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羅伊·雅各布森:挪威文學是溫暖的

2020-12-20 澎湃新聞

羅伊·雅各布森第一次從遙遠的挪威來到中國。這位習慣寒冷天氣的作家驚訝於上海烈日的焦灼,他參觀了上海書展,還在上海最高書店上為中國讀者朗誦了他的作品。他的鬚髮皆白,像挪威冬日的雪。

羅伊·雅各布森是挪威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次提名並摘獲北歐地區幾大重要文學獎項,並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2009年,《奇蹟的孩子》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蟬聯暢銷排行榜冠軍位置達半年,版權銷往21個國家。2017年,羅伊·雅各布森又憑藉《看不見的島嶼》入圍國際布克獎短名單,也是首位入圍該獎項的挪威作家。

羅伊·雅各布森。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16歲之前,雅各布森曾是當地黑幫團夥的一員,後來他決定重拾熱愛的文學和藝術,成為一個「得體」的人。他喜歡亞洲文學,愛讀《孫子兵法》,會在採訪時背誦李白的詩。在古老的中國傳說中,他尤其喜歡「畫蛇添足」的故事,從中欣賞到漢語簡潔含蓄的優美。

《奇蹟的孩子》講述男孩芬恩和母親的生活被領養的妹妹琳達打破,面對成長的陣痛,芬恩嘗試去理解成人的規則、理解自己的母親。與此同時,挪威的時代也正在發生激烈的變革。男孩的成長和時代的變遷雙線交織,融合成一個隱晦又有豐富層次性的故事。

「這部小說似乎帶著七層面紗,一切都是透過芬恩的雙眼發生的。」雅各布森說,「但這只是所有想法、感受、歷史、動機等種種謎團的一部分,需要非常仔細地閱讀,才能釐清發生的真實一切。」

在剛剛過去的上海書展上,《奇蹟的孩子》簡體中文版首次發布,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羅伊·雅各布森。

【對話】

得體和責任心,這是男孩共有的特質

澎湃新聞

:首先,和我們分享一下當初為什麼會創作《奇蹟的孩子》吧。

雅各布森

: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有兩個哥哥,她的父母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女孩從7歲開始上學,此後她天天坐在家門口,不願回家,這樣的事情一天一天重複著,在此之後,一對老夫婦收養了這個女孩。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成為了一名護士,但是她那兩個仍然跟著這對酗酒父母生活的哥哥,最後進了監獄或者加入了黑幫,他們被自己的童年摧毀了。

我花了30年記住這件事,突然靈感出現了。之後花了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來寫作。

《奇蹟的孩子》封面

澎湃新聞

:為什麼給書起名叫《奇蹟的孩子》?

雅各布森

:這是英譯本的名字。「奇蹟」是他們三個人,母親,男孩芬恩和小女孩琳達。這個「奇蹟」在於,即使處於這樣困境之中,他們都能成為很好的人。

琳達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她成功地從中解脫,在生活的不幸中存活下來;母親自己也有很糟糕的童年,她同樣走了出來,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智慧的女人;芬恩在故事的最後是一個很悲傷的男孩,但是他最後也還是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這就是生活中的奇蹟,即使是在很糟糕的環境下,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這本書的挪威名字更美,但是很難翻譯。

澎湃新聞

:書的視角是隱晦複雜的,看似是透過孩子芬恩的視角去觀察這個世界,但呈現出的事實是模糊不定,也是不可靠的。書中也穿插著成人的眼光。

雅各布森

:是的,這本書中有兩個時間層,一個是7到11歲的芬恩,還有一個是正在寫這部小說的,回憶著自己童年的芬恩,大約28到30歲。所以這本書中的一些部分是7到11歲的芬恩的視角,其他部分是28到30歲的芬恩的視角,他們交織在一起。你看不到這之間的界限,但是你會跟隨著小說,切換這兩種視角。

這提供了一種對比。當你在30歲的時候看一個11歲小孩做的事情,會有一種不同的色彩,會比單單從11歲的視角出發豐富許多。

澎湃新聞

:有些人會把芬恩拿來跟塞林格筆下的霍爾德以及馬克·吐溫筆下的湯姆·索亞做比較,你覺得芬恩的身上有哪些男孩共通的特質?

