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待機的寒假,學齡前的幼兒園寶寶在家能做些什麼呢?周到君發現,有老母親發揮起了創意,自己發明遊戲,器材簡便易找又充滿趣味,能綜合鍛鍊寶寶的思維力和精細動作、感統能力。
比如有一位媽媽,就想到了「奪寶奇兵」的遊戲,她說,也推薦給各位家有幼童的爸爸媽媽,遊戲包你秒會!
彬彬今年六歲半,在上海北新涇第三幼兒園讀大班。前幾天,彬彬的爸爸媽媽一起琢磨了一個「奪寶奇兵」的遊戲,遊戲材料都是信手拈來的家庭常見物品:一把小鎖、鑰匙、一張紙、一支筆。
玩法也很簡單:先由孩子將鎖鎖在隱秘的地方,並畫出一張簡易尋寶圖。通過該尋寶圖和孩子簡單提示(不能直接說出方位和物體名稱,只能闡述物體的形狀、顏色等信息),由爸爸媽媽共同尋找,看誰先找到,拿鑰匙把鎖打開。找到了就被獎勵一顆巧克力。
其實,這個遊戲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有「高階版」,比如設定密碼讓孩子破譯,或者用一首詩裡的線索,讓孩子尋找下一個線索,等等。
圖1-遊戲材料:家中沒有找到小鎖,也可以選擇用夾子代替
彬彬媽媽告訴周到君,這遊戲的由來,是因為前幾天她在家中無意間發現了一把鎖和鑰匙,孩子很自然地聯想到了「藏寶」的概念,爸爸媽媽借勢誘導,大家一起想出了這個「奪寶奇兵」的遊戲。彬彬媽媽說,平日裡沒這麼多時間陪孩子,在這個春節,他們不僅收穫了與孩子進行親子遊戲的快樂,更從中發現了孩子的想法其實比大人想像得更豐富,會有自己的創意。
「玩遊戲時,他來訂立規則、分派任務,我更驚奇地發現他表達得非常清楚。在配合遊戲時,我們也很樂在其中。」
圖2&3-遊戲情景:鎖藏書桌下電線上/鎖藏在金牌上
家長的創意,也引發了專家的關注。中國福利會信息與研究中心寧夏老師表示,這是一個由孩子自發設計的遊戲,親子互動性強。通過藏鎖後繪製藏寶圖,能夠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空間感知;並且通過語言闡述,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
寧夏老師建議,如果家中沒有這樣的鎖和鑰匙也沒有關係,任意一樣日常家用小型物件都可以作為「寶貝」被藏起來,推薦更多家庭在家嘗試。
不僅如此,寧夏老師還給出了這個遊戲的「進階建議」。
建議一:建議孩子與家長交換角色進行遊戲。例如,第一輪,孩子是「藏寶人和繪製藏寶圖的人」,父母是「尋寶者」;第二輪,父母是「藏寶人和繪製寶藏圖的人」,孩子是「尋寶者」。這樣,孩子在尋寶時,便可以鍛鍊自己的傾聽能力、語言理解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建議二:父母在繪畫圖紙時不宜畫得太過完美。儘量簡陋些,以免孩子因感到自己繪畫能力不佳而放棄遊戲,或者始終只要求父母擔任「藏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