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日益來臨,"高大上"一波後,,一批微型電動車應補貼退坡之聲落地,這不是巧合……
>
6.25補貼大退坡「過渡期」已經結束。
「在今年10月31日之前,凡購買比亞迪旗下新能源汽車產品,均可享受2018年新能源全額補貼」,面對補貼過渡期的結束,日前比亞迪方面明確表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旗下全系新能源汽車終端的指導價格將繼續維持不變。
對於比亞迪的潛在消費者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則重磅利好消息。畢竟,面對單車動輒數萬元的補貼落差,像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車銷量大戶,要作出全系產品均「自掏腰包」補差價的決定,所需要的勇氣和魄力非同一般。
你看,習慣了「高舉高打」的造車新勢力就不用說了,蔚來旗下車型相比起初漲價幅度高達數萬元,小鵬早在今年二月份就提前漲過一波價了(幅度從2-3.4萬元不等)。名爵EZS全系預計漲價1萬元,北汽新能源一些4S店的終端售價已經有上漲數千到上萬元不等。
當然,畢竟「625」時間節點剛過,參照過去政策不是沒有過「朝令夕改」的前車之鑑,行業接下來的具體走向和新的配套扶持政策也不明朗,大家都是在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
所以我們看到,諸如廣汽新能源、歐拉等更多的品牌給出的「應急」策略是,自行繼續給消費者預留了一個月左右的過渡期。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接下來行業政策並沒有大的變化,「國補減半、地補取消」新的補貼政策真正落地實施,那麼對於絕大多數主機廠商而言,想要繼續保持產品終端價格不出現大的上浮,壓力可想而知。
以比亞迪旗下熱銷的小型純電SUV 元EV535為例,如果按照2018年的補貼標準可以拿到7.5萬元的補貼,按照2019年的標準則只能拿到2.5萬元的補貼,補貼落差高達5萬元。
顯然,如果補貼落差的著幾萬元讓消費者承擔,那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願意為此買單的人將少之又少,新車銷量勢必將呈現「斷崖式」下滑。反過來,讓比亞迪自掏腰包補齊這部分補貼落差,考慮到新車是一款熱銷的走量產品,廠家為此所要承受的資金壓力也非同小可,自然不是長久之計。
按照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參加CCTV2某對話節目時所言,根據比亞迪過去多年的新能源車銷售經驗,現階段對於大多數的國人消費者來說,當一款電動車產品的售價,比其對應的燃油版車型高出不到四萬元時,消費者是願意接受和為之買單的。反之則不然。
某種意義上,也正是考慮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今年的大退坡即明年之後的徹底退出,過去數年一向對A0、A00級別的微型電動代步車細分市場沒有「興趣」的比亞迪,從今年開始頻頻藉助旗下新推出的e系列產品向該領域進軍。
當然,過去幾年通過包括秦、唐、宋等在內的「王朝」系列「大車」產品的相繼推出和大賣,比亞迪已經藉助新能源極大程度上完成了品牌形象的拔高。所以接下來踐行「從高到低」的產品布局和打法,來進一步搶量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畢竟,放眼全球來看,隨著特斯拉Model3開始放量,比亞迪新能源全球銷量霸主的地位無形中受大了較大挑戰。實際上,結合今年前五月的全球銷量數據來看,特斯拉已經和比亞迪「咬」的非常緊了。下半年,比亞迪如果不藉助新推出的e系列強勢放量,新能源全球冠軍一旦易主,影響的可不就只是銷量層面了。
多重因素疊加在一起,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開始發力「小車」戰略,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至於其它主機廠商,縱使不必考慮爭奪銷量冠軍寶座這個因素,單單是為了接下來能夠更輕鬆地應對新能源補貼大退坡和退出,積極研發和布局價格門檻更低的微型電動代步車細分市場,也堪稱是一項心照不宣的共同戰略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625之後的兩天,奇瑞2019款小螞蟻(eQ1)和寶駿E100「撞車」上市,前者補貼後起售價僅為5.98萬元,後者更是低至3.98萬元。
按照電動車的標準、尤其是放到補貼大退坡的背景下來看,這兩款新上市的電動代步車產品的價格,確實刷新了外界的認知。
不得不說,放到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來看,市面上兩款極具代表性的微型電動代步車同時煥新上市,非常的耐人尋味。
畢竟,於2017年推出的奇瑞小螞蟻一開始就憑藉正向研發、同級首次應用全鋁車身等「硬核」賣點,被視為該細分市場的標杆之作,兩年時間累計銷量也超過了10萬+。寶駿E100,有著「神車製造廠」的天然背書,過去兩年間已經成為了柳州城內的「街車」。
它們為何都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升級上市?
在筆者看來,站在這個當口,兩款新產品均通過大幅升級產品力、但「加量不加價」的策略,意欲繼續穩住該細分市場的領軍者地位。
畢竟,無論是奇瑞還是寶駿都非常清楚,在補貼大退坡的背景下,就連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王牌軍」都開始涉足日益緊俏的微型電動代表車市場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有意思的是,放到幾年前,當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風起雲湧之際,業界就有一種觀點認為,考慮到發展電動車的初衷、並結合我國的能源結構等實際國情,「小車」戰略應該得以重視和重點宣傳。
但實踐證明,為了迎合國人「好大」的需求及提升品牌逼格,很多車企、尤其新勢力,過去普遍選擇從大車著手,而忽略了對A0、A00級別的微型電動代步車領域的投入。
當下無論是機緣巧合還是大環境使然,我想,各大主機廠紛紛加碼研發和布局微型電動代步車,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畢竟,經過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可以說燃油車已經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我國許多家庭的汽車夢和實際用車需求。
如今,當電動車時代日益來臨,對於很多國人消費者而言,也是時候換種思維和心態,更好地去接受更加節能環保和實用的電動小車了。
你看,拋開燃油車時代不講,即便現如今,汽車最為發達和成熟之一的歐洲市場,賣的最好的新能源車,依舊是雷諾Zoe、寶馬i3、大眾e-Golf這類電動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