雅各布森

:是的,他是與湯姆·索亞有一些相似之處,就像我最開始說的,天才馬克·吐溫創造了所有人都可以認同的一種男孩的孩童期,這意味著湯姆·索亞和芬恩身上有著每個男孩都有的某種特質。我想奧利弗·崔斯特或者是狄更斯筆下的其他兒童角色,也有這樣的世界通行的特質。

一個試圖表現得得體的男孩,他並不是一直成功的,但是他一直在嘗試,他是一個很勇敢的男孩。得體和有責任心是男孩們都有的特質。

澎湃新聞

:芬恩是不是和你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雅各布森

:是的,芬恩很專注,而我更狂野,他恐怕是一個比我更好的人。我的成長環境也與他不同,我有一個父親,也有一個妹妹,但我和她之間沒有這麼多聯繫。書中芬恩的很多朋友,我可以聯繫到我的很多玩伴,我把他們作為我創作文學角色的靈感。

澎湃新聞

:你提到過,「這本書獻給那些成功了的孩子,也送給那些失敗了的」,成功和失敗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雅各布森

:成功是指那些生命具有價值的,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得體的人的孩子。並不是成為了一個國家的領導,或者找到了石油,或是贏得了象棋比賽那樣的成功。我所說的成功是指,成為了一個普通而得體的人,當然也有很多人沒有做到這一點,我也覺得我與他們同在,我可以與他們共情。

澎湃新聞

:小說一度是平和而穩定的,而克裡斯蒂安的闖入打破了文本的平衡。你如何看待這個神秘的租客克裡斯蒂安?

雅各布森

:我不喜歡他,他很怪異,有很多的秘密。他透過芬恩的眼睛來看芬恩的內心,但是芬恩顯然不理解這個男人和他母親將會發生的事情。這個男人由於某種原因愛上了他的母親,但她卻對這個男人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芬恩並不能清楚地理解這個秘密的愛情故事,他沒有意識到克裡斯蒂安想要通過他來與他的母親建立起聯繫,所以才跟他交朋友,只是想要給他的母親留下一個好的印象。

但事實上,是芬恩理解錯了,他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朋友,他沒有發現其實自己被這個男人利用了。這些都是小說中非常微妙的一層,所以你需要自己翻譯,不能完全去相信芬恩說的東西,因為他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聰明的讀者可以發現克裡斯蒂安不是我們的人。

澎湃新聞

:為什麼創造克裡斯蒂安這個角色?

雅各布森

:他給這個固定的結構帶來了動態。母親、芬恩和琳達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結構,想要讓這個固定的結構動起來,就需要第四個角色,那就是克裡斯蒂安,他使這個系統不再穩定。

澎湃新聞

:有趣的是,「男人成為孩子,家庭主婦變成女人。」這句話在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次,你想通過這句話表達什麼含義?

雅各布森

:在挪威的1960年代,當男孩到了14歲,需要參加儀式,拿到一頂象徵成年的帽子後,他就長大了。但是之後出現了革命,男人開始留長髮,就像甲殼蟲樂隊和滾石樂隊那樣,嬉皮運動風靡整個西方世界;1960年的女人大部分是家庭主婦,在「革命」之後,她們選擇去工作,變得獨立,這也就是成長。這句話就是當時所發生的情況。

澎湃新聞

: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你也承認這一點。

雅各布森

:是的,所有的文學都是個人的,無論你想不想這麼做。但是,距離感很重要,如果你只是在寫你自己,那就相當於監獄,你被禁錮在事實之中了。

作為一個作家,你應該自由地運用各種元素。如果要堅持以自傳的方式寫作,這意味著你可能會有很好的想法,但卻因為它不是真實的,就不能用它——這太糟糕了,自傳是監獄,你需要想像力走出這監獄。

澎湃新聞

:書中的芬恩比一般的孩子更成熟,很像「男主人」的角色,他和母親的關係是微妙的。你對於母子關係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雅各布森

:這很普遍,母親和兒子的關係通常都是很微妙的,這需要20本書來回答這個問題。這種關係除複雜外,當然還有愛和誤解。母親想要保護自己的兒子,但是兒子卻想要自由,他們不想要被控制,試圖掙脫枷鎖,母親會想盡辦法讓兒子服從,但兒子卻想要離開,他同樣也愛母親,這其中蘊含的掙扎讓人著迷。

俄羅斯作家屠格涅夫寫的《父與子》象徵著父與子在文學中永恆的討論,我猜想母子關係是更新的話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如今,母親的角色開始和父親一樣重要,無論在權力、影響、智慧、財富方面都是這樣。

不要為了成為作家而去蹲監獄

澎湃新聞

:你曾經在挪威當地的黑幫待過,這對你寫作產生過什麼幫助嗎?

