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在南寧,奉獻精神成為社會新風尚

2021-02-08 南寧新聞網
志願進社區、志願獻血、志願指揮交通……志願者是一座城市的文明使者,南寧,是一座大愛激蕩的志願之城。目前,全市有註冊志願者61萬人,佔建成區常住人口的16.27%,這意味著每6個南寧人中就有1名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成為南寧友好而溫暖的問候;「有時間就做志願者」,這一理念逐步植根於南寧市民心中。人人爭當志願者,人人投身公益,在南寧蔚然成風。

「蔣師傅,你的手藝真不錯,下次你還來嗎?」每次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蔣湘生的修鞋補傘攤點前總是排起長隊。雨傘鞋子修好了,大叔大媽總不忘問一句「下次你還來嗎」。有的人甚至直接向他索要電話號碼,修鞋補傘時直接到地洞口找他。

今年55歲的蔣湘生,做志願者已有十幾年了,每次有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只要有空,他都會參與,許多社區的大叔大媽都成了他的「粉絲」。

用蔣湘生的話來說,他做的事情雖然很普通,但都是市民需要的。能儘自己的一點能力去幫助別人,他很開心。他說,「只要他在南寧,會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

蔣湘生只是南寧志願服務進社區的一個縮影。像蔣湘生這樣的志願者還有很多,莫麗英、陸少俊、梁玉啟、李傑南等,只要有進社區服務活動,他們都會參加。

老人腿腳不便,志願者上門幫收拾屋子;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志願者來到老人家中陪他們聊天;老人腰酸腿疼,志願者用自己的醫學知識為他們做推拿按摩……走進青秀區新竹社區,一股濃濃的鄰裡互助情讓人倍感溫暖。

新竹社區書記覃毓寧介紹,新竹社區有70歲以上老人300多名,80歲以上老人165名,90至100歲老人21名,養老服務人員短缺。針對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多樣化需求,今年9月份,新竹社區在南寧市率先試點「時間銀行」。如今,新竹社區「時間銀行」志願者已達83名,服務總時長超300小時,成了街坊鄰裡的貼心人。

此外,鳳嶺北社區目前設有幫扶救助、健康醫療、環境保護、文明倡導等志願服務小分隊,「五老」志願者、夕陽紅志願者、青年志願者等隊伍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志願服務活動。

北湖北路學校一名學生志願者在街頭認真清洗公共租賃自行車 記者 劉增璇 攝

2014年至今,鳳嶺北社區志願服務站每月都會開展志願活動,人人都參與志願活動,形成了志願服務長效機制。「我們小區的志願服務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人人受益,讓居民們感受到奉獻互助的快樂。」該社區居民劉志紅說,大家互幫互助,讓志願服務成為一種習慣。

南寧是志願之城,志願者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生力軍,用奉獻和愛不斷為城市注入文明的活力。志願者服務的身影,成為南寧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

「你好,我吃藥需要熱水,請問這裡有熱水嗎?」在南寧東站,有乘客到志願服務站點詢問志願者要熱水衝服藥片,熱心的志願者第一時間幫助了他。冬天裡的一杯杯熱水、一次次熱心為旅客指路等暖心志願服務,給社會各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而這僅僅是城市志願服務站點的一個縮影,在南寧東站、南湖廣場、金湖廣場等主要公共場所,志願服務崗亭,文明引導和便民服務,經常為市民、外地來南寧的遊客等提供各種幫助,實現了志願服務陣地有形化、服務及時化。

一條斑馬線,讓出了社會文明新風尚。昨日,記者來到人民路,行人往來頻繁。但途經的車輛遇行人過馬路,絕大多數都能緩緩停在斑馬線前,讓行人先過。

「車輛在斑馬線前自覺為行人讓路,這一小小的舉動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現住在大學路的莫曾敏說,她是山東人,來南寧已有兩三年時間,她去過很多城市,南寧「禮讓斑馬線」讓她印象最為深刻。

畢業於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曾豔春參加過很多志願服務活動。她說,作為一名志願者,她要用微笑迎接八方賓客,參與文明勸導不僅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享受。

近年來,南寧市大力開展「禮讓斑馬線」活動,目前全市公共汽車、計程車禮讓率均達99.7%,「禮讓斑馬線」成為南寧市的文明品牌。今年,南寧市把斑馬線前講禮讓、行車會車講禮讓、有序排隊講禮讓、乘坐公交講禮讓、乘坐電梯講禮讓「五個禮讓」示範創建活動拓展到19個窗口行業部門,推動行業提升規範化、精細化服務水平。「禮讓」成為全體市民廣泛認同並積極踐行的理念,成為南寧有溫度、有品質的亮麗名片。

