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波動速讀」收智商稅,這三個遊戲,才能提升孩子的短期記憶

2020-12-18 大白的育兒經

2019年最沙雕的智商稅,莫過於前一陣的「量子波動速度」,在一段動圖裡,只見一名學生一手拿著書本,另一隻手快速地撥動書頁。這個方法號稱「能在1-5分鐘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籍,並且可以把內容完整地複述出來。「摘抄一句該教育機構老師的語錄:「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為什麼說它把很多父母忽悠瘸了,因為很簡單,想要檢驗它的真偽,只需要拿一本自己沒看過的書翻一遍,不就可以檢驗出來麼,此方法沒成本,客觀又直接。那為什麼還有成批的父母,動輒為孩子花費幾萬大洋去學習這門「神技」呢?說到底,還是父母想要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態作怪。

想要孩子不輸在起跑線,那麼記憶力對孩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父母願意一擲千金,讓孩子把書本當風扇使。「量子波動速度」旨在短時間內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很多孩子上學後記不住生字和單詞,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就像《夏洛特煩惱》裡的經典三連問。

「大爺,樓上322住的馬冬梅家吧。」

「馬什麼梅?」

「馬冬梅」

「馬東什麼」

「馬東梅」

「什麼冬梅」

「馬冬梅」

談到記憶力,家長都知道要給孩子葷素搭配、多運動、好好睡覺等,但是家長往往忽視了一個盲區,就是短期記憶力的重要性。短期記憶力就像人體的肌肉一樣,是需要從學齡前就開始啟蒙和鍛鍊的。孩子在課堂學知識的時候,首先用到的是短期記憶力,然後通過回家後的功課、複習進行強化,變成長期的記憶力。所以,如果要提高長期記憶力,首先要提高短期記憶力。

現代人對便籤都很熟悉,是防止自己忘記某件事,便隨手一記,做完後就扔掉了。短期記憶就和「便籤條」相類似,是用來儲存一些暫時的信息。剛出生的寶寶誰都可以抱,這並不是真的「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他們的短期記憶容量很小,根本不記得誰是親人,誰是陌生人。但是,到了1歲的孩子,你對他說:「把XXX拿過來」,他就可以完美地執行了。

不過,你對他說:「把XXX拿過來,再放到那裡去,最後把那個拿過來」,他同樣還是執行不了,因為還得記憶儲存量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上學後,班級裡總有幾個孩子,上語文課總是背不出古詩,英語單詞也記得七零八落,其實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差生」,而是他們的「短期記憶」不太行,老師上課說的記不住,回家複習之後也不行。

哆啦A夢有一款神奇的記憶麵包,如果能讓孩子吃下去就好了,那麼當天考什麼,只要復刻在麵包上即可。雖然麵包沒有,但是提高「短期記憶」的方法有的,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小遊戲。

1、「我看到了什麼」的遊戲

短期記憶力有兩種主要的輸入模式:視覺和聽覺,其中視覺有很重要的作用,現在有很多背英語單詞的APP就是用了視覺這一方法。當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不要讓他急著去理解文字,而是引導他去觀察繪本上的細節;當孩子玩拼圖的時候,不要急著讓孩子把拼圖拼完,而是帶著孩子去看完整的圖形上有哪些細節,拼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對照著拼。這些都是培養孩子觀察和專注,也有助於鍛鍊孩子視覺輸入的敏銳性

2歲以後,可以和孩子玩一個「我看到了什麼」的遊戲,比如家長拿一件孩子不熟悉的東西,讓他仔細觀察再拿走,之後回憶下他剛才看到了什麼,有哪些細節。這個方法是以一幅畫面呈現在孩子的腦海裡,孩子通過畫來記憶,這對提升他的短期記憶是有幫助的。但是對於長期記憶,因為感覺信息會受到幹擾,很難準確提取信息,所以長大以後的孩子會漸漸過渡到更重要的語言發展。

2、「我們接下來做什麼?」的遊戲

學過速記的人肯定知道,如果想要記一大段內容很不容易,但是如果把它切割成有意義的組塊,就好記得多。這也是訓練短期記憶的一個小竅門,將大塊、複雜信息拆分為多個獨立、簡單的信息。

如果你給孩子一系列的指令,那麼可以這麼引導:「首先,把球拿過來;然後,把球放在籃子裡;最後,把籃子放進紙盒裡。」等孩子完成一步,再給下一步的指示。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給孩子示範如何拆解複雜信息,以幫助記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幫助孩子記憶。把孩子睡覺之前的內容進行拆分,變成獨立的幾件小事,比如:洗澡、刷牙、讀繪本、說晚安等,這樣孩子更容易記住,父母也省去了嘮叨的時間。

在玩「我們接下來做什麼」的遊戲時,父母和孩子一起想像一個場景。比如去動物園,然後一起討論從出門到動物園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都保證是一個獨立、簡單的任務,把它們全部寫下來。然後,和孩子一起回顧,看看孩子可以記住多少。