雅各布森

:不,這是一段很糟糕的經歷。當我16歲開始上高中之後,我意識到我不能再繼續待在黑幫了。我很愛文學,也有數學天賦,所以我開始學習數學,並大量地閱讀。大約十六七歲的時候,我突然決定要做一些得體的事情。

所有的經歷對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所以這一段經歷也會對我有所幫助,這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要為了成為作家而去蹲監獄,這是我的建議。

澎湃新聞

:你是自願加入黑幫的?

雅各布森

:對,我當然是自願的,沒有人會逼迫你成為一個黑幫。當你年輕且愚蠢的時候,身邊會有很多所謂「很酷」朋友。你們會因為需要錢,四處偷些東西,闖進別人家等等,這是年輕愚蠢的時候才會和朋友一起幹的事情。

澎湃新聞

:我一開始想像你是被迫這麼幹的。

雅各布森

:很不幸,沒人逼迫我,我是罪惡的。

澎湃新聞

:我很好奇,作為挪威作家,挪威的寫作者是否有共通的創作主題?

雅各布森

:首先,我們喜歡書寫「自然」。挪威的夏天可能沒有這麼熱,但是冬天可能就是零下30度。在挪威的最北端,冬天漆黑一片,只有無盡的夜晚和寒冷的雪。在挪威我們總是在談論天氣,總是在說,到了夏天一切就都好起來,我們就可以過得非常幸福。這當然會反映在文學中。

另外,歷史也非常重要。1963年之後,挪威因為發現了石油,變得富裕起來。就像中國在過去的20年間變得富裕,對於當時的挪威來說也是一樣的情況。這也是挪威文學中的一個話題。

還有性別的問題。男女的身份角色在兩三代人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父親是一個工人,我媽媽在家照看孩子,但如今卻是我妻子工作,我呆在家裡照看孩子。巨大的變化發生了,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工作。

另外是教育上的轉變,在1960年代,挪威出現了教育改革,在這之前大部人都是工人階級,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受到了教育。比如我的家庭一直都是工人階級,但是我和我的妹妹可以有機會去上高中,上大學,而父母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澎湃新聞

:在許多中國讀者的心裡,北歐的文學和電影(包括挪威),語言和畫風都近乎冷峻,你覺得是這樣嗎?

雅各布森

:我們可以說是冷峻,但也是溫暖的。我認為「對比」是挪威文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黑與白、黑暗與光明、愛與恨,還是溫度的高和低。

過於健談往往是危險的

澎湃新聞

:在採訪中你提到了孔子,你似乎對亞洲文學十分熟悉。

雅各布森

:是的,我還讀了很多孫子、孔子、老子、李白,都是古代文學,我對現代的中國文學不是很了解。

澎湃新聞

:你對亞洲文學,尤其是中國文學的看法是怎樣的?

雅各布森

:非常美妙,尤其是那種簡潔的美。過於健談往往是危險的,怎麼可以把事情說得簡潔明了是很重要的,在我的印象中,中國和日本的作家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最好。在我的領域,有些人像腹瀉一樣把東西全部傾倒出來,這很糟糕。

我喜歡一個古老的中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君主要從將軍中選一個來指揮之後的戰爭,將軍們被聚到一起,比賽畫蛇,能最快畫好蛇的將軍可以指揮之後的戰爭。最快畫完的那個人,畫完之後發現自己遙遙領先了,於是就在自己的蛇上加上了腿,雖然他第一個畫完了,但是君主過來看看說,蛇是沒有腿的,所以他輸了。

澎湃新聞

:這個故事叫做「畫蛇添足」。

雅各布森

:是的,所以簡潔是重要的。

澎湃新聞

:你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作家?