在交通路口,志願者們舉著小紅旗,引導文明出行,勸阻不文明行為;在社區,志願者們維護家園清潔,慰問困難群眾;在中國-東協博覽會、南寧國際馬拉松比賽等重大活動和大型賽事上,志願者們成為最靚麗的風景線……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人人爭當志願者,人人投身公益,在南寧蔚然成風。

在南寧,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成為一種新的風尚,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網上註冊志願者61萬人,佔全市建成區常住人口總數的16.27%,累計發布志願服務項目9607個,服務總時長超過130萬個小時,在社區和重點公共場所建立400多個志願服務站。

進社區參加志願服務成為莫麗英的習慣 記者 程勇可 攝

羊建明、莫麗英、黃秀明、張清秀、王芳、鍾日勝等29名志願者先後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志願者,南寧志願服務聯合會、市「紅色愛心」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南寧市賓陽縣中華鎮「代理媽媽」志願服務隊、市二醫院仁愛志願服務隊等多個志願服務組織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志願服務組織。

「南寧這座城市不排外,能夠容納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生活在南寧是一種幸福。」來自哈爾濱的胡秋萍說,雖然她來南寧只有2年,但是她很喜歡這座城市。因為這座城市處處以人為本,她所居住的小區,鄰居們文明友善,對她這樣的「外來客」很熱情,經常幫助她,就像一個大家庭。在她看來,這種和諧的鄰裡關係,就是微縮版的城市文明。

