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最近一段時間確實動作有點多。自中印發生邊境衝突之後,印度就開始公開對中國發起各種各樣的制裁手段。不過,印度倒是打了一手七傷拳,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在最近幾年,印度將重點都放在鐵路建設之上。在今年7月10日,印度鐵路公司還準備為半高速列車「Vande Bharat」項目招標。
據了解,這次參加該項目競標的企業有六個,如果能夠競標成功,就能拿到製造44列列車機組的大訂單。在這六名「參賽選手」中,有一家企業的「印度血統」不純,這就是中車先鋒電力印度有限公司。該公司在2015年由中國中車永濟電機公司和印度先鋒電力公司合資成立,也是這六家公司中唯一的一家國外競標者。
本來,中車先鋒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可在8月21日,印度鐵道部卻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布,這一次的競標被取消了,新的招標會在一周之內發布。除此之外,在這次的通知裡還很清楚地寫著優先考慮印度製造。
《印度斯坦時報》在21日報導此事時援引了一名了解事態發展官員的話。該官員表示,在這家中印合資企業入圍之後,印度鐵道部認為,該公司能拿到合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印度鐵道部就取消了這一投標項目。
而且,這次的新招標目的很明確了,就是要選擇印度本土的企業。相關人士表示,希望能藉此推動印度政府的「自力更生」計劃,而且能進一步促進印度公司的發展。
在報導中還提到,印度貿易商聯合會在中印合資公司剛參加競標之後就表示了不滿,還專門寫了一封信交給了印度鐵道部部長皮尤什·戈亞爾,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求他在招標中排除掉中印合資企業。
不過,這也不是印度鐵道部第一次在項目招標上出爾反爾了。在6月的時候,印度鐵路電信部門就準備招標購買監測人體體溫的熱感攝像機,最後這一項目也被鐵道部宣布了終止。理由也是同理,因為在這一次的競標中,一家中國公司取得了很大的優勢。
這也不是印度政府首次打壓中國企業,自發生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就一直很高漲。民眾要求抵制中國製造,印度政府也趁機炒作了一番中國威脅,除了封禁中國59款手機應用以外,還曾秘密扣押了中國貨櫃、審查中資投資提案,限制中國進口電力設備和部件等等。
對於印度的這番小打小鬧,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曾說過,中國一貫要求中國企業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兩國合作是互利共贏,可如果損害這種合作格局,根本不利於印方自己的利益。
印度這番操作其實也讓人有些不解。畢竟印度國內疫情如此嚴重,經濟遭到重創。如果能夠花最少的錢拿到最好的東西何樂不為?可印度政府往往在吹噓印度製造的同時,沒有考慮到印度製造是否真的合理,寧可花大錢上當受騙,也不肯承認別人比自己強。
現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病毒更是讓全世界看透了印度的這一特點。公立醫院政府投入太少,很少有人能夠得到最好的治療,私立醫院賺錢太多,可普通人根本就交不起醫療費。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5年,印度廁所覆蓋率還不到5成,有1.5億人根本就喝不到健康的水,喝髒水的人口總數甚至比俄羅斯全國人數還要高。
可印度政府就是好高騖遠,不從眼前實際情況出發,想一出是一出,就連貧民免費醫療都無法實現。更無語的是,在印度有一家公立醫院規模可以和我國國內二甲醫院相媲美,可這家醫院連氧氣都無法自制,供氧還在依賴於氧氣瓶。
合作互助能夠有效提升兩國之間的發展速度,本來就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可印度就是不願意做。印度民眾也是迷之自信,莫迪葫蘆裡賣的什麼迷魂藥都能喝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