雅各布森

:我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因為我一直喜歡用語言去描述我的朋友,我的生活和我的情緒。另外,我很喜歡閱讀,大約11歲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可能會成為一個作家。寫作像是一個奇蹟,僅僅通過29個人物,不用通過畫畫,不需要氣味,不需要聲音,僅僅用這些紙上的符號,就可以創造出最美的形象。這就是魔法,文學將永存。

澎湃新聞

:在挪威,寫作是一份掙錢的好工作嗎?

雅各布森

:對我來說,是的,但可能對別人來說就不是了。有一些人可以靠寫書來養活自己,犯罪小說通常會受到更多的歡迎。尤·奈斯博現在是在中國最有名的挪威作家,他就是一位犯罪小說家;還有寫下《索菲的世界》的喬斯坦·賈德,他們當然可以活得很好,除此之外可能還有10個人可以靠寫作為生。

我的作品被翻譯成了41種語言,在這本書的中文版封面上寫著「被翻譯成30種語言」,我想:不對,是41種語言!

相關焦點

  • 羅伊·雅各布森:六十年代挪威與七十年代上海的三文魚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可以說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收錄最全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介項目,為中國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次全面了解當代挪威文學的良好契機。《死亡的隨從》等,較為全面地展示了挪威現當代文學的面貌。
  • 從小說走進北歐,國內規模最大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問世
    從小說走進北歐,國內規模最大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19-08-21 日前,挪威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之一羅伊·雅各布森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
  • 【專訪】挪威作家羅伊·雅各布森:成長就是遺失天真但不變得憤世嫉俗
    《奇蹟的孩子》[挪威] 羅伊·雅各布森 著  趙奕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9-08談挪威文學:「怎麼可能有錢就有文學呢?」界面文化:據我所知,1965年挪威政府專門設立了「文化基金」,對作家給予經濟支持。雅各布森:是的。現在如果你在挪威出版一本書,政府會為挪威的每個圖書館提供一本作為副本保存,這意味著總共要提供1000-2000本書,這是補貼文學的一種方式。
  • 「專訪」挪威作家羅伊·雅各布森:成長就是遺失天真但不變得憤世嫉俗
    羅伊·雅各布森界面文化:和芬恩一樣,你也在六十年代的挪威度過了童年。在小說中,一些關於時代背景的提示反覆出現,為什麼這個背景如此重要?可以講講當時挪威社會的情況嗎?雅各布森:從經濟角度看,挪威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
  • 挪威作家羅伊·雅各布森:我小時候,三文魚在挪威也是昂貴的食物
    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叢」可以說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收錄最全的挪威現當代文學譯介項目,為中國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次全面了解當代挪威文學的良好契機。
  • 專訪|挪威作家阿瀾·盧:嚴肅文學式微?我在挪威沒覺得
    今次故事驅動的第二個核心主題是「跨文化講故事」,5月31日當天,挪威暢銷書作家阿瀾·盧(Erlend Loe)應邀出席該環節,並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阿瀾·盧1969年,阿瀾·盧出生於挪威第三大城市,位於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
  • 全球戰疫丨受疫情影響,挪威取消「寒冷反應」北約聯合軍演
    當地時間11日,挪威軍方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挪威決定取消「寒冷反應」北約聯合軍演。據挪威高北新聞網(High North News)11日報導,挪威陸軍聯合作戰總部負責人雅各布森中將(Rune Jakobsen)當天召開新聞發布會。
  • 專訪挪威駐華大使司文:通往幸福的北方之路