3、「回顧生活」的遊戲

讓學齡前的孩子學習某樣技能,最好的狀態便是在玩中學。生活便是最好的講堂,大自然是最好的講師,回顧生活,便是在擴大孩子的記憶容量。

每次孩子做完一件事,父母就可以幫助她像講故事一樣,回顧剛剛發生的事情。等孩子長到2歲之後,「回顧事件」就可升級為「回顧一天」,可以一邊幫助孩子洗澡一邊進行回顧,這整個過程就是在鍛鍊孩子的短期記憶力。

做回顧時,要儘量做到具體,就像放電影一樣,要把畫面展現給孩子。這3招很簡單,在日常互動中就可以和孩子做,關鍵在於父母的陪伴和用心。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課堂上的「正襟危坐」,而是生活中的潤物細無聲。

相關焦點

  • 「量子速讀」騙局由來已久!時代在發展,收智商稅的方式卻日漸低級
    量子聽說過波動也能理解速讀也知道但是這三個詞連在一起  是什麼鬼?諾貝爾獎新成就嗎?近日量子波動速讀號稱是經過培訓的6至12歲的學生通過快速翻書的手法1至5分鐘內就能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書籍甚至不用眼睛看就能過目不忘然後複述出來某教育機構老師還說「翻得越快,你和宇宙之間的距離越近」
  • 量子波動速讀,教的究竟是閱讀還是智商稅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吧。量子、波動和速讀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量子」「波動」和「速讀」這三個詞語。量子:量子是現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據說有的小孩通過學習了量子波動速讀,不僅記憶力增長了10倍多,而且能夠感受來自宇宙的量子力量,一分鐘內可以閱讀100萬字。還據說該培訓班的老師說:「(量子波動)大人無法理解,只有小孩才能感受到。」這閱讀方法太強了,堪比記憶麵包,我看即將就有一批天才兒童要誕生。
  • 「量子波動速讀」騙局的背後
    他所說的「這個方法」,就是近日曝光的量子波動速讀。  半個月前,希望提高兒子閱讀速度以及記憶能力的劉迪,在微信群中家長的推薦下,獲知了量子波動速讀。劉迪有點物理常識,他隱約知道,量子是表現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而所謂的量子波動只是物理學上量子的一種狀態。  「可這量子波動速讀連起來是什麼?」
  • 白巖松犀利點評「量子波動速讀」:這是不讀書的家長在交智商稅
    央視網消息:近日,某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在網絡熱傳。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譁譁譁」地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據說學會「量子波動速讀」的孩子,只要翻書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並且還可以把書本內容複述出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培訓機構宣稱,學會「量子波動速讀」後不僅可以速讀,還能閉著眼睛就和書本發生感應,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 量子速讀、防走神頭環、全腦開發……這屆家長還要交多少智商稅
    在中國,有一種特殊的稅,人人聞之色變,唯恐避之不及——智商稅。這種稅,稅種多樣,稅率高昂,收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讓人防不勝防。近年來,「前有量子速讀,後有全腦開發」的兒童教育領域成了收智商稅的重災區。
  • 量子波動速讀是如何收割智商的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號稱5分鐘能讀完10萬字的量子波動,相信大家略有耳聞,這種一看就知道是來收智商稅的騙局在大陸卻仍然有市場。據介紹,量子波動速讀最早是由一名叫做飛谷由美子的日本人發明,全稱是Quantum Speed Reading。其所謂原理就是通過想像訓練,視覺訓練、高速度視讀訓練等,全面提升信息轉換成圖像的能力。然而稍微帶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種能力從科學角度來講,完全是缺乏邏輯支持的,即使擁有極強的記憶力也無法做到五分鐘10萬字。
  • 不要嘲笑「量子波動速讀」班的孩子家長
    而最近,這種科學家都沒完全搞明白的問題,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量子聽說過、波動也能理解、速讀也知道,但這三個詞連起來是什麼意思?傳說只要學了,來自宇宙的神秘力量就會讓你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用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並且是可以把內容完整複述出來的那種!還有更玄乎的,閉著眼睛就能和書發生感應,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 七田真、量子波動速讀,中國家長的智商稅太好收?
    這幫人連波動方程都寫不出來,居然還跟我們談量子? 原本讀書正常的孩子,一番訓練下來,可能就變成了「專業扇風員」。這夏天扇還比較涼快,冬天這麼冷,腦子會被吹壞吧? 負責講述這一原理的培訓班老師和別人解釋量子糾纏的時候,自己都笑出了聲。
  • 「量子波動速讀」神秘走紅,這屆家長又實力坑娃?