相關焦點

  • 讓愛國奉獻精神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偉大的事業呼喚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支撐偉大的事業。榜樣是時代的最美使者,是社會的精神坐標。當前,我們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王繼才同志是在江蘇大地上成長起來的先進典型,是我們身邊愛國奮鬥的時代楷模。
  • 南寧中心血站:無償獻血奉獻愛心 傳遞社會正能量
    12月19日,自治區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組織自治區殘聯志願者服務隊到南寧中心血站「血液的奧秘」智慧科普館參觀並開展無償獻血活動。當天早上,自治區殘聯志願者服務隊到血站血液的奧秘科普館參觀,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大家了解輸血發展史、南寧中心血站發展史、無償獻血基本常識和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發展歷程等知識,志願者們熱情高漲、積極提問,紛紛表示對無償獻血有了更直觀深入地了解,深切感受到無償獻血和幫助殘疾人志願服務一樣具有意義,在身體健康的條件下會支持和參與到無償獻血隊伍中來,用愛心行動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 讓尊師重教成為社會新風尚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筆,畫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淚滴;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 這首縈繞在耳邊的熟悉旋律,仿佛把自己拉回了那個初入學堂的孩童時代。 印象中,學生們都會對老師充滿敬畏,即便在家裡再怎麼調皮,可是到了學校見到老師,都會恭敬地叫聲「老師好」。
  • 薛城區陶莊鎮「紅馬甲」引領社會新風尚
    今年以來,該鎮大力弘揚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紮實推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常態化發展,一名名身著紅馬甲志願者,穿梭在村居的社區、學校、車站、敬老院的角角落落,有的拾撿白色垃圾,有的在路口勸導文明交通……志願者所到之處,文明之花次第開放;他們的身影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線,引領著陶莊社會新風尚。
  • 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
    連日來,各地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培養節約習慣,推動「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開學季將至,節約風吹進高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師生們的開學第一課。
  • 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各地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 題: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各地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新華社記者連日來,各地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培養節約習慣,推動「浪費可恥、節約為榮」成為社會新風尚。
  • 金鄉羊山景區:傳承英雄精神 研學旅遊成為新風尚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王身松 通訊員 宋育珊)羊山景區依託紅色旅遊資源,充分藉助「旅遊 +」力量,精心推出「紅色緬懷遊」「少年軍旅遊」「蒜香體驗遊」「鄉村採摘遊」「藝術研學遊」「民俗探秘遊」等多種研學系列產品,讓研學旅遊成為新風尚。
  • 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首屆「弘揚雷鋒精神、引領青年風尚」學雷
    傳遞校園青春正能量,培養大學生的服務、奉獻意識,全面提升在校生的綜合思想素質,由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第一屆「弘揚雷鋒精神、引領青年風尚」學雷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大學生「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動員大會隆重召開。
  • 陳有勇: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
    長期以來,我國的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在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南寧:弘揚勞模精神 激發奮進力量
    今年南寧市當選的5人分別是南寧市西鄉塘區環境衛生管理站清保綜合服務隊片區副區隊長玉燕玲,南寧邦爾克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梁樹華,中國建築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舒燕,南寧市第二中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徐華和南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副支隊長、一級警長潘少鋒。  弘揚勞模精神,激發奮進力量。
  • 模範詮釋「真善美」 真情奉獻鑄非凡
    本報記者郭少東   他們是南寧這座城市中的普通人,卻用平凡的體溫改變了這座城市的溫度;他們的身影並不高大,卻用行動雕塑出這座城市向上向善的時代品格;他們的力量也許還不夠強大,卻以微光照亮了南寧這座城市的夜空
  • 廣西:紅色旅遊成為國慶假期新風尚
    黃金周7天,全區累計接待遊客3330.04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229.19億元紅色旅遊成為國慶假期新風尚紅色旅遊成國慶遊新「爆點」今年國慶,廣西除了傳統的山水旅遊,紅色旅遊憑「實力圈粉」。國慶紀念活動、瞻仰革命聖地、遊覽紀念館等在國慶期間持續保持較高人氣。
  • 愛崗敬業新風尚
    愛崗敬業新風尚——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文/秦金平打竹板,聽我說,今天是個教師節,從此尊師又重教,學校發生新面貌。教師無私又奉獻,桃李遍地千千萬。社會各界都關注,支持教育獻愛心。齊心協力開新篇,高質量中求發展。回報祖國的厚愛,人民群眾也期待。
  • 奮力當好具有奉獻精神的新時代「傳承者」
    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作為一名軍人,張富清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功;作為一名黨員,他又在退出現役後俯下身子、甘守清貧,始終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光與熱。老英雄張富清為新時代廣大部隊官兵、退役軍人、黨員幹部作出了表率。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中國共產黨人重要的精神特質。
  • 崇德向善,文明風尚滿鹽城
    這正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市民公德意識不斷提高,愛護公共環境,保護公共設施,已成為社會新風尚。「作為鹽城市民,我們理應積極投身『創文』活動中,自覺做文明風尚的踐行者。」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規律生活,加強鍛鍊,定期獻血,積極組織志願服務活動……作為「獻血達人」,近日陸仁平又一次來到市中心血站捐獻2個單位成分血。
  • 崇德向善,文明風尚溢滿城
    這正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市民公德意識不斷提高,愛護公共環境,保護公共設施,已成為社會新風尚。「作為鹽城市民,我們理應積極投身『創文』活動中,自覺做文明風尚的踐行者。」一個榜樣,一面旗幟。規律生活,加強鍛鍊,定期獻血,積極組織志願服務活動……作為「獻血達人」,近日陸仁平又一次來到市中心血站捐獻2個單位成分血。
  • 讓尊師重教成為校園最美的風尚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成為了廣大年輕教師最引以自豪的宣言。我們即將迎來新中國70華誕。作為教師,我們能夠向祖國生日奉獻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對教師職業的珍惜、對教育事業的摯愛以及為祖國培養青年人才的深情付出。教師節設立於1985年,慶祝教師節最大的意義在於倡導尊師重教的風尚。中華民族歷來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今年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誕辰2570周年。
  • 何家坳小學:志願獻血顯愛心奉獻社會鑄師魂
    在學校黨支部、工會室及學校督導室的組織和宣傳下,該校教職員工積極響應,用實際行動奉獻愛心,傳播溫暖,充分展現了廣大教職工無私奉獻的良好風尚和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良好形象。獻血現場。上午9:00,採血車到校後,參與獻血的教師安排好手頭工作,陸續來到現場。
  • 2020年兩會熱點話題:推廣良好社會風尚
    【背景連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24日下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正在悄然成為良好社會風尚。
  • 西寧市城西區冷湖路社區:踐行社會新風尚 綠色有我最閃亮
    為豐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引導廣大青少年投身到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中,7月31日,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冷湖路社區聯合虎臺中學七年級(5)班全體學生開展「共享綠色,成就未來」青少年暑期活動系列之志願者活動,通過組織志願服務倡導青少年要有奉獻精神,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出貢獻,盡一份公民責任和義務。