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季,總有一些新奇的事情發生。今年就有一件事讓筆者特別驚訝,同時也感到很好笑。
近日廣東一名考生偽造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事情被拆穿,而這件事背後還有更多讓人迷幻的操作。
據了解,改名考生真實高考成績只有235分,但是平時為了騙取父母生活費,於是平日裡就撒謊說自己成績很好。高考結束後,為了圓自己平日裡撒的謊,在高考成績公布後,改名考生便對其父親說自己高考成績有700多分,上清華應該沒什麼問題。
不得不說這位父親也是心大,廣東考生,理科前50名是不能第一時間查詢到自己高考分數的,要等到10天之後,才能解除屏蔽,才能知道自己具體多少分。但是這名父親估計不知道這一點。
於是這名父親就很高興,便在村子裡又是掛橫幅,又是放鞭炮,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告訴給親朋還有以及鄉裡鄉親。眼看著知道的人越來越多,這名考生為了順利將這個謊言給圓下去,便偽造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而只要是泡沫就終有破裂的時候。
對於一名村鎮,能夠走出一名清華北大的學生可以算是一件大事了,所以很自然地這條消息就傳到了當地教育部門的耳中。然而,讓當地教育部門困惑的是,他們仔細查了改名考生的分數,沒有七百多分啊,只有235分啊,每一科都沒及格,其中英語成績最差,只有22分。難怪會有部分網友打趣道,這名考生運氣不好,如果運氣好應該會蒙對更多題。
隨後當地教育部門便證實了這個消息是假的,這名考生並沒有考上清華大學,隨後在官方的證實下,在父親的追問下,該考生終於承認自己謊報了高考成績,偽造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由於這件事弄得當地人盡皆知,這名考生也覺得自己很沒面子,便離家出走。而其父親也在當地感覺抬不起頭,一時間不知道怎麼才好。
這件事讓我想到了兩個詞:「謊言」和「虛榮」。
」謊言「:從上高中開始,這名考生就一直向家裡謊報自己的成績,明明成績較差,卻一直偽裝成一個學霸的模樣,一次換取父母的讚揚、認可以及獎勵(也就是更多生活費)。當看到自己這一招很實用後,便繼續重複之前自己的做法,到後面漸漸地成為了一種習慣。然而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件事最後會鬧出這樣一個大的笑話,不僅讓自己一家人在當地以及親朋好友眼中抬不起頭。而且更嚴重的是,偽造高校錄取通知書是違法行為,是會被判刑的,但是我更願意相信這名考生壓根就不知道這一點,而這就是謊言所帶來的的沉重代價。
」虛榮「:該考生撒謊後,他很享受父母將他當作品學兼優的乖學生,很享受他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以至於漸漸地迷失了自己,最終要用更大的謊言來滿足更多的虛榮。結果自食其果,落得進退兩難,處境尷尬。
這件事提醒我們,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坦然接受自己的現狀,如果對自己現狀不滿意,那就努力去改變,而不是通過撒謊來製造錯覺。畢竟我們要活在現實中,而不是謊言的虛幻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