    、「波動」、「速讀」我都懂但是這三個詞連在一起就有了一種高深莫測的神秘氣息這是一種革命性的閱讀方式Quantum Speed Reading,簡稱QSR運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腦呈現動態的影像你只需以高速翻動書本1-5分鐘就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
  • 教育部強勢出手,「量子波動速讀」終於涼涼~
    新聞事件回放去年10月,網上流傳出多個教育機構組織6-10歲兒童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大賽及日常學習的視頻。視頻中,孩子們圍坐在一個房間裡譁譁譁地翻書。視頻裡介紹說,這些孩子並不是在瞎翻,而是在用一種名為「量子波動」的速讀方法來讀書。
  • 5分鐘讀10萬字的量子波動速讀培訓班,是創造神童還是交智商稅?
    、「訓練學生1-5分鐘內看完一本10萬字左右的書」這種「神操作」被稱為:量子波動速讀學習新方法,神奇不神奇?這量子可以理解,波動也能想像,速讀也不算陌生,可這量子波動速讀也太離譜了吧!圖片來源網絡盲目「雞娃」容易交「智商稅」通過調查不難發現,很多營銷號甚至商機平臺都把這量子波動速讀法經營得熱火朝天,各種孩子們在教室裡瘋狂翻書的視頻在微信
  • 五分鐘記憶十萬字,量子波動速讀讓廣大家長交了筆「智商稅」
    但是很多家長抱著不信一萬就信萬一的態度,給孩子報了這個所謂的「量子波動閱讀班」啥是量子波動閱讀?全稱是「運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用量子波動閱讀的創始人——飛谷由美子(日本)的原話來說:「當你翻動書頁的時候,圖像的出現會幫助你理解書本的內容。」「即便書本的內容是法語、德語、或者英語寫的,也會翻譯成你的母語。
  • 量子波動速讀,孩子為何甘當騙子的配角|新京報專欄
    在視頻裡,一群蒙眼孩子人手一本書,以飛快速度譁啦啦翻書,動靜不小。你以為他們在參加翻書大賽?其實他們是在參加量子波動速讀大賽。相關機構的說法是:在高速翻動書本的過程中利用HSP高感知力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就能在1至5分鐘內看完一本十萬字左右書籍,過目不忘,然後複述,「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離就越近」。
  • 量子波動速讀當然是騙局!爸爸媽媽們如何識別教育騙局
    近期,一則「量子波動速讀」的視頻引起了社會的熱議。據推廣機構宣稱,這種閱讀法讀者只需要類似撲克牌洗牌一樣高速翻動書本,甚至不閉著眼睛,就能快速理解書中內容,閱讀速度可以高達每分鐘10萬字。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騙局!
  • 一分鐘看十萬字 「量子波動速讀」引發質疑
    科幻圈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即表示有些科幻作品在遇到解釋不清的事情時,喜歡用量子力學來矇混過關。而最近,這一科學家尚未完全研究透徹的問題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引發了普遍質疑。量子波動速讀騙局背後,該交智商稅的是誰?
  • 「量子波動速讀」,什麼鬼!
    「量子波動速讀」到底是什麼來路?「匯甬文化道和慧明」官網顯示,量子波動速讀課程培養孩子,學會「大腦看書」,緩解用眼負擔,讓孩子遠離早期近視的危機。天眼查顯示,丁一帆2012年註冊18萬元成立上海量子波動速讀科學研究中心,目前處於存續狀態。
  • 「量子波動速讀」1分鐘讀完10萬字,家長「智商稅」太好收?
    視頻中,一群孩子坐在一個大房間裡,快速地埋頭翻書,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們指尖生風。「量子波動速讀」培訓學費少則一兩萬多則五六萬,但在家長群體中異常火爆。 來源:YouTube@Howard Ber 據說學會「量子波動速讀」的孩子,只要翻書幾分鐘就能完整閱讀幾十萬字,並且還可以把書本內容複述出來。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培訓機構宣稱,學會「量子波動速讀」後不僅可以速讀,還能閉著眼睛就和書本發生感應,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作者傳達的情緒和內容。
  • 「量子波動速讀」 火爆背後,掩蓋不住的是家長對教育焦慮的本質
    1 這幾天一個新聞刷新了我對閱讀的認知: 北京某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進行量子波動速讀比賽,這種速讀方式號稱使用不用眼看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1~5分鐘真能看完10萬字?「量子波動速讀」被...
    一些父母花幾萬元將孩子送到所謂的培訓機構,接受「全腦開發」,還美其名曰「量子波動速讀」。 連科學家都沒想明白的事情,卻出現在了兒童培訓班中,大概有點常識的人都了解這可能是個培訓騙局,但家長為什麼還是願意給騙子交「智商稅」呢?背後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 2019教育界年度最大騙局「量子波動速讀」——速讀真的存在嗎?
    10月中旬,一段在網上熱傳「量子波動速讀」視頻引發輿論關注:北京某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開展速讀比賽,多名中學生不斷地快速翻動書本,海報上寫著「5分鐘能看完10萬字的書,即使閉著眼也能和書發生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