了愛心,最終還是會遺憾終生。
之後,我家就再也沒養過貓狗了,因為母親和我再也無法承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
謹以此文紀念
愛我和我愛的二姐、小妹
還有我兒時的玩伴小貓——未名
2018.9.23
這是我的貓Wedding,六月底闖進了我自閉的世界。
以後寫一寫她的故事吧。
-Goo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