    摘要 挪威是對華建交最早的西方國家之一,今年是中國與挪威建交第61年。近日,《小康》記者就中挪長期合作與發展,對挪威王國駐中國大使司文進行了獨家專訪。司文向《小康》表示,中國和挪威之間的合作現在有了新方向,並將在油氣等能源領域有更大的合作。
  • 丹麥設計大師雅各布森和他的門徒
    雅各布森早期受到密斯、柯布西埃等現代主義大佬的影響,作為迷弟他大膽的在設計中引入現代主義設計觀念,並融合丹麥的傳統材料,創作了一系列優秀的建築作品,奠定了他在北歐建築師中的領袖地位。蛋椅當然雅各布森也不僅僅局限於建築設計,換句話說就叫「跨界打劫」,他的設計涉及到室內設計家具設計以及工業設計,而且各個領域都獲得了不俗的成果。
  • 《極樂迪斯科》鳥巢羅伊在哪 鳥巢羅伊位置一覽
    鳥巢羅伊位置一覽 2020-03-26 15:57:33 角色扮演RPG 人氣值:加載中... 極樂迪斯科鳥巢羅伊位置一覽
  • 專訪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中國區代表郝少華
    專訪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中國區代表郝少華 復旦-BI挪威MBA 2020-09-21 19:30 播放次數:3610 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MBA項目於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
  • 《極樂迪斯科》鳥巢羅伊具體位置在哪 鳥巢羅伊具體位置一覽
    鳥巢羅伊是遊戲中的NPC,很家可能還不知道這個人在哪,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下羅伊的具體位置,一起來看看吧. 鳥巢羅伊是鎮裡的當鋪老闆,可以在他那買東西和當東西,他的店裡有一個... 極樂迪斯科鳥巢羅伊在哪?
  • 《挪威的森林》!作家和樂隊的聯動,文學和音樂的完美結合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講述了一個並不美好的愛情故事,書中主角糾纏在兩位女主人公之間。故事情節不是通俗小說那樣的趣味十足,村上春樹描寫的平凡的大學生的經歷卻生動地展現了超脫平凡的生與死的意義。直子的死去似乎是突然的,實際上故事開頭悲傷地筆調就預示著她的離去。
  • 文 | 雅各布森:隱喻和換喻的兩極
    雅各布森認為,文學研究的主題應是「文學性」,即使特定的作品成為文學作品的東西。文學對它所陳述的對象應漠不關心。文學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語言。他認為詩的功能在於指出符號和指稱的不一致性,文學語言往往打破這兩者之間穩固的邏輯聯繫,為能指與所指之間的新的關係和功能(如美學功能)的實現提供可能。
  • 羅伊教育完成Pre-A輪融資
    創業邦獲悉,近日,北京羅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
  • 我駐挪威使館:「中國學生挪威失蹤」說法失實
    相關新聞:15名中國留學生挪威集體失蹤 懷疑偷渡其他國家  本報訊 (記者 單金良)針對挪威當地媒體《挪威郵報》報導稱15名中國學生集體失蹤一事,中國駐挪威大使館參贊梁友平昨天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該報導失實,「學校掌握這些學生的信息,他們不是集體逃離」。
  • 【英語輕鬆學】《Oh,Boy,Roy》哦,天吶,羅伊
    Roy cleaned the coils. 羅伊清理了點火線圈。 羅伊清理了點火線圈,又加了油。
  • 紐西蘭「牧場主」羅伊參展記
    近期,紐西蘭參展商羅伊從奧蘭多出發前往上海參展第三屆進博會。羅伊說,通過參展前兩屆進博會,公司在華業務快速擴張,中國是他們最重要的市場,這一趟一定要來!羅伊用手機全程記錄了他的旅程。一起走進這位紐西蘭「牧場主」的參展記吧!
  • 森林狼官方宣布裁掉羅伊 今夏或追小牛當家後衛
    森林狼官方宣布裁掉羅伊   北京時間5月11日凌晨,森林狼隊官方正式宣布裁掉素有「黃曼巴」之稱的布蘭登-羅伊現在的情況是,羅伊很有可能在今夏選擇第2次退役。另一方面,有消息源透露森林狼隊現任總裁菲利普-桑德斯頗為喜歡小牛隊當家後衛OJ-梅奧,所以球隊很有可能在休賽期向OJ-梅奧發起猛烈追求。  因為受到嚴重的膝傷困擾,羅伊於2011年12月宣布首次退役。而在去年7月底,羅伊宣布復出的同時與森林狼隊籤訂了一份為期2年總價值1040萬美元的合同,其中只有第1年的500萬美元是有保障的。
  • 雅各布森經典設計作品:蛋椅(Egg chair)
    概念上還加上了雅各布森個人審美情趣,從而使每一個作品均具有適合的尺度,細節和意念。他還為自己的大部分建築作品設計家具和配件,對作品他注重細節,材料的選用,傳統與實用的結合,從而產